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旅游承载力——精选推荐

一.概念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景区承载力强调了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影响。
二.分类旅游承载力由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经济承载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构成。
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即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认识和兴趣等,包括目的地居民心理承受能力和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
经济承载能力,即旅游区的接受能力超负荷时是否愿意和能够增加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具体反映在旅游目的地愿意而且能够为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大小,这些投资可涉及到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一切直接和间接设施。
技术承载能力,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它包括物质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
三.旅游承载力衡量指标(常见)游客接待:例如特定旅游地域的高峰期接待量、小时接待量、日接待量周接待量、月接待量、年接待量:等等。
接待量的单位有的是人数,有的是人天数或康夜次,等等。
游客密度:旅游目的地或各类旅游活动场所的单位面积容纳人数,例如,游客量/单位面积海滩、游客量/单位面积的景点接待空间,等等。
主客比例:例如,游客量/当地人口.当地公共设施的游客使用量/居民使用量,等等。
三.旅游承载力与旅游效益1 物质承载力与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以公式表示其中M 为游人可涉足面积(单位:平方米);为最佳游人密度,为极限游人密度(单位:人/lOOm2);T为旅游点开放时间(单位:小时/天);t为旅游者在旅游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单位:小时);x 为旅游点最佳日游人量(单位:人/天);y 为旅游点极限日游人量(单位:人/天)。
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随着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其数学表达式如下:旅游经济效益=旅游者人数(N)×人均旅游花费(E)且:旅游人数(N)正比于旅游目的地物质承载力,因此有: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成正比。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介绍及发展

摘要正确判断人类旅游经济行为是否与旅游资源、环境条件相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旅游的前提。
本文作者提出了初步判断旅游经济与环境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给出了它的定义、特征、组成体系及技术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持续发展旅游空间心理承载量随着世界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闲暇时间和经济收入的增加,又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
目前旅游在各国已形成一种时尚,旅游业也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和雇工最多的产业类型。
然而旅游业的规模发展历史毕竟太短暂,它对人类经济和思维方式等的冲击太迅猛,致使人们无暇去思考旅游业应该怎样发展;旅游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它对旅游业的指导作用还远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各地旅游区出现了因游客严重超载而导致的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或因游客严重不足而导致的旅游资源闲置和资金占用……这一切促使人们去思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人类已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生态旅游”已深入人心,倡导旅游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主题;然而怎样才算是旅游的持续发展?怎样才算是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其判据是什么?作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并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又可简称为旅游承载力)理论,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1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1.1旅游环境的外延界定我们所谈的旅游环境,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合环境系统,称之为旅游环境系统。
该系统是围绕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多种组合并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当地居民因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实体及其氛围(如思想、文化)构成了社会环境,旅游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构成了自然环境(如生物环境、水环境),而与经济产出有关的要素体系则构成了经济环境(如市场)。
论风景区旅游承载力的影响因子

论风景区旅游承载力的影响因子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旅游导致的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旅游承载力问题开始受到许多人的重视。
影响旅游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旅游承载力的影响因子。
关键词:旅游承载力;影响因子;旅游心理承载力1 自然环境因素1.1 地域类型、产品类型和地理区位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地域类型和产品类型不同,则其旅游承载力也不会相同。
如以自然保护为目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要比同样面积的一般娱乐公园、主题公园等的旅游承载力要低。
地理区位对旅游承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三个因素对旅游承载力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地区差异也较大。
一般情况下,可通过基本空间标准的选取,予以平衡。
1.2 风景区规模,即绝对空间从理论上来说,旅游地景区规模与旅游承载力成正比。
也就是说,风景区规模越大,能够容纳的游客人数就越多;风景区规模越小,容纳的游客人数也会越少。
因此,旅游地景区绝对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旅游承载力的大小。
若仅从空间来说,旅游承载力的量测方法,就表现为:旅游承载力=景区空间总面积/人均空间占地面积。
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扩大旅游承载力值的一个常用办法就是扩大景区空间总面积。
1.3 风景区的相对空间规模对于一个景区来,并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供人游玩,如悬崖、峭壁、深谷、湿地等。
因此,以风景区的总面积来计算旅游承载力,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它与风景区的实际承载力不符。
一般情况下,游客只分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那就是景区的主要景点及沿途。
