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之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PPT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之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PPT第⼀节学校的形成与发展◆思考题:◆1,学校是怎样产⽣的?学校的产⽣需要哪些条件?◆2,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学校形成需要哪些条件?◆1,社会⽣产⼒的发展。
◆社会条件◆⽣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管理剩余产品——管理者——从事脑⼒劳动——形成以脑⼒劳动为主的专任教师。
2,社会⽣产⽣活经验的积累。
有了⽣产⽣活经验的积累,意味着有了教学的内容,这构成了学校产⽣的条件之⼀。
3,⽂字的出现。
⽂字符号的出现,为⽣产⽣活经验的积累提供了可以教育和传播的载体。
(⼀)早期的学校在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有上庠和下庠两类。
上庠提供较⾼等的教育,也称太学。
下庠提供较低程度的教育,也称⼩学。
西⽅最早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
世俗学校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和⽂⼠学校等。
宗教学校包括寺庙学校、古儒学校等。
学校的产⽣,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种专门化的事业。
1,中国学校的发展中国学校的发展历程历经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学校等过程。
“稷下学宫”是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教育内容:倡导“有教⽆类”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学⽅法:因材施教宋元明清时期:发展书院如⽩⿅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
培养⽬标:外交⼈才、实⽤军事⼈才1905年-民国时期:废科举,兴学堂。
1949年新中国成⽴后:中国政府接管旧学校并将旧式私⽴学校、教会学校转为公⽴学校,并着⼿普及⼩学教育。
1978年后:随着“科教兴国”重⼤战略的提出,我国学校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开始迈向现代化。
1995年,国家启动“211”⼯程1998年,国家启动”985“⼯程2015年,国家启动“双⼀流”⼤学建设。
古希腊时期:代表性的学校教育——雅典学校与斯巴达学校。
雅典学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法灵活多样。
斯巴达学校:以军事教育为主,教学⽅法偏严明纪律和刻苦训练。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精选9篇)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精选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为认真落实学校的安全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网络,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制定并实施好学校卫生计划,加强健康课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制定并实施好安全教育计划。
1、加强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标志,交通安全的常识,遵守交通规则。
2、加强安全用电教育,让学生了解电对人体的伤害,如何避免触电事故,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触电后的应急方法。
3、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让学生安全使用燃气灶具,了解消防安全标志图例,学会发生火灾后如何自救和逃生的方法。
4、加强校园安全教育,让先注重课间活动的安全,体育活动的安全,校园劳动的安全,自然实验的安全。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一、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
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
配备1名以上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健康信息传播制度、健康环境促进制度等。
四、学校实行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
至少每年对全体学生、教职工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科学管理。
对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尽早矫正和诊治。
主要由后勤处负责。
五、学校要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利用网站、宣传栏、广播、读物、报刊、杂志等载体,定期向师生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传染病、学生常见病、食品卫生与营养、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六章)

教育学老师张思勤
12/20/2012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2/20/2012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 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 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社会制度相类 似的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客观性。 (二)规范性。 (三)历史性。 (四)强制性。
12/20/2012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 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 2、在古代阶级社会之初 3、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不断地发展。
12/20/2012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2/20/2012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 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 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20/201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 类型: 一是双轨学制; 二是单轨学制; 三是分支型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属双轨学制,美国学制属单轨学制,苏 联学制则是分支型学制。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四)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教育质量,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章程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依据,学校全体师生必须遵守。
第三条学校章程内容包括学校的宗旨和任务、管理机构及职责、师生权责利、教学科研、外事协作、校务公开与监督等。
第四条学校章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必须合法合规。
第二章学校的宗旨和任务第五条学校的宗旨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学校的任务是依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学校的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七条学校设立行政领导机构和教学科研机构。
第八条行政领导机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
第九条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教学科研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设计等。
第十条学校领导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护师生合法权益。
第四章师生权责利第十一条师生应当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十二条师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有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三条师生有权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五章教学科研第十四条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
第十五条学校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十六条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第六章外事协作第十七条学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与国内外学校、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提升教育水准。
第七章校务公开与监督第十九条学校进行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学校领导必须接受学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保证学校管理的公正公开。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一条学校章程的修改必须经过学校管理机构讨论通过,报教育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现代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内容,希望全体师生遵守,共同努力,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e1f43c10661ed9ad51f3df.png)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之 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思考题:1,我们为什么需要学制?学制对我们教育有哪些影响作用?2,中外的学制有哪些不同?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制度”(“SYSTEM”“INSTITUTION”)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教育制度(广义):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广义教育制度的两个基本内容:(1)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2)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个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教育制度(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制度的主体。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的4个内容:1,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2,学校办学制度。
3,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4,学校管理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二、我国的学校制度(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1,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2,1922年,我国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3年,总称为“六三三”学制。
(一)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3,195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法制化建设不断增强,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制: 第一节 学制:学校教育系统 确立与运行的规范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 教育制度的主体, 教育制度的主体,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 一、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 适龄儿童 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 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地方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 受义务教育” 受义务教育
第三节 义务教育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确立了中国义务教育制度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实施义务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 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 1903年颁布“癸卯学制” 年颁布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的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它 以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蓝本, 以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蓝本,同时保留了尊孔读经 等封建教育的特点。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 等封建教育的特点。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包含 着从小学到大学的体系,学程长达29-30年,并 着从小学到大学的体系,学程长达 年 有实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相并行。 有实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相并行。
•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戊学制”
规定小学教育六年,初级中学三年, 规定小学教育六年,初级中学三年,与中学平行的还有师 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 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大学四至六年。其基本思想注重初等 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取消大学预科, 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取消大学预科,使大 学集中精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学集中精力于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实行选科制和学校教 兼顾学生升学和教育的两种选择。 育,兼顾学生升学和教育的两种选择。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 (二)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教育思想的变革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双轨(西欧) 双轨(西欧)学制
分支型(苏联) 分支型(苏联)学制
单轨(美国) 单轨(美国)学制
三、现代学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重视早期教育,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结构系 重视早期教育, 统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重视职业教育, (三)重视职业教育,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 育的联系 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 (四)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产学合作化 终身教育得到普遍重视, (五)终身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并成为未来教育发 展的主导理念
推行义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 2 推行义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 不要搞一刀切
3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的行政执法
(二)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问题
建立公共教育财政刚性支出制度
1、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 、
建立义务教育的最低保障制度
区域义务教育特殊扶助制度 2、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资源保障 、
第二节: 第二节: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的历史与现实
一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 1、古代、乡设校、党设庠、 乡学:州设序、乡设校、党设庠、家设塾
2 我国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 壬寅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现代 学制
适龄儿童, 适龄儿童,是指以法律规定的起始 入学年龄, 入学年龄,到完成法律规定的实施 义务教育年限之间的一个年龄段。 义务教育年限之间的一个年龄段。 方式在这个范围内的儿童、少年, 方式在这个范围内的儿童、少年, 即为义务教育的对象, 即为义务教育的对象,并实行强迫 教育
第一,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 第一,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 务。 第二,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 第二,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供应教材等便利儿童入 学的义务。 学的义务。 第三,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第四,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第五,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 第五,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8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1985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 1993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年的学制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的学制改革 年的学制改革——《中国教育法》 年的学制改革 《中国教育法》
1、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和策略选择 、
第四节 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 • • • • 一、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四、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五、普遍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六、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
(一)普及义务教育问题
1、实施义务教育必须着重解决经费问题和师资问题
经费问题: 经费问题: 财政拨款按比例增长 征收教育附加费 鼓励社会力量及个人集资办 学或捐资助学 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 师资问题: 师资问题: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办好各级师范学校 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 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