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口罩佩戴流程

外科口罩佩戴流程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与步骤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与步骤 一次性口罩是医用普通外科口罩,它有正反两面,颜色较深的一面--蓝色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里,紧贴我们的脸部。不仅如此,口罩还分上下,内有金属条摸起来较硬的一边是上端,配戴时是紧贴鼻梁的。 了解了口罩的基本结构之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正确配戴口罩。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颜色浅的一面紧贴我们的脸部,另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是口罩的上方,再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三、拉: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皱。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佩戴口罩后,要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口罩的贴合效果:

口罩必须大小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市面上售卖的口罩一般分成长方形和杯状两种。长方形口罩至少要有三层纸的结构才能有防护的作用。 使用者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才能发挥效能。可让小孩戴长方形手术口罩,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如果绑得好,能够贴紧小孩的脸。 杯状口罩则要确保口罩贴在脸上后密度足够,呼出去空气不会外泄才能有效。戴杯状口罩时,可将双手盖着口罩尝试吹气,检查是否有空气从口罩边缘外漏,如果口罩盖不紧,就要重新调整位置后再戴过。 医院工作人员戴口罩的规范 1. 目的: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的口罩佩戴,防止、减少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关感染。 2. 范围:全院医生、护士、医技、后勤以及工人。 3. 权责: 3.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并全面负责督查执行情况、分析反馈。 3.2 医院临床药学工程部负责各类口罩的采购,保证临床需求。

医用外科口罩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外科口罩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型号规格 型号:平面耳挂式 规格:17.5 cm×9.5 cm、14.5 cm×9 cm、12 cm×8.5 cm共三种规格,具体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见表1。 表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型号规格及尺寸信息表 型号 规格 (未展开尺寸,长×宽,允差±5%) 平面耳挂式17.5cm×9.5cm 平面耳挂式14.5 cm×9 cm 平面耳挂式12 cm×8.5 cm 1.1.1型号命名说明 平面耳挂式 平面 1.2 产品结构示意图(平面形) 耳挂式结构示意图 1.3 型号规格划分说明 1.3.1型号:根据产品供应形式(非无菌)、形状、佩戴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 1.3.2规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大小进行划分。 1.4 原材料材质信息

口罩体由三层组成。其原材料材质信息见表2。 表2 原材料信息 2.性能指标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2.2 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要求。 2.3 鼻夹 2.3.1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0cm。 2.4 口罩带 2.4.1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5 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6 过滤效率 2.6.1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2 颗粒过滤效率(PFE) 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2.7 压力差(△P)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P应不大于49 Pa。 2.8 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 2.9 微生物指标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艺

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管理文件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工艺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职责 (2) 4.产品概述 (2) 5.工艺流程图 (3) 6.生产场所和设备 (3) 7.生产操作 (4) 8.质量标准 (7)

1.目的: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工艺规程,规范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工艺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生产工艺操作。 3.职责: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生产部、质管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4.产品概述 表1 产品信息 5.生产工艺流程图

6.生产场所和设备 生产场所,见表2。 表2 生产场所环境要求

生产设备见表3。 表3 主要生产设备 7.口罩制作生产 领料 车间主任制定《批生产指令》,QA复核。 根据《批生产指令》到原料仓库准确领取所需物料,领料时需对领用物料的品名、数量、质量信息等进行复核,领料过程应有QA进行现场监督并办理领料手续,按照《物料进入生产区作业书》将物料运送到指定房间。 生产前检查 生产操作前应对本岗位进行检查,房间应处于清洁状态,应清场并取得清场合格证;设备应完好,并有完好状态标志;设备、容器等应有已清洁标志,并在清洁效期内;电子秤等计量器具应经校验并在效期内;与本批产品生产相关的岗位文件及空白生产记录应齐全;检查完毕后,应根据生产指令悬挂状态标志; 挑选 将领取的物料除去包装,查看是否有质量问题,用剪刀剪去破损部分。 将挑选后的无纺布、溶喷布卷料、鼻梁条和耳带线安装到相应的设备卷轴位置上。口罩制作 操作人员,按《全自动口罩机作业书》,手动调试好后,把“自动/手动”开关调到“自动”,机器开始自动定型切片,焊接鼻梁条和挂耳带的生产。 将生产出来的口罩(挂上标签后)移交口罩内包间。生产过程中及时填写生产记录。

