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必考课后习题 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第三版)(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学资源 05 作者简介
目录0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简介 04 教材特色《大学语文》是由孙昕光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8月15日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 材,适合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专升本考试的使用教材,还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欣赏。
谢谢观看
全书分五个单元,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文学和写作 。
成书过程
《大学语文(第三版)》在总体体例和课文篇目方面仍依照原教材,整体未作变动,并借鉴和引用了大量相 关资料。该教材修订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实用内容、二是更新导学内容、三是精简知识内容、四是校 正疏漏内容 。
2014年7月,《大学语文(第三版)》入选第一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
教材特色
《大学语文(第三版)》保持了原教材的风格和内容,便于原教材使用者更好地接受新教材。根据高职教育 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重点调整,如对写作单元增加了公文、申论、论文等实用写 作知识,有助于学生实用写作技能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文,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注释、课文 导读、相关链接等内容作了必要调整,如古代散文部分更新幅度较大。还有就是精简知识内容,以更好地贯彻高 职教材编写应“必需”和“够用”的原则。最后是校正疏漏内容,对原教材在文字、标点等方面的错误作了全面 的勘误校正 。
《大学语文(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4年8月15日出版,全书由孙昕光主编,韩品玉、王梅、王 锐为副主编。诗歌单元古代部分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李衍明编写,现当代和外国部分由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王 梅、山东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汤华东编写;散文单元古代部分由李衍明、山东师范大学孙昕光编写,现当代和外国 部分由孙听光、山东师范大学韩品玉编写;小说单元由孙听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孙建华编写;影视戏剧文 学单元由王梅、孙昕光、山东师范大学王兆鹏编写;写作单元由孙听光编写。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高等教育出 版社的王冰分社长、李青、杨莉等编辑对教材的指导与帮助 。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课后习题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课后习题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课后习题期末复习资料课后习题《君子于役》找出诗中描写农家晚归景象的句子,说说这些景象中包含着怎么的思妇之情?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乡村晚景园中,妇人最深切的思念,最浓挚的哀愁尽在这日常的景致中,此诗中“黄昏”的确是思妇情感的触发点,全诗最感人的情绪和力量都淡淡的归入了“夕阳暮归”这一幅古老农耕社会中最平常的画面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鉴赏颔联着重描绘汉江及其周围的水光山色、表现了汉江的浩渺无涯,诗写江流上天入地,展现了无限阔大的空间,虚实结合,令人驰骋遐想,一动一静互为相衬,此联雄放和飘渺相结合,气韵生动,富有水墨画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是否可说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1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
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有钱的人家酒肉等美味吃不了都要发臭了,而路上却还是有被冻饿致死的无家可归者。
反映社会两极分化唐末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官员贪图享乐,不顾民生都有对比手法,以乐反衬悲,以富反衬贫,辛辣讽刺了“不均”这个现实,抨击了豪门望族的麻木和奢侈2应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思想境界更高。
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属于边塞诗,本质是对于自己建功立业无门而上层军官腐败的不满。
而杜甫这两句诗虽说不能表达出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但是也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抨击,在当时社会犹属难得。
谈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的看法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只好走披头散发,不跟权贵合作,云游四海,自由自在之路。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庄子》B.《论语》C.《孟子》D.《战国策》2.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A.风B.大雅C.颂D.小雅3.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A.郭沫若的《炉中煤》B.高尔基的《鹰之歌》C.屠格涅夫的《门槛》D.契诃夫的《苦恼》4.“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庄子》B.《孟子》 C《论语》 D.《史记》5.《红楼梦》的体裁是()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B.长篇文言小说C.诗体韵文小说D.小说集6.《西厢记》是一部()A.元杂剧B.明杂剧C.说唱文学D.传奇7.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A.屈原B.李白C.杜甫D.陶渊明8.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A.列传B.世家C.表D.本纪9.《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A.骁勇善战B.爱护士卒C.负能使气D.不幸遭遇10.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水浒传》D.《儒林外史》11.“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象征B.比喻C.比拟D.用典1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诗句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3.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的名句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所写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特点的诗人是( )A.王维B.刘禹锡C.张继D.杜牧15.原始歌谣最突出的特点是()A.华丽B.质朴C.讲究修辞D.多有润色16.以下属于春秋时代的历史散文有()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17.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汉书》B.《史记》C.《战国策》D.《红楼梦》18.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A.《西洲曲》B.《木兰辞》C.《别赋》D.《孔雀东南飞》19.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儒林外史》D.《红楼梦》20.汤显祖的代表作是()A.《邯郸记》B.《牡丹亭》C.《南柯记》D.《宝剑记》21.《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比如,想泡壶茶喝。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

