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合集下载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析及干预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析及干预策略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分析及干预策略摘要:自闭症儿童自发现以来,一直引起学者的关注。

文章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典型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找寻其背后的原因,并指出合理的干预方法,希望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84-02一、引言自1943年kanner第一次提出“自闭症”以来,自闭症就引起了许多学者专家的重视。

自闭症被定义为一种广泛的发育障碍,主要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固执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

据最新的调查研究,自闭症在中国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60万,增长迅速。

目前国内的研究都集中在自闭症单一问题行为的研究上,而整体分析自闭症问题行为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分析自闭症的问题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对我们治疗自闭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一)刻板行为与侵犯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国内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分为四大类别:一是动作的刻板重复,包括拍手、转圈等;二是发音的刻板重复,如“鹦鹉士”的语言;三是异常的兴趣爱好。

四是固定形式的行为,如固定的路线和步骤。

另外的研究者把刻板行为分成自我刺激性的刻板行为和自份性的刻板行为。

可见刻板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经常存在,影响着儿童正常行为的发生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言语、动作和暴力行为,有意与无意的攻击,敌对与非敌对攻击等。

国内学者研究认为,临床自闭症儿童的侵犯行为主要是身体层面的攻击,常常表现出的是:推、抓、乱摔东西和咬人等。

这些侵害行为对自闭症儿童本身的发展造成损害,也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种侵犯行为一旦发生,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二)自伤行为与自我刺激性行为。

自伤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经常可见,发生率极高。

国外的学者发现,自闭症儿童的打自己发生率高达93%,而咬自己的行为发生率是80%,还有一些自闭症孩子表现出刮、戳身体的某一部位,打人骂人,撕扯他人的衣服等。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原因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原因
励 家 长在 小 朋友 生 日的那天 买来 生 日 蛋 糕 和零 食 ,教 师组 织其他的小朋友给他一起过生 日,当我们去到 比较大的课
么事情都要求奖励花 ,在课上也能关注到我们关注不到的 花, 画画的时候会画花 , 玩胶泥的时候用胶泥制作花等等 , 只要和花有关的事情她都喜欢 , 每天上学都要拿着一朵花 。 如果是家长、 老师或保育员阻止她买花、 拿花或不小心弄烂 她 的花 , 她会立刻大发脾气 , 以至于大哭 大闹, 有时还会 出 现抓伤 自己和打 自己的脸等情绪行为问题…… 第三 , 要求得不到满足。 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和沟通方面 的障碍使他们无法表达 自己的需求 ,老师或家长不知道他 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又无法表达 时, 他们就会用哭闹 、 自残等不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 自己的 情绪。这个学期我们班来的新小朋友 , 名字叫黄泽文 , 这个 小朋友的语言沟通能力很差 , 说话特别快 , 不清晰 , 所 以有 的时候老师不明白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 比如有一次 , 他上完 语言课 回来 , 跑过来 和我们说了一些话 , 我们不明白他要做 什么 , 以为他上课回来想要去厕所 , 就领他去 , 他回来后情 绪就很不稳定 , 大哭大闹, 来 回跑动 , 用手拍打 自己的头部 , 这时餐车来 了, 他第一个冲出去拿饭 , 原来他是饿 了…… 第四 , 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会影响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状 态, 特别是在春 、 秋这些季节转换 的时候 , 他们会因为天气 的变化而出现情绪问题 。 在我刚刚毕业实习的时候 , 启智学
交流 。
3 . 社交障碍 , 缺乏社交动机 , 或表达方式不恰 当。 而这些都会影响 自闭症儿童在情绪上的表现 。情绪是 指个体产生 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 的情感反应 。对 于在思 维、 人 际关系 、 语言沟通 、 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 的自 闭症儿童来说 ,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 叫、 跳闹 、 自 我伤害 、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 为不仅严重影响到 对儿童的教育训练 ,也会对儿童 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性发展 产生 巨大的阻碍 。因此 ,要使 自闭症儿童在各方面得到发 展,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问题。 二、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 的原 因分析 第一 , 环境 的改变 。 自闭症儿童一般行为固执 、 刻板 , 喜 欢遵循既有或固定的程序 ,对新的事物和新的变化很难接 受, 适应力较差 。 一旦环境改变时 , 他们会产生抗拒的心理 , 表现出很大的情绪反应和问题 。例如 : 这个学期末 , 我们鼓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及其教育策略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表现上与同龄儿童存在较明显差异的儿童,其所表现出的行为常常违背社会规范、不符合个体利益,并且对个体和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在教育行为偏差儿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帮助他们改善行为问题,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发展。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神经生物学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儿童行为偏差的产生。

