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读完《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这两本书,更加觉得学习设计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设计心理,把握好设计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好更完美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讲到,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根据人的心理模式与行动的阶段发展进行研究设计,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当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在设计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的契机时,使用者会心甘情愿的消费你的产品,并专研使用。

记忆的类别——记忆任意性信息;记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而这些限制因素包括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等,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思维受到短时记忆的强烈制约,一次只能处理五六个信息条目。有意识记忆一次不可能储存15个毫无关联的条目,但若把这15个条目加以组织,形成某种结构,就可以进入有意识记忆中。人利用这种对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借助理解和解释,克服了工作记忆容量小的问题,使储存在有意识记忆中的信息量激增。有时人会注意或担心很多事情,到头来却发现这些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人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情况出现明显异常时,人却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解释。所以做设计必须要做到信息传达简单直接。

王柏寒

13级工业乙班

31200279

2015.6.18

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诺曼在书中指出,人脑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与其对应的设计水平也有三种水平:本能水平的设计、行为水平的设计和反思水平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应该综合运用这三种设计水平,设计出既美观有富有个性的产品。创作一个产品时,设计师要考虑很多因素:材料的选择、加工的方法、产品的营销方式、设计的成本和实用性,以及理解和使用产品的难易程度等。但是读完《情感化设计》后我意识到,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伴有很浓重的情感因素。

诺曼讲:“设计要把情感融入到产品之中。”我体深深体会到,如果一个产品给人的感觉的机械的、冰冷冷的、毫无人性的,就是一个毫无生机的机器,那么会大大降低使用者的感受度。但是当你把产品注入情感后,美化外观、还使用贴心、操作简单,自然而然人们对产品的喜爱就会与日俱增。日本做过一个调查,设计者做了两个功能差不多的自动提款机,但是其中一台的操作界面和外观做了一些变动,放在市场上去运行,之后调查结果出来后,人们对做过改动的自动提款机的喜爱程度远远大于没有做过改动的,一个小小的变动却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个体贴的设计足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情感!所以,设计师要在设计中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设计产品,这样才会设计出让用户喜欢的产品。

书中有很多见解都使我受益匪浅,如:在审美上令人感到快乐的东西能使人更好的工作;特别的东西都是能够唤起往事的,这种特别很少集中于东西本身,重要的是故事,是一个回忆的特殊时刻;不要通过询问潜在用户意见来评估一项创新;最好的设计始终遵从一个有凝聚力的主题,具有明确的视觉和重点。通常,这样的设计是由一个人的想象力所驱动的,所以如果想要一个成功的产品,就测试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个伟大的产品,就让它由某人的一个明确观点驱动;设计的精髓是把许多东西放入一个小的空间而且保持一种美感等等。

对于我而言,Don Norman在书中所讲述的一切,是具有显示意义的。它带给我很多思考、很多新的想法和视角,这会改变我对设计的认识。作为一个美院的学生,并且有意愿和设计相伴终生的人,这是一本启发性很大的书籍。

王柏寒

13级工业乙班

3120200279

2015.6.18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

读《设计心理学》有感 唐纳德·A·诺曼在书中写道:“在本能层次的设计原则是固定的,在全人类和所有文化皆是一致的。如果你是根据这些原则进行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即使他有些简单。” 人们一向认为“设计”这个概念不易理解的困惑,然而在他笔下,通过与日常实际案例的结合,让我们可以更加通俗地理解。 设计心理学共有四册,这里主要谈谈对第一册的感悟。在第一册中,介绍了在生活琐事中的观察和理解,从日常的事物中阐释怎么从认知角度帮助设计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日常的设计,主要阐释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什么。“你以你希望的方式为用户设计,而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设计”,诺曼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解决之道,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设计理念,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设计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主要通过观察。设计来源于生活,例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插座,两孔和三孔的距离很近,导致两孔和三孔不能同时使用,带来用户使用不便。人和机器的区别,运作的特点,人灵活,变通,物体精细,精确。工程师更针对的是机器如何运作,而设计师不仅仅要知道机器怎么运作,还要研究人和机器间的沟通行为。设计关注物品如何运转,如何操控,以及人与技术之间互动的机理。 交互设计的五原则包括示能、意符、映射、反馈、概念原则。示能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是不可见的。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的关系(交

