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成为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普遍高于周边乡村或自然区域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影响,还对生态环境和气候模式造成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概述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气候现象。

由于城市建筑密集、人口众多、工业活动频繁,以及大量使用人工建筑材料等,导致城市区域的气温显著高于周边自然区域。

这种温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气候特征,也对城市的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1. 人工建筑材料的影响:现代城市多使用混凝土、沥青等材料作为道路和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和吸热性,导致城市区域吸收和储存大量热量。

2. 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占据了土地资源,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植被具有调节气温、减少热辐射的作用,其减少使得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下降。

3. 人口和工业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密集,工业活动频繁,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4. 城市空气流动不畅:由于高楼林立,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不利于热量的扩散和交换。

此外,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改变了风的形成和流动路径,使得热量难以有效传递到周边地区。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持为了深入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我们采用了遥感技术、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的气温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率等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遥感技术显示,城市区域的地面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这种差异在夏季尤为明显。

2. 气象观测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表明,人工建筑材料的使用、植被覆盖率的降低以及城市布局等因素是导致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

基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

基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

Huabei Natural Resources1 城市热岛效应特点1818年英国气候学家LukeHoward 发现伦敦市中心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市郊区的现象。

1958年,Manley 首次将这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命名为“城市热岛效应”。

系统监测表明,城市热岛中心的气温一般比周围郊区高1℃左右,最高可达6℃以上。

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及相关领域一个热点课题。

尤其在当前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更显重要。

1.1 城市热岛效应存在的普遍性城市热岛效应的内在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下垫面[1]性质的改变。

城市热岛效应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等。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得城市区域内的夏季[2]更加酷热。

如兰州城区地表平均温度高于郊区3℃;绵阳[3]城市平均热岛强度为0.64℃;南宁市热岛效应年变率达[4]1.64%。

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的热岛效应则更为明显,如上海市城市热岛全年出现概率为87.8%,月平均热[5]岛强度值大于0.8℃。

换言之,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现象。

1.2 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正在逐年增强,城市热岛效应以每年0.01℃增长,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等城[6]市工业发达地区近10年平均每年温度增高0.04℃以上。

而从采暖度日与制冷度日看,21世纪初的前7年与1960年代相比,华东地区的年均采暖度日减少了7.1%,制冷度日[7]增加了16.7%,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增强。

1.3 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性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异常高温会加大人类患上心血管方面疾病的几率,如果一个人在极端的热浪中生存,并受到永久性的器官损害,他们就会有更大早期死亡的风险。

如2003年夏季的欧洲热浪造成约70000人死亡。

2010年莫斯科和俄罗斯西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热浪,约55000人死亡。

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研究一、引言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在夜间气温上升的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城市中充满了大量的建筑、车辆和人口等热源,而同时,城市还存在着较多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表面,它们具有较高的吸热能力和较低的反射率,因此,城市地区在夜间辐射散热能力较弱,温度升高形成了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还对城市的环境、气候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指标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日照、云量、湿度、风向等,因此,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

1.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是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最为常用的指标之一。

地表温度是指观测的地表温度,一般使用亮温计、红外线遥感等方法进行监测。

由于城市地表多为水泥、沥青等高反射材料,因此地表温度较高,由此形成的高温区域便构成了城市热岛。

2.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是反映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中的植被覆盖率往往较低,而植被的蒸腾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局部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热舒适度指数热舒适度指数是用于刻画人体感受热环境的指标,其值取决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

较高的热舒适度指数往往意味着较强的热不适。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方法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监测已成为一种有力的手段。

目前,对于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监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单波段反演法单波段反演法是基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数据的监测方法,主要利用亮温计测量出地表的温度,再通过热力学原理计算得到区域的热岛强度和范围。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较低,仅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地区。