儿童可能存在达芬奇综合症、自闭症、多动症等与行为严重相关的生理问题。

2. 心理因素: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也可能导致行为偏差的出现。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自我意识、情绪调节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可能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3. 家庭环境因素:儿童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到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子关系等方面,都可能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的不稳定、冲突、忽视等问题,都有可能增加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的风险。

在教育行为偏差儿童时,应采取以下策略:1. 真实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教育策略的制定需要基于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真实了解,包括了解其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和家庭背景等信息,以确定所需的教育策略。

2.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针对具体问题行为,教育者需要为儿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期望的行为,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期望。

3.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反馈:为了鼓励儿童积极改变行为,教育者应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赞扬、奖励和认可等方式,以增强他们改变行为的积极性。

4. 教育技能和策略:教育者应教授儿童适应性行为的技能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5. 提供支持和帮助:教育者应提供儿童所需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情感支持、认知支持和技能支持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渐改善行为问题。

行为偏差儿童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教育。

2021自闭症孩子为什么总会出现“问题”行为(全文)

2021自闭症孩子为什么总会出现“问题”行为(全文)

2021自闭症孩子为什么总会出现“问题”行为(全文)关于自闭症孩子为什么总会出现“问题”行为?我从以下三方面解释:一、自闭症疾病本身带给孩子的问题1.自闭症本身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自闭症本身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影响。

自闭症的病因目前尚没有定论(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会影响神经系统,尤其影响孩子早期的神经系统发育,所以自闭症的确诊时间一般在孩子小龄时。

孩子在三岁之前,我们就能看出他表现出来的部分自闭症症状。

由于自闭症影响的是神经系统发育,而神经系统控制的是我们的行为、情绪和语言等,所以孩子的神经系统受到影响以后,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相比普通发育的孩子而言,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问题显得更突出。

2.自闭症引起的社交障碍我们知道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是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对人不关注、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不能从他人身上学习。

由于自闭症孩子不能从其他人身上学习,所以他们在行为上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其实自闭症孩子很多时候不是故意想产生行为问题,只是他们不知道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

3.自闭症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发育普遍是迟缓的,尤其是理解性语言和表达性语言。

若我们所说的话,讲的一些规则,他们理解不了,就无法正常反馈给我们。

还有一些孩子有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可能靠发脾气或者问题行为来表现出来。

二、环境问题多数自闭症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比如声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多声音我们也许觉得很常见,但对他们来讲会非常敏感,蚊子的“嗡嗡嗡”声对他们而言也许和打雷一样。

另外,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前庭觉、本体觉,这些感知觉异常让自闭症孩子在环境稍有变化的情况下不能正常处理,这也会使得他们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三、成人不懂如何与自闭症孩子相处我们经常强调一句话:“聪明地聆听我们的孩子”,若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家长或康复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儿童自闭症的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

儿童自闭症的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

儿童自闭症的学习困难及应对策略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是社交和沟通能力的受损。

这种疾病会对儿童的学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面临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困难,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1. 学习困难的原因自闭症儿童面临的学习困难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社交和沟通障碍。

他们往往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难以理解和运用非语言的社交技巧,如眼神接触和身体语言。

这使得他们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此外,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他们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较差。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新概念和技能时遇到了困难。

他们可能对某些特定的主题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对其他领域则表现出缺乏兴趣和动力。

2. 应对策略面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困难,教育家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提高学习成绩。

2.1 个性化教学计划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学习困难的关键。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和能力制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例如,通过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片和图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此外,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并提供清晰的指导,有助于他们逐渐掌握复杂的概念和技能。

2.2 社交技能培训自闭症儿童缺乏社交技能,因此需要特殊的培训来帮助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更好地适应。

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游戏等方式实现。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模拟真实的社交情境,并引导他们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团队活动和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3 兴趣导向学习自闭症儿童往往对特定的兴趣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动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学习与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或活动相结合。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与动物相关的故事、游戏和实地考察来教授语言、科学和地理等知识。

这种兴趣导向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4 家庭支持和合作家庭的支持和合作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非常重要。

自闭症研究-问题行为的功能

自闭症研究-问题行为的功能

问题行为的功能
孤独症儿童表现出问题行为,实际上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感受。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判断和理解的能力,才谈得上疏导和处理的方法。