互作用),示能是物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之间的关系。而意符是可以蓄意的,故意而为之的,人们需要某种方式了解他们将要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某些标识表明的用途,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样的替代方案。映射表示两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应关系。沟通行为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在此基础上,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合理的。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功能。概念模型指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符合心理模式、标准、通识),良好的沟通要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让人愉悦的关键所在。 因为产品是为人们的使用而设计的,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人,设计往往会失败,产品将难以使用,难以理解。人的思想是以潜意识为主导的,潜意识控制着熟练地行动。而当学习,碰到危险和出错时,对新状况产生反应属于意识。 大脑的三层次包括本能层、反思层和本能层。本能的反应存在于最底层:控制简单的肌肉群,感知外在的世界和身体(潜意识主导)。行为层和行为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行为层次与期望有关,所以对行动次序的意图敏感,然后才是对反馈的阐释(潜意识主导的)反思层,反思层是设定目标和计划行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对实际发生的结果与期望比较的影响(意识主导)。例如,纪念品的购买,不仅仅是因为这东西,更多的是这件纪念品背后的回忆,是这件产品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思维重新思考的对这件事的意义。 在此书中诺曼以一系列设计案例来体现一些深刻的设计思维,这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通过了解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来指导和改进设计。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读者了解到设计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书中给出了很多关于人类认知和感知的例子,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作者提到了“人们经常只在意自己目前面对的问题,而忽略了整个过程”,这让我意识到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只看到眼前的事情,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使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整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 书中还介绍了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情感设计和可用性测试等。这些方法让我重新审视我平时所接触到的设计,也让我意识到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了我曾经忽略了的一些细节。 《设计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设计对人的影响的讨论。作者强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书中列举了很多设计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比如交通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这些案例让我认识到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行业,设计师需要通过了解人的需求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我还认识到设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设计心理学涉及到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吸收和整合这些学科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这让我觉得设计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综合和有挑战性的学科,它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设计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我深深地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和实用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我相信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生活质量。同时,我也认识到设计心理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个领域,为未来的设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感想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感想 在大二下期分班过后,我们分专业了,有了设计心理学的专业任修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世界上的设计是怎么样形成的,也知道了当时设计师的心理想法。 设计心理学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它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是解决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意思有关的问题。在现今这个时代,设计心理学仍然是处在一个发展和探索的阶段,是设计实践队设计心理学的迫切需要,我们不能不顾及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和人文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具体问题具体的分析,然后构建一个设计心理学体系。 学习设计心理学让我知道了,科学性、客观性、验证性是它的性质,艺术性和人文性是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反映的。心理学不是对常人的常识的描述。心灵在其他的领域的活动与在艺术中的活动是相似的。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是人行为和审美的细腻现象,所以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个属性,研究的对象除了具有广泛意义上的人的本质和心理外,还研究与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有关的人。研究的时候一般是先事实,然后是描述,过了是解释,最后是理论。就是说心理学的研究都必须一是为依据,必需从事实出发,然后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在对研究对象之的关系进行解释,最后揭示事物的规律,预测事物。一个理论的支持越多就越容易被接受。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通过绪论的学习我分别了解了设计和心理学的意义。在这节课上老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设计和艺术,让我们知道了这两种的不同之处。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针对消费者的具有市场性,如:各种商标,装潢,壁纸,鞋的式样……而艺术: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的行为。表象的是作者的感受,并能让观者感受的东西。例如:毕加索的自画像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悲痛,他的用笔用色内容都能使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艺术是适应主观而产生的其内容完全由作者的主观意志定。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产品形态、其使用方式及文化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知识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使设计结果大相径庭。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设计心理学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过去从未有与此相关的专门研究,院校仅对学生进行纯技能的训练,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设计师的大脑,单纯地练手、练眼而没有练心练脑。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读完《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这两本书,更加觉得学习设计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设计心理,把握好设计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好更完美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讲到,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根据人的心理模式与行动的阶段发展进行研究设计,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当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在设计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的契机时,使用者会心甘情愿的消费你的产品,并专研使用。 记忆的类别——记忆任意性信息;记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识记材料如果有意义,符合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就可对其进行理解、解释和整合。一些规则和限制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将那些表面上杂乱无章、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而这些限制因素包括物理结构、语意、文化和逻辑等,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中出现,足以用来明晰正确的操作方法有意识思维受到短时记忆的强烈制约,一次只能处理五六个信息条目。有意识记忆一次不可能储存15个毫无关联的条目,但若把这15个条目加以组织,形成某种结构,就可以进入有意识记忆中。人利用这种对信息进行重组的能力,借助理解和解释,克服了工作记忆容量小的问题,使储存在有意识记忆中的信息量激增。有时人会注意或担心很多事情,到头来却发现这些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有时人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情况出现明显异常时,人却给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解释。所以做设计必须要做到信息传达简单直接。 王柏寒 13级工业乙班 31200279 2015.6.18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_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1_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译书名为《设计心理学》,更直白的英文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日常用品的设计原则》,但是译者为什么要翻译成《设计心理学》呢?这里面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接触 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比如门.电灯开关.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这些产品有的 设计得好,有的设计的很糟糕,但是评判标准是什么?究竟一件产品怎么样设计就 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因为任何一个用品都 是要被人所运用的,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总之最终都是要和人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词汇,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设计很好的产 品一定与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设计很糟糕的产品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致力于通过此书向人们解释,一个好的产品通常会具备哪些设计原则,而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本书的第一篇推荐序言,名字叫〝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总结得很精辟.在解释什么是〝无言的服务〞时,应该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务〞.所谓〝有言的服务〞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亲自在现场为用户提供一种无形的帮助,比如接待人员.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是最常见的〝有言的服务〞,而 〝无言的服务〞即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对产品的使用,一件产品设计得好与坏,不需要让现场指导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告诉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体验完成对产品的使用.〝设计〞可以产品实物为载体为使用 者提供好的.方便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拙劣的产品使用方法为使用者提供糟糕的服务.这就是我认为的〝设计是无言的服务〞. 在作者的新版序言中,介绍了本书自出版以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不断地帮 助设计人员改进产品的使用,通过几个简单的设计原则就把最本质的道理说了出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第一部分,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本书讲了,优秀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视性和易通性。 首先是可视性原则,就是日常用品需要人们操作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要给人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能让人想使用的时候找半天、研究半天才能用上,而且用品的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不能违背人体工学。 操作要简洁,不能让操作起来人头晕目眩。当与一个产品互动时,我们要 了解它能做什么、怎么工作、怎么操作的,这个就是可视性。 其次是易通性:优秀的设计是可以让人简单易懂的,因为他方便了人 们的使用操作,例如乔布斯的iphone设计,不需要说明书人们都可以轻 易上手,人们看到手机里面简洁易懂的图标,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很快 就可以熟悉怎么操作,而糟糕的设计刚好相反,它所设计的产品操作让人 难以理解,而且还依赖长长的说明书,使用和操作学习显得非常麻烦,会 十分影响人们使用的心情。 还有一点就是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预设用途,就是物品各个交互 功能应当易于理解,例如人们看到按钮就知道是要按下去,要让用户产生 固有习惯,无需操作说明。而且,使用方法不能太多,功能也不能太多, 不然会让用户混淆。 可是很多厂商因为想吸引更多顾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价格、外观和 品牌上;使用者关心功能和操作;修理人员关心组装的方便性。产品的各 方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相互冲突,设计人员要平衡各方的需求也不容易。 第二部分日常操作心理学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行动的结构:确定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行动 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对比评估行动结果。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说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图,事情的发生也随着 具体情况随机而定,不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分析。到合适的机会时,人们 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 执行和评估之间的差距,当我们设定一些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让用 户与验证这些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当初的设想,如果符合,那么才是符合用 户需求的设计。 行动的七阶段分析法,让用户做到轻松确定产品的功能,需要考虑: 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如何才能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具 体如何操作?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是否处于期望的状态?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 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所处的状态? 另外,本书还提到了大脑中处理信息的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本能层次,就是一些能的生理反应,靠感知去理解失误;第二个是行为层次,就是意 识到行为,但不清楚细节,以及其他掌握的完全熟练了的技能;第三个是 反思层次,就是有意识的认知。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知识同时储存于头脑中和外部世界里。一旦从事某项任务所需要的知 识在外界唾手可得,学习这些知信息的必要性就会大幅度降低。人们所需 要的是结合外界的与头脑中的知识来做清楚的决定。 我们很少能像最强大脑节目那样能够记住非常多数字、算出非常复杂 的算术问题,通常我们只需要大概的运算以及粗略的估算就够了,而其余 的大量复杂的运算可以交给机器来解决,人类只需要设定运算规则,而专

