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2)

一、学科简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基础学科。通过对物质微观结构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进行设计、表征、分析,达到对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利用规律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物理学形成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等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5年开始与吉林大学等学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3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资助学科,2006年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物理学一级学科2010年获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确定为吉林省“十二五”期间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物理学科在纳米功能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学及器件、凝聚态物质理论、界面物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本学科现拥有吉林省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1个。本学科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教师队伍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有9人在国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中科院院士等10余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胜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领域的教学、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4.具有实验室工作的基本技能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理论物理

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3.原子与分子物理

4.凝聚态物理

5.光学

6.无线电物理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4学分。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即应在学科前沿、科研方法、学术规范等方面教导学生;又要从思想品德、科学伦理、治学态度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

2.指导研究生参加导师的研究项目,注重科研训练。

3.充分利用课题组集体指导的学术环境进行协同培养。

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实践活动。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2.个人学习计划

导师根据研究生生源特点、学科基础、职业发展方向、研究兴趣专长等因素,指导每个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补修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等,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个人学习计划须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部案。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讲授式、谈话式、谈论式、实践活动式

(2)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考试科目,其中学科基础课采取闭卷形式,发展方向课可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可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以等级形式记录。

七、学位论文

1.个人研究计划

从第一学期开始,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和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理论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和必要的调查研究等,在第二学期末完成个人研究计划。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研究生做开题报告,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不少于三名。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在理论或应用上有一定意义,且实验方案合理,实验路线可行,方能正式开展科学实验。

3.学位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

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做论文进展报告。第六学期初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提交学校进行学术不端检测和至少2位论文评阅人的评阅,评阅意见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在答辩前一周举行预答辩。

4.答辩资格

本专业研究生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在学期间必须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1篇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方可获得答辩资格。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答辩可通过,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八、其它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5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交学术活动记录单,计2学分。

2.文献阅读

研究生要在导师指导下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并按要求提交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和参与报告研讨,计2学分。

3.实践活动

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倡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导师签署意见。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倪光烔,陈苏卿,《高等量子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钱诚德,《高等量子力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杨泽森,《高等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余寿锦,《高等量子力学》,山东科技出版社,1985.

曾谨言,《量子力学》(Ⅰ、Ⅱ卷),科学出版社,2000.

喀兴林,徐婉棠,《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A.W.约什,《物理学中的群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2.

谢希德,蒋平,《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6.

韩汝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王仁卉,郭可信,《晶体学中的对称群》,科学出版社,1990.

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2001.

周邦融,《量子场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李正中,《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刘辽,《量子场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裘忠平,《现代量子场论导引》,华中大学出版社,1991.

胡济民,杨伯君原子核理论(第一卷)原子能出版社,1993.

胡济民,原子核理论(第二卷),原子能出版社,1996.

R.H.弗伦凯尔,原子核理论原理,国防出版社,1959.

徐躬耦,原子核理论核反应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高良俊,原子核反应理论(上册),原子能出版社, 1986.

曾谨言,原子核结构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李荣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李荣华、冯果忱编,《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余德浩,汤华中,《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科学出版社,2002.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冯端,金国钧著,《凝聚态物理》(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冯端,金国钧著,《凝聚态物理》(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田强,涂青云编著,《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科学出版社,2011.

徐慧著,《凝聚态物理专题》,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方俊鑫、陈栋,《固体物理学》(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丁大同,《固体理论讲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李正中,《固体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韦丹,《固体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R. Turton. The Physics of Solids. New York: Oxford Press, 2000.

黄昆,《固体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马海武. 电磁场理论.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杨儒贵, 张世昌, 金建铭等. 高等电磁理论,北京华版联图书中心,2009.

傅君眉, 冯恩信. 高等电磁理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陈重, 崔正勤, 胡冰. 电磁场理论基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杨志民. 现代电路理论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孙亲锡,张新建, 李海华, 电路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颜秋容, 谭丹 ,电路理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邱关源. 现代电路理论.高教出版社,2006.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潘金生、仝健民,《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吴锵,《材料科学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洪广言,《无机固体化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

庞震,《固体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王育华,《固体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8.