国内外专家根据孤独症儿童会使用问题行为及障碍特点将问题行为的功能归纳为四种情况。

1、逃避或脱身于嫌恶的情况:孤独症儿童表现出某种行为是为了回避做一件让他感到不愉快或感到困难的事情;或是为了从一个他感到不愉快或感到困难的环境中逃脱出去。

2、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孤独症儿童会使用问题引起老师、家长或其他人的注意。

这种引起他人注意的行为常包括:发脾气、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怪异的词语及自我刺激行为。

3、自我满足:自我满足是孤独症儿童由于其内在的需求而发生的一种自我强化,也带有明显的自我刺激特点。

研究认为,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觉不敏感儿童为了增加感官的刺激;另一种是感觉过度敏感,儿童是为了减少感官的刺激。

4、感觉强迫:这类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孤独症儿童存在异常,致使他不得不做出一某些举动,其特点是固执和有顺序。

孤独症儿童无法通过正常交往行为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不经过针对性的训练,也无法具备适当的行为能力。

在遭遇到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时,首先要观察、分析该行为的原因和作用,以此为
基础的矫正才可能有效。

如何应对幼儿园孤独症幼儿的行为问题的案例

如何应对幼儿园孤独症幼儿的行为问题的案例

如何应对幼儿园孤独症幼儿的行为问题的案例主题:如何应对幼儿园孤独症幼儿的行为问题案例:近年来,随着孤独症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更多的孩子和家庭面临了日常教育和日常照顾的挑战。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学习如何应对孤独症幼儿的行为问题,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

以下是一份幼儿园里一位孤独症幼儿的行为管理案例:背景信息:小杨(化名)是一名五岁的男孩,被诊断患有轻度自闭症。

他在幼儿园里呆了两年,在这段时间里,小杨经常表现出以下行为问题:不注意听讲,不遵守规则,不与同龄人交流,易激动,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行为问题:小杨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注意听讲:小杨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难以专注于老师的交流和课堂内容。

2. 不遵守规则:小杨经常不遵守课堂规则,如不按时完成任务、乱跑乱动等。

3. 缺乏交流:小杨不善于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他喜欢自己独立玩耍,不太与别的孩子玩耍。

4. 易激动: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会导致小杨的情绪失控,他可能会哭闹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爆打、砸东西等。

分析问题:针对小杨的行为问题,我进行了分析,发现他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困难:小杨喜欢独立玩,不太和同龄人打交道,这可能与他的自闭症有关。

2. 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小杨这样的自闭症儿童,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难以专注于课程任务,这可能是导致他不遵守规则的原因之一。

3. 情绪控制问题:小杨的情绪易受刺激,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可能会出现一些失控的情况,需要寻求帮助。

解决方案:针对小杨的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策略:1. 人际交往技能训练:为了帮助小杨更好地与同龄人交往,幼儿园老师安排了一系列人际交往技能训练活动,包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与人建立联络等等。

2. 规则的重新制定:针对小杨不遵守规则的问题,老师对课堂规则进行了重新制定,更加符合小杨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给小杨制定了具体的行为管理计划,通过读表扬等方式,激发小杨对好行为的兴趣,提高他的动机水平。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措施终审稿)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措施终审稿)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措施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摘要: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

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

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教育措施一、引言:自闭症儿童也称为孤独症儿童,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

它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发病为特征。

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关注越来越多,对自闭症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矫正与治疗方面。

患自闭症的儿童需要同时发展的能力很多,不同能力之间彼此影响,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该是针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差异,根据患病儿童目前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总结了自闭症儿童的一般行为表现并提出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的一些教育措施,希望能为家长和教师对此类患儿的干预训练提供一些帮助。

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自闭症儿童自从1943年公布世界以来,它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人们也更加关注地去研究它,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

自闭症不同于儿童期精神疾病以及发育障碍。

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患儿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

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及遵从一些社会习俗。

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与其他人凝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作者:李谷秀
来源:《黑河教育》2016年第09期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

自闭症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身体发育能力较正常儿童发育迟缓,并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伴有问题行为。

自闭症儿童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宣泄情绪,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闭症学生,教学语言要生动且有趣味性,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避免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父母是自闭症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产生原因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及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1.问题行为的含义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常态给他人或自己身体、生活、学习、环境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

其中偏离常态行为包含行为过度(如多动症)、行为不足(如儿童的语言能力不足、社会交往能力不足)以及行为不适当(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其所处的情境不相配,如在公共场合躺在地上打滚等)三个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有:不定时的哭闹;喜欢用嘴咬手指甲;在地上打滚;用手指捏别人脸部或手部;用头撞墙或地面;用手打自己的头部或脸部;喜欢吐口水玩耍;总在班级里不停地走动,无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