设计心理学四册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四册读后感 在设计心理学1中我也想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意识着设计以重根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其次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中的记忆部分也让我感受到了人脑对于设计的重要性:知识可以同时储存在头脑和外部世界里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很少有场合要求知识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完整性。如果结合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的知识,足以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产生正确的行为。记忆的数量比时间的影响更为重要,每一个新的内容都会降低我们记住所有以前内容的可能性。短时记忆能力由它可以储存起来的线索的数量来决定。在其中我读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了解到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可能一个出色的技术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将良好的观察技能和优秀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强大的工具,每个人都能使用,即使你不是专业设计人员。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也从这本书中收获了许多的知识,整本书都体现了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合于渐进式创新:它不能引发颠覆式创新。 二: 作者唐纳德•诺曼,《商业周刊》把唐纳德•诺曼称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既是一个教授,也是一个管理者•,他是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帮助其他公司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就职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南韩的韩国科学技术院。他有很多本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看不见的电脑》、《情感化设计》和《未来产品的设计》等。 在本书中,诺曼博士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复杂,而不是简单,而设计促成了复杂生活的实现。作者以清晰而又轻松的行文,为读者讲解了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不是简单。当物品的设计是可以被理解的、易于管理的、令人愉悦的,在适度的情况下,在适合的时间里,我们渴望的是复杂。实际上,通过基于良好沟通的设计,复杂是可以被管理的,从而生产出最实用的产品,导致理想的、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常见的复杂有L大量不同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复杂;2.不断的迭代使功能越来越多,体验上复杂性提高。本书分析了用户在面对复杂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减少体验上的复杂。书中对复杂的定义可以总结为:功能复杂不可避免,体验复杂不可接受。书中有很多可以触类旁通的设计原则可以运用到互联网设计中来:如模块化设计、基于用户反馈等等。这本书读下来目前的感受大致如此。 三: 这本书强调“人性化”的设计观,并基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大概念,阐述了基于人类情感的三个设计层面,即“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 本能层面的设计主要“看脸”,起主导作用的是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受。拿建筑设计作比, 就是看形式是否带来美的视觉冲击,空间是否提供愉悦的身心感受,拿找对象作比,就是看对方的外貌身材是否足够吸引。行为层面的设计看“好不好用”,强调的是技术层面的完善,好比建筑功能布局、流线设计是否合理,好比男朋友是否能做好饭、洗好碗、暖好床、修好电脑。反思层面的设计最玄乎,主要靠“悟”。作为设计师,一要深入体察,挖掘使用者的潜在心理需求,二要抽象升华,从上帝视角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引导,三还得会讲故事,通过有形的手段把以上内容表达到设计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读后感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在阅读了相关文献之后,我深感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提供了深入了解用户心理需求的理论基础。人们的认知与感知能力、决策方式、情绪反应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规律,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设计者充分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的心理过程。这一了解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予以满足。 同时,设计心理学也对设计流程和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设计心理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运用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设计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行为习惯、情感需求和认知过程,从而针对用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改进。例如,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技术手段,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者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使用户的操作过程更加顺畅和自然。另外,设计心理学的咨询意见也能够为设计师提供在产品开发、测试和评估阶段的有效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迭代和改进设计。 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还可以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用户体验设计旨在以人为本,关注用户情感需求和满足感。设计心理学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和需求,为用户体验设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