潘功配,《固体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万惠霖,《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若干研究前沿》,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501)

一、学科简介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物理、化学、材料等多种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以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基础,从分子、原子、电子等多角度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行为规律,设计和开发新材料与相关器件。通过设计新材料和器件探索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器件间的关系,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2007年获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授予权,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发光材料、能源材料、磁学材料、电介质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先进材料的设计、合成、应用及器件研发工作。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条件先进,科研氛围浓烈,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省部级项目80余项,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学科,形成教学、科研的学术优势和特色,为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师资,并结合我省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我省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能够全面掌握材料物理与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技能,具有运用物理、化学和材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独立科研能力,有向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环境等多学科领域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国际视角、创新性意识和判断性思维能力,在将各类书籍和科学文献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紧跟科研时代脉搏,准确把握学科领域前沿动向,发现并解决科学问题。

4. 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外国语种非英语的,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且语种为英语。

三、研究方向

1.发光材料物理与化学

2.纳米材料物理与化学

3.过渡金属配合物物理与化学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4学分。

五、培养方式

1.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2.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2.个人学习计划

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指导研究生制定在研期间的个人学习计划。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自学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式。以自学为主,由教师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和判断,在累积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分析科学研究成功案例,在师生讨论中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把握研究领域前沿,逐渐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考试课,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发展方向课可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考查成绩以等级形式记录,并可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

七、学位论文

1.个人研究计划

根据本专业方向前沿动向,学生的兴趣专长,及导师科研任务等情况,由导师指导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制定个人研究计划。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对国家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及选题依据;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预期研究成果;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近10年相关研究领域中外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等。

3.学位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

研究生一般在第五学期开始撰写学位论文。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和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论文检测和评阅通过后,学科将组织开展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会,切实保证学位论文质量。院系分学位委员会将组织开展硕士学位论文公开答辩会,答辩通过的同学将获得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八、其它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求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由院系负责考核。考核通过后,计2学分。学术活动及其考核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2.文献阅读

硕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积极进行文献阅读,达到要求者计2学分。原则上要求研究生在研期间阅读近10年相关研究领域中外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并按要求提交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和参与报告研讨。

3.实践活动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和拓展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的部门或单位不作统一安排,研究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并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

[1]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洪广言.《无机固体化学》(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熊兆贤.《材料物理导论(第3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5]曾兆华,杨建文.《材料化学(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6]刘恩科.《半导体物理学》[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孟庆巨.《半导体器件物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8]马养武.《光电子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9]梅遂生.《光电子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10] 张留成,瞿雄伟,丁会利.《高分子材料基础(第3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1]U. Bach, D. Lupo, P. Comte, J.E. Moser, F. Weissortel, J. Salbeck, H. Spreitzer, M. Gr?tzel.,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mesoporous TiO2solar cells with high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Nature 395(1998) 583.

[12]Julian Burschka, Norman Pellet, Soo-Jin Moon, Robin Humphry-Baker, Peng Gao1, Mohammad K. Nazeeruddin & Michael Gr?tzel, Sequential deposition as a route to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sensitized solar cells Nature, 499 (2013) 316-320.

[13]Mingzhen Liu, Michael B. Johnston & Henry J. Snaith Efficient planar heter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vapour deposition Nature, 501 (2013) 395-398.

[14]Atsushi Tsukazaki, Akira Ohtomo, Takeyoshi Onuma, Makoto Ohtani, Takayuki Makino, Masatomo Sumiya, Keita Ohtani, Shigefusa F. Chichibu, Syunrou Fuke, Yusaburou Segawa, Hideo Ohno, Hideomi Koinuma, Masashi Kawasaki, Repeated temperature modulation epitaxy for p-type doping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based on ZnO, Nature Materials 4 (2005) 42–46.

[15]Mustafa S. Yavuz, Yiyun Cheng, Jingyi Chen, Claire M. Cobley, Qiang Zhang, Matthew Rycenga, Jingwei Xie, Chulhong Kim, Kwang H. Song, Andrea G. Schwartz, Lihong V.Wang and Younan Xia, Gold nanocages covered by smart polymers for controlled release with near-infrared light Nature materials, 8 (2009) 935-939

[16]Nam-Hyuk Cho, Taek-Chin Cheong, Ji HyunMin, Jun HuaWu, Sang Jin Lee, Daehong Kim, Jae-Seong Yang, Sanguk Kim, Young Keun Kim and Seung-Yong Seong, A multifunctional core-shell nanoparticle fordendritic cell-based cancer immunotherapy Nature nanotechnology, 6 (2011) 675-682

[17]Igorl. Medintz, H. Tetsuouyeda, Ellenr. Goldman, Hedimattoussi, Quantum dot bioconjugates for imaging, labelling and sensing Nature materials, 4(2005) 435-446

[18]Z.W. Pan, Z.R. Dai and Z.L. Wang,Nanobelts of semiconducting oxides Science, 291 (2001) 1947-1949.