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检验操作规程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1、目得 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以适应我公司生产要求。 2、职责 质量部负责制定、修改;质量部、生产技术部负责执行。 3、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得检验、判定与使用。 4、程序 4、3外观 4、3、1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产品外观应符合标准规定。 4、3、2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4结构与尺寸 4、4、1检验器具钢直尺

4、4、2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钢直尺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4、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5鼻夹 4、5、1检验器具钢直尺 4、5、2操作方法: 4、5、2、1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应符合标准规定。 4、5、2、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钢直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5、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6口罩带 4、6、1检验设备拉力计 4、6、2操作方法: 4、6、2、1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应符合标准规定。 4、6、2、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得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6、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7微生物指标 4、7、1 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 于同一批号得二个运输包装中至少抽取 3个最小销售包装样品,抽样得最小销售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得至少 3 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l0 g土1g 样品。剪碎后加人到200 m 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时相应调整稀释度。 4、7、2 细菌菌落总数 4、7、2、1操作步骤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 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 ℃左右得熔化得营养琼脂培养基15 ~20 ml 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 ℃士2℃培养48 h 后,计算平板上得菌落数。 4、4、2、2结果报告 菌落呈片状生长得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得平板上得菌落,按式(Bl)计算结果:

口罩的佩戴方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图A. l A. 1. 2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 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 1. 3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 2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 2.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 2。 A.2.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 图A. 3 。 A.2.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 5。 A.2.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 鼻夹,并分 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必夹,如图 A.6。

A.3 注意事项 A.3.1 不应一只手提鼻夹。 A. 3. 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 3. 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A. 3.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 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 摘口罩方法 A. 4.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 4.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 . 7。 A. 4.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 1 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 B. 1, B. 2 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无菌手套戴脱方法 C. 1 戴无菌手套方法 C. 1. 1 打开手套包,一手掀起口袋的开口处,如图C. 10 C. 1.2 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如图C. 20 C. 1. 3 掀起另一只袋口,以戴着翻边内面,将手套戴好。然后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医用口罩阻燃性能测试操作规程

医用口罩阻燃性能测试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医用口罩阻燃性测试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该试验过程符合要求、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司医用口罩阻燃性测试试验。 3 职责: 质量部实验员须按照此规程进行操作。 4 测量步骤 4.1插上仪器后盖板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逆时针方向将随机所带的煤气减压阀扭到煤气瓶上打开气瓶阀门 接通燃气源,将燃烧试验箱前门关好,并将“电源”开关置于“开”的位置,电源指示灯亮。 4.2使金属头模鼻尖部分向下,将口罩戴在金属头模上。按动“头模始动”按钮,使头模鼻尖部分刚好位于点 火器正上方时,按动“阴燃停止”按钮,让头模停止转动,调节点火器头的高度。使点火器顶端和头模鼻尖处距离为20±2mm。 4.3一直按住“点火”按钮,待点燃点火器后再松开“点火”按钮。打开燃烧试验箱前门,用手将火焰高度 尺(高40mm)置于火焰正前方,旋“火焰调节”旋钮,调节火焰高度至40mm±2mm,待火焰稳定后,移开火焰高度尺,确定仪器面板上的“温度显示”稳定在800±50℃

4.4按“点火器始动”按钮,点火器移至点火位置。 4.5按动“头模始动”按钮,头模开始转动,头模转动到位后,点火器停气并复位,“续燃时间”自动计 时;续燃结束后,按“续然停止”键;若无续然,直接按“续然停止”键,待阴燃结束,在按“阴燃停止”键,并记录续然时间和阴燃时间。 4.6阻燃性能移离火焰后继续燃烧不应超过5S。

