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一、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进行高程测量,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将所得结果分为四等级。
其中,第一等级为最高精度要求,第四等级为最低精度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 基本观测方法(1)单程直接观测法:即在两个点之间直接观测高差。
(2)闭合回路法:即通过一个闭合回路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三角高程法:即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高程。
2. 附加观测方法(1)辅助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辅助点,通过这些点来增加观测数据,并提高精度。
(2)检查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检查点,通过这些点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交错观测法:即在两个相邻的点之间交替观测,以减小误差。
四、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确定测区范围和测线路线。
(2)选择合适的水准仪和三角架。
(3)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
(4)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并进行校正。
2. 实施观测(1)按照观测计划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2)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并进行误差调整。
3. 后期处理(1)绘制高程图或高程网格图。
(2)计算出各个点的高程值,并绘制等高线图或数字地形模型。
(3)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精度评价和误差分析。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 仪器应保持水平状态,避免震动和干扰。
2. 观测时应注意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3. 观测时应避免夜间观测,以免影响精度。
4.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避免出现误差。
六、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包括基本观测方法和附加观测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保持水平状态、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标准

四等水准测量标准一、观测准备仪器准备:四等水准测量需要使用精密水准仪,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型号和精度的仪器,确保仪器各项指标正常,无故障。
观测场地选择:选择适合的观测场地,要求场地坚固、平坦、视野开阔,无遮挡物,避免大风、阳光直射等影响观测结果的因素。
观测路线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观测路线,确定转点、测站和观测顺序。
观测人员组织:组织具备相应测量技能和经验的观测人员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计划制定:根据观测任务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地点、人员、仪器设备等。
二、观测方法观测步骤: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法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a. 在起点设置水准仪,粗平仪器后瞄准水准尺,读取后视尺上的读数;b. 沿着观测路线前进,每经过一个转点时,都要进行尺垫的放置和精平仪器的操作;c. 瞄准水准尺并读取前视尺上的读数;d. 返回起点后重新进行尺垫放置和仪器精平;e. 再次瞄准水准尺并读取后视尺上的读数。
观测精度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满足以下指标:a. 水准仪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DS1级;b. 水准尺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2m;c. 观测时视线长度应不超过50米;d. 前视和后视尺在同一标尺上所读取的同一位置读数误差应小于0.5mm。
观测注意事项:a.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稳定,避免震动和移动;b. 瞄准水准尺时要消除视差,确保读数的准确性;c. 在每个测站观测时需要进行尺垫的放置和仪器的精平操作;d.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持前后视尺在同一标尺上。
三、成果处理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文件形式进行保存。
数据计算:根据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最终的高程和平面坐标。
数据检核: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发现异常数据或错误,应及时进行重新观测和处理。
成果提交:将最终的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以供后续工作使用。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方法一、啥是四等水准测量呢?简单来说,四等水准测量就是一种比较精确测量高差的方法啦。
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这些领域可少不了它。
就像我们要给一块地“量身高”,还得量得比较准的时候,就用得上四等水准测量啦。
二、测量前的准备。
测量之前啊,那可得把工具都准备好。
水准仪得检查检查,看它是不是能正常工作,就像出门前检查手机有没有电一样重要。
水准尺也得瞅瞅,刻度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损坏啥的。
还有脚架,要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是个“软脚虾”,不然测量的时候晃来晃去,数据就不准喽。
三、测量的过程。
1. 选点。
要找那些比较合适的点来进行测量。
一般是选择在坚实、稳定的地面上,像那种软乎乎的泥巴地就不太好。
而且点和点之间的距离也要合适,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
太远了测量误差可能就大了,太近呢又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
2. 安置水准仪。
把水准仪放在脚架上,要把它调平哦。
这就像把一碗水端平一样,要是没平的话,测出来的高差肯定不对。
通过调整脚螺旋,看着圆水准器里面的气泡,让它乖乖地跑到中间去。
3. 读水准尺。
这个可是个关键步骤呢。
前后视都要读水准尺的刻度。
读的时候眼睛要平视,可不能歪着脑袋看,不然读出来的数据就会有偏差。
而且要估读到毫米,这就要求咱们得特别细心啦。
比如说,看到刻度在1米23和1米24之间,那就要根据刻度的位置估读一个数,像1米235之类的。
4. 计算高差。
根据前后视的读数就可以计算高差啦。
高差就是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这个高差算出来之后呢,就可以知道两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啦。
四、测量的注意事项。
1. 要多测几次。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一个点的测量可不能只测一次就完事儿了。
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这样误差就会小很多。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2. 避免干扰。
测量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比如说,要是有人在旁边走来走去,可能会引起地面的震动,这就会影响水准仪的稳定,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所以测量的时候最好是找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四等水准测量

