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完整版)《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意识活动的特征;意识对于人们改造世界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理解意识是如何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解意识活动的特性,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能搜集和甄选生活中的相关资料,学会提炼其中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基本要求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生活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课时准备】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师】那么意识是不是毫无用处呢?显然不是。
正如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那么意识有什么作用呢?怎样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探究活动1】【师】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我们叫鸟巢,国家体育场的绰号也叫“鸟巢”,两者有何区别?(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马克思的名言,学生回答)蜜蜂筑巢、蜘蛛织网是一种本能,建筑师在建造“鸟巢”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房屋设计出来了,建筑师建造房屋的过程,也是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充分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教师归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
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案例】有一种动物叫水獭,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淡水区,水獭能筑堤,但是人们把一只幼獭关在笼子里,在它身边放一些泥土,等它长大时,它就会自动筑起堤来,尽管在笼子里筑堤是完全不必要的。
【学案】5.2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第1课时(总1课时)课型新课授课班级分组安排课前准备教具、资料、课件、多媒体运用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①意识的作用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力目标: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重点、难点重点:意识作用的表现难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导学过程修订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目标提示(约2分钟)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自学检测(约10分钟)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原因:(1)意识具有;(2)意识具有。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表现:(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的、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2)意识不仅能反映,而且能够(3)它不仅能够“复制”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推测,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启示:世界上没有的事物,只有的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启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若干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巡视督查,重点指导后进生和中下游学生。
高中政治教案:《意识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案:《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意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 引导学生认识意识的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及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等方面。
3. 通过对意识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意识的定义和特点2. 意识的作用三、教学难点1.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意义2. 意识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的机理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意识的作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意识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意识作用的好奇心。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意识的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及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等方面。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意识的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意识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提升:对意识的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其在人们生活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意识作用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意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的理解,以及运用意识作用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指标:理解程度、分析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氛围等。
八、教学拓展1.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意识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意识的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力:能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世界七最概括出意识的特性;从图纸和“鸟巢”的关系抽象概括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到人的力量,重视人的精神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思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哲学中的什么道理?讲授新课结合课本38页的材料,回答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
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怎样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试一试:你能举例说明吗?自由举例言之有理即可(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试一试:你能举例说明吗?人类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活动。
思考: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那是不是说明客观世界有什么,意识就反映什么?由于世界的无限性,人类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有时甚至于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议一议:从“苹果落地”现象到“万有引力”的发现,进而利用对万有引力的认识,将神五、神六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思考:既然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那为什么人们至今无法解释“百慕大”出现的现象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结合课本39页材料回答: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探讨:意识能否直接改造世界?不能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版本:人教版必修4 年级:高二科目:政治页码范围:第38页_第 41日期:2014.01.02 周次:十九星期:四主备人:王向红备课组长:罗画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准确把握意识活动的特点。
掌握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2)理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意识作用的学习,培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习,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践中,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识和利用规律。
(2)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从国情出发,让主观符合客观。
二、自主学习:1.复习内容:(1)意识的本质?2.预习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__ 和_ __。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等,这与动物纯粹_ 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意识活动具有和。
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_ ___、_ ___,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_ 和__ 。
2)意识活动的_ ____和__ ___,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事物内部的。
世界上只有 _ 之物,而没有。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__ ___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__ _的东西,创造出_ ___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_ ___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_ 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____,以此作为我们活动的依据。
《意识的作用》教学案

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意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掌握意识对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的作用。
3.能够运用意识的作用解释一些心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1.意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意识对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 意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和自身心理活动的主体性反映。
意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主体性:意识是个体自身的心理活动,不同个体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差异。
•反映性:意识是对外界事物和自身心理活动的反映,它是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产物。
•动态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人的意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 意识对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的作用意识对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与感知:意识能够引导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从而影响人的感知过程。
人的意识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和忽略外界信息,使人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待环境中的刺激。
•思维与判断:意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它能够推动人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推理。
人的意识可以引导人的注意力在特定对象上进行思考,从而促使人进行判断和决策。