4.7按动“头模返回”按钮使头模恢复至起始位,打开燃烧试验箱前门取下试样检测口罩。 4.8试验结束,先关闭燃气源,按住“点火”按钮,点着点火器待管内燃气燃尽后,再关闭电源。

口罩包装操作规程

1 目的 本制度用于口罩包装操作而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口罩包装车间生产操作。 3 职责 3.1 生产操作人员需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操作 3.2 生产班组长负责本操作规程的贯彻实施和监督执行。 3.3 合格标识的产品才能包装。 3.4 按规定必须保证产品(规格、型号、数量)、内盒及外箱的一致性。 3.5 包装后应附上正确的标签或标识。 4 规程要求 4.1 人员要求 4.1.1 员工进入公司自觉遵守《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制度》上的要求执行。 4.1.2 员工个人卫生及车间环境遵守《卫生和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上的要求执行。 4.1.3 员工进出一般生产区车间遵守《人员进出一般区操作规程》上的要求执行。 4.2 包装前准备 4.2.1 进行包装生产前,员工应将与包装无关的物品清理出现场,同时保证包装台和生产环境的整洁。物 料摆放参照《包装车间定置管里操作规程》。 4.2.2 包装车间班组长应根据生产计划填写当天所须包材领料单后,交给仓库、并由仓库发出包装物料, 包装车间班组长进行收料确认。 4.2.3 包装车间班组长根据生产计划,并对包装车间人员下达包装数量、型号及要求,并在看板上进行注 明所要包装的消息。 4.2.4 包装人员领取包装材料后,根据看板消息和产品标准检查彩盒、外箱和塑料袋子唛头、型号、订单 号等信息是否正确。(如发现异常情况通知班组长或QC) 4.2.5 包装人员检查塑料薄膜封口机是否完好,调试到4秒钟后,并连续测试5张塑料袋子,检查是否牢 固、有无裂开等情况。 4.3 包装要求 4.3.1 包装车间拉动人员根据看板上消息,到生产车间指定的区域内拉动口罩,并检查周转箱内的流程单 信息是否完整、口罩型号是否正确,是否QC已检查过此箱口罩并签字,才能把口罩拉到包装车间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常识

医用外科口罩使用常识 2005年卫生部下发规定要求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对体温38℃,伴有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咽喉肿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的急性呼吸道发热病人,要首先为其提供医用外科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规定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的医师要采取标准安全防范措施,需要佩戴医用口罩。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都是在2003年非典以后才获得国家规范性管理的医用产品,成为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新事务、新措施。过去谈到口罩,大家就会想到纱布口罩、防尘口罩,非典期间医院内产生了许多交叉感染,大家开始怀疑纱布口罩的作用,直至最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试验证明,纱布口罩不具有防护功能,大家才开始关注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应用。 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除了白色,往往还会有淡蓝色或淡绿色等,口罩材料不需要具有高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虽然有鼻夹,用于帮助口罩在鼻梁部分的贴和,但口罩和脸部并不存在紧密的密合,呼吸比较通畅。 我国标准对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要求是,以平面结构的口罩,对佩戴者呼吸、说话等过程排出的细菌具有有效的阻隔作用。如何验证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效率大于95%呢? 一种检测方法是由受试者佩戴口罩说话,根据收集到的从口罩排出的细菌数

评价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这样佩戴外科口罩的人,在说话和咳嗽时所排出的细菌对环境的污染就能被大大降低。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性能相对医用N95口罩等级略低一些,对于类似埃博拉防护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医用外科口罩的主要应用是在手术室,手术时,为防止医生呼吸、说话等排出的细菌对手术创面的污染,需要佩戴外科口罩,保护病人。卫生部要求,给可疑的呼吸道发病病人配发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是为防止他们对医院内其他人员的传染威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所以佩戴外科口罩可以保护环境和他人不受污染或传染,另外,外科口罩还具有一项纱布口罩所不具有的防护功能,就是阻隔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穿透的性能,这对手术的医生很重要,可防止手术中产生的血液、体液的喷溅物对医生的污染和感染。

