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2.2 第2课时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件(共13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2 第2课时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件(共13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氧化反应的是
( D)
A.用氧气进行气焊
B.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C.用木炭进行烧烤
D.用酒精给发热病人降温
3.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都很剧烈,且都会发光、放热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既是缓慢氧化,也是化合反应
特征:多变一;通式:A+B+…―→ X。 2.氧化反应:上表中四个反应都是物质与___氧__气___发生的反应, 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课堂精练
例1 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①__②__⑤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②__③_______ 。
①二氧化碳+水―→碳酸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知识点2 缓慢氧化
阅读课本第41页,填写下表:
燃烧
缓慢氧化
特点
发光、放热,较剧烈的 氧化反应
进行得_很__慢__、甚至_不__容__易__被__察__觉_ 的氧化反应
举例
红磷、硫、木炭、铁丝 细胞的呼吸作用、食物的腐烂、
的燃烧等
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1.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知道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现象。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知识点1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填写下表后,再阅读课本第41页,完成有关问题。
物质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共同特点
红磷 硫
P+O2 点燃 P2O5 S+O2 点燃 SO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氧气(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氧气(共17张PPT)

实验编号 (1)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 (2) 星的木条复燃
(3)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
分析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 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 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 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 用。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 未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 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 下: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叫做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 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九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化学反应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已知铁在化合物中有+2、+3价,而铜也有 +1、+2两种价态。一般氯气(Cl2)与 金属化合时则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氯气中燃烧_2_F_e_+_3_C__l点2_==燃_=_2_F_eC__l3___ ②铜在硫蒸气中燃烧 2Cu +S点==燃= Cu2S
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包括生成的沉淀和逸出 的气体。
例: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
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 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4CO2 +2X+6H2O, 则X的化C学式为( )
A.H2SO4 D.CO
B.SO3 C.SO2
化学反应的应用
课前热身训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2Fe + 6HCl==2FeCl3+H2
BCD...24CKPHM4++n5OOO4=22点=点==燃燃==K22CMPOn2O2O+54+HM2OnO2+O2 ↑ 2.在反应A+B→C+D中,20克A与7克B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克C,则生成D的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YZQ
反应前质 量(克)
2
2 84 5
反应后质 量(克)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C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PPT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PPT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A.64 g
B.80 g
C.18 g
D.9 g
5.某学生计算 30 g 炭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 g CO2 时,出现了以下几种
B 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7.(1)Cl- (2)He
(2)蛋白质 贫血
)
2.(4)①M>N ②N>M
(13)CO2+C 2CO(煤炉中的反应之一)
A.3102g =4x4 B.1424 =30x g 6. 氢气还原氧化铜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通气(H2或CO)后加热;实验完毕时,先熄灯后停气。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5)2H2O2 2H2O+O2↑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给定O 的质量 1.5 g 16 g 6.(1)长颈漏斗 b→d→c→e→f
(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红色固体逐渐2 变为黑色,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20 g
生成SO 质量 3.0 g 32 g 32 g 10.B [解析]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盐,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没有利用中和反应原理。
实验结论 2NaOH+CO2 Na2CO3+H2O
2
分析数据回答: 80/98=x/(4"." 9" " g) x=4 g
C.1 g氢气和8 g氧气反应生成9 g水
D.8 g氢气和1 g氧气反应生成9 g水
3.小林和小明在学习合作中讨论: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哪种物质消耗氧气最多?请你也参与讨论,你认为消耗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 B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24)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24)
中正确是( C )
A.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 B.氧气后应添加“↑” C.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 D.五氧化二磷后应添加“↓”
课堂达标
4.某高校实验室用CH4和CO2用 抗积碳催化剂制取合成气,下图
是抗积碳催化反应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Ni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B.反应方程式为 CH4+CO2催化剂 C+2H2+CO C.反应前后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D.合成气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反 应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CONTENTS
目 录
重点:化学方程式意义及正确书写
2 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3 能够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课堂导入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一 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而且转化过程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那么,怎样用化学语 言简明、科学地把这些化学 反应表示出来呢?
质量比。 2H2
粒子数目之比 2
+ O2 :1
=通=电= 2H20 :2
相对质量之比(2×2) : (1×32) : (2×18)
物质质量之比 4 : 32 : 36
3.读法:
2H2 + O2 =通=电= 2H20
(1)宏观读法: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微观读法: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
课堂达标
7.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未 来世界将进入氢能源时代。固体MgH2作为一种储氢介质,遇水时可生
成氢氧化镁并放出氢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7.2.3中和反应课件

