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空调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空调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

2. 学习并掌握空调系统的分类及各类空调的特点。

3. 了解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标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进行简单故障诊断。

2. 学会使用工具和仪器对空调系统进行基本的维护和保养。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空调系统安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调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能降耗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技术类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调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空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空调技术基础2. 空调系统分类及特点:介绍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商用空调等各类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空调系统分类与特点3. 空调系统能效评价:讲解空调系统的能效等级、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

教材章节:第三章 空调系统能效评价4. 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介绍空调系统的安装流程、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5. 空调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教授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空调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空调系统安装、调试、维护及故障诊断的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空调课程设计设计图纸

空调课程设计设计图纸

空调课程设计设计图纸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种类、选用和安装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空调的工作原理、掌握空调的种类和性能、了解空调的选用和安装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空调的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空调、能够正确安装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调的基本原理、种类、选用和安装方法。

首先,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加热循环。

其次,讲解空调的种类,包括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和移动空调等。

然后,介绍空调的性能指标,如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等。

最后,讲解空调的选用和安装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空调的原则、安装位置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讲解空调的基本原理、种类和性能指标。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空调的选用和安装方法。

然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空调,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最后,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空调的节能环保问题和科技创新前景。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空调技术与应用》一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参考书包括《空调工程设计手册》和《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

多媒体资料包括空调的工作原理动画演示和实际安装操作视频。

实验设备包括空调器和相应的工具,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空调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实际操作任务,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总共安排4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

空调工作原理课程设计

空调工作原理课程设计

空调工作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空调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系统中制冷剂的作用和循环过程;3. 学生能够解释空调的能效比和节能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分析空调工作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形式;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空调,进行简单的故障判断;3.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节能措施,提高空调使用的能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制冷和空调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空调工作原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空调的基本结构:介绍空调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并通过教材第3章第2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空调工作原理:通过教材第3章第3节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阶段。

3. 制冷剂的作用:学习教材第4章第1节,了解制冷剂的特性及其在空调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4. 能效比和节能原理:结合教材第5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空调的能效比计算方法,并了解空调的节能措施。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教材第6章的实验,观察空调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节能技术应用:结合教材第7章,指导学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节能措施,提高空调的能效。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空调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剂的作用;第二课时:空调工作原理和能效比;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和节能技术应用。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空调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课程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教材为依据,系统地讲解空调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制冷剂的作用以及能效比等理论知识。

空调课程设计带图

空调课程设计带图

空调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对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1.了解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介质;2.掌握空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熟悉空调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4.能够分析空调系统的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5.能够进行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空调设备进行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空调行业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环保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空调设备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工作流程,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

1.空调的基本原理:介绍空调的工作介质、制冷剂循环系统、加热和除湿原理等;2.空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3.空调的分类和性能指标: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变频空调等;4.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包括安装位置选择、设备调试、定期维护等;5.空调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知识;2.讨论法:分组讨论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巧,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空调故障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使学生亲手操作空调设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空调设备相关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空调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4.实验设备:提供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等实际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故障排查。

大学生空调课程设计

大学生空调课程设计

大学生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空调的工作原理、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及其热力学特性。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适用场合。

3. 学生能够解释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并掌握相关的能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空调系统的模拟与优化,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空调系统的设计项目,展现其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空调系统的能效和环境影响。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程意识,强调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探索空调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对未来空调技术发展的前瞻性思维。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深化对空调系统知识的理解。

学生特点分析: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热力学基础和工程制图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项目设计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技能的实际应用。

3. 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制冷剂的选择与特性- 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的原理与功能2. 空调系统设计原理:-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 空调系统的选型与匹配- 空调系统的布置与管道设计3. 空调系统仿真与优化:- 专业软件操作方法- 空调系统模拟与性能分析- 空调系统优化策略4. 空调系统设计案例与实践:- 分析典型空调工程案例- 小组设计项目实施- 设计方案的评价与改进5. 空调系统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型空调系统介绍- 节能减排技术- 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空调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空调系统设计原理第三周:空调系统仿真与优化第四周:空调系统设计案例与实践第五周:空调系统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一章“空调基础知识”、第二章“空调系统设计”以及第三章“空调系统仿真与优化”相关联,涵盖了空调课程的核心内容。