口罩的使用操作流程

口罩的使用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评估 1、工作场所 2、将进行的操作项目1、外科手术、执行无菌操作、执行各 种治疗和护理,护理保护性隔离患者等时可佩带外科医用口罩 2、普通病房、门诊急诊工作可佩带外 科医用口罩或12层脱脂棉纱口罩3、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隔离病 房,建议内层佩带N95口罩,外层佩带外科医用口罩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型流感等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的门诊医务人员建议佩带2层外科医用口罩 准备 操作者: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清除或减少手上的微生物 戴N95口罩 1、将口罩放在掌心,鼻片部分朝向 指尖,使固定带自然下垂 2、将口罩贴紧口鼻上方 3、将上方固定带越过头顶,使固定 于头部上方 4、将下方固定带越过头顶,固定于 两耳下的颈后位置 5、使用双手压紧鼻片两侧,使之与 鼻部契合 6、每次使用口罩时,需做密闭检查戴外科医用口罩 1、持口罩上的两组棉绳分别过耳 朵上方以及下方,在后脑及后 颈部绑紧,有金属片一端向上, 有颜色面朝外 2、其他步骤与上同1、使口罩能真正紧贴脸部,同时包住 下巴,确保呼出的气体不从口罩的 四周逸出 2、不要单手压紧鼻片,防止口罩鼻夹 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3、发现呼气时空气由鼻翼逸出,需按 压金属帖;如空气由口罩四周逸出,需调整固定带位置 口罩使用中 1、避免手触摸口罩 2、保持口罩的清洁干燥,更换口罩 应视使用环境而定1、防减低保护作用 2、外科手术后,口罩有破损或毁坏 时、口罩与脸部无法密合时,被血液或液体喷溅后,进入隔离病房接触患者后,口罩潮湿有异味等必须马上更换 3、N95口罩可持续使用6~8小时 4、任何环境下口罩的使用不能大于 24小时

(完整版)附录A规范性附录口罩的佩戴方法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将

(规范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1。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I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2。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 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4。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6。 图A.2 图A.3 图A.4 图A.5 图A.6 注意事项 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人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2.5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摘口罩方法 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A.4.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 图A.8。

(规范性附录)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B.1。 B.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人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B.2。

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检验操作规程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以适应我公司生产要求。 2.职责 质量部负责制定、修改;质量部、生产技术部负责执行。 3.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检验、判定和使用。 4.程序 4.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规格型号 4.3外观 4.3.1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产品外观应符合标准规定。 4.3.2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4结构与尺寸

4.4.1检验器具钢直尺 4.4.2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钢直尺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4.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5鼻夹 4.5.1检验器具钢直尺 4.5.2操作方法: 4.5.2.1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应符合标准规定。 4.5.2.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钢直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5.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6口罩带 4.6.1检验设备拉力计 4.6.2操作方法: 4.6.2.1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应符合标准规定。 4.6.2.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的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6.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7微生物指标 4.7.1 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 于同一批号的二个运输包装中至少抽取 3个最小销售包装样品,抽样的最小销售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至少 3 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l0 g土1g 样品。剪碎后加人到200 m l 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时相应调整稀释度。 4.7.2 细菌菌落总数 4.7.2.1操作步骤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 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 ℃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 ~20 ml 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 ℃士2℃培养48 h 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4.4.2.2结果报告 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式(Bl)计算结果:

