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改良土试验总结

合集下载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一、引言水泥土换填工艺是通过将水泥土作为填料材料,替代传统的砂石,进行填充工程。

该工艺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探究水泥土换填工艺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本文对试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试验方案设计1.试验目的:评估水泥土换填工艺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案。

2.试验内容:选取适量的水泥土填料,确定填充材料的比例、水泥土与原土的拌合比、拌合时间等参数,并进行填充密度、强度、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

3.试验设备:密度计、强度测试仪、环境监测仪等。

4.试验流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填充试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填充密度:通过密度计测量填充材料的密度,得到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填充密度数据。

分析发现,填充密度随着水泥土与原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但当比例过大时,填充密度反而降低。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权衡水泥土与原土的比例,以达到最佳填充密度。

2.强度测试:采用强度测试仪测定不同配比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结果显示,水泥土填充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满足工程要求。

而且随着水泥土比例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增大。

说明水泥土可以增加填充工程的整体强度,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3.环境影响:通过环境监测仪测量填充工程的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水泥土填充材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水质和土壤等方面造成明显的污染。

符合环保要求。

四、结论及建议1.水泥土换填工艺适用性强,可替代传统的砂石填充材料,在提高工程强度和抗震性能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在确定水泥土与原土的比例时,需要考虑填充密度和强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经济成本。

3.进一步研究水泥土与原土的拌合比和拌合时间等参数,以优化工艺流程和提高工程质量。

4.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工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水泥土换填工艺的优势和限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综上所述,水泥土换填工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改良土试验段 总结

改良土试验段 总结

基床底层试验段总结为全面展开路基改良土施工,我分部在D1K95+100~D1K95+300段进行了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试验段施工。

根据改良土试验段施工方案,我部已完成该段路基基床底层改良土试验段施工工作,获取了工艺参数及检测数据,为大面积展开改良土施工提供了依据。

现将试验段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段目的1.1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人员配备;1.2确定合理的松铺系数;1.3确定填筑厚度相对应的压路机碾压遍数;1.4指导我分部改良土施工,保证安全质量,加快施工进度;2、试验段范围及时间2.1试验范围:D1K95+100~D1K95+300基床底层第一层(厚24cm);2.2时间:2011年5月26日3、施工设备、人员及测试仪器配备试验段水泥改良土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表1试验段水泥改良土施工人员配备表表2试验检测仪器及测量仪器配备表表34、工艺流程5、施工工艺5.1 准备下承层在验收合格的路基C 组土料顶面上,用18-21T 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

5.2 恢复路基中线直线段每20-25m,平曲线段每20m设一桩;每断面测设左、中、右三个高程(厚度)指示桩,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改良土填筑高度。

5.3 备料和摊铺在填土范围内按7*8米的方格网用白灰撒线,按松浦厚度30cm 计算每格为16.8方,基床拉土每车约5.6方,即每格倒3车,由专人指挥车辆按每格车数及距离倒土。

土方上完后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再用压路机静压2遍。

土料摊平后,考虑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要补充水分至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3~14%)。

5.4撒布水泥根据水泥改良土配比和试验段计划分层压实厚度24cm等数据,试验段每1m2 水泥用量水泥用量21.6kg,每2.3平方米面积路面摊铺1袋PO32.5水泥(50kg)。

现场撒布水泥时,先用石灰粉按2米×2.3米划出格线,人工配合装载机将水泥运至现场,按每格2袋将水泥置于格内,然后再开袋铺撒,人工用耙将格子里的水泥均匀地耙平。

水泥土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水泥土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水泥土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引言二、施工目标和方法本次水泥土试验段施工主要目标是验证水泥土工程的稳固性、耐久性和可塑性。

试验段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水泥土配比、浇筑成型、养护和试验取样等。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施工。

三、施工过程与问题1.水泥土配比在水泥土配比阶段,我们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了水泥、土壤、水的配比比例。

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配比比例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最终试验段的强度和可塑性不达标。

