[教学设计文档]《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纸的故事》教案(三年级上册)

《纸的故事》教案(三年级上册)

03
纸的种类与用途
常见纸的种类及特点
01
02
03
04
宣纸
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适用于 书法、绘画。
牛皮纸
坚韧耐破,承受拉力强,常用 于包装、信封等。
打印纸
表面光滑,吸墨性适中,用于 打印、复印文件。
瓦楞纸
具有较强的缓冲防震性能,用 于制作纸箱、保护内装物品。
不同纸张的用途举例
文化用纸
书写、绘画、打印等。
业、主动寻求帮助等。
家长参与课堂互动建议
鼓励孩子探索
鼓励孩子在家中寻找不同种类的纸,观 察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增强对纸的认知

废纸回收再利用
引导孩子进行废纸回收和再利用的实 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
能力。
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孩子分享关于 纸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家庭与学校的 互动合作。
包装用纸
食品包装、礼品包装、快递包 裹等。
工业用纸
制造纸箱、纸盒、纸杯等。
生活用纸
餐巾纸、卫生纸、湿巾等。
纸张性能评价与选用
白度
纸张的白色程度,以百分比表 示,白度越高纸张越白。
吸墨性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影响 打印效果和书写流畅度。
定量
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以g/m² 表示,定量越大纸张越厚。
平滑度
压榨
通过压榨设备将湿纸幅中的水分进一步挤出,提高 纸张干度。
干燥
将压榨后的纸张通过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使 其达到所需干度。
整饰
对干燥后的纸张进行整饰处理,如压光、施胶、涂布等 ,以提高纸张质量和性能。
主要造纸设备及其功能
破碎机
01 用于将原料破碎成小块,以便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了解围绕纸而展开的故事情节;掌握“攒、眯、搁、瘫、痪、塌、吝、啬”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听,说一个较为曲折的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并学习老班长关心,帮助同志进步的崇高思想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听、说老班长的五件事。

2、难点:听录音时重点的掌握。

[教学方法]听听说说。

[教具准备]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真听取课文录音并摘录笔记,复述时应忠于原文。

2、理解故事内容,培养节俭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听懂课文录音,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听听说说。

[教具准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听人家念文章、读文件,是常有的事,怎样听、听后怎样复述给别人听,都要讲究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听说训练的课文,我们就要学会这种本领。

(二)听录音前,提醒学生在口头复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用讲故事的语气,而不要用背书的语气;二是重要的词句尽量用在复述中;三是声音响亮。

(三)播放第一遍录音,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记忆重要片断。

(四)在较为完整地了解故事内容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播放第二遍录音,着重注意基础知识。

(五)在理解故事精神和落实部分字词句的基础上,进行口头复述,可采用分段复述的方法,要求说第一个事例时,要包括开头部分,说最后一个事例时,要包括故事的结尾,复述故事时要注意前面提到的三点注意事项。

(六)简评学生的复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听说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实践价值。

2、落实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

[重点、难点]1、重点:字词句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工作。

2、难点:理解听说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一)再次听课文录音,听的过程中,教师指点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为下面的教学工作作好准备。

(二)落实字词的教学工作。

(三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

教案一:纸的故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纸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纸的由来和用途;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课堂介绍纸的由来;2)导入情境让学生导出纸的用途;3)通过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体验纸的用途和造纸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纸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纸的由来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张样品,纸张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纸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纸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有哪些用纸制作的物品。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2.介绍纸的用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围绕纸的用途,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导出纸的用途,并选择代表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归纳总结,写在黑板上。

四、拓展训练(20分钟)1.教师在桌上摆放各种纸张样品,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用途。

2.学生依次发言,猜测纸张的用途,并向同学解释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后,教师介绍纸张的用途,并提供正确的答案。

五、活动延伸(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纸张。

2.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使用纸张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汇总纸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纸张、保护环境?【板书设计】纸的故事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纸的用途-日常生活用纸-文具用纸-纸上娱乐-纸艺制作【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纸的由来和主要用途,并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手工制作纸张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纸张和保护环境,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年级语文《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