大学语文习题答案(大学语文第三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B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B10. 答案:C二、填空题1. 答案:绮梦2. 答案:四季轮回3. 答案:啾4. 答案:于学派5. 答案:骚体6. 答案:束缚7. 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 答案:古往今来9. 答案:沉浮10. 答案:海纳百川三、简答题1. 答案:辞章取义2. 答案:意境3. 答案:《红楼梦》4. 答案:文学的审美功能5. 答案:章回体6. 答案:离骚7. 答案:语感8. 答案:修辞9. 答案:杜牧10. 答案:修炼个人文化素养四、论述题本章主要围绕着文学的审美功能展开讨论。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文学之美不仅在于其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的描写,更在于其所传递的情感和哲理的力量。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悲剧,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这种审美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情感上的满足,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文学作品也具有启迪人心、塑造个性的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与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进行心灵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美的境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阅读与欣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作文题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文学的作文。
(正文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自行填充)。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文学常识1、《先秦诸子语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通常叫做“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圣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解释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将仁的原则施于政治,他主张为政以德。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亚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提出“民贵君轻”说。
荀子(名况,约前313-前2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道家老子(名聃),损有余而不不足。
墨家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主张兼爱非攻。
2、《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大约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3、《十五从军征》。
本篇原载《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又名《紫骝马歌》。
4、《移居》。
陶渊明。
据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笺注陶渊明集》。
陶渊明原居柴桑县紫桑里。
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所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风格平易自然,和谐优美,有《陶渊明集》传世。
5、《山水诗三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为“王孟”。
有《王右丞集》。
6、《燕歌行》。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
高适,字达夫,擅长七言歌行,诗风悲壮。
有《高常侍集》。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有《李太白集》。
8、《兵车行》。
兵车行,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品被誉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9、《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使用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的同仁:为了方便期末出题,以下篇目请作重点讲解:1、樊迟、仲弓问仁;2、齐桓晋文之事;3、冯谖客孟尝君;4、容忍与自由;5、像山那样思考;6、北征;7、我的世界观;8、我有一个梦想;9、拣麦穗;10、枕中记;11、婴宁;12、公寓生活记;13、别赋;14、江南的冬景;15、乡土情结;16、二月兰;17、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8、我与地坛;19、陶然亭的雪;20、赤壁赋。
背诵作品:又呈吴郎;鹊桥仙;沈园;春江花月夜;长恨歌;饮酒。
说明:1、期末题型:填空、选择、连线题、翻译、简答题、论述题、作文2、填空和选择以课前提示为重点。
连线题为要求背诵的篇目。
翻译为重点篇目中的古文节选。
简答题和论述题出自重点篇目后的练习题。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3、孔子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和整理典籍。
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宣扬“克己复礼”,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5、《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6、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一共二十篇。
7、《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8、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9、墨子学说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为核心,对逻辑学和认识论也有探究。
10、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主要代表。
