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4100字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研究

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研究

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研究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着巨大的脱贫压力。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这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因而致使部分地区居民生活困难。

如何有效地帮助武陵山片区脱贫,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武陵山片区地处湘鄂两省交界,境内山峦叠翠,河水潺潺,美不胜收,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地处中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秦巴水乡”。

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香樟湖、神农架、清江画廊等景区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武陵山片区的人文景观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这里有着独特的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和民俗活动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武陵山片区还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历史遗迹,如土司城、古村落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三、全域旅游助力武陵山片区脱贫的重要性全域旅游的理念主张将旅游业融入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通过开发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地方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从而实现全面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在武陵山片区实施全域旅游的理念,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利用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武陵山片区的资源丰富,通过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的农民和村民转变生产方式,发展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2. 保护本土文化和生态环境。

实施全域旅游,强调对地方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3. 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开发研究

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及开发研究
mi d d l e pa r t ,wh i c h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f o c a l po i n t f o r t h e i mp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a c o o r d i n a t e d r e g i o na l de v e l o pme n t s t r a t e g y i n Chi na .I n t hi s p a p e r ,u s i ng t h e GI S 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 t e c h n i qu e s,t h r e e l e v e l s o f 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o u is r m r e — s o ur c e s f r o m t h e t y p e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g r a d e f e a t u r e s a n d s p a t i a l f e a t u r e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or f t h e Wu l i n g mo un t a i n o us r e g i o n o f Hub e i .Ou r s t u d i e s l e a d t o t h e f o l l o wi n g f o u r c o n c l u s i o ns .Fi r s t l y,t h e Wu l i n g mo u n t a i no us r e g i o n o f Hu —
3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 Z h a o q i n g U n i v e s r i t y , Z h a o q i n g 5 2 6 0 6 1 , C h i n a )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纪念品和工艺品
01 土家族织锦:色彩鲜艳, 图案丰富,具有民族特色
02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 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
03 湘西土陶:历史悠久,制 作工艺独特,具有地方特 色
04 武陵源区特色食品:如张 家界莓茶、土家族糍粑等, 口感独特,具有地方特色
调研结果分析与 总结
旅游资源丰富
1
自然景观:张家界武 陵源区拥有丰富的自 然景观,如奇峰异石、 云海、瀑布等,吸引
务。
文化特色鲜明
民族文化:土家族、苗族等少 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自然文化:张家界武陵源区拥 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文化
历史文化:张家界武陵源区拥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张家界武陵源区拥 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
建议与展望
01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
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0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张家界武陵源
C 探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B 分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A 了解张家界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现状
自然景观
湖泊和山峰
01
湖泊:武陵源区 拥有众多美丽的 湖泊,如宝峰湖、 金鞭溪等,湖水 清澈,风光秀丽。
02
山峰:武陵源区 拥有世界著名的 张家界国家森林 公园,拥有众多 奇特的山峰,如 天门山、天子山 等,山峰险峻,
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0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旅
游体验
04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
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9)》
作者:国家旅游局
内容:对中国旅游景区的 发展现状、趋势和问题进

武陵山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

武陵山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

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作者:————————————————————————————————⽇期: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旅游管理武陵⼭旅游度假区资源开发与提升研究谭舒⽉1,2当前旅游区建设成为重庆旅游升级发展中的重点,涪陵武陵⼭旅游度假区正好契合重庆“⼤仙⼥⼭旅游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采取全产业链模式升级打造武陵⼭旅游综合体。

⼀、引⾔武陵⼭旅游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境内,主要涵盖⼤⽊乡、武陵⼭乡和⽩涛街道乐道村,⾯积213平⽅公⾥,与武隆、丰都相邻,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内峡⾕、地缝、森林、花卉、民俗等旅游资源丰富。

规划的五⼤核⼼景区,已建成开放的有武陵⼭⼤裂⾕、森林公园、⼤⽊花⾕,⾦⼭寺和⾓帮寨正在规划建设中,后发优势明显。

今年1-6⽉旅游区共接待游客35.6万余⼈次,同⽐上升652.8%,实现旅游收⼊3 205.7万元,同⽐上升156.3%。

2015年旅游区专线“梓⽩⾼速”启动建设,未来重庆主城到此车程仅需50分钟,充分融⼊重庆⼀⼩时经济圈。

⼆、武陵⼭旅游区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森林资源丰富、⽓候条件适宜旅游区平均海拔1 100⽶,区内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最⾼达95.2%,且林象优美、四季多姿;旅游区⽓候宜⼈,⽴体⽓候明显,年平均⽓温14℃左右;空⽓清新,负氧离⼦含量达10万个/cm3,⾮常适合休闲养⽣、度假避暑。