[19]M. Huang, S. Mao, H. Feick, H. Yan, Y. Wu, H. Kind, E. Weber, R. Russo, P. Yang, Room-temperature ultraviolet nanowire nanolasers Science, 292(2001)1897.

[20]Michael M. Lee, Jo?l Teuscher, Tsutomu Miyasaka, Takurou N. Muraka mi, Henry J. Snaith, Efficient Hybrid Solar Cells Based on Meso-Superstructured 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Science, 338 (2012) 643-647.

[21]X. Michalet, F. F. Pinaud, L. A. Bentolila, J. M. Tsay, S. Doose, J. J. Li, G. Sundaresan,

A. M. Wu, S. S. Gambhir, S. Weiss , Quantum Dots for Live Cells, in Vivo Imaging, and Diagnostics Science, 307 (2005) 538-544

[22]Eunkeu Oh, Mi-Young Hong, Dohoon Lee, Sung-Hun Nam, Hyun C. Yoon, and Hak-Sung Kim, Inhibition Assay of Biomolecules based on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between Quantum Dot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127 (2005) 3270-3271

[23]D.C. Look, D.C. Reynolds, C.W. Litton, R.L. Jones, D.B. Eason, and G. Cantwell, Characterization of homoepitaxial p-type ZnO grown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Appl. Phys. Lett.

81 (2002)1830.

[24]T. Makino, Y. Segawa, M. Kawasaki, A. Ohtomo, R. Shiroki, K. Tamura, T. Yasuda, H. Koinuma, Band gap engineering based on MgxZn1?xO and CdyZn1?yO ternary alloy films, Appl. Phys. Lett.

78 (2001) 1237.

[25]Jian Liu, Liang Fang, Fengang Zheng, Sheng Ju, Mingrong Shen, Enhancement of magnetization in Eu doped BiFeO3 nanoparticles Appl. Phys. Lett.,95(2009) 022511

[26]Tengfei Fan, Mingjun Li, Xuemin Wu, Min Li, Yan Wua, Preparation of thermoresponsive and pH-sensitivity polymer magnetic hydrogel nanospheres as anticancer drug carrier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88 (2011) 593-600

[27]Feng Yan, Man-On Lai, Li Lu, Tie-Jun Zhu, Enhanced Multiferroic Properties and Valence Effect of Ru-Doped BiFeO3 Thin Films J. Phys. Chem. C,114(2010) 6994-6998

[28]Jiagang Wu, John Wang, Dingquan Xiao, and Jianguo Zhu, Ferroelectric Behavior in Bismuth Ferrite Thin Films of Different Thicknes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3(2011) 3261–3263

[29]Jiagang Wu, John Wang, Dingquan Xiao, and Jianguo Zhu, A Method to Improv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BiFeO3 Thin Film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4(2012) 1182?1185

[30]Manoj K. Singh , W. Prellier , Hyun M. Jang , Ram S. Katiyar, Anomalous magnetic ordering induced spin_phonon coupling in BiFeO3 thin films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149( 2009) 1971-1973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一、学科简介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物理学科教育与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其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拥有专业的计算机室、专业图书资料室、国家级物理实验示范教学中心,这些都为本学科的持续、稳定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具有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稳定的场所。

本学科研究达到较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3项。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教研课题15项,编写教材、著作8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50余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人才,能胜任高师物理教学论及中等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具体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勤奋好学、创新求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热爱教师职业和物理教育工作,有志于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能够胜任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普通物理学和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3.掌握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普通物理及物理学科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了解各国物理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的趋势,能独立设计改革方案,进行教学试验,深入理论分析,撰写科学论文。

4.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外语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方向

1.物理课程论

2.物理教学论

3.物理实验论

四、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2学分,其它必修环节6学分。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系统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创造条件让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社会实践,培养其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尽早将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告知拟录取研究生,并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文献阅读应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以讨论班或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文献阅读内容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

2.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融合,协同发展。课程学习中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对硕士生拓宽学术视野的积极作用。

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重视专业实践,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做好专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2.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须在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培养单位备案。导师应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学科基础程度、职业发展方向等因素,指导每个硕士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补修本科阶段的相关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不收费。

个人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拟阅读的文献和拟定的研究方向等内容。

具体要求:

个人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个人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一年半的学习计划表。