11、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以得孔子嫡传自居。
12、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将孔子“仁”的理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3、《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今传本七篇。
14、宋代朱熹将《孟子》、《论语》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15、《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短长》等,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对其整理编订后定名为《战国策》。
新编大学语文第三版期末考试复习题

1.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所有制形式2.“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其中“三代之英”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3.“大同”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天下为公4.“小康”社会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礼义为纪5.“大同”“小康”社会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不同是物质水平与精神追求的统一6.儒家的“大同”思想与墨家的“尚同”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管理方式不同7.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度所造成的。
(错)《1789年原则》1.下列筱敏的作品中,哪部不是散文集?(D )A.《阳光碎片》 B.《成年礼》 C.《捕蝶者》 D.《幸存者手记》2.下列雨果长篇小说中,哪部取材于法国大革命?(B)A.《悲惨世界》 B.《九三年》 C.《巴黎圣纺母院》D.《笑面人》3.法国国庆日是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4.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是在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5.共产党宣言:1872年6月24日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12月10日通过6.“如果我们有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说这话的是潘恩7.“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
”说这话的是富兰克林8.《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9.不属于《人权宣言》内容的公民的义务10.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相比,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D )A.美国革命比法国革命要早B.法国革命更高贵、更令人激动、更纯粹C.和美国革命者相比,法国革命者所处的环境更险恶,其精神也更难能可贵。
D.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一样,都是世界宪章,具有普世性价值。
《七月》1.《诗经》被称为“经”是在汉代2.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3.汉代“四家诗”指齐鲁韩毛4.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毛诗5.《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四言6.《七月》是一首农事诗7.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郑玄8.《诗经·七月》中没有写到的农事生活是养殖捕鱼9.下面是《诗经·七月》中的句子,哪句没有体现出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
《君子于役》找出诗中描写农家晚归景象的句子,说说这些景象中包含着怎么的思妇之情?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乡村晚景园中,妇人最深切的思念,最浓挚的哀愁尽在这日常的景致中,此诗中“黄昏”的确是思妇情感的触发点,全诗最感人的情绪和力量都淡淡的归入了“夕阳暮归”这一幅古老农耕社会中最平常的画面
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鉴赏
颔联着重描绘汉江及其周围的水光山色、表现了汉江的浩渺无涯,诗写江流上天入地,展现了无限阔大的空间,虚实结合,令人驰骋遐想,一动一静互为相衬,此联雄放和飘渺相结合,气韵生动,富有水墨画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是否可说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1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
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有钱的人家酒肉等美味吃不了都要发臭了,而路上却还是有被冻饿致死的无家可归者。
反映社会两极分化唐末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官员贪图享乐,不顾民生
都有对比手法,以乐反衬悲,以富反衬贫,辛辣讽刺了"不均"这个现实,抨击了豪门望族的麻木和奢侈
2应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思想境界更高。
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属于边塞诗,本质是对于自己建功立业无门而上层军官腐败的不满。
而杜甫这两句诗虽说不能表达出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但是也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抨击,在当时社会犹属难得。
谈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的看法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实现不了,只好走披头散发,不跟权贵合作,云游四海,自由自在之路。
这种“散发弄扁舟”的态度,不是消极归隐,而是一种抗争,有积极的反抗因素。
胸襟豪迈阔大,语言豪放自然
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认为是歌颂李阳爱情的,有认为是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
谈谈你的理解
1、讽喻说,目的在于讽刺和暴露他们的荒淫生活
2、爱情说,歌颂他们真挚感人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认为长诗兼具讽喻和爱情的意味
浪淘沙表达了作者的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浪淘沙艺术表现上有何显著特色?
艺术特色
《贺新郎》词的来头说“老大那堪说”,结尾却又表示要“看试手,补天裂”,你觉得两者矛盾吗,为什么?看似矛盾,实际上表明作者抗金复国的夙愿从未改变。
可以看出开头第一句是发牢骚,是被迫闲居、虚度年华的愤闷,而末句,则表达其一生的豪情状志,这种被压抑的豪情壮志因好友陈亮的到来而爆发,因此前后感情正相吻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个“中国人”的指向
1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和御用文人;2是指中国人的脊梁;3指所有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