2.多波段反演法多波段反演法是基于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监测方法,可以测量不同光谱波段下的地表温度,精度更高,适合于更为复杂的城市地区监测。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周边农村或自然地区的气温的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 建筑与下垫面材质的改变城市中的建筑物多采用石材、混凝土等吸热能力强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导致热量无法迅速散发,使得城市地区的温度上升。

此外,城市的道路、广场等下垫面多为硬质材料,这些材料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和植物的生长空间,使得地表的热量难以得到释放。

2. 人口与工业的密集度城市人口密集度高,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工厂、企业聚集在城市地区。

这些人口和工业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和温室气体,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3. 城市绿化率低城市绿化率低是导致热岛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并蒸发水分,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使得城市地区的降温能力减弱。

4. 人工热源的排放城市中的大量人工热源如汽车尾气、供暖等排放大量热量,加剧了热岛效应的强度。

这些热量排放不仅使得城市气温上升,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气象条件:大气环流、湿度等气象条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当大气环境稳定时,风速低、湿度大等因素容易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

2. 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导致下垫面温度不同。

商业区、居民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其下垫面材质、颜色等都会影响温度分布和散热情况。

3. 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程度加深,热岛效应也随之加剧。

工业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导致城市中人工热源增加,加剧了热岛效应。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1.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布局和下垫面材质的选择。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开始浮现:城市热岛效应。

在城市热岛效应中,城市地区的气温更高,相比周边乡村地区,这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不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热岛效应,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该领域的研究。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地表温度数据反映城市的热岛效应。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城市表面温度信息,可以提供有关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热景观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城市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城市中不同地区的表面温度。

通过比较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地区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范围。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各个部分对热岛效应的贡献程度。

其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和时间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获取大量城市表面温度数据,并进行长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揭示城市热岛效应在不同季节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

例如,他们可能会发现城市热岛效应在夏季比冬季更加明显,或者在白天比夜晚更加强烈。

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我们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动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数据融合,进一步探索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

通过将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等其他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空间规划、建筑类型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关联性。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除了以上的应用案例,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城市建筑物和植被类型进行分类,进一步探究它们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分析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分析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与分析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简称UHI)是指城市内部相较于周围农田和郊区而言,城市气温更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工厂等热源的释放和热容量的积累,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会增加城市的能源消耗,还会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监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和分析。

GIS技术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而遥感技术则通过感知地面的电磁波辐射,获取地物信息。

结合GIS和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评估和空间分析。

首先,GIS和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城市内的地表温度数据。

遥感卫星可以通过热红外传感器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温度数据,而无需直接接触地面。

这些温度数据可以用来识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和程度。

其次,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

通过遥感图像和地理数据的相互叠加,可以确定城市中不同区域的热岛效应的强度和分布格局。

例如,可以通过热岛强度指数(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简称UHII)来量化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从而定量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分析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GIS和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预测和模拟城市热岛效应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收集历史遥感数据和城市发展数据,可以建立城市热岛模型,从而模拟并预测未来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

这对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GIS和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环境数据(如气象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基于遥感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热环境研究

