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前期混交营造技术初探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混交林是指在林业建设中,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树种混在一起种植的一种林地类型。
混交林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林地的生产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混交林的栽植技术是指在混交林建设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树种组合,合理布局,科学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其中包括树种选择、密度控制、间伐和更新等环节。
树种选择是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基础,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树种组合。
树种的选择要考虑其生态适应性、生长速度、木材性质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树种组合有杉木和松树、柏树和松树等。
密度控制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混交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发育。
密度过大会造成树木间的竞争,导致生长缓慢;密度过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合理控制树木的密度对于混交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栽植密度应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和林分类型来确定,一般控制在每亩1000-2000株左右。
间伐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通过疏伐树冠,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
间伐的目的是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和林木的生长能力,并在保证主要经济树种的优势地位的提高林地的生产效益。
间伐的时机应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结构的需要进行,一般在幼龄和中龄阶段进行。
更新是混交林栽植技术中的最后一步,它的目的是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更新的方式主要有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两种。
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播种或移植树苗的方式,重新种植新的树种。
而天然更新是指利用原有树种的自然繁殖能力,在间伐后,让地上的幼苗自然发育成新的树木。
更新的时机应根据主要经济树种的生长速度和林分的需要进行,一般在主要经济树种进入成熟期后进行。
混交林栽植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控制密度、实施间伐和更新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可以使混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为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混交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布局,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为完全或主要组分的树种混合均匀地混合配置于同一林地上的林分形式。
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综合的林业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将从选种、造林、密度调控、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如何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首先是选种。
在选种阶段,需要根据目标林地的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和林木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进行混交。
应选择具有丰富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主要树种和次要树种的配套组合,以保证混交林的种类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其次是造林。
在造林阶段,需要按照预定的混交比例和布局,将选好的树种合理配置在林地上。
可以通过定位和标志等方式来确保不同树种的种植位置明确且正确,避免混淆和错位。
密度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混交林的树种密度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和功能需求进行适当调节。
通常来说,主要树种的种植密度应适中,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发展;次要树种的种植密度可以相对较低,以让其在混交林中发挥其生态功能。
抚育管理是混交林营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抚育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各个树种的良好生长和发展。
包括疏伐、修剪、施肥、防治虫害等措施。
疏伐可以适当开展,以保证各个树种的光照条件和生长空间;修剪可以促进树冠的发育和枝条的粗壮;施肥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增加树木的生长速度;防治虫害可以有效保护各个树种,减少损失。
在混交林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注重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定期进行调查和处理。
还可以采取措施促进混交林中各个树种的相互协作和联调,以提高混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需要全面考虑种植树种的选种、造林、密度调控、抚育管理等各个环节。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够营造出稳定、多样、具有丰富生态功能的混交林。
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推动混交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种利用多种树种在同一片土地上混合种植的林木经营方式。