2.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应遵守课堂秩序,配合老师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要做到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随地走动,不发出任何声音,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班级里有一个儿童出现问题行为,老师就要去安抚他,这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在自闭症儿童的课堂上,他们的问题行为是否出现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在生理方面会有一些差异。

他们在语言、动作和社会交往方面较普通儿童相差很多,无法像普通儿童一样在课堂上听课,无法与正常儿童一起玩耍,也未能得到社会人群尊重的目光。

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宣泄情绪,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1)表达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有能力去完成事情。

部分自闭症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争取得到想要的事物。

例如,有一个6岁的自闭症男孩,他平时很喜欢吃零食和喝水,他的问题行为就是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

当老师用饼干作强化物,将其奖励给课堂表现好的小朋友时,由于他的表现不是很好,没有得到饼干,他就开始哭闹,边哭边伸手要。

如果老师不理睬他,他就会一直哭,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

(2)宣泄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遇到高兴的事情就会开心地笑,遇到难过的事情就会伤心。

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而且常常以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如果他们第一次用头撞墙发现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那么下次还会这么做,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问题行为。

例如,在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有长托生和日托生两类,日托生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在机构进行学习和康复训练,而长托生则是在机构开始上课的时候被家长送来一直到过年放假的时候才被接回去。

期间有的家长常常来看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来的次数却很少。

这样长托生的自闭症儿童就会想自己的父母,有时眼中含着泪水,边念叨着妈妈边用头部撞墙。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作为老师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些自闭症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忧伤的情绪,我们应该试着理解他们。

(3)渴望关注
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希望自己是班级中的焦点,希望老师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自己身上。

在自闭症的课堂中,课型有集体课和个别指导课,集体课老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3或1:5,个别指导课则是1:1或1:2。

在集体课中自闭症儿童用问题行为吸引老师的注意比较常见。

在集体课中,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个学生身上,这时有的学生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就在班级里来回走动。

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不得不及时制止他的行为,于是把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无法顾及其他学生。

例如,有一个7岁的自闭症男孩,他的问题行为就是喜欢在班级里来回走动,无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一旦发现老师的目光不在自己身上,他就开始在班级里走来走去,嘴里还说着一些广告词。

这样的孩子对老师的教学造成很大困扰,每节课都弄得老师很劳累。

2.家庭因素
部分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时,就会出现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从而有意无意地限制孩子外出。

还有部分家长天天以泪洗面,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很生气,甚至动手打骂,导致孩子的内心受到很大创伤,父母碰一下就会大声喊叫,并且不敢走出家门,成为“阁楼儿童”。

部分家长发现孩子有问题后,就开始四处求医,了解到儿童的病因,找机构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如果在某个机构里短时间看不到康复的进展,有些家长就会急着给孩子换其他机构,于是家长和孩子就在各种机构中辗转。

在新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不仅康复没有效果,浪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且孩子还滋生了问题行为。

对此有些家长郁闷不已,每天愁眉苦脸,家长的态度给孩子带来了消极影响。

3.学校因素
(1)教师
课堂上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闭症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给他们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动作训练和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

如果教师不尊重自闭症学生,用过重的话语讽刺他们,甚至使用暴力,他们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会效仿老师敲打身边的同伴,出现问题行为。

要想让自闭症儿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这样可以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之,教师语言枯燥乏味,就连正常儿童听了都想睡觉、搞小动作,自闭症儿童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自闭症学生之间的关系最难协调,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自闭症学生经常出现上课抢夺玩具、不认真听课等问题,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学生就会开始哭闹、敲打周围的同学,也会错误地认为教师好欺负,自己可以用哭闹、打架逃避学习。

因此,教师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避免学生的问题行为出现。

(2)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受教者、施教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七个组成部分。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设定的过高,要在自闭症儿童能接受的能力范围之内。

如果目标过高,势必会打击儿童的学习信心,使之产生厌学心理。

教学内容也不能过多,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有可能连续一个月学习相同的内容,对此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教师讲授
的内容过多,自闭症儿童每节课下来可能只知道张嘴巴,什么也没学到,并且可能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与自闭症儿童沟通情感,让他们喜欢与教师交流。

其次要满足儿童爱玩的心理,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简单的活动,带领儿童参与活动或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简单的活动或实际操作,教师不仅可以与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减少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

另外,教师与儿童的父母也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儿童矫正问题行为。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都不尽相同。

特殊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抓住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教师要用心观察自闭症儿童,寻找适合他们的最佳教育方法,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尽快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昝飞.行为矫正技术[M].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毛颖梅.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M].重庆师范大学,2007.
[4]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赵永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