年级语文《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之

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文化意识;2.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纸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意义;2.分析纸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3.运用所学知识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把握纸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思考纸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学PPT;2.课件《纸的故事》的文本材料;3.钢笔、铅笔、纸张、宣纸等相关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情境(5分钟)1.大声朗读课文《纸的故事》的前两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大家平常使用纸张的情况有哪些?(学生回答)Step 2:探究纸的历史和演变(10分钟)1.展示PPT,讲解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给学生每人发一张宣纸,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纸的质地、颜色等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纸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古人是如何制作纸张的?4.分组活动: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介绍纸的制作过程和演变历史。

每组汇报结果。

Step 3:展示纸的文化意义(15分钟)1.展示PPT,介绍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2.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纸的文化艺术应用,如剪纸、纸雕等。

3.课堂讨论: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

Step 4: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讨论纸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书籍、报纸、包装材料等。

2.引导学生思考:纸张资源有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纸张资源?3.分组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种环保纸张的替代材料,并进行展示。

Step 5: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2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纸的故事》。

2.课堂简短讨论:用一句话总结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3.启发式提问:纸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回答。

Step 6:巩固练习与作业(15分钟)1.给学生几个小题目,要求回答有关纸的历史和文化的问题。

大班语言纸的故事教案

大班语言纸的故事教案

大班语言纸的故事教案
以下是一份大班语言《纸的故事》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纸的历史和制作过程,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纸的制作过程。

3. 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如卫生纸、报纸、彩纸等)。

2. 纸的制作过程图片或视频。

3. 纸的历史资料或图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纸是怎么来的吗?
3. 讲述纸的历史:介绍纸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纸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用途。

4. 观察纸的制作过程: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纸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是由木材等原材料经过加工而成的。

5. 游戏:让幼儿扮演造纸工人,模拟纸的制作过程,加深对纸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6. 讨论: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纸。

7.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如使用两面纸、利用废纸制作手工等。

四、活动评价
1. 幼儿是否能够了解纸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2. 幼儿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纸的制作过程。

3. 幼儿是否能够意识到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纸。

纸的故事中班科学教案

纸的故事中班科学教案

纸的故事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起源、制作和用途;2.观察和探索纸的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实验;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制作展示板,上面贴有各种纸样本;2.准备白纸、颜料、水等实验材料;3.准备一些纸质产品,如纸袋、纸盒、纸张等;4.制作纸的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纸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纸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纸,你们能想到纸的用途有哪些呢?”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探索一下纸的故事。

”2.知识扩展(10分钟)教师开始从纸的起源和制作过程入手,给学生们简要介绍:“纸是古代中国发明的,最早的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里面保存着很多古代文献和绘画作品,这些文献和绘画都是在纸上制作的。

原来,纸对我们的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呢!”通过这种引入,激发学生对纸的兴趣和好奇心。

3.实验探究(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一项关于纸的实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验项目:实验一:纸的吸水性教师将一个小碟子放在桌上,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类型的纸,观察纸的吸水程度。

让学生们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纸的吸水性和质地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纸的撕裂性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尝试将纸撕成两半,然后再继续撕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纸的韧性和撕裂性。

实验三:颜料在纸上的渗透性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颜料,让他们在纸上画画,观察颜料在纸上的渗透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纸对颜料的渗透程度不同,有些纸会让颜料渗透到背后。

实验四:纸的负重能力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些小纸袋,可以让学生放入不同重量的物品,观察纸袋的承重能力。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纸的强度和耐久性。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纸的故事》教学设计(一)背景知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2--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教学准备: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教学过程:学前预习: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2、预习字词: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了解学生问:"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B、和课文差不多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2、自读课文,划句子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
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二)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8个自然段。

第6、7、8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知道外国人懂得造纸要比中国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
国人的自豪。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区别形近字,学会给生字确定部首。