相比于单一树种的纯林经营,混交林可以提高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混交林的建设技术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技术问题,并且介绍一些相关的经验和案例。
营造混交林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需求,合理选择混交种植的树木。
树种的选择应该兼顾到其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商品价值等因素。
不同树种的竖直分布和生长周期也要考虑到,以便优化林分结构和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资源。
较高层次的树种可以利用光能,而较低层次的树种则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分和养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混交林的建设需要合理进行林分结构的设计。
可以结合森林资源的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条件,采取多种树木混交分布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间作和交错栽植,可以有效提高林木利用土地的效率,减少光照和水分资源的竞争,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
针对不同树种的需求和特性,还可以进行密度调控和树种组合的优化,以实现林木的多层次、多功能化利用。
混交林的建设需要辅以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
应加强对栽植和育苗的管理,确保不同树种的生长状况良好。
需要定期对混交林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以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
还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和需求,及时进行疏伐和修剪,促进林木的生长和更新。
对于混交林的经济价值,应该根据不同树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销售策略和产品加工方式,实现混交林的经济效益。
营造混交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的树种选择、林分结构设计和经营管理,才能实现混交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我国一些地方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混交林建设的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对于促进我国混交林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投入,支持混交林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讨
混交林是一种由不同种类的树木混合生长的森林,这种林木结构更加复杂,组成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保护水土,维护生态环境。
在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栽植技术具备多种优势,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一、树种选择
混交林的栽植要选择适合区域的树种,应以喜荫习性不同的树种为主,同时考虑它们的生长速度、性状、基质适应性以及抗旱、抗寒等特性。
在选择树种时还应考虑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保持林分生态平衡。
二、间伐调整树种组成
混交林与单种林的栽植不同之处在于,其进一步发展过程需要经过间伐、稳定、更新等步骤的反复调整,才能形成一个相对优化的树种组成。
三、碳汇效益
混交林林分的碳汇效益是单种林分的两倍或更多,这是由于混交林树种之间能够形成积极的生态循环,共享土壤肥力和水分等资源,从而保证森林生长的均衡和可持续性。
四、防治害虫病害
混交林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具有防治害虫和病害的功能。
由于树种组成具有多样性,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
同时,混交林还能产生一定的气候调节效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火灾等不良事故的发生。
总结来看,混交林栽植技术是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措施,因其树种组成多样、生态效益突出等优势而广受赞誉。
唯实践证明,混交林栽植技术应根据地区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

论营造混交林的技术营造混交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增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力。
混交林是指在同一地块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树种的林木,以丰富林地生态结构,增加林地生态效益。
混交林的建设不仅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遵循生态原则,确保林地的生态系统良好运转。
本文将介绍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方法和要点。
一、树种选择在进行混交林的林木种植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树种组合。
树种组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若干种不同生长速度、不同习性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达到提高生态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树种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可以选择具有抗逆性、耐寒性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也可以选择能够提供丰富食物、栖息地和保护功能的树种。