其中武陵⼭森林公园以“森林疗养”为主题,⾼⼭避暑、休闲养⽼、户外露营、亲⼦体验等功能⼀应俱全。

(⼆)⾼⼭峡⾕资源品类丰富武陵⼭旅游区峡⾕沟壑纵横,地质历史悠久,⼀条长约10公⾥的原⽣态喀斯特地貌裂⾕横穿⼭脉,集峡、泉、瀑、崖、洞、坑和缝等于⼀体。

其中2014年重点打造的武陵⼭⼤裂⾕以“动感峡⾕”为主题,开发有峡⾕游览、户外运动、⽣态休闲、商务会议等产品。

2023修正版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2023修正版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地处雄伟壮丽的武陵山脉之中。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进行了调查,以了解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2. 分析现有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3. 探讨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4. 提出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实地调查:调查团队对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现场情况;2. 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来自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3. 数据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果。

四、调查结果4.1 旅游资源和景点概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主要旅游景点有武陵源、天门山、凤凰古城等。

4.2 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调查发现,武陵山片区的旅游设施整体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部分旅游景点的导览服务和游客接待能力也有待提高。

然而,部分景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受到游客的好评。

4.3 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调查结果显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该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另一方面,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建议与措施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业发展:1. 增加投资: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张家界武陵源区旅游资源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张家界武陵源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著名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陵源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整理出以下数据和信息。

调研目的张家界武陵源区文创产品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该区域的文化资源和文创产业,开发出更具特色、更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自然景观湖泊和山峰武陵源区内有大量的湖泊和山峰,其中以被誉为“灵魂之山”的天子山最为著名。

该山海拔1262米,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景色壮观,是武陵源区的标志性景点。

此外,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宝峰湖玻璃桥、被誉为“世界最美的草原”之一的袁家界草原等,也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景点。

溪流和瀑布武陵源区的溪流和瀑布数量众多,其中以被誉为“神仙洞外的瀑布”之一的黄龙洞瀑布最为著名。

这个瀑布高达74米,水流湍急,形成了壮观的水幕和水雾,令人惊叹。

此外,还有被誉为“百龙天梯”的百龙潭瀑布、被誉为“天上人间”的龙宫瀑布等,也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

森林和动植物武陵源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例如被誉为“天下第一树”的千年古树、被誉为“猴王”的金丝猴等,都是游客们喜爱的景点。

人文景观土家族文化武陵源区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地区,其中以土家族文化最为鲜明。

游客们可以前往当地的土家族村落,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习俗和历史传承。

此外,当地的土家族特色食品、土家族手工编织品等,也是游客们喜爱的纪念品。

苗族文化武陵源区还有苗族文化的影响,其中以苗族银饰最为著名。

游客们可以前往当地的苗族村落,了解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苗族银饰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其精美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纪念品武陵源区的纪念品种类繁多,包括书画、木雕、石雕、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摘要】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充满民族文化的地区。

本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其发展现状、集群模式理论与实践以及影响因素。

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研究发现,集群模式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章最后对集群模式的优势、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研究、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优势、可持续发展、策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兴起,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重视。

对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有必要开展关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为学术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对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

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一、引言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以其壮美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旅游业态发展、旅游服务质量及需求状况等,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概况2.1地理位置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经度,纬度。

2.2自然景观武陵山片区拥有雄伟的山峰、清澈的溪流、丰富的植被等自然景观,如某山、某溪、某峰等。

2.3人文历史武陵山片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某古村、某古寺、某历史纪念碑等。

三、旅游业态发展情况3.1景区开发状况3.1.1已开发景区武陵山片区已开发的景区包括某景区、某景区、某景区等,其中某景区是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

3.1.2待开发景区武陵山片区尚有某景区、某景区等待开发,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

3.2旅游项目发展状况3.2.1传统旅游项目武陵山片区的传统旅游项目包括某游览线路、某传统节庆活动等。

3.2.2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武陵山片区出现了某旅游项目、某旅游项目等新兴旅游项目,受到游客的热捧。

四、旅游服务质量评估4.1景区服务设施武陵山片区的景区服务设施包括某停车场、某公厕、某导览图等,整体设施状况良好。

4.2旅游接待能力武陵山片区的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一年四季都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五、旅游需求状况调查5.1游客来源调查本次调查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某省、某市、某县等。

5.2游客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对游客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服务和环境表示满意。

六、结论与建议6.1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活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质量较高,游客需求明确。

6.2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武陵山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建议加大对待开发景区的开发力度,推动新兴旅游项目的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营销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研究4100字摘要: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应用最邻近分析法、基尼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类型及其在各地市的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以及客源市场等因素。

毕业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一、引言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区域森林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且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风情浓郁。