基于遥感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热环境研究
的 负相 关 关 系, 植被 指 数 升 高 o . 1 , 平 均地 表 温度 则 降低 大约 1 . 3 ℃。
关键词 : 城市热环境; 卫星遥感 ; 植被指数 ; 重 庆 中 图分 类 号 : TP 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9 4 4 ( 2 O 1 5 ) 0 4 — 0 0 3 6 0 5
被 的 关 系 。研 究发 现 : 重 庆 市主 城 区存 在 明 显 的 热 岛效 应 , 热 岛 主要 分 布 在 车 站 、 工业区、 城 市 交通 干道 等 区域, 而 城 市 交 通 网对 于 热 岛 的 空 间 分 布 有 很 大 影 响 , 即城 市热 岛常常沿 着交通干线分 布; 对地 表 温 度 与 植 被 指 数 格 局 对 比研 究发 现 , 城 市 地表 温度 与植 被 指 数 有 着 大 致 相 反 的 空 间分 布 规 律 , 城市地表温度 高的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尤其是热红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因城市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引起的地表温度差异的热岛研究这种地表温度热岛与传统的气温热岛是互相联系的但又不相同的与气温热岛相比地表温度热岛的成因更简单一些它主要决定于地表的温度而气温热岛除上述因素外还与平流的影响有关尽管二者存在差别但气温热岛与地表温度热岛的时空分布却是相似因而也被广泛用来研究城市的热岛现象本研究中所指的热岛便是指地表温度热岛下同这种方法通过热红外传感器探测城市地表温度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所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分析能够全面地探测城市地表温度特征还能周期性动态地监测城市热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
本 研 究 以重 庆 市 主城 区 为研 究 区域 ( 主 要 包 括 内环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2024年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范文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乡村地区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市微气候的改变和多种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并通过分析和研究为未来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及重要性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城市发展导致的局部气候现象,其特征为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显著高于其外围郊区。

这种气候差异对城市生态环境、能源消耗、人体健康等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对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1. 建筑结构与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高楼大厦和人造材料,如混凝土、沥青等,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吸热性。

这些材料在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此外,高楼大厦阻碍了风的流通,减少了自然对流散热的效果。

2. 植被覆盖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绿地和自然植被被建筑物所取代。

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降低地表温度。

而城市中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失能力降低,加剧了热岛效应。

3. 人工热源排放:城市中大量的人工设施,如工厂、车辆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排放。

这些人工热源的存在使得城市区域的温度进一步升高。

4. 城市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会形成“热气团”,这些“热气团”在城区上空聚集,进一步加剧了热岛效应。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

数据来源包括气象部门发布的城市气温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建筑结构与材料、植被覆盖减少、人工热源排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是导致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8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热岛问题研究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Research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王传东■Wang Chuandong[摘要]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较为明显的副产品之一,对城市气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率广、同步观测等特点,在城市热岛问题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论文总结了前人利用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问题方面的研究方法,为今后该方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遥感卫星数据源反演方法[Abstract]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s brought by the urbanizationof the more obvious by-product of urban climate environmentcaused by the huge impact.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has wide coverage, synchronous observation etc., in the urbanheat island in the study play a large role. This reading reportsu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methods in use of remote sensingtechnology in the urban heat island problems, for the future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laid the foundation.[Keyword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data, inversion method前言这些年来,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中的温暖条件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

城市热岛效应是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指市区中的气温比郊区温度高,与地面最近的温度显示市区外温度变化幅度不大,而市区的温度很高,如同海上的一个个小岛高高凸起,这些小岛代表着温度比较
高的市区位置,因此被叫做城市热岛。

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多年来,世界上的气象专家学者利用普通办法,对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不过,这些普通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计算的成果一般不是很准确,难以对城市热岛做很精密的布局特点分析。

随着遥感技术的逐渐崛起,科学家们开始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本文指出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热岛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总结了前人对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数据来源、研究过程等,为今后的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一、研究内容1. 城市热岛问题的严峻性城镇的温度对城镇的环境起到很重要作用,对城镇的安全、卫生,方方面面产生着不小的影响。

因此,随着城市热岛问题日益严重,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环境保护局在1997年一起成立了个项目,对华盛顿、纽约、伦敦、东京和柏林等城市,借用遥感技术对城镇夏天的城镇热岛进行分析以及采取解决办法。

2. 传统的研究方法结起来,对城市热岛的普通分析办法大体有2种。

(1)借用城镇中心与城镇边缘的比较好的天气资料对城市热岛
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出现在20世纪的80、90 年代。

分析主要运用天气气象站一般的观察资料,规律性较好,但由于城镇站点分布的不多,不能分析城市热岛的地方布局状态,并且观察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分辨率比较低。