医用口罩合成血液穿透测试操作规程

建立医用口罩合成血液穿透测试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该试验过程符合ASTM F1862要求、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司医用口罩合成血液穿透测试试验。. 3 职责 质量部实验员须按照此规程进行操作。. 4 测量步骤 4.1 准备工作 4.1.1 合成血液配制与验证 4.1.1.1 配制:称取0.10g±0.05g苋菜红,溶于0.5L蒸馏水中,然后加入0.1g 吐温20,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混 匀60分钟,稀释至1000mL,即得。 . 4.1.1.2 验证(需要同时满足下述2条(4.1.1.2.1-2)要求) 4.1.1.2.1 用一个干净的50mL小烧杯,盛装20mL血液,按照表面张力仪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表面张力测试,测 试值应在 0.042±0.002N/m。 注:如果低于标准值,加入适量蒸馏水,然后再测试血液表面张力;如果高于标准值,加入适量吐温20,然后再测试血液表面张力。 4.1.1.2.2 用微量移液器精确吸取1mL血液,称重,称量值应在0.995g~1.015g之间。注:此合成血液密度按 1.005 g/cm3计算。 4.1.2 将一个干净的喷头连接到喷嘴上,将配制好的合成血液放入贮液器中(约1升),打开压力表,预热设 备30min。 4.2 设备校验(以密度为1.005 g/cm3为例) 4.2.1将压力调至以往测试选定的近似压力值处,将喷射时间调至0.5秒,接取喷嘴处喷射出的溶液进行称重记 录;然后将喷射时间调至1.5秒,接取喷嘴处喷射出的溶液进行称重记录,二者质量差M值应满足在表1中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 注:如果超出范围,需要重新调整压力,重复操作4.2.1条,直到符合范围要求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1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A. 2 。 2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 3 。 3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A. 4 。 4 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 5。 5 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A. 6 。 注意事项 1 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2 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4 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A. 2. 5 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摘口罩方法 1 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2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 . 7 。 3 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A .8。

隔离衣穿脱方法 1 穿隔离衣方法 1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如图D. 1, 2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如图D. 2 , .3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如图D.3 。 4 再扎好袖口,如图D.4 , 5 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如图D.5 , 6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如图D.6 , 7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如图D.7 。 8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如图D. 8 。 9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如图D.9 ,

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及3个使用误区

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及3个使用 误区 又是感冒高发期,很多小伙伴都戴上了口罩,那么 医用外科口罩你真的戴对了吗?你知道医用外科口罩的 正确使用方法吗? 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方法: 1、不管是一次性口罩,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其实都是有正反面的哦,就拿一次性口罩来说,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外科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 条(如下图红圈)。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 该在口罩的上方哦,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 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 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 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哦,如此医用外科口罩的效果才会更好。

医用外科口罩的误区: 1、普通一次性口罩不一定灭菌或消毒,仅适用于一般场合使用。 2、普通医用口罩或经过消毒和灭菌,适用于医疗机构,但并没有做细菌过滤率的要求。 3、一次性外科口罩必须符合行业标准,PFE>30%,BFE>95%,无菌级,适用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和外科手术。 我们常说的一次性口罩以及可以洗了重复使用的口罩并不能有效防尘霾,它们的生产标准并没有防尘霾的要求,主要是用来过滤空气中的材料,无法在口鼻周围形成有效的密闭区域。 广州福泽龙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打产品包括医用一次性手术衣、外科口罩、手术铺单、手术包、隔离衣、防护服、民用防菌防霾口罩、N95口罩等。各类产品远销包括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香港、巴西、委内瑞拉、南非等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口罩车间出入及操作规程