3、会用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会用怎么提问。

4、能说出纸的发明过程。

5、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时间:2—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

2、初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初步熟悉部首查字法
教学准备:可以用课件让学生带字典
教学过程:
学前预习:
1、预习课文,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划词等
2、预习字词:写好偏旁、字典页码、注好拼音
3、布置课前查纸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了解学生
问:你知道纸的哪些知识?
A、对课文内容了解比较少
B、和课文差不多
C、除了课文知识另外还知道很多
2、自读课文,划句子
A、读通课文,划出课文中所讲的有关纸的知识,记一记。

B、自读课文,划出你不知道的知识。

C、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纸的发展的过程
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选择的请几个反馈
3、再读课文
(1)对刚才还不熟悉的地方自己再读读熟
(2)齐读课文巩固
4、了解纸的发展过程
A、完成课后练习3
B、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一说纸的发展过程。

C、在完成课后练习3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补充来介绍纸的发展过程
二、了解部首查字法(如时间不够可挪后)
1、给生字确定部首,有困难的:豪(○亠、豕)、絮(糸)、且(○丨一)
2、以“豪”为例讲解部首查字法。

老师或请会的同学示范,学生跟着做。

要点:部首目录—部首几画(部首)—检字表—部首—数除部首外几画—找到字—字典正文。

对絮和且进行练习,讲清独体字的偏旁确定(起笔)
3、口头归纳:查上不查下,查左不查右,半包围查外面,独体字查起笔
4、查自己的名字进行练习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够掌握纸的发展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2、理解的基础上能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2、出示检查: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对的要说对)
3、问:同学们,像刚才你们这么多人都同时说了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说明?(异口同声)写词检查
浙江省博物馆希望我们班能推荐一批小讲解员,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参加。

我们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关于纸的历史。

二、学习1—5自然段
1、掌握内容
我们先要来讲的内容就是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是用什么来当纸的。

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用下列词填表(竹片、笨重、丝绸、方便、价钱贵)
纸的代替品特点劳动人民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根据课文的理解自己填
(竹片—笨重—不方便,很少)
(丝绸—方便,贵—买不起)
2、试讲
A:古时候,纸没有发明之前,书是用()做的,很()。

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字写在()上,这样就(),可是这样的书()。

B:可以自己组织书上的语言。

C:在自己组织语言的基础上,可以补充知识。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三、学习6—8自然段
刚才对于纸发明以前的讲解都能符合要求!现在我们要来讲一讲有点难度的内容,那就是’纸是怎么发明的’。

1、掌握内容
读课文,填表:
哪个朝代用什么做特点谁发明的又称什么纸
无无
反馈:校对问:“为什么把东汉的纸叫蔡侯纸?”
2、试讲
“我们已经把要讲的内容都掌握了,那么讲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你的感情怎么把握。

要想把握好感情就得先有感情的朗读好课文。


(1)自读7-8自然段
问:“你读了之后,感受到是什么感情?”(自由说)提示:1、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自豪?
2、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在哪里?
学生边说就边读好这些句子。

老师可以示范。

(2)齐读7自然段
(3)请你说一句赞叹我们祖先的话,并写下来。

(4)试讲
A、按照课文(7、8):那么纸是怎么发明的呢?—
B、按照课文(7)加自己赞叹的话
C、用自己的话
准备—指名(不同层次)—再自说—同桌互说
四、两个内容合在一起说
教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完成相应练习
2、扩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比较组词
图圆异导豪毫洲州
2、加部件成字组词
糸—絮、紧、紫、累、系
3、听写
二、巩固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
2、指名读
对提示语进行补充:林玲()地问
对提示语进行替换:林玲瞪大了眼睛说—林玲()地说
3、男女分读
4、齐读
二、课外扩展
1、收集各种新型的纸张(课前准备)
2、四人小组交流
3、进行自我介绍
三、写一段号召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造纸需要大量的树皮,如果大量砍伐树木肯定会破坏环境,现在请你写一段让大家节约用纸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