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

合集下载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郭沫若诗》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郭沫若诗两首》选的是《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它们都短小、精粹,清新、优美,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追求理想、追求美的愿望。

它们的结构、手法和情调都颇为类似,可以进行比较。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静夜》先描绘静谧的夜景,然后放飞想像,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所以教学时要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同时,能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天上的街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投影课题及作者。

)二、初读诗歌,指导朗读。

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

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

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两首诗写作手法异同点:这两首诗都是由联想到想象;其次,这两首诗也集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以及对他对自由、幸福、安宁和团圆的向往。

异:首先:第一首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经行改变,是它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第二首则利用张华【博物志】中的(鲛人其眼能泣珠)的传说。

《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均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

《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诗人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期两度回国。

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郭沫若语)。

所以,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ppt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ppt

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奔放
郭沫若的诗歌情感热烈奔放,常常以强烈的情感 表达对自由、真理和爱的追求。
富有想象力
浪漫主义风格强调想象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因 此郭沫若的诗歌往往具有极高的想象力。
强烈的个人色彩
郭沫若的诗歌反映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在诗歌中大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通过内心独白、多重视 角等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创作态度的转变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态度真挚、坦诚,不拘泥于传统的束 缚和规则,这给个人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促使个人 在创作中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对文学事业的思考
学习郭沫若的诗歌,可以引发个人对于文学事业的深入 思考和探讨,激发个人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文特点
语言特点
这两首诗运用了自由体和现代白 话的语言形式,语言简练、清新 、自然,富有韵律美。
主题特点
主题是表达对自由、平等、个性 解放的追求,以及对旧社会、旧 传统的反抗和不满。
创作风格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风格以浓烈的 感情、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语言 为特点,常常采用象征、暗示等 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静夜》分析
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五四运动后,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四运动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主题思想
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和控诉。
艺术特色
采用了联想、想象和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明喻和暗喻的运用, 使诗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03
创作风格
02
深入分析
《天上的街市》分析
创作背景
01
作品创作于五四运动后,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

•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节写实?哪节写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 什么特点? 什么特点?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 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积累语言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极好的方式。但如果 仅仅为背而背,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积累。 仅仅为背而背,那只是很浅层次的积累。这无法 使人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 使人的语言积累丰厚起来。 当然,背诵初期是应该“囫囵吞枣” 当然,背诵初期是应该“囫囵吞枣”似的把 全文“死记硬背”下来; 全文“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再在反复的背诵过 程中,从文章的结构 层次、内容、主旨、语言、 结构、 程中,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内容、主旨、语言、 修辞、表达方式方面 进行多层次 多角度的品 方面, 多层次、 修辞、表达方式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品 这样, 味。这样,对语言的感受以及感悟就会丰富和厚 实起来。 实起来。 背诵这首诗,应在4分钟以内拿下 分钟以内拿下, 背诵这首诗,应在 分钟以内拿下,然后在反 音乐美、 复地背诵过程中感受诗的音乐美 想象诗画面美 复地背诵过程中感受诗的音乐美、想象诗画面美 和体味诗的语言美 语言美。 和体味诗的语言美。
思考: 思考:
1、什么是联想 联想?什么是想象 想象? 联想 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 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淡淡的月色,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 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 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 约露出了几颗星星。 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 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 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 由得思绪翻涌,心想, 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 天河岸边, 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 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 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 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
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 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 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 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 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 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 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1、第一节写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 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a.第一节写是哪些景物?
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我曾天 真的想,月亮上有嫦娥吗?广寒宫里 是不是很冷,嫦娥只有玉兔相伴吗? 她会不会懊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 呢?
想象的过程:
街灯 街市 物品 牛郎织女 生活
联想
明星
想象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品味意境
• 品味点示: •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 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来,用“ 表 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 句话,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 品味实践: • 同学们边读边找出课文的词语,并结合 上下文品味它们的作用。
思考: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 些是联想和想象的? 2.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 象过程。
联想就是由此物想到与此相 关的另一物。
联想:甲事物
存在 想到
乙事物
存在
想象就是重新塑造一个未感知 或不存在的新的形象。
想象: 甲事物
存在
创造出
乙事物
不存在
比如三角形,我们把它倒过来,我 联想到中国古代计时的沙漏,联想到 我们要珍惜时间.
• 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 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 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 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 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 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 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 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 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 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 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 织女遥望对泣。 •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 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 桥上会面一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前言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以郭沫若的两首著名诗歌《七律·长征》和《浣溪沙·渡寒风山房》为例,探讨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诗歌背景《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杰出的长征主题诗。