化学九年级全册沪教版7.2.3中和反应课件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课堂速记]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应用示例]
例2 胃溃疡严重的病人的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 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
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CO3
B.Al(OH)3 D.Ca(OH)2
(3)蚂蚁、蚊子等昆虫分泌的酸性物质是蚁酸,涂肥皂水 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消除痛痒。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 1.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2.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
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 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交流]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归纳提升] 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其实质 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 和 反 应 。 如 Fe2O3 + 6HCl===2FeCl3 + 3H2O 、 Ca(OH)2 + CO2===CaCO3↓+H2O等反应就不是中和反应。 2.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 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 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 搅拌,至红色刚好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3)酚酞的颜色变化,指示了溶液_酸_碱__性__的变化;搅拌使 反应物接触充分,有利于反应进行,防止局部酸过量。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课件九年级化学(全国)(2024)上册
2024年秋季
化学 沪教版(全国)(2024)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目标
1.能认识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2.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 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3.能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燃烧的条件等实验的方案。
(3)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可燃性气体和固体粉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 爆炸。因此,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 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烟火,防止撞击 和高温,杜绝违章操作。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②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棉纺厂、化工厂和煤矿矿井内,都要配备 消防器材,并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
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
影响条件
举例
压强 反应物中有气体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越快
催化剂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明显 加快
通电 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实验 面粉粉尘发生爆炸,硬纸板被高高掀起 现象
吹入的空气将面粉吹起,使面粉与瓶内的空气充分接触 实验
(而不是为了提供充足的氧气),遇到明火在有限空间内 分析
急速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发生爆炸 实验
可燃性固体粉末与空气接触充分,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结论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
5.燃烧条件的应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水下燃烧的研制过程: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PPT课件

初三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PPT课件

应用
对定义的理解
1、“参加”意味着反应物中过量的剩余部 分的质量不应算在内。如蜡烛燃烧剩 余的石蜡不算在内。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 生成物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 体也应考虑。 3、初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 学变化。
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 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 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 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 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 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 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C3H8)作为火炬燃料。丙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 点燃 C3H8 + 5O2 = 3CO2 + 4H2O 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练一练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 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甲 4
乙 2
丙 58
丁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4.判断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②镁条燃烧后质量变大了;③湿 衣服晒干后变轻了;④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变小。 其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只有③ B.③④ C.①②④ D.都可以 5.某化工厂进行电解食盐(NaCl)水生产,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产物是( ) A.NaOH B.HNO3 C.H2 D.Cl2 6.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测定实验里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白磷置于 细沙上,目的是 。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 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宏观
元素种类 六 元素质量 不 物质的总质量 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应用
课前热身训练: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2Fe + 6HCl==2FeCl3+H2 BCD...2C4KPHM+4 +n5OOO42=2=点=点==燃燃=K2C2PMO2On2O5+4+HM2OnO2+O2 ↑ 2.在反应A+B→C+D中,20克A与7克B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克C,则生成D的 质量为( D )
A.20克 B.7克 C.16克 D.11克
3.根据2H2O
通电
===
2H2↑+
O2↑可知,36克H2O
分解后可得到4克H2 和___O322.
4.小明学习科学后,在家里想用科学方法来
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
你认为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
A.观察它们的颜色
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
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包括生成的沉淀和逸出 的气体。
例: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 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 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 +9O2==4CO2 +2X+6H2O,则X的化学 式为( C )
A.H2SO4 B.SO3 C.SO2 D.CO
C. 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
D.分别尝它们的味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要点:
1.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的总和。
2)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 目没有增减。
3)注意: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虽然是 反应物,但却未参加反应的那部分。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写出配平的化 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比和已 知量→列出量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的 答案
2)注意:
①方程式必须配平
②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比时式量要乘以前 面的系数
③单位必须统一
④如是不纯物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代 入计算
THANKS
FOR WATCHING
已知铁在化合物中有+2、+3价,而铜也有 +1、+2两种价态。一般氯气(Cl2)与 金属化合时则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在氯气中燃烧_2_F_e__+_3_C_l_点2_==燃_=_2_F_e_C_l_3 _ ②铜在硫蒸气中燃烧_2_C__u_+_S_点_=_=燃=_C__u_2S_____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注意点: 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以后加横线,
等号上下标条件,箭头标气或沉淀。
4)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数配偶法、氧化还原 法等。
5)意义:
①质: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及 反应条件。
②量: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及分 子(或原子)个数比。
例: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1_Fe3O4 +_4_CO==_3_Fe +_4_CO2 2)_2_C4H10 +1_3_O2==8CO2+1_0_H2O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 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YZQ
反应前质 量(克)
2
2 84 5
反应后质 量(克)
待测
24
0
14
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化C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1/02/25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