区域内自然景观原始奇特,人文景观自成一体,拥有很多垄断性和品牌性的旅游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旅游资源的分布则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而这种地域差异性对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研究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而且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如Christaller(1964)基于中心地理论提到了旅游者的游憩活动与城市地理空间的关系问题。

Butler(1980)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Lundgren(1973)和Britton(1980)建立了核心―边缘理论模型。

吴必虎(2001)提出环城游憩带理论(Re BAM)]。

陆大道(2003)对点轴系统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与总结。

Alan(2006)认为交通、旅游资源及旅游者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林明太、黄金火(2007)提出莆田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一心七瓣”的扇型格局。

党晴晴(2010)根据大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对大连市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进行调整优化。

黄远水、陈钢华(2010)分析了福建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区域分布特征,界定了其在全省及各设区市的空间结构类型。

申涛、田良(2010)分析了海南岛41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阶段和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模式、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对策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但是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对片区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有益指导。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分布状况、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研究模型,如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采用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

(二)数据来源利用国家旅游局以及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布的数据,选取区域内截至到2014年评定的国家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共有66处。

这66处旅游景区(点)基本上囊括了武陵山片区的主要景区(点),对区域旅游吸引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66处旅游景区(点)的地理坐标借助谷歌地图进行标定,并利用ArcGIS10.2对地图矢量化,得到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

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一)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分析法能够较为准确、客观地判定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是均匀、随机还是凝聚的。

从宏观层面上看,旅游资源属于点状要素。

最邻近点指数R是表示点状事物的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定义为实际平均最邻近距离与理论平均最邻近距离之比。

其公式为:(二)空间分布差异为深入分析66处旅游景区(点)在区域各市州的分布状况,引入基尼系数这一指标。

基尼系数(Gini)是用于分析地理学中不同研究对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式中,Gini表示武陵山片区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类型,Pi 为第i个市州内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的数量占整个区域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内各市州的数量,C为分布均匀度。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分布越不均匀。

将相关的数据带入公式(2),计算得出H=1.0137,Hm=1.2553,Gini=0.8077,C=0.1923 。

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区内66处国家A 级以上旅游景区(点)在18个市县中呈集中分布状态,且分布的均匀度较低。

借助ArcGIS10.2软件得出片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在各市县的分布图,如图2所示,图中市县色块颜色越深表示景区(点)分布越多。

可以看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怀化市、张家界市,两市的集中程度最高,占全区域的22.73%和21.21%,其次是重庆市和湘西自治州,占全区域的18.18%和10.61%,常德、邵阳、娄底、遵义市等则分布较少。

四、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及旅游景区发展的实际状况,本文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投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会影响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区域旅游业的开发程度。

而武陵山片区作为全国较为著名的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势必对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几年,武陵山片区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区GDP总值及年增长率都很高,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和物质基础。

据数据显示,怀化、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张家界等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前五位,且年均增长率较高,市域范围内拥有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也基本上保持前列。

因此可以看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旅游产业的整体布局有重要的影响。

(二)交通条件交通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是旅游目的地有序发展和产业空间合理布局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查询相关的统计年鉴,得出武陵山片区内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2014年公路客货运输情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张家界市、怀化市、恩施自治州、湘西自治州的公路里程较多,四市的交通可进入性强,通达性较好,与外界联系紧密,节省了游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拥有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数量较多。

(三)客源市场旅游市场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者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旅游者的出游半径等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空间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武陵山片区各市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且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恩施自治州在地理空间上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带,更接近客源市场,有稳定的客源。

因此,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就会得到优先开发和利用,数量也相对较多。

相反,铜仁、黔江区等地位于西部地带,由于地形和气候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成本,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较慢,旅游景区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五、结语结合上文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武陵山片区旅游景区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片区各市县要依据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第二,积极改善区域的旅游交通,提高可进入性。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行政中心与大中城市的联系,促进片区内部高级别旅游景区的建设。

第三,明确目标市场,丰富旅游产品。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明确目标市场,深化旅游产品结构,彰显地方特色。

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供不同的服务,根据旅游地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来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广度、强度、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等。

参考文献:[1]Christaller W.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the peripheral region-undeveloped countries recreation areas[J].Papersand Proceedings of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4(12).[2]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陆大道.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以“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例[J].北京:地理学报,2005(11).[5]Alan L. Modeling tourist movements; A local destination analysi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 (02).[6]林明太,黄金火.莆田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7(06).[7]党晴晴.大连市旅游业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发展战略构想[J].科技创业,2010(06).[8]黄远水,陈钢华.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07).*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12BMZ057)、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基金(14K080)项目成果及吉首大学社会科学处课题(14JDY017)成果。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