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初步拟定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向。

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计划地阅读参考文献。一年内至少阅读30篇,每学期至少做2次学习报告。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专题研讨、启发探究式、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至少三门为闭卷考试;考查课以等级记录,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查课需提交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材料,各学院存档。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方案应对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1.个人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究旨趣,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和中职教育中教育管理和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二学期末完成个人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须公开进行。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3.学位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

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和论文检测、评阅与答辩。论文写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等。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

2.5万字。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制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送审评阅前要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以复制比为指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进行文献数据库检测。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每篇至少通过两位与论文学科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基础教育领域专家。评审为双匿名评审,即对评阅人隐匿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同时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匿评阅人的信息。

鼓励各培养单位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增加学位论文进展报告和预答辩等环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

八、其它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在学期间须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计2学分。

2.文献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硕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并按要求提交经典文献阅读报告和参与报告研讨,计2学分。

3.教学实践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包括助课、讲课、评课等方面的训练,要求第四学期末完成不少于20学时的教学实践,完成实践、成绩合格者取得2学分,并提交书面鉴定,计2学分。

4.社会实践

鼓励研究生积极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不计学分。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和经典文献

[1]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王志军.《物理教育比较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5]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李雁冰.《课程评价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8]郑军.《物理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廖伯琴.《目标、理念、标准、实践—新编物理课程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王宝升,张爱军.《大学物理实验》.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爱军.《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元华.《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3]任隆良,谷晋骐.《物理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14]朱鹤年.《物理实验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5]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学生个性特长培养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为丰富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朗诵、说新闻、介绍一段自己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一篇自己的日记或练笔、课外走上社会纠正不规范的广告招牌等等。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其它与电类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西安邮电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 电子工程学院由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实验条件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学院的师资雄厚,其中有教授16 人,副教授44人。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6 个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 余项,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现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

四年级数学特长生培养计划

四年级数学特长生培养计划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各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精神 面貌。本学期在关于培养数学特长生方面将做如下工作: (一)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敢做;并且以自主探索式的主体实践性教育为主要依托,真诚而坦率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其具体做法是: 1.每节新课之前,我都组织学生自行预习课本,并对学习内容大胆地进行取舍,且针对疑惑之处,拟出一个求助学习单,以便课上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质疑问难、讨论研究。 2.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 3.在课堂教学中,故意制造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大胆地给予指正。 4.定期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数学资料,然后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在活动课上交流讨论。 5.发动学生自办数学小报,让他们自己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病症”找药方,开处方。 6.不定期的调配学生座位,让其自由组织学习集体。 7.定期的举行“小能人”选拔赛,并让这些“小能人”自主地走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展开合情合理的辩论。

(二)加强参与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参与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扩展了认知结构,激发了学习兴趣,发展了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四)结合他们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1.前面已经介绍了,对于这些数学特长来说,他们有许多自身的优点,比如自尊心都比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等等。那么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些优点进行培养。 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缺点。作为数学特长生,他们也都有一些像前面所介绍的诸如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等性格上的缺陷,教师如果引导不当,结果会很严重。应及时指出其不足。使其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观察,多思考,结合数学特长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地帮助。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兴趣特长培养计划

2009—2010学年下学期马庄小学兴趣、特长生培养计划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兴趣、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这一学年的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

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科技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活动(文艺会演等班级组织的活动)--校级活动(校级兴趣小组等) 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另外,通过举行学校艺术节,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⑵体育方面:在保证小学生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常年坚持训练;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物理电子学(080901) 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 集成电路设计(99J2) 二、培养目标 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 - r 、?、j ?、.、r , 三、培养方向 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 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 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 导等专业方向;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 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 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 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 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化学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物理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A、绿色物理化学B生物物理化学 C. 化学电源材料 D.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E 催化化学 F. 纳米材料化学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剩余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但最多不超过一年。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