这首诗歌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惊险历程,表达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持。

通过这首诗歌,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和卓越。

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漫长而辛酸的道路。

《浣溪沙·渡寒风山房》《浣溪沙·渡寒风山房》是郭沫若的爱情诗。

这首诗歌以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清幽幽的山水为背景,描述了诗人与他的爱人恋爱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眷恋之情。

听了这首诗歌,读者不禁被作者的浪漫情怀所打动,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爱情的殷切与真挚。

诗歌教学设计1. 诗歌欣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等媒介,让学生认真阅读这两首诗歌,重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韵律等方面。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歌中描绘的事物、人物、环境等与自己生活的联系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2. 诗歌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首诗歌,教师可以介绍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历史背景等。

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3. 诗歌创作在诗歌欣赏和背景介绍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平面、描写、节日、爱情等题材,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题材和思路完成一首诗歌创作。

在完成诗歌创作后,可以集体朗诵,并进行评价和点评,对于优秀的诗歌还可以进行精选展示。

4. 诗歌朗诵和评价在诗歌创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评价活动。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朗诵和评价,从而达到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进步的目的。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其他著作有:诗集《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2、背景知识:《天上的街市》、《静夜》这2首抒情诗,作于1921年,收入郭沫若早期第二本诗集《星空》.诗人之意并不在于具体地描绘现实,而是抒写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理想,以唤醒人们对不合理的现实世界的不满.那时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五四过后的革命低潮给诗人带来内心的寂寞与苦闷.《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近代劳工的期望,但就大多数篇章来讲,失望感伤的情绪占据着主导地位.由过去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而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我爱这土地》《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概括本诗的主旨.乡愁自主预习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

26、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1892——1978),毕 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 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 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 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 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 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 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 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 岁。
读准字音
缥缈( piāo) ( ) miǎo 陈列(chén ) ( liè)
闲游( xián ) (yóu )
笼罩( lǒng) (zhào)
疏星( ) shū
鲛人(jiāo )
词语解释
缥缈: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闲游: 悠闲地游逛。 一定像这样。 定然:
陈列: 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看。
珍奇:珍贵而稀有的物品。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静 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思考下面问题。
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 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 特点?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 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象。无论写实 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1) 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依次 想到什么?(1分钟) 2) 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 的呢?(1分钟) 3) 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1分30 秒)
街灯
联想
明星 街市 物品
想象
人 生活 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想象与联想:
联想: 甲事物 存在 想到 乙事物 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中学年级(科目)语文讲学稿年班学生姓名:家长签字:课题:《郭沫若诗两首》
主备教师:组长签字: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课前预习:
1、诵读两首诗,读熟。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第二课时
《静夜》
一、合作探究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二、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了……
2、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缥缈()():
2、笼罩():
3、鲛人():
4、疏星():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明”字不同于其他三个()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闪着无数的明星
C、明灯处处照长街
D、窗明几净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灯笼”的正确解释是()
A、街灯
B、流星
C、天上的明星
D、以上三者都是
3、下列各项按意思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那/ 缥缈的空中
B、那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C、漏出了/ 几点/ 疏星
D、怕/ 会有鲛人/ 在岸
4、“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B、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趣。

C、若把句中逗号去掉,两句的意思都没有改变,语句也都通顺。

D、这两个逗号都很好地表现出诗人与读者指望着星空交流的情态。

三、填空题。

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原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代表作有诗集《》、《》,话剧《》。

2、《天上的街市》一诗以和描绘了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

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和对理想生活的,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营造出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训练二
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的传说,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