等水准测量1 .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2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3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4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5 .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6 .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记为BM (BenchMatk)。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高程测量时测量工作三大基本内容之一。
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点和观测等程序。
(2) 不同点: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距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1)测量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2)观测步骤(2)观测步骤引入K值得概念:K 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 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必须成对出现。
观测步骤: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①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3)。
② 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
③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表中(5)和(6),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④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大地水前进方向BM.A详解步骤: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簿5 .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1)测站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 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计算前、后视距累计差(12):(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 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假设后视红面水准尺K1=4.687m ,后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 核:测点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又读数K+黑-虹 (.碱 高差 中数 备注下丝下丝 黑色面 缸色面 后距 前距 前后视距差累猊差(1) (5) 后⑶ (4) (13) (18)(2) (6) 前⑺(8) (in (?)(10) 后-前(15)(15)(17)(11)(12)后前后-前(13)=(3)+K1-(4)前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14)=(7)+K2-(8)K2=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得超过±3mm(3)高差计算与检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7)红面高差(16)=(4)-(8)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不得超过±5mm高差中数计算:当上述计算符合限差要求时,可进行高差中数计算:(18)={(15)+(16)±100}/2在计算(17)时,如果(15)>(16),则+100;反之,如果(15)<(16),则-100。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1. 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它可以用于修建道路、铁路、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等项目中。
本文将总结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基本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线的高差。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高程,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3. 测量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如下:3.1 设置基准点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点,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起点。
基准点应该具备以下要求:地势相对平坦、稳定、不受地质变化影响等。
3.2 设置测点在需要测量的点上设置测点,可以使用铁钉或其他固定的标志物。
测点应该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能够保持平稳的高度。
3.3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上,确保水准仪的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自动水准仪或者经纬仪。
3.4 观测通过观测水准仪的读数,记录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应该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5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值法、闭合差检查法等。
3.6 修正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如果发现观测结果存在误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正。
常见的修正方法包括使用校准曲线进行修正或者进行闭合差检查。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水准仪的读数不准确如果发现水准仪的读数存在偏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检查水准仪是否放置平稳,重新调整水平仪。
•检查水准仪是否受到振动干扰,避免在风大、地面不平稳的情况下使用水准仪。
•检查水准仪的刻度是否清晰,需要及时进行刻度清洁和维护。
4.2 数据处理错误如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仔细检查数据输入是否准确,包括记录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

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测量并不容易,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时,特别是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非常关键。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常用的工具有水准仪、水准杆、三脚架等。
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这些仪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准确度和正常工作。
如果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
尽量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测量,避免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此外,要对测量地点进行仔细选择。
测量地点应尽量平整、稳定,避免有坑洼、起伏或倾斜的地形,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同时,还要避免有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并且要保证测量地点的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外界噪音对测量的干扰。
在测量中,要保证测量线的拉直。
测量线应该具有足够的张力,并且要保持水平和直线。
如果测量线有松弛或弯曲现象,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之前,要仔细检查测量线的状态,并及时调整,确保其拉直和水平。
最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测量完成后,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以便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到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人为误差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的工作。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保证仪器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地点、保持测量线的拉直和水平,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并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序言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地理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测量工作,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地图及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为了保证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测量活动进行了规范,确立了一系列测量规范。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分类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用水准仪进行的高程测量,主要用于控制三角网测量和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低。
按照测量精度的不同,可以将三四等水准测量分为三等和四等。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目标点的高程值与参考点的高程值的差值,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地形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高程校正。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基准测量和闭合回程测量两种。
单基准测量是在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附近进行测量,闭合回程测量是在一个封闭的环路内进行测量。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设备和精度要求1.测量设备三四等水准测量所需要的测量设备主要包括水准仪、测台、水准尺和高程校正器。
这些设备应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精度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为1:5000~1:20000,其中三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高,为1:10000~1:20000,而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低,为1:5000。
五、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步骤和操作流程1.布设测站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站位置,并进行测站布设。
布设测站时应考虑地形和测量范围,选择平整、稳固的位置。
2.观测测量观测测量包括目标点的高程观测和高程校正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正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校正、数据平差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4.结果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与历史数据和其他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等水准测量课件

量的重要研究方向,需要发展更为高效和智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和技术。
03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四等水准测量的持续发展动力,需要加强相关领
域的研究和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THANKS
感谢观看
06
四等水准测量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型测量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无人机测量技术
无人机测量具有高效、灵活、快速等优点,可应用于地形 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激光雷达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能 够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数据,为四等水准测量提供新 的技术手段。
通过加强观测者的技能训练, 提高其读数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以减少观测误差。
采取适当的观测方法
如采用往返观测、闭合环观测 等方法,消除或减小误差影响 。
避免不利条件
选择适当的观测时间和地点, 避免不利天气和地形等因素的
影响。
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通过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详细描述
通过四等水准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面点高程数据,为各种工程和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对于地形分析、城市规划、水利工程、交通建设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
总结词
四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几何学中的相似三角形原理,通过水准仪和标尺的配合使用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
观测误差
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不完全灵敏、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的限制 ,以及疲劳、不注意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地面震动和大气折射等, 都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1)、下丝读数(2)读取中丝读数(3);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5)、下丝读数(6);中丝读数(7)。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8)。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
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
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项=((15)项+(16)项±0.1米)
3、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
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