一、选择题: 1、生产车间一更(更衣间)是放置(C) A、鞋 B、水杯 C、衣物 2、生产车间二更(更衣间)是放置(A) A、防尘服 B、水杯 C、衣物 3、风淋门每次限入(B)人 A、3人 B、2人 C、1人 4、生产所需原料、辅料需走(A)通道。 A、物流 B、人流 C、更衣间 5、平面口罩三层原料中,熔喷布在(B) A、最上层 B、中间 C、最下层 6、我公司现阶段所生产的KN95口罩共由(B)层原料组成。 A、4层 B、5层 C、3层 7、我公司现阶段生产的KN95口罩中有(A)层熔喷布。 A、2层 B、3层 C、1层 8、我公司现阶段生产的医用立体防护口罩无菌是(A)片装 A、1片 B、2片 C、3片 9、我公司现阶段生产所采用的包装中,医用立体防护无菌和非无菌指的是(B)口罩 A、平面口罩 B、N95口罩 C、非卖品 10、我公司现阶段生产所采用的包装中,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指的是(A)口罩

A、平面口罩 B、N95口罩 C、非卖品 二、判断题 1、生产车间中男一更和男二更中更衣柜内可以随意放置物品。(错) 2、平面口罩的标准尺寸是175*95mm.(对) 3、我公司现阶段包装所采用的KN95立体防护口罩包装均为2片装。(对) 4、更衣室更换防尘服完毕后可直接进入车间。(错) 5、在车间内吃东西、喝饮料是允许的。(错) 6、机器设备出现故障后应直接进行维修。(错) 7、分体KN95和全自动使用的原料是相同的。(错) 8、分体KN95产线由打片机、耳带焊接和封边机组成。(对) 9、KN95口罩内包装上所标注的产品尺寸是160*105mm. (对) 10、从男一更到男二更需要进行一次洗手程序。(对)

口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口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一、全自动平面口罩机安全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一次性使用平面口罩机的操作规程,以规范员工的操作,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保障人员和设备的使用安全。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对本公司的一次性使用平面口罩机的安全操作。 3、【职责】生产操作人员需按照本操作规程设定参数、进行生产操作。 4、【安全要求】 4.1操作人员必须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4.2操作中若出现异常响动或故障征兆,先按下停止按钮切断电源并第一时间联系维修并上报车间负责人。 4.3操作人员在穿3层布、包边、鼻梁条时注意手与机器的位置,小心刮伤。 4.4机器运行时,禁止手接触折叠、成型、切片、剪刀等位置以及电气部位。 4.5口罩片在通道内部卡住时,必须停机后才能取出,以免被气缸压伤。 4.6禁止人员在机器范围内嬉戏追逐。 4.7维修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4.8停机清扫时必须先关闭电源。 5、【操作规程】 5.1开机操作 5.1.1将本体机、控制箱、外耳带点焊机所有电气开关置于“关”的位置,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5.1.2检查设备是否安全有效接地。 5.1.3检查设备零件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紧固件是否松动的现象,如有应加以修复和紧固。 5.1.4原料的穿引:操作人员除去原料卷外包装纸后,应先检查原料是否有质量问题,边缘部分是否有撕裂破损,用刀裁去有缺陷的原料。将四种原料安装至相应卷轴的位置,并固定。 5.1.5气源及温度:开启压缩空气开关,按工艺标准设置气压及超声波成型 并将机器开启,以慢速运转,使第一层布经过折边位置并熔接。第一层材料运送顺畅并熔接后,再将第三层布以相同的方式拉过熔接轮组,与第一层熔接。等两层材料完全熔接并运转,运转顺畅后,再将第二层夹于第一、三层中间,继续让机器运转,并以手轻轻夹住三层材料辅助运送材料,至三层材料完全熔接。 5.1.7将已完全熔接的三层材料拉过折叠导轮并将过长的材料剪至适当长度,送至拉料压平轮组开启机器以慢速运转待布料通过轮组后,暂时将机器停止,将材料由轮组后方拉紧,再将机器启动,同样以慢速运转。将材料在压平轮组前以手工折成三折,并以手轻轻压住材料辅助将材料送至压平轮组。当材料已成三折后,再将折叠板按顺序安装。将材料牵引过横向熔接轮及切刀轮。 5.1.8将包边穿过包边槽,并于三层布相接,开启机器使之相熔接。