还要考虑树种之间的相互搭配,避免同属一种功能类型的树种占据绝对优势,要尽可能实现树种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合理布局在混交林的建设中,合理的树种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布局要根据树种的习性、生长速度和生态功能进行科学设计,保证各种树种能够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群落结构。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分隔种植、条带种植、错位种植等方式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树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
在混交林的布局设计上,要注意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集中种植,避免种植密度过大导致资源争夺和树种间竞争加剧。
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配置树种群体的结构,使其具有多层次和空间结构,形成复合的立地条件,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密度控制在进行混交林的建设时,树种密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树种密度的大小影响着混交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合适的树种密度能够保证林地的生态环境良好,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力。
在控制树种密度时,要根据树种的生长速度、生态功能和生态位进行科学调控,避免出现树种间过度竞争和资源争夺的情况。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技术

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技术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经营及技术一、基本概况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我国主要材、笋、纸兼用竹种,绝大部分起源于天然混交林,经多年的开发利用,已大部分改造成纯林,由于纯林“自肥”功能差,立地条件变坏,土壤肥力衰退,导致产量不稳,质量下降,大径竹比例减少,病、虫、冰、雪危害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毛竹天然混交林各类型(毛竹与阔叶树、毛竹与针叶树、毛竹与针阔叶树及毛竹纯林)的生态条件、生长情况、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营造毛竹天然混交林,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技术措施(一)毛竹天然混交林的合理结构模式毛竹天然混交林的优越性只有在合理的混交结构中才能发挥出来,否则会适得其反。
1、混交类别:经调查研究,结果认为:竹阔混交林无论胸径、竹高、叶面积指数,全林杆重、枝叶重、总重及每度新竹量,都显著高于纯竹林和其他混交林类型。
2、混交树种组成:以毛竹为主的竹阔混交林,伴生树种应具备:(1)适应性强,能在一般的立地条件下生长;(2)抗逆性强,与毛竹无共同病虫害;(3)狭冠型、深根系的落叶阔叶树或喜光阔叶树,既能对毛竹生长起互利作用,又能改善生态条件。
在低山主要有浙江柿、檫树、兰果树、樟树、豺皮樟、楠木、拟赤杨、枫杨、木荷、杜英、香果树、花榈木、刺槐、米储、大叶钩栎、青冈栎、栲树、南岭栲、苦槠、丝栗栲、香榧、红豆杉、三尖杉、黄檀、香椿、红楝子、杨梅、酸枣等;在中山主要有银杏、马褂木、光皮桦等;在高丘主要有枫香、黄樟、檫树、红楠、银鹊树、红绸、拟赤杨、大穗鹅耳栎、刺槐、石楠、蚊母树、漆树等。
3、混交比例:以毛竹为主的竹阔混交林,其伴生树种的比例不宜过大,竹阔比例以7:3和8:2为好,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按这样的比例,混交林毛竹平均眉围比纯林分别大5.02%和5.33%;新竹平均眉围大25.55%、24.35%;混交林中毛竹杆重大1.31%、15.73%;新竹杆重大33.27%和69.90%。
小议毛竹混交造林技术

小议毛竹混交造林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杉木林或马尾松林下毛竹的造林技术,指出该混交造林技术不但在不减少有林地面积的基础上起到维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而且又促进毛竹生长,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基本情况;毛竹;造林我国的毛竹种植主要分布江浙一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材料用和笋用竹种。
毛竹大都分布在海拔低于1000m的山地地区,组成单纯毛竹林或与松、杉等林木混生。
毛竹生长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且对土壤要求也较高。
毛竹材具有韧性强、纹理直、坚硬光滑、篾性好、用途广等特点,竹笋味道鲜美,尤以冬笋为更佳,因此毛竹种植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就杉木、马尾松林下毛竹造林进行了论述,并探讨相关问题,以提供同行借鉴参考。
1基本情况1)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吉泰盆地之腹地,赣江流域的中游,地处东径114°25’~115°03’,北纬26°50’~27°38’。
2)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伏秋干旱。
常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277天,10℃以上积温5797.7℃。
年降雨量1457.5mm,年蒸发量1968.7mm。
2毛竹造林1)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一般选在海拔高1000m以下的山谷、坡麓、坑边、中下坡的马尾松林、杉木林,对土层厚要求在50cm以上,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为佳,地下水位高于1m。
向阳背风的缓坡,坡度在5~25°。
切记山脊、陡坡、易积水的洼地和粘土类不宜毛竹生长。
2)马尾松、杉木林的间伐、块状整地。
林木伐除要求伐除全部针叶树幼小个体和数量成熟的个体,但保留一定生长旺盛、能成中大径材的中等木,对其萌蘖丛做好选育、定株和修枝工作。
间伐后要求郁闭度控制在0.5左右。
毛竹造林时初植密度适宜为:330~400株/hm2,造林配置要求:5m×6m,5m×5m,或不规则造林。
杉木毛竹混交林栽培技术探讨

·57·杉木毛竹混交林的种植主体是杉木,毛竹则作为种植补助作用。
杉木毛竹混交林在融安地区的分布面积正在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杉木、毛竹这两种树木材性良好、用途也较为广泛,都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能够合理经营杉木毛竹混交林,必须要不断提高其栽培种植技术,从而为杉木毛竹混交林的健康生长、种植提供保障。
1.杉木毛竹混交林造林技术1.1杉木种植整地造林融安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融安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雨热同季且气候资源极为丰富。