风景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景区的相对空间,而非绝对空间。
所以,要增大风景区的承载力就必须想办法增大相对空间的面积。
增大相对空间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对主要景点进行合理布局,加大主要景点规模和增加层次。
1.4 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风景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决定了其功能的大小、方向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到旅游承载力的大小。
在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内,影响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水质、大气质量、土壤、地质、植被、野生动物、湿地、噪声、地震、飓风、泥石流等。
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九寨—黄龙核心景区为例

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九寨—黄龙核心景区为例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旅游景区也迅速崛起。
然而,过度开发和游客大量涌入造成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景区的环境资源,研究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九寨—黄龙核心景区为例,探讨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和对策。
九寨—黄龙核心景区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其知名度不断提升和客流量持续增加,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面临着严峻挑战。
首先,游客数量激增使得景区的交通负荷急剧增加,道路交通拥堵严重,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大量游客进入景区后,对景区的垃圾处理、厕所设施、餐饮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这些方面的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而且,游客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光体验,经常踏入景区禁止进入的区域,无意中破坏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针对九寨—黄龙核心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有几个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应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加道路容量,优化交通流量,以减轻景区交通负荷。
其次,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应加大对厕所设施、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游客教育和管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自觉遵守规定的意识,减少游客对禁区的非法进入。
此外,景区管理方还可以考虑限制游客的数量,控制每日入园人数,以减缓景区环境的压力。
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实行了限流措施,每日限定游客数量,这样不仅能够保护景区环境,也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此外,景区管理方还应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通过发展环保旅游和精品旅游,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制定更为严格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以确保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其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漓江风景名胜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
为了保护漓江的环境,研究其生态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势在必行。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够容纳的游客数量,同时保持其环境质量和旅游质量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在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旅游需求。
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并包括了桂林市七个乡村的风景区。
内外两个景区中,以外景区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
这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以山、水、洞、峰四大景观为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相辅相成。
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有的生物种群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此外,当地历史文化遗址,如阳朔西山石刻、宝象寺等也吸引了一部分文化旅游者。
然而,随着漓江旅游的火爆,环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过量开发和不合理管理导致了生态破坏,如水质污染、河道淤积、岩石环境破坏等。
游客的大量涌入不仅扰乱了当地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排放的废水、垃圾和尾气直接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为了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需要对漓江的自然环境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
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水文学特征等自然要素的研究,以了解漓江自然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同时,还应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其次,需要对漓江的人文环境进行研究。
包括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了解当地社区和游客的需求和态度,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然后,需要对漓江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
旅游承载力

一.概念旅游承载力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
景区承载力强调了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影响。
二.分类旅游承载力由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经济承载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构成。
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即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旅游区的认识和兴趣等,包括目的地居民心理承受能力和旅游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