(2)借助布局观察。

这个办法可以得到精确资料,不过投资的金钱物资有点过多,投入与得到的比例不划算。

这些办法比较起来,各有优缺点,而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天气数据和选择观察连接起来,数据不是很全面,同时详细反应地表的辐射情况不大可能,所以对城市热岛的地表分布里面构造等特点的分析判断都比较艰难。

3. 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城镇热岛的情况的优势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能同时观察变化的地表热量的布局和动态状况,布局清楚可见,对照明白清楚。

对城镇规划、城镇生活条件的不破坏和城镇比较好的生活条件的分析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4. 利用遥感研究城市热岛问题的方法(1)遥感图像视频的数据的挑选遥感图像视频品种比较多,在分析判断时应该分析目标和需求,挑选合理的数据。

好的影像应该是形状变化小、图片清晰度高、得到和当时天气相结合的多个时段的遥感资料,很多专家选用Landsat对城市热岛进行分析。

当前,经常用的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如表1所示。

表 1 城市热岛遥感研究主要数据源与特性平台/传感器通道光谱范围/μm重复周期/d空间分辨率/m 使用范围NOAA 4 10.5~11.3/AVHRR 5 11.5~12.50.5 1 100 宏观热岛动态监测TERRA 31
10.78~11.28/MODIS 42 11.77~12.271 1 000 宏观热岛动态监测10 8.125~8.47511 8.475~8.82512 8.935~9.27513 10.25~10.95TERRA/ASTER14 10.95~11.6516 90 研究地表热场分布与下垫面覆盖类型、城区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LANDSAT/TM/ETM+6 10.4~12.5 16 120/60 描述热场的细部信息及城市地区的热岛效应(2)利用遥感研究城市热岛的大体办法当前,借用遥感技术分析城市热岛主要有3种办法:1)基于温度的反演方法。

热红外遥感观测到的是用热红外遥感探测到的以像素为单元的下垫面放射热度。

但亮温、地表热度、气体热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对于热度的城镇观察办法变成为该分析城市热岛的最普遍的办法。

根据对处理热度不一样的办法,对热度的反演办法可以分为对于亮度热度的反演办法和对于地面热度的反演办法两种。

指数的反演方法,1990年几位科学家第一次采用AVHRR 采集得到的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评估观测由于城市热岛造成气体温度不同的效果。

研究证明,与地面放射同样,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与城镇和乡下之间的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且在说明低温天气的变动比较有好处。

不过,对于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反演方法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限制,原因是这个办法不太适合干燥天气的城镇与冬天没有植物的城镇。

2)对于“温度景色”的观测办法。

对于温度景色的观察办法是借用的GIS 和遥感技术,利用景色生活状态学的知识研究城镇的温度,组成的一系列热环境空间布局和过程分析办法与评论系统。

对城镇温度环境的空间布局与动作体态的发展特点进行研究,有很好的研
究效果。

三、结论与展望遥感技术的逐渐成熟,城市热岛的分析利用遥感技能方法已较为成熟,为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总结了前人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遥感数据的选择、遥感监测方法的使用进行了归纳。

放眼未来,利用遥感技术对城市热岛问题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1)利用多源数据对城市热岛问题进行研究。

目前,用于城市热岛问题研究的遥感数据较多,且各具有各自特点。

通过本文对各数据特点的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综合各数据的特点,采用多源数据进行研究。

例如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 TM 数据分析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探讨城市热岛的时间特征,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研究城市热岛问题。

(2)大气温度与遥感反演的地面热度的联系应该继续探索。

通过遥感数据获取的地面热度并不完全等于大气温度。

由于城市的下垫面热力差异大、空间三维结构复杂、城市高大建筑物在遥感影像上形成混合像元等,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3)对地表温度仍需寻找更好的算法进行精确反演。

虽然目前提出的反演算法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由于地表下垫面的复杂性和混合像元的问题,对地表温度的精确反演仍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彭少麟,周凯乙,叶有华等.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5(04).(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 430072)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