参考,让设计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通过研究用户的购物行为、购物心理和购物体验,设计者可以改进页面布局、导航设计、购物流程等方面,以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感。又如,对于游戏设计,了解用户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过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难度、关卡设置和奖励机制,增加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 总体而言,设计心理学对于设计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设计者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用户体验的细节,从而打造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我将更加重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以提升设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编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你们对名著理论的理解,优秀的读后感最重要的是有真情实感,是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1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设计心理学》 读书 | 设计心理学:打动人心的设计 亲爱的爷爷 大年初一,新年快乐!也祝所有爷爷奶奶读书会的读者新年快乐! 最近看的一本书名叫《设计心理学》,出自唐纳德·A·诺曼之手,他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也是认知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学和计算机两大领域。因此《设计心理学》丛书更倾向从工业设计、人机交互的角度谈设计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读了《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其中谈到人为操作失误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于设计师的错误,而非人为故意的操作。很多时候,人们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总是很轻易地将其归结为“人的失误”,似乎这样就找到了责任承担人,于是便高枕无忧;但是实际上往更深层次的原因思考,产品的设计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员工在枯燥无味地工作,工业产品的设计却仍需要员工维持远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还要在故障发生时操作平时几乎不会用到的复杂事故防护启动装置。这是产品设计的漏洞,而非简单的“操作失误”。诺曼提到,工业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一个多层漏斗,只有当每一层都有漏洞,事故才会发生;因此,产品的设计则应合理并尽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后读的《设计心理学(3)》谈论的是情感化设计,个人认为情感化并不能凸显其设计基础,反而夹带了一种“情绪化”的表意。如果你评论一个人情绪化,你可能是在批评他不够理性;然而这本书却告诉你emotion却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设计甚至能促进产品的实用性。诺曼提出情感化设计应当遵从三个水平: 1. 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 2. 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3. 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可能更关注长得“好看”的商品;而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没有实用性),以及用起来没有乐趣,你也不会选择。文