•记忆与回忆:意识对人的记忆过程有着直接影响,它能够帮助人将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和提取出来。
人的意识可以提供对记忆内容的选择性回忆,使人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将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和利用。
•意识内容的组织与整合:意识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组织,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内部连贯性的心理结构。
意识对人的认知过程起着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人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进而形成对事物的综合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意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意识的概念和特点。
2.示范法:通过示范意识在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意识的作用。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意识对人体行为和认知过程的具体作用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意识的作用-导学案.doc

5. 2意识的作用学习目标1•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结合所学哲学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课前预习(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 O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思考: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活动具有__ 和o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思考:怎样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Z物,而没有不可认识Z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作用。
意识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思考: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三)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的行动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①②原理归纳b (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教案教案:意识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意识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意识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意识是什么?”“意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2. 概念解释给学生讲解意识的概念和含义。
意识是指人脑对自身和外界环境的一种感知、反映和认识,是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意识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3. 意识与人类行为讲解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意识可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世界,从而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式。
请学生思考和对比有无意识的行为对结果的影响,并进行讨论。
4. 意识与人类思维讲解意识对人类思维的作用。
意识为人类的思考、推理和决策提供基础,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审视问题、分析细节,并进行推断和判断。
请学生通过举例说明意识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并进行讨论。
5. 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积极主动的意识。
通过培养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问和学习,从而拓展自己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意识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们打算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意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意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三、课堂检测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意识思考和解答问题。
例如:“人类在面对挫折时,如何运用意识调整自己的心态?”“意识对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多大的影响?”等等。
四、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意识的作用。
同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时《意识的作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意识活动的特点。
2、理解并运用意识是怎样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3、识记、理解并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梳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反映物质)(1)表现:①意识活动具有。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抱有,而动物的操作纯粹是。
②意识活动具有。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而且能够把握。
它不仅能够“复制”,而且能够追溯、推测,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地位:意识活动的,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而没有。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表现: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即通过把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从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以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和结合起来,把和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合作探究】课堂探究一(教材第38页方框):(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课堂探究二(教材第39页方框):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课堂探究三(教材第40页方框):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思维拓展】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包括(1原理+2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理解“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①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正确发挥意的识能动作用必须以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性为前提。
②两者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
4、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5、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任何客观实际都是当时当地的实际,是具体而变化着的实际,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是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和拓展。
二者都是方法论要求,都把客观存在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的根本出发点。
区别: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侧重于物质的第一性,实事求是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容,强调按规律办事,侧重于规律的客观性。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依据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依据是: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误区点击】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3、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4、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5、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能动地改造世界6、一切从实际出发就等同于实事求是【预习检测】1、先设计出图纸,然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
这一事实说明()A、设计出的图纸是工程师头脑自生的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物质决定意识2、(09年江苏卷)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3、“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这句话主要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4、(09年福建卷)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5、(06年重庆)某木地板销售商宣称,其所售产品是由总部在欧洲的一家跨国公司生产的知名品牌。
但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该产品的国际品牌身世纯属杜撰。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工商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各地市场纷纷停售,不少消费者要求退货。
该销售商发布虚假信息导致的后果表明()A.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 B.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作用C.错误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D.错误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阻碍作用6、(06年广东卷)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A.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主观的 B.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7、(08年四川卷)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8、(08年海南卷)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堂巩固】1、(05年广东)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中,从95号的媚(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
这一科学事实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C.在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2、(04年北京卷)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这是因为()A.意识可以创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3、(08全国卷)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09海南卷)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5、(09全国卷)“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09全国卷)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7、(08年上海卷)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
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
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为反映对象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8、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预习检测】1—5 CACAD 6---8DAA【课堂巩固】1---5DDBCD 6---7AC问答题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