特长生培养计划

特长生培养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特长生的定义 所谓优秀特长生,并不是在一次两次考试中有好成绩,在一两次品社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而是对一个学生品社素质的全面概括,它表现在: 1、对品社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强,不满足于课内知识。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具有深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 3、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应用所学品社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促进其它相关学科的学习。 4、具有较好的品社素养,即了解一定的品社文化背景,不仅了解品社自身的思维方法、结构和应用,同时对品社的发展、作用和价值有所了解,能够去发现和欣赏品社的美。 5、积极参加品社学科竞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当然,衡量一个学生的品社素养不能仅仅用成绩来衡量,因素是各个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成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应该来说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胜的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而言表现出更好的品社素养,即更好的品社思维品质、更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反应能力。 二、特长生的优缺点 (一)以良好的智力和智商为先决条件 作为一个人,判断其发展是否健康,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智力和智商是否发展正常.对于在品社方面表现较优秀的孩子来说,就必须有良好的智力和智商为先决条件.这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讲授同样的知识,这样的学生接受能力明显要比其他学生快很多. (二)有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对于品社方面表现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健康的心理特征,个性发展积极向上。 1、有远大的理想。 2、有很强的自尊心。 3、有浓厚的学习品社的兴趣。 4、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三)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时间里有8O%是由习惯来支配的。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早到晚的行为都表现出良好的习惯。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便自觉地回教室准备上课,天天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习惯记笔记,遇到不会的品社题及时问老师,做题过程中认真仔细等等。所以这些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学习,提高成绩都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四)特长生的缺点 虽然优秀生有许多一般学生不具备的优点,但也并不十全十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可变性,一些潜在的不良因素,随时都会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障

等离子体物理培养方案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主要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离子体电子学以及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诊断。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重点研究其产生、维持的理论和方法,微波等离子体激光、微波等离子体沉积及新材料制备等。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等离子体重要物理过程的粒子模拟技术(PIC技术)。等离子体电子学主要研究电磁场或电磁波和电子注及等离子体的三元相互作用,探索新型高效率、高功率微波器件。聚变等离子体学主要开展对受控聚变中所涉及的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学进行细致研究。重点开展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加热机理,探索新型等离子体诊断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微波等离子体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了解等离子体物理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微波等离子体理论与应用2.计算等离子体物理 3.聚变等离子体物理4.等离子体电子学 5.等离子体诊断6.太赫兹科学技术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6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专业基础课中有“*”标志的为全校共选专业基础课。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同学科门类之间、工科与理科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对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生,要求补修相应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后方可选修专业课。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和具体选课。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主要划分为学位课、非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三大部分。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4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适应21世纪的教育发展要求,能从事中等学校的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计算机、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等专业技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2. 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的能力; 3.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4.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 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教育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物理学 (二)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 四、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八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四年制本科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特长生培养计划

特长生培养计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特长生培养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我校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学会自主创新,提高环保意识。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开学初各班教师要根据各班情况确立培养方向和名单,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使学生掌握宽广坚实的物理学知识;系统地熟悉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毕业后可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1、人才类型、特色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能分析和解决当代科技前沿及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事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行业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知识结构 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实验研究的能力,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3、能力结构 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从事物理教学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现场处理能力、沟通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 4素质结构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 5、职业资格要求 取得中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特长生培养方案