平面设计类书籍读后感

平面设计类书籍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几本关于平面设计的书籍,其中包括《平面设计基础 教程》、《设计心理学》和《平面设计解析》。通过阅读这些书籍, 我对平面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 《平面设计基础教程》是我认为最适合初学者的一本书。它从平 面设计的基本原理、色彩理论、排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配以大量的实例和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设计知识。我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分析,学习到了如何运用色彩、形状和布局来进行有效的visu al传达。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 些设计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技巧,让我对设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与《平面设计基础教程》相比,《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更加关注 设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通过对人类感知、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了设计如何利用色彩、形状和文字等元素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并对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产生影响。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

大的启示,让我在设计中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并努力创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易用性的作品。 《平面设计解析》这本书则更加注重对设计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一些知名设计师和作品的介绍,作者探讨了设计的目的、过程和生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研究用户、目标和场景,来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作品。同时,书中还对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解答,如如何处理复杂信息、如何进行品牌设计等。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指导,让我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和有创意。 这几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在平面设计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学习这些书籍,我认识到平面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化和装饰,更是一门能够通过排列和组合各种元素,来传达和表达信息的艺术。同时,这些书籍也教会我如何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通过设计来满足他们的期望。 除了理论知识,这些书籍还给我提供了很多设计实践的案例和经验。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案例,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原则和方法,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 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 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管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 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 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 了大量的实例: 比方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 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 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那么。但当我们面对 一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B接口,这正 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 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那么。 对于这本书我用了略读的方式,粗粗地浏览了一遍,有些地方是 跳着读的。 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呢? 对于一个跟设计几乎毫不沾边的传道人读这样一本书有什么用呢?除了构架讲章之外,设计跟我已经毫不沾边了。但它至少翻开了我的 思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照亮了我思维中的一个盲点。 如果非要问它带给我什么帮助?我只能说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一 定有用。

几年前读过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其中有讲到一个原那么:一个顽皮经常做恶作剧的小孩,大多是因为缺乏被关爱,他们搞怪的 潜意识是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个观点不仅仅实用于小孩子,同样也适 用于大人。这个观点在禾场上帮我了很大的忙。 这本书也不妨成为消遣的乐趣。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一〕 初识心理学,我懂的并不多,看了一些书后我才有略微的见解。 先从最根本的根底常识谈谈吧。 有心理学就有心理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医生,或者说是 一名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心理咨询师要用全身心来倾听,脑子要不停的运作,用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期间酌情 插少许的提问,使求助者在倾诉的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咨 询师的帮助,逐渐自己发现症结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诉她问题处在哪里。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倾听,化解了求助者的症结。 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一位女一性一听众咨询自己为什么老师学不 好英文,不能跟外国人是很好的交流,而她的专业又恰恰是医疗英语。在经过交流后才发现,这位女士因为当初一段美好的跨国恋情被阻断 之后,出现了一种抵触的清洁,不愿再说英语,尤其是不愿听到外国 异一性一对她说英语,实际上她碰到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全新的聆听求助者的倾诉,要聪明的问问题,要 关注她自己的意识不愿意承当的那局部,而不要将太多的一精一力放 在树立自己的业界权威上。 还有一种是,咨询人员听到求助者说自己好了一点了,就快乐了,觉得自己有能力。其实,这时候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明白,求助者正在 为他们效劳,这是求助者特别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心理咨询师就像家长、老师一样,求助者希望让心理咨询师快乐,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 对他好,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求助者就希望让心理咨询师 快乐一点。这说明,人人都是生活中的求助者,只是在于角色转换之间。