但是在少数地区也会存在着干旱、冰雹等灾害天气。
融安县的林地面积有21万公顷左右,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整体的气候环境都极其适宜栽培杉木毛竹混交林。
选择杉木毛竹混交林的种植地点最好选择在土层较为深厚、周边自然神态环境较好且坡度较小的地区。
在整地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翻垦造林,翻垦的深度控制在60cm 左右即可,垦地之后林农可以将土地内翻出来的杂草、树根、石块等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全部整体完成之后开始杉木种植,植株之间的行间距应当控制在1.3m×1.7m,平均一亩地能种植4500株左右的杉木。
栽种时需要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种植前还需要将苗木的根部覆盖上一些混有磷肥的泥浆,这样能够让幼苗在离土的时候里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养分,也能够避免因苗木根部暴露于空气中而缺水降低活性。
杉木在种植的时候不能出现窝根的情况,根部的深度需要高出原本土壤的2cm 左右。
种植后需要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来进行施肥,通常首次施肥需要按照250g/株的比例来施用磷肥。
在种植杉木时需要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来进行种植,根据杉木的生长特性与融安县的实际种植条件来规划造林地的布局,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能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1.2套栽毛竹当杉木进行首次间伐或二次间伐的当年冬天、来年的春季可以进行套栽毛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的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 , 确保 了林分能够早 日 郁闭, 而且即使一种树种造林成 活率较低 , 2年 第
也 可 以不必 再补植 。 也可 以根据 山场地形 情况 、 营 经
归 纳有 以下 3种基本 混交模 式 和技术特 点 。 1 毛竹 、 杉木 混交林 模式
杉 木 ( u nnh mi l co t) 林 后 2~3年 C n i a a a el a 造 g n a
毛竹 、 杉木混交林混交方法 以插花混交为主嘲 ,
考 虑到林 农 实 际操 作 的不便 , 东至 县 泥溪 镇一 块 小 班采 取 带 状混 交 方法 , 混交 比例 是 6 杉 ): ( ) ( 2竹 , 即每 1 毛 竹混 交 3行 杉 木 ,毛竹 与 杉 木 行 距 为 行 2m, 毛竹株距 为 3m, 行 杉木 行距 1 杉木株 距 3 .m, 5
年 没有效 益 , 重影 响 了林农 的造林热 情 。 严 近 几年 来 ,随 着毛 竹 和木材 价 格 的一 路 攀升 ,
林 农 造林 激情 高涨 。为改 变 营造纯 林模 式 的不 足 ,
混交后 , 充分利用林地空间 , 林分提早得到郁闭 , 林 下杂灌 ( 生长得到抑制 , 草) 涵养了林地水分 , 从而 促进 了毛竹竹鞭扩展 , 同时改善林分结构 , 提高抗
笔 者 20 0 5年开 始在 东 至县 官港 镇 、张溪 镇 和泥 溪 镇 设计 、 导并 跟 踪调 查 了 6块 毛 竹 混交林 造 林 小 指
班, 目前 3 块小班毛竹与混交树种都生长 良好 ; 块 2 小班毛竹当年造林成活率不 高 , 需要补植 , 但混交 树种生长 良好 ; 余下 1 块小班毛竹呈块状分布于混 交林 之 中 。 6块毛竹 混交 林造 林小班 取得初 步成 功 ,
内, 年平均高生长约为 3 5 a , ~1 年左右高生 0 0m4 0
长迅速 , 平均可 达 05 . 1径 生长在 4—5年后生 .~1 1 01, 长迅速[是培 养短期混交模式 的理想伴 生树种1 2 1 , 3 1 。 1 培 育 目标及 混交优 势 . 1 以培 养发 展 竹 林 为 主 、杉 木小 径 材 为辅 的方 针, 根据 毛竹 发 笋满 园需 要 , 断伐 除杉 木 , 不 一般 杉 木在 1 内应伐 除 5 %以上或 全 部伐 除 ,之后 以 5年 0 培育 毛竹 林 为主 , 即短期 混交 模 式 。该 模式 利用 杉 木速 生 、 成材 快 、 小径 材 有广 阔市 场 的特 点 , 毛竹 与
收 稿 日期 : 0 1 0 — 0 2 1— 4 2
修 回 日期 : 0 1 0 — 0 2 1— 6 2
作者简介 : 黄江怀(9 5 , 林业工程师 , 16 一) 男, 长期在基层从事林业生产技 术工作。E ra :h 3 @1 3 o —ni j89 6 . r l h cn
3 7卷 4期
黄 江怀 : 毛竹 林前期 混 交营造技 术初探
5 7
1 。 .i 造林密度 毛竹 4 0 /m , 5n 8 株 h 杉木 28 0株 /m 。 5 h
时 难 以接 受 , 际 生 产 中设 计 了行 间混 交 ( 行 混 实 隔 交) 方式 , 交 比例是 7竹 ): ( )造林 密度 是 毛 混 ( 3阔 ,
摘 要: 通过 时毛竹与杉木、 泡桐 或樟树 的混 交造林 实践 , 结果表明 : 新造毛竹林 同时套种杉木、 泡桐或樟树 , 以使 可
林地 空 间前 期 得 到 充分 利 用 , 分得 到 提 早 郁 闭 , 林 成 本 早 日收 回 。 只要 适 时伐 除 混 交树 种 , 竹 林便 满 园成 林 , 林 造 毛
安徽 林 业科技 ,0 1 3 ( )5~ 7 2 1 ,7 4 :6 5
An iF e ty S inc n c no o y hu or sr ce e a d Te h l g
毛竹 林前 期 混 交 营造 技 术 初 探
黄江怀
( 东至县 林业局 , 安徽 池 州 2 7 0 ) 4 2 0
灾能力 。
1 林地 选择 . 2
海拔 80m 以下低 山丘 陵 ,土层 深 厚 肥沃 0 湿 润 、 水好 的酸 性 土 壤 , 排 以半 阴 、 阳坡 的 山腰 、 半 山 脚、 谷地 为好 , 度 不 大 、 采取 机 械带 状 或全 垦整 坡 能 地 的山场 为最佳 。
1 . 混交 比例 及 混交 方式 3
毛竹林 , 得 十分 必要 。上 世 纪 9 显 0年 代 中期 , 至 东
县竹业致富工程营造了万余亩毛竹林 , 其造林一律 是先将 山场植被全部清理干净 、 再挖大穴 、 移母竹 栽植 、 每年除草扩穴的营造毛竹纯林模式 。由于毛 竹 造 林 密 度小 , 地 空 间 未得 到 充 分 利用 , 分 多 林 林 年不能郁闭 , 抚育除灌耗工费时 , 而且单位林地多
竹 属 , 竹子 中最 重 要 的 一种 , 安 徽 省有 广 泛 分 是 在
布, 竹林与用材林 、 经济林一道构成安徽省商 品人
工林 的 主体【 其 价值 越来 越受 到 重视 , 山区林 农 l J , 为
所喜爱。尤其近年来全省提倡大力发展毛竹林 , 总 结 回顾 毛竹 营林 历史 、 导带 动林 农 今后 如何 营造 指
可 以 实现 成 功 混 交 。
关键 词 : 竹 ; 交林 ; 育模 式 毛 混 培
中图分类号 :7 52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5 0 5 ( 0 10 — 0 6 0 2 9 — 12 2 1 )4 0 5 — 2
毛 竹 ( h l s c y d l ) 禾 本 科 竹 亚 科 刚 P yl t h se ui 属 oa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