故在未来的施工中,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地确定适合的配比比例。

2.浇筑成型浇筑成型时,我们在试验段的每层土均进行了夯实处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密实度。

但在夯实工作中发现,夯实力度不够均匀,导致试验段的均质性受到影响。

因此,加强夯实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3.养护管理试验段浇筑成型后,我们进行了养护管理工作,包括保持试验段的湿润度、防止渗漏和干裂等。

然而,由于养护措施不到位,试验段在养护期间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干裂和渗漏,进而影响了后续试验的准确性。

因此,在未来的养护管理中,我们需要加强水泥土试验段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四、改进措施1.优化配比比例在水泥土配比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配比比例的确定方法,以确保配比比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达到工程的要求。

2.加强夯实质量控制在浇筑成型和夯实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夯实质量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夯实力度的均匀性和合理性,以提高试验段的均质性和稳定性。

3.加强养护管理在养护管理阶段,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养护措施和方案,并严格执行,确保试验段在养护期间能够保持湿润度,防止干裂和渗漏的发生,减少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五、结论水泥土试验段施工是水泥土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对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试验段施工的总结,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信在未来的工程施工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项挑战,提高水泥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性能。

渠堤水泥改性土填筑试验段总结

渠堤水泥改性土填筑试验段总结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委托建管项目)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水泥改性土填筑试验段总结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南阳段一标项目部二◦一五年五月十四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委托建管项目)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目录一、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泥改性土土填筑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2)三、试验段人员、设备配置 (3)四、有关施工参数 (4)五、试验段流程 (4)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七、施工与检测 (7)八、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8)九、试验参数总结 (18)十、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水泥改性土填筑试验段总结我标段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土工试验规程》(SL/T237—199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南阳段第一施工标段招标一技术条款》和设计图纸要求,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点,按照我标段《渠堤水泥改性土填筑试验段方案》,在TS88+64C〜TS88+670渠道左幅渠堤进行了水泥改性土碾压试验段的工作。

2011年5月9日到2011年5月11日在该段分别进行了松铺厚度30cm(第1层)、30cm(第2层)、30cm(第3层)、35cm (第1层)的填筑,取得了压实度与碾压遍数,碾压遍数与压缩系数的关系数据,土样含水量与压实度的关系数据。

一、项目概括1、工程概括本标段位于南阳市市区内,设计桩号:TS87+92〜TS94+365全长约6.44km;渠道过水断面成梯形,设计流量340nVs、加大流量410nVs , 最大挖深26m最大填高11m;标段内共有各类建筑物11座,其中河渠交叉建筑物1座,左岸排水建筑物4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座,退水闸1 座,公路桥3座,生产桥1座。

水泥改良土路基填筑工艺试验技术总结

水泥改良土路基填筑工艺试验技术总结

太原
002 ) 30 4
要 : 西铁路 客运 专 线路 基 多为 黄 土路 基 , 用 水 泥 改 良处 理 。通 过 对 水 泥 改 良土 路 郑 采
基 填筑工艺试验技术总结, 掌握 了所需的各项数据 , 随后有效地指导 了全段 内路基的 大面 积 填 筑施 工 , 并体 现 出 了 良好 效果 。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设计 时速 3 0k /, 5 m h 采用德 国旭普林无砟 轨 道技 术 ,对 工 后 沉 降 的要求 极 高 ,为 保证 郑 西 客 运 专线
D 19 70一D 27 8 0 的 路 基 工 程 填 筑 质 量 ,获 取 路 基 改 K 8+0 K 0+6 段 良土 填 筑 、 实 、 测 等有 关 施 工 工 艺 的有 关 技 术 参 数 , 以指 压 检 用 导 全 管 段 内 的 路 基 改 良土 施 工 ,本 项 目部 选 定 D 9 + 9 K13 4 4一 D 13 6 2 路 基 作 为 填 筑 试 验 段 。本 试 验 段 所 用 的填 筑 材 料 K 9+9 段 和机具 与将来全线施 工所用 的填方 材料和机具相 同,可用来代级
基底处理规定 的不 同情况进行处 理。对 C G单桩进行地基承载 F 力 和 小 应 变 检 测 , 试 验 是 严 格 按 照设 计 的 有 关 规 定 进 行 检 测 , 本 检 测 结 果 承载 力 均 符 合 设 计 要求 。 对填筑高度 H>2 的黏性 土基底 段 ,先将 C G桩间松土 m F 进行 了平整 , 由于桩『 土层 下仍为松软 土层 , 使用机 械压实 , 自 J 若 会造成 C G桩的破坏 , F 于是采用了人工夯实 。 但当桩 问土的天然 含水量偏高 , 且属于塑性指数较大 的细粒土时 , 若要通 过晾晒来 降低土壤含水量 , 将会费工费 时 , 在大面积施工 中这种 方法 的可 操 作性 差 , 是不 够现 实 的 。 将 C G桩 桩 问 土 部分 地 基 土 用 铧犁 现 F 翻松 , 晾晒两天 , 使土壤含水量 下降到 1%一 7 然后进行夯实 4 1%, 后填 筑 (- )m级 配 碎 石 。 58e