阳城初中2015-2016学年特长生培养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素质教育日显重要,它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此,我校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工作,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2、在文艺、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彻底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培养类别 1、文艺特长小组 由校内喜爱音乐、舞蹈,且在这方面有点天赋的同学组建一支文艺特长小组,由音乐教师和班级文艺委员负责,利用课余时间相互学习,一起练习。 2、体育特长小组 由校内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的同学组建一支体育特长小组,由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利用课余时间组队训练并指导参加比赛。 3、美术特长小组 校里有一部分同学美术画得特别好,手工制作也不错,由这些同学组成一个美术特长小组,由美术教师负责,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一起练习画画、做手工,并负责班级板报的设计和更新。 4、信息技术小组 由校里喜爱电脑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指导学习电脑知识和相关制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每学年度开始,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还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或增加或变换。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和措施。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活动,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体育特长生训练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初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一、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同学对体育的兴趣,不断提高同学的体育素质,美化每一位师生的心灵,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创办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乡镇小学,体育特长生的成立作为这一方案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精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体育育特色。 二、教学措施与方法: 对部分体育爱好的学生采取集中培训,经学生创造较大的空间,提供相应的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1、理论与实践同步。深层了解体育内涵。 2、集中培训逐个指导,提高体育训练效率。 3、教师做示范。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动作与技能。 三、训练安排: 1、素质训练。(如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 2、专业训练。(根据特长生的特点,配合他们各自的特长,合理地安排专项训练。) 四、培养效果: 特长生得到不断完善,能力全面提高。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掌握了较好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体育特长生训练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眨眼的工夫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年,俗语说世上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没有不称职的学生。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在提高自我知识与 实践能力外,还在努力的去读懂学生。我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不单 单要学好体育方面的知识,还要努力学会一些相关学科,如物理、生理、保健等。最近些年我又承担起了体育特长学生的训练工作。这项工作很具有特殊性,也很具有挑战性,现已连续带了四届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工作,积累了 一点点训练经验,这虽谈不上效果卓著,但也有值得从事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 工作者借鉴的地方。 一、选材 这里的选材没有像参加体育竞赛选运动员那样严格,基本上是在毕业班之中根据自愿,参加体育特长班训练工作的,但我也有我的原则,虽然根据自愿,但也必须经过的本人的考核。首先,报名者工德端正,能够吃苦,学生努力。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不只限于平日学校运动队的队员,向所有有志向 报考体育特长的学生敞开。 二、思想工作 体育训练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的,这需要有超人的意志去克服一切可 能遇到的困难。故我总是把思想工作做到前头,要求学生不要怕难,不要怕苦,更不要怕流汗,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克服运动前畏惧心理。同时要学生明确自 己练习的目的,树立练习目标。举一些生活与教学中的实例,同学们身边的一 些实例,使他们心中树立起自己的榜样,这样训练起来便有了动力。 三、训练工作 训练我始终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 适合其特点的专长项目。在常规练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着急,但 也不能心中没数,技术环节上,要严要求,多观察,随时纠正每个学生出现的 技术错误,不能让学生能技术动作产生动作定型。例如:短距离跑中起跑时重 心的前倾,途中跑时的高重心等;推铅球时如何克服屈髋,我是从让学生抬头 看标志物,向前展腹提臀做起的,效果不错。再有训练立定跳远时,首先要要 求学生不要过于追求远度,要注意自己跳的高度,根据物理上抛物的原理,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重力的原理出发,要求学生立定跳远要有高度,空中要有展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及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培养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通过强化数学和物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初步掌握从事一些物理基础型研究,以及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研究和光电应用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强调学生具备进一步深造的潜力和基础。 注重通识教育,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技术文献,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有效地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良好的素质、道德修养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行政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协调、技术洽谈和国际交往等工作。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物理学科的扎实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相关科研项目和良好的科研平台为依托,以国家重大需求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培养目标,以一批优秀教师为保障,深入贯彻博学笃行的专业学风,通过学科交叉延伸促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六、主干学科 物理学

七、品牌课程 计算物理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复变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35.5学分,选修26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湘潭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科技制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方面的"名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这一学年的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物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专业是在原有应用物理专业方向基础上,于年建立的新专业。拥有物理电子学博士点,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省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专业办学依托。拥有先进软、硬件设施的光电子实验室。将光电信息技术作为专业方向,致力于为光电子学科、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提供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生源,同时兼顾电子产品的研制开发及在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内工作的就业需要。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养,在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技术等相关科技领域中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可继续攻读应用物理学及与之有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有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的精神。()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二、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一般修读四年,学生在学期间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分;学生可在自主发展课程部分继续选修专业课程也可自主选修其他开放课程,应修满学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课程设置: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 案

深圳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技适应能力。为了使学生有更好的个性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本专业在三、四年级特设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光电子、通讯、交通、材料、真空和薄膜领域从事检测与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或在核能技术、工业同位素及辐射技术、核医学等领域工作的复合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基础,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技术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课程学习和实验训练,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系统地掌握应用物理专业基础课与主干课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内容、科学方法、工作语言、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具有自主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崇尚理性,崇尚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能够适应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并进行创新性发展; 3.在实验课、实践课以及其它的一些课程的教学期间,形成团结协作的研究风尚; 4.注重物理学所形成的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5.注重培养理论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类比联想与猜测试探、理想化方法与模型化方法、估算与概算等科学方法; 6.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利用外语把握国际上科技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科技信息的基本能力; 8.在当前暂设的信息物理工程、薄膜及低温等离子技术与应用、核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具有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主干学科 物理学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

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出合格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规划,强化素质教育,认真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推进,发展特长”之精神,坚持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的原则,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特制定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_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_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校本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基本素质培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校围绕“一 切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特长,训练能力,发展个性。创办“德育特色”名校,培育“规范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四有”人才。突出校本教学特色。贯彻“体育、艺术2+1工程”。组织课外文体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身心素质目标 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全校《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达96%以上,体育合格率达100%。 ②有良好的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爱好。 ③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和调控能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对待

特长生的训练方案

特长生的训练方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2)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提高环保意识。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等级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的环保小卫士。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这一学期的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地理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热爱地理、保护大自然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班级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