设计心理学心得例文多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例文多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1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我们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护理质量监控人员所讨论的重要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要手段就是采取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为了适应新的护理工作发展模式的需要,我院护理部已经实行了由护理部、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及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该从增强质量监控的意识、完善质量监控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的环节、做好质量监控的反馈等方面着手做好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护理质量监控的重点强化预先控制行为。当然,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加强同期控制,并定期进行反馈控制。同时在护理质量控制的中,要发挥护士自我控制的能动性。标准和规章制度再好,护士的能动性不发挥,一切工作就难以落实。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参与质量控制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自己按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

一、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质量监控落实到每一个人 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不断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全员参与质量监控,强化质量的内涵,真正的把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质量监控的意识,反复强化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教育,弘扬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护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将质量控制结果落实到科室、个人,将护士各个岗位质量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 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制定质控机构的工作任务,应该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激励护士全员参与质控制的积极性,使每个质控成员了解质控内容的细则,掌握质控标准,做好质控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使护理工作从被动管理转变到主动全员参与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通过科室质控小组质量控制,针对性地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及时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使护士了解自己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决心去改进,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考核,改变过去在质量控制中的应付、突击、补救行为,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贯穿于临床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做到人人参与质量控制,使护理质量控制结果达到真正让患者满意的效果。

关于心理学书籍的读后感(精选8篇)

心理学书籍的读后感 关于心理学书籍的读后感(精选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心理学书籍的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说明现代心理学现状之前,必须说明“声名遐迩”的弗洛伊德,深远地影响了人们对心理学的了解,加之各种媒体对通俗心理学的渲染,导致了人们对现代心理学的许多曲解。实际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种种研究的论题、数据和实际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只是沧海一粟,在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心理系学会这两个学术组织成员中,关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加在一起,分别只占一零%和五%。 现代心理学现状介绍今世心理学包含了各种多样的内容和层面,跨越了教育、社会、产业、执法、临床等多个范畴。美国心理学会(APA)就包含了多达五三个分支,每个分支代表一个特定的研究范畴。看看心理学研究的使用成果可能对它会有更加直观的概念:古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行为原理,通过辨认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成功使用于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大量数字材料的教训,酗酒、肥胖的治疗,恐怖症的治疗;有关知觉历程的研究成果,使用于雷达监督、接到照明和飞行驾驶员座舱的设计;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方式也积累了大量可被反复验证的研究结果,例如衰老对了解效果的影响,帮助设计对认知丧失者进行恢复训练的方案。 话说一回,随着现代的科技不断进步,社会的经济加快发展,然而在这种具有屡见不鲜的形势下,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要随这飞速的步伐走。但是年轻人为了适应这社会的形势历程中往往产生不少的心理上的题目,如在当今的社会的情况下,竞争大,挑战大,不免呈现一些心理的题目,现在有不少的门生为了不落后于别人而不科学地埋头苦干,甚至利用苏息的时间去读书,却由于心理的压力往往导致考试的成绩底下,继而,引发情绪消极,产生紧张心理不平衡,甚至轻生。另有中国实验计划生肓的政策下,差不多现在每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管束都过分严格,又过分要求孩子所做的事情,如家长为了孩子比别人聪明,占用孩子的假期时间而参加补习班,没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也为了使自的家长满意而不断施加给压力给自己,当做不好时,产生不少心理不平衡等等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心理健康。 我读了《现代心理学》后才明白心理包含许多方面的知识,如心理与脑,情绪`压力与健康等等, 其实一个人的健康不单是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人才是健康的。 虽然上学时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但理论知识领悟得还不深刻。暑假里重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十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可教材《教育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让我收获最大的是第四章教学心理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节,它让我对我们每节课都要出示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旦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其中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能简单回忆我们所教内容远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其次,从感性上让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3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3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1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必读的书籍,这一部书籍作者是唐纳德·a·诺曼,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尼尔森·诺曼集团的灵魂人物、联合创办人(该公司以“提升消费者感受的智囊团”着称),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识科学系和心理学系教授、苹果公司先进技术小组副总裁,主要着作包括:《记忆和注意力》、《使我们变聪明的事物》、《隐形计算机》等。 诺曼的这本书主要从概念模型、预设用途、可视性、匹配、反馈提出了设计心理学观点。特别是举了很多设计的例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很多原本比较深奥的设计心理学知识,看了以后很有感触。 我们也许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着眼前美观豪华的门却不知如何打开;颇具现代感的水龙头却把你弄得手忙脚乱;因为不会使用家里的组合音响而生出跟不上时代的.挫折感……这些人前的尴尬、人后的沮丧,其实问题全然不在我们!全怪设计者考虑不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找不到正确的使用方法而错误的怪罪自己,因为那不是我们的错。然而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全面的去考虑问题。 一个好的设计必须具备它的可视性,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必须正确的传递给使用者信息。往往设计的失误会导致错误才发生。其实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不断犯错误且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 一个好的设计还必须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操作意图与可能的操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操作行为与操作效果之间的关系,系统实际状态与用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所感知的系统状态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这两者间的关系,所感知到的系统状态与用户的需求、意图和期望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透彻的去理解和领悟一些道理,但是深深的觉得中国的设计实在是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地方。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2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另外三本书还没有来得及读,分别是: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未来设计。 通读全书,个人感觉作者并非在讨论某一个问题和某一个设计的秘诀和方法,而是传递一种希望透过表象,直达用户内在需求的关怀,那就是抓住本质,抓住用户需求和事实发展的最本源。 开篇道,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怎么开关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对于我,读了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设计,发现好的设计,当然也会各种吐槽那些不好的设计。 书中也讲到了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像《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表述的那样,设计师和客户都不是最终用户,我们不能了解每一个用户的想法,每个事物的原理,然而我们可以学会抓住设计的本