i水泥改良土施工总结共12页文档

i水泥改良土施工总结共12页文档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LXTJ2标三工区路基工程(DK1235+000~DK1235+100)水泥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复核:审批: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项目部三工区二O一O年七月水泥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试验段概况1、线路地理位置本工区位于新疆哈密市,处于既有兰新铁路的烟墩站和红旗车站之间,新建线路位于既有的兰新铁路北侧。

2、地形地貌本工区位于哈密、吐鲁番盆地北缘天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700~1050m,多为典型的戈壁荒漠地貌,区内人烟稀少。

烟墩一带为烟墩风区;风蚀地貌发育,沟梁相间,相对高差5~30m。

全区地表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个别段落基岩裸露。

3、地质条件本线新疆段在构造上处于天山褶皱系构造单元及其边缘部位,天山褶皱系东西向展布,沿线涉及次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有如下:北山—天山褶皱带、哈密、吐鲁番坳陷、博格多山复背斜和乌鲁木齐山前坳陷。

沿线地质构造形迹复杂,地质构造主要集中隧道之中,造成本线隧道地质条件不良。

4、气象条件本工区线路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

其特点是气候干燥,旱季长、雨季短,降雨量较少且集中,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季多风,夏季短促,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9.9C°,极端最高气温43.9C°(哈密),极端最低气温-32C°(哈密),年平均降雨量35.7 mm。

5、改良土填筑试验段选择在DK1235+000~DK1235+100段,该段地基设计为地面下换填1m水泥改良土,换填底面用重锤夯实进行地基处理。

二、试验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施工前,我工区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规范编制了详细的试验段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

对所有现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让他们对基床以下路堤填筑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提高责任心。

2、材料准备改良土填筑所需改良土选用在拌合站附近取土场及红线内挖方原土在改良土拌合站进行改良。

改良土试验段总结

改良土试验段总结

新建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DK290+200~DK318+800)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JMZQ-7标工程指挥部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1)1.3设计概况 (1)二、工程概况 (2)三、试验目的 (3)四、施工总结 (4)4.1、人员配置 (4)4.2、机械配备 (5)4.3、施工工艺 (5)4.4、路基填筑施工 (6)4.4.1、改良土 (6)4.4.2、施工测量 (7)4.4.3、填料摊铺整形 (7)4.4.4、碾压及检测 (8)4.4.5、土工格栅 (11)4.4.6、沉降观测 (12)4.4.7、选定试验参数及工艺 (12)五、质量保证措施 (13)六、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采取的技术措施 (14)七、雨天施工防护措施 (15)八、安全保证措施 (15)8.1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5)8.2特殊作业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6)8.3施工用电的安全保证措施 (16)九、环保措施 (17)附件: (18)1、标准试验及土工试验报告 (18)2、进场材料报验单 (18)3、填层松铺测量记录 (18)4、填层压实测量记录 (18)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TB10414-2003 /J285-2004);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6、深茂铁路路基设计施工图有关基床以下路堤的施工技术要求;1.2编制范围新建深茂铁路JMZQ-7标段DK313+080~DK313+180段基床底层4~6层改良土填筑试验段施工。