经济承载能力,即旅游区的接受能力超负荷时是否愿意和能够增加基础设施的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具体反映在旅游目的地愿意而且能够为发展旅游业的投资大小,这些投资可涉及到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一切直接和间接设施。
技术承载能力,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它包括物质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
三.旅游承载力衡量指标(常见)游客接待:例如特定旅游地域的高峰期接待量、小时接待量、日接待量周接待量、月接待量、年接待量:等等。
接待量的单位有的是人数,有的是人天数或康夜次,等等。
游客密度:旅游目的地或各类旅游活动场所的单位面积容纳人数,例如,游客量/单位面积海滩、游客量/单位面积的景点接待空间,等等。
主客比例:例如,游客量/当地人口.当地公共设施的游客使用量/居民使用量,等等。
三.旅游承载力与旅游效益1 物质承载力与经济效益如表1所示以公式表示其中M 为游人可涉足面积(单位:平方米);为最佳游人密度,为极限游人密度(单位:人/lOOm2);T为旅游点开放时间(单位:小时/天);t为旅游者在旅游点的平均停留时间(单位:小时);x 为旅游点最佳日游人量(单位:人/天);y 为旅游点极限日游人量(单位:人/天)。
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随着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其数学表达式如下:旅游经济效益=旅游者人数(N)×人均旅游花费(E)且:旅游人数(N)正比于旅游目的地物质承载力,因此有:旅游经济效益与旅游目的地承载力成正比。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漓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漓江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然而,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活动对漓江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压力。
因此,研究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同时保持景区生态环境健康与稳定的能力。
漓江是一个多样化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森林、湖泊和湿地等多个生态要素,其生态平衡非常脆弱。
因此,了解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状况和生态特征。
漓江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漓江的喀斯特地貌,如千层峰、黄布倒影、象鼻峰等,这些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漓江还拥有梯田、湖泊以及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部分物种属于濒危或受保护物种。
因此,在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时,必须考虑到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的必要性。
其次,需要了解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流量和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漓江由于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国内外的旅游团队。
游客的涌入给漓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垃圾排放、景区破坏、水污染等。
同时,大规模的游客流量对当地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础设施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还需要考虑到游客数量对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然后,可以通过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游客行为进行观察和调查,评估游客对生态旅游环境的认知和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是否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此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和需求,从而为景区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崆峒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旅 游资 源 -
资源开发与市场 R e s o u r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k e t 2 0 1 4 3 0 ( 3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8 1 4 1 . 2 0 1 4. 0 3 . 0 2 3
L 0 Xi a—x i a . S H I Hu i —c h u n 一. Z HAN G C a n
( 1 . C o l l e g e o f G e o g r a p h 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7 0,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 L a n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 3 0 0 7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c o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wa s a k e y c it r e io r n f o r t he s u s t a i n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o u r i s m. Th i s p a p e r s u r v e y e d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t h e n u mb e r o f v i s i t o s r o f Ko n g t o n g Mo un t a i n, a c c o r d i ng t o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s c e n i c e c o t o u is r m e nv i r o n me nt a l c a r r yi n g c a p a c i t y, h ) c u s i n g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r e s o u r c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ps y c h o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t o u is r m e c o n o mi c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Ko n g t o n g Mo u n t a i n.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l a w o f t h e mi n i mu m a mo u n t , wi t h a mi n i mu m l i mi t o f t h e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f a c t o r me t h o d a s t h e s ma l l e s t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wo u l d b e d e i f n e d e c o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Ko n g t o n g Mo u n— t a i n. At l a s t , c o mb i n e d t h e c a l e n d a r y e a r t o u is r t r e c e p t i o n n u mb e r o f Ko n g t o n g Mo un t a i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t o u is r m c a r r yi n g c a p a c i t y. S i mu ha n e — o u s l y, ba s e d o n t h e e c o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s i t u a t i o n, t h i s pa p e r ma de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a c c o r d i n g l y. Ke y wo r ds : e c o t o u r i s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a r r y i n g c a p a c i t y; Ko n g t o n g Mo u n t a i n; e mp i ic r a l a na l y s i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析