完整版附录A规范性附录口罩的佩戴方法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 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 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 A.1 o 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 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2.I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如图 A.2 o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 A.3 o A.2.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如图 A.4 o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 A.5 o A.2.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 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如图 A.6 A.3.1不应一只手捏鼻夹。 A.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A.3.3 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3.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人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 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 A.2.5调整鼻 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A.4摘口罩方法 A.4.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 A.7 A.4.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如

图 A.8 o 图人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B. 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戴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 B.1。 B. 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人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如图 B.2 囹乩1 图 2

口罩最终检验操作规程

口罩最终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明确口罩最终的质量要求,为口罩的最终检验与判定提供依据。 2 范围:适用于口罩的最终检验。 3 职责:质量部检验员按照规定检验标准和抽样方法对口罩进行最终检验及判定。 4 定义及检验方法: 4.1异物 即产品上粘贴、依附、吸附、插入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与产品直接接触而不属于产品自身或辅助产品达到其预期用途的一切物品。例如:人类或动物的各种毛发、皮屑;易于肉眼直接观察(即直径大于1mm)到的灰尘、昆虫;包装材料的碎屑等等。 4.2气味 即将产品放在距离鼻尖1cm处,自然呼吸所能闻到的味道。合格的产品应该只有无纺布原料及口罩配件(如鼻条、耳挂)的味道。若FQC,在最终检验过程中发现产品存有异于原料及其配件的味道即为异味。可断定产品为不合格品。异味包括:机械油味、化学药剂味、霉变味等令人不舒服的气味。 4.3污点 即溶解在产品无纺布原料里/或溶解在口罩配件(如鼻条、耳挂)上直径大于1mm的有色物质。这种有色物质通常是不可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如:揉搓、刀片刮刻、撕拉等方式祛除的。例如:油渍、血渍、茶渍等。 4.4破损 即口罩片表面及其配件出现残破、破裂、损伤。这种破损可能对产品的使用造成影响: 例如:耳挂断裂导致无法佩戴,鼻条外漏易导致皮肤刮伤,口罩片破洞而降低细菌微尘等过滤效力等;也可能对产品的使用不会造成影响;例如耳挂轻微破损;鼻条少量穿孔;口罩片外层刮痕,焊接处(耳挂焊接、包边焊接、口罩片边缘焊接)轻微破洞等等。 4.5刺痛感 即产品接触皮肤的一面给佩戴者带来的针刺般疼痛感受。过程检验人员可用手掌轻轻抚过内层表面,检查是否有刮痛、刺痛、摩擦痛等任何的不适合反应来检验此项内容。 4.6焊接

一次性使用 医用口罩检验操作流程方法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 建立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成品检验操作规程,以适应我公司生产要求。 2.职责 质量部负责制定、修改;质量部、生产技术部负责执行。 3.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的检验、判定和使用。 4.程序 4.1指标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0cm。标准依据 检验项目型号标准规定检验方法检验周期 非灭菌型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外观4.3 每批检验 灭菌型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非灭菌型 结构与尺寸的口、鼻至下下颌。应符合设计4.4 每批检验 灭菌型的尺寸,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 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 非灭菌型 鼻夹性材料制成。4.5 每批检验 灭菌型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 口罩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非灭菌型

口罩带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4.6 每批检验 灭菌型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细菌菌落总数≤100CFU/g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绿脓杆菌:不得检出 微生物指标非灭菌型4.7 每批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 真菌:不得检出 4.2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规格型号 4.3外观 4.3.1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产品外观应符合标准规定。 4.3.2标准规定:见4.1指标。4.4结构与尺寸4.4.1检验器具钢直尺 4.4.2操作方法: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钢直尺进行测量, 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 4.4.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4.5鼻夹 4.5.1检验器具钢直尺 4.5.2操作方法: 4.5.2.1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应符合标准规定。 4.5.2.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钢直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 符合标准规定。 4.5.3标准规定:见4.1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