水泥改性土试验总结(终稿)

水泥改性土试验总结(终稿)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南阳段第三施工标段(合同编号:HNJ-2010/NY/SG-003)水泥改性土路拌法施工工艺试验总结批准:审核:编制: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三标项目部二○一二年七月十日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南阳段3标水泥改性土路拌法施工工艺试验总结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试验目的 (1)三、试验依据 (1)四、试验用原材料 (2)五、试验主要人员及设备 (3)六、试验过程及成果 (4)(一)、室内试验 (4)1、原材料检验 (5)2、水泥改性土试验 (5)(二)、室外试验 (6)1、试验场地布置 (7)2、土料的运输及摊铺 (7)3、碎土试验及粒径检测分析 (7)4、改性土的拌制及检测分析 (8)5、碾压复核 (9)七、试验成果总结 (10)八、优缺点 (10)九、注意事项 (11)十、安全防护措施 (11)十一、附件 (11)水泥改性土路拌法施工工艺试验总结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工程南阳段3标,起点设计桩号102+550,轴线坐标为(X=3658611.489m,Y=454395.552m) (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同),终点设计桩号108+650,轴线坐标为(X=3661805.195m,Y=459249.797m), 南阳-3标长度为6.100km。

南阳三标水泥改性土填筑总量为79.36万m³,施工部位主要包括渠底、渠坡、滑坡体、防洪堤、半挖半填段堤身等。

按设计要求改性土材料,水泥改性土土料为弱膨胀土,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试验目的1.根据已批复《水泥改性土填筑碾压试验总结报告》中选定的碾压遍数和铺土厚度等参数,检验使用路拌法生产水泥改性土的可行性;2.检验路拌机碎土、拌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3.选定路拌法合理的施工参数:碎土遍数、拌和遍数、含水率适宜范围及控制方法、水泥掺量、压实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泥改良土试验段总结报告为取得指导水泥改良土全面施工的相关数据,确定标准施工工艺,我部于2016年3月29日在K4+ 000~K4+160段,右半幅完成了20cm厚4%水泥改良土的施工作业。

水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1.85g/cm3,最佳含水率14%。

长度160m、半幅宽12.84m、面积2054m2。

通过试验段施工来确定水泥改良土所用的材料、松铺系数、施工工艺进行验证及归纳总结,形成了标准的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全线的施工,现将其施工过程及检测结果总结上报。

一、施工情况简介
总体施工方案:本次试验段为20cm厚4%水泥改良土铺筑施工160m;采用水泥车直接运到提前划好的方格内进行卸水泥,人工摊水泥,冷再生机进行混合料拌和,,一台20吨、一台26吨振动压路机压实、收面。

我部在试验段施工前完成了所有试验段所需资料的编制及批复工作;所用原材料均按规定频率进行了自检,监理进行了独立抽检,并以《建筑材料申报单》上报并已完成批复工作,开工前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及相关程序均已完善,具备试验段开工条件。

按总监办批准的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项目经理部组织实施了试验段的施工。

整个试验段施工过程组织有序,各工序衔接正常,机械设备配备合理,人员分工明确并能够各尽其责,改良土成型外观较好,几何尺寸及内在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施工组织
为保证水泥改良土试验段施工顺利完成,施工前召开了技术交底会,出席人员有项目经理、总工、生产经理、施工队队长,并在人员安排,机具设备等方面均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人员、机械、材料情况
1、主要施工人员
2、试验段机械设备
3、试验情况:
(1)压实度在工地试验室采用灌砂法,试验规程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T0111-93灌砂法。

(2)灰剂量试验规程采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T0809-94EDTA滴定法,水泥用量在现场采用划方格查袋法控制。

(3)含水量采用酒精法试验,试验规程采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T0803-94酒精法试验。

