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阅读: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四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

20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 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 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 味,用笔干净利落。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 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 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
16
二是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 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 “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 “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 ”“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 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 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 的意境。
27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
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
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
“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
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
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
32
愁,迸出“讳愁无奈眉”,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 笑容。结尾二句,因愁情无法排遣,转过身来,整理局上残 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 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纷 乱的愁绪。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 简要阐述。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高考古诗鉴赏之情感赏析研究

高考古诗鉴赏之情感赏析研究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
高考古诗鉴赏应积极挖掘古诗蕴藏的丰富深厚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品味古诗中真善美的人心、人情和人性,学会运用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古诗文的思想情感内蕴。
诗言志,文传情,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重点考查对象。
近年高考古诗鉴赏设题角度分析概览近五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有3份试卷对诗词的情感进行了考查,所占比例较高,考查的分值5-6分不等。
高考语文考纲虽然要求评价文章的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具体设题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较少,主要还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和体悟,一直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重点。
近年高考古诗情感赏析设题题干分析2013年,四川卷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湖北卷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安徽卷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湖南卷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从对情感赏析设题题干的分析可见,这类题型在设题的文字上都会有有关情这个字,或者直接说明作者的情感,让考生来分析,遇到这样的题干考察的方向就是古诗情感。
近年高考古诗鉴赏情感赏析题答案答题点研究2013年湖南卷贺铸《钓船归》情感题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喻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晏几道《思远人》情感题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通过对几年高考情感赏析答案的推敲可见,答题的思路主要由诗人情感产生原因,情感,意境,意境特点,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有时会回答表现手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高考九大类古诗词情感鉴赏要点

高考九大类古诗词情感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诗歌大多都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1、忧国忧民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②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反对残酷的战争: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2、建功报国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
一、【高考真题再现】
(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
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点评】诗歌选择题选项设置上有了变化,原来是具体句子词语的理解、手法的运用。
今年基本侧重整体理解。
【答案】(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点评】本题是对词句情感的考查。
二、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诗人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4、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三、答题模式
诗句的生动翻译,
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不答)
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应用体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问题】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通过参禅才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诗句翻译),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与悲愤(表达情感)。
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诗句翻译)。
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对大唐一片忠心的情感(表达情感)。
【注】两联无特殊手法运用。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是古诗学习和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高考对此的考查有了变化: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联片,有全诗;从情感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也有观点和理趣;从情感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语更有典中语;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更有情感评价题。
在二轮复习中,考生不仅要强化把握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更要适应考查的各种变化,能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
【问题剖析】
问题一整体打包,分析笼统
问题二未能抓住隐性语言分析,致使漏掉答题要点
问题三就句析句,未有联系主旨意识
【破解之道】
学会分析
只要是分析题,考生总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力不从心,这是通病。
因此,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尤为重要,如何分析呢?
在诗歌鉴赏中,对作品主题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必须紧扣诗歌文本,这叫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一知半解不全面。
分析时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应结合语言文字作具体分析。
同时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一、练就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的内家功
(一)会分析景中情
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
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
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二)会分析物中情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
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
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三)会分析典中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
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
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应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
在高三复习备考过
程中,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住该典故的含义。
二、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答题
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的,而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而变化的特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情感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切口小,多为对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但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一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一类,其答案都是多点、多层面的。
因此,答情感题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掘,以免缺失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