《设计》读后感

《设计》读后感1 看完《好运设计》后,还是很有些感触的,毕竟我好似也做过“好运设计〞这 样类似的事。 所谓类似的事,要从我玩过的一个叫“众生〞的游戏说起。这是一个单机的模 拟人生游戏,里面有一个机制就是出生时性别、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以及各方面的天赋、学习能力甚至性格喜好的一局部都是随机的。当然,游戏本身不是重点,我只是想聊一聊我的行为。 我发现我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种“好运设计〞。如果随机出的不是我满意的 先天条件,我会选择重新开一局,其实也就相当于在设计人生中最初与生俱来的好运方面,执着于选择一个我满意的开局。正如文中史铁生刚开始所想的那样——“聪明、漂亮和一副好身体〞。但是我却发现了,这样子的人生是单调的。因为毕 竟我的性格会导致我一次次做出同样的选择,最后,每一个人物都活出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而我最初玩游戏的本意也没有达成——又把自己在现实中的经历重复一次,又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也想表达一个意思:虽然说可以设计好运,确实是让人羡慕,但如果什么都设计好了,那么人生也未免太过无趣。一个人的人生也不是说不能过得一帆风顺,但这不应该是设计好了的。人生的有趣之处正在于其中会有许多意外,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一直顺顺利利的下去,这哪是人生呢?我可以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顺顺遂遂的,但事实上,它最后一定不会是完全一帆风顺的。 《设计》读后感2 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师如何组织活动的指导手册,涉及幼儿园一起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游戏与区域活动、领域教学活动、课程实施与指导、生活与环境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是幼儿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提升实践智慧的秘籍。 音乐感知与欣赏 一、感知与欣赏的起点好的音乐作品对幼儿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音乐题材的选择。音乐活动内容的安排应遵循从简到繁,由益到难的选择。 二、音乐感知与欣赏的方法 1、创设与作品主题相适宜的教学环境 2、游戏化教学的巧妙运用 3、图谱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4、音乐材料的再加工 5、多通道参与音乐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