(4)击实试验,试验规程采用《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T0804-94击实试验。

四、试验段施工过程
根据天气情况,我们在2016年3月29日进行了K4+ 000~K4+160段4%水泥改良土施工,现将试验段施工情况分述如下:
1、施工方法:采用路拌法施工。

2、现场施工流程
测量放样→洒水焖土→素土整平→(洒水)撒布水泥→拌和→稳压→精平→碾压→养生
3、施工准备工作:
(1)对路基全面验收,检查内容包括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和平整度等。

(2)施工原材料报验。

水泥采用红山32.5矿碴硅酸盐缓凝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h以上和终凝时间大于6h。

(3)施工放样:在素土顶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测量,每20m用指示桩标出水泥土边缘的标高。

4、摊铺水泥:
根据最大干密度算出试验段水泥需33t,计算公式:160m×13.84m×0.2m×1.85g/cm×4%=33t。

现场铺水泥前用白灰打出方格,方格尺寸为13.84m(宽)×3m长,每方格所需12包水泥。

由载重车运至施工现场,水泥的摊铺用人工进行。

5、拌和:
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拌和深度以打入下承层1cm为限,以加强上下层粘结,确保拌和层底部无夹层和不均的死角。

设专人跟随拌和机,用钢板尺检测拌和深度,随时检查并调整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

拌和2遍,在进行最后一遍拌和以前,保证色泽一致,翻拌均匀。

混合料拌和完成后,混合料表面色泽一致,无灰条和花面现象。

拌和均匀后稳压自检总的松铺厚度为:28cm;水泥剂量为4.1%,报试验监理工程师检验。

自检其含水量为13.7%。

6、平地机整型:
平地机初平后,用振动压路机快速稳压2遍,时速为2.0km/h。

每10米一断面挂线检查标高,然后人工挂线指挥平地机精平3遍。

人工挖坑检查厚度控制在24cm,并标识作为虚铺系数测量点。

7、碾压:
平整完毕后,开始碾压。

此时测得混合料含水量为13%、13.2%,发现表面干燥用洒水车将表面洒湿,待不粘轮后用压路机静压1遍,时速 2.0km/h~3.0km/h,振动压路机弱振2遍、强振3遍,重叠1/2轮宽,时速3.0km/h。

碾压时,试验人员对压实度现场跟踪,第一遍,弱振;第二遍,弱振;第三遍,强振;第四遍,强振;第五遍,强振。

压至第八遍时检验压实度为96.6%。

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测出各测点的初始高程和终压完成高程。

根据各检测点标高,计算确定虚铺系数为1.25。

8、接头处处理:
施工的两段衔接处同采用搭接拌和,前一段整形后,留下5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来的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9、养生:
碾压结束后,洒水养护使水泥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报验结束后封闭交通。

养生时间自水泥改良土成型后7天内,及时洒水保湿养生并封闭交通,以保证水泥土表面不开裂、不起皮。

五、总结提高:
在水泥土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准备充分,各相关部门配合协调、技术指导正确,技术交底细致,项目经理部和现场监理监督规范,从而保证了水泥
改良土试验段的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试验段工程施工时严格按照上报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因该技术成熟,操作人员技术熟练,各施工部门协调配合、技术指导正确,监理监督规范,因而水泥改良土施工很顺利,证明该施工方案合理有效。

但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人工摊水泥采用了5个普工进行了1小时完成作业,时间有些长,应增加至10人。

2、由于目前天气干燥,气温升高,含水量挥发快,应提前洒水充分,应比最佳含水量高出3%,在布水泥前,提前做好含水量的检测工作。

3、施工前,应提前用水车备好水,以防含水量偏低。

总结本段水泥改良土试验段控制参数如下:
1、拌合前含水量按高出最佳含水量3个百分点控制(16.7%)。

2、稳压后厚度控制为24cm。

3、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为: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重叠1/2轮宽。

4、整平碾压松铺系数为1.133,碾压前含水量控制在14%左右为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