摘要:当今旅游事业发展迅猛,对景区规划进行合理地设计成为了重中之重,然而作为旅游业是否实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判定标准,环境承载力还不被大众所熟悉。
本文首先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以及特征等做了比较简要的说明,进而提出环境容量的概念,并以此对环境承载力做定量的分析。
接着分析了环境容量超载的情况,最后对环境承载力的调控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作为很多人释放压力或者玩乐的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引来新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容量问题,也叫做环境承载力,有关它的理论和意义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终于认识到旅游的开发不是无止境的,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旅游环境承载力需要得到有效地控制。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自然环境,顾名思义是大自然原生态环境,不加改造、不加修饰地工人们欣赏,但是与此不同,旅游环境不仅由自然环境改造而来,还涉及到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状态,它在这些条件下构成了一个系统叫做旅游环境系统。
这个系统中的主体是旅游环境和旅游者,结合大自然的生存规律,这个系统也能顺利完成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使得环境主体之间互相牵制着,旅游环境系统才有一个和谐的保障。
旅途中,旅客活动的极限就是所谓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也
就是说人类的活动作用不能超载以致于影响到环境系统正常功能
地发挥。
那么用什么来反映旅游承载力这个抽象概念的大小呢?于是出现了一个量可以有效的科学的表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量就是旅游环境容量。
我们都清楚,在旅途中,旅游者难免会给旅游环境带来一定量的废物,一旦环境容量超载,例如废物的排放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得环境的恶化速度大于净化速度,环境也就会持续恶化下去,自然效益和价值也就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流失。
因此,可以说旅游环境容量资源具有相应的价值。
二、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恶果
导致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主要原因是那些旅游开发商为了眼前的利益无制止的开发环境容量资源,导致在后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另外,如果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中出现外部性效应,那么配置过程就会被打乱。
因为旅游环境容量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也就需要进行合理地市场配置,从资源配置的情况来看,当外部不经济性出现时,市场均衡就没有多大效率,也就是说无法使得整个市场获取最大的效益。
仅仅依靠市场,这力量远远不够,容量资源配置不合理自然会导致旅游环境容量超载。
据我们所知,环境超载可是时代性的损失,破坏是一时,治理可是一件既费财力又费劳力的事情。
例如鼎鼎有名的武陵源景区,被视为无价的自然遗产,然而,由于开发商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节制的开发,最后使得环境容量大大超载,将这块风水宝地严重给破坏了。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文化遗产损失。
甚至,容量超载有时候会给周围的人群到来安全隐患。
三、环境容量超载的调控与治理手段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控制是多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呢?
(一) 政府合理干预
市场一旦发生混乱,旅游资源配置工作就会混乱,此时有着至高的权利和地位的政府,可以凭借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某些肆意妄为的旅游开发者进行制约,扫除所有外部性的行为。
1)通过行政命令直接遏制外部性的做法,主要还是要成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区资源环境保护法,对旅游区的旅馆数、旅馆床位数以及车辆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拒绝带有环境污染排放的车辆进入旅游区。
2)逐步将绿色透明的收费制度引进来。
我们知道,旅游开发者的业绩就体现在旅游者带来的收入,以前业绩核算的时候往往不把旅游过程中资源的损失以及环境的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之内,因此表面上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其实他们没注意到正在以更大的经济损失发展,这样蒙蔽了他们的双眼根本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使用绿色核算是一个很好的控制方法,其主要的思想是将外部成本纳入考虑,并且在旅游中获得的总收入中去除,这样以来,通过深刻的历史教训,那些开发商定会将控制好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为一项重
要的目标来实现。
(二) 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给大众直接性的劝告和建议,想必这个方法就比较能让旅客们接受,毕竟旅客们也不喜欢每个人挥“把汗就是雨”的感觉吧。
通过大众媒体提前对情况的了解和预测作出帮助性的建议,这个对降低旺季旅游的人流量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参考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们选择最适宜的出游时间,更重要的是为开发商能更好的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做出了贡献。
总之,我们在利用环境资源获取效益的同时,必须对环境承载有着深刻的认识,必须对环境容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把握好开发的力度。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紧密的联系使得开发商必须避免环境遭到破坏,“先开发后治理”的想法有悖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以作为旅游决策者,掌控好环境承载力才能在旅游业中做起事来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崔凤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j]; 经济地理,1995.
[2] 敖荣军,韦燕生;旅游开发的外部及其内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
[3]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4]王叶峰;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