会议室空调课程设计

会议室空调课程设计

会议室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会议室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了解空调在会议室中的作用,以及它与节能环保的关系。

3. 学生掌握如何根据会议室人数和面积,选择合适的空调型号及安装位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会议室空调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计算会议室空调的制冷量和能耗,为节能提供数据支持。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空调故障排查能力,能对会议室空调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树立绿色生活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和分析会议室空调问题。

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总结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实践类课程,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计算能力,对实际应用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节能意识,为建设绿色校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基础知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分类及性能参数,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 空调工作原理- 空调的分类和性能参数- 空调系统的组成2. 会议室空调选型与安装:根据会议室人数、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型号和安装位置。

- 空调型号的选择方法- 安装位置的设计原则- 会议室空调的能耗计算3. 空调运行与维护:介绍空调的运行原理,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提高学生空调使用和维护的技能。

- 空调的运行原理-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4. 节能环保与空调:探讨空调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绿色生活,提高节能意识。

空调课程设计乌鲁木齐

空调课程设计乌鲁木齐

空调课程设计乌鲁木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及其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对空调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的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空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掌握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理解空调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基础。

2.技能目标:学会计算空调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能够分析空调系统的性能指标,如COP、能效比等;具备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的意识,认识到空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空调技术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空调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介绍空调的概念,区分空调和风扇、暖气等设备的差异;介绍空调的分类,如分体式、中央式、移动式等;回顾空调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科技进步对空调技术的影响。

2.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制冷剂的作用和循环过程;介绍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组件的结构和功能;阐述各种辅助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和作用。

3.空调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基础:详细解析空调的制冷和制热过程;讲解制冷剂在不同状态下的物性变化;阐述热力学定律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4.空调性能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介绍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讲解能效比和COP的定义及其意义;分析空调性能指标对空调设备选择和使用的指导作用。

5.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介绍空调设备的维护方法和安全操作;分析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讲解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空调设备的性能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空调设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空调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调课程设计简洁版

空调课程设计简洁版

空调课程设计简洁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

2.分析空调在不同气候和环境下的使用效果。

3.比较不同类型空调的能效和适用场景。

4.理解空调的节能环保措施和日常维护方法。

5.设计简单的空调系统,并评估其性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空调的基本原理:介绍空调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制热和除湿过程。

2.空调的部件与结构:详述空调的主要部件,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的功能和结构。

3.空调的分类与应用:分析不同类型空调(如分体式、中央空调等)的适用环境和性能比较。

4.空调的能效与节能:介绍空调的能效标准,分析节能技术和方法。

5.空调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空调的清洁、保养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空调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效果。

3.实验法:学生进行空调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空调的能效、节能和日常维护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空调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空调技术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调原理和结构。

4.实验设备:准备空调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涵盖课程所有知识点,测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某宾馆空调设计2008 级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年7月 5 日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3)1.1 北京市某宾馆的标准层空调设计计算 (3)1.2 维护结构性能参数 (3)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 (3)2.1 室外计算参数 (3)2,2 室内计算参数 (3)第3章负荷计算 (3)3.1 负荷计算简述 (3)3.2房间冷负荷的计算 (4)3.2.2 西外窗 (4)3.2.3东内墙(走廊为无空调房间) (6)3.2.4东内门 (6)3.2.5人体 (7)3.2.6照明 (8)3.2.7设备 (9)3.2.8 新风 (9)第4章.确定空调方案 (10)4.1概述 (10)4.2 风机盘管、新风机选型 (11)4.3 布置设备 (12)第5章水力计算 (15)5.1 水管路 (15)5.1.1 最不利环路的计算 (17)5.2 风管路 (19)5.2.1 最不利环路的计算 (20)5.2.2 不平衡率的计算 (25)第6章参考文献 (27)第7 章致谢 (27)第1章工程概况1.1 北京市某宾馆的标准层空调设计计算1.2 维护结构性能参数第2章设计原始资料2.1 室外计算参数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湿球温度℃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33.20 26.40 28.60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 夏季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夏季大气压(Pa) 1.90 4 998602,2 室内计算参数温度24相对湿度60风速0.2第3章负荷计算3.1 负荷计算简述总负荷包括房间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空调冷负荷的组成房间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再热冷负荷(一次回风系统)以下手工计算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3.2房间冷负荷的计算)(N t t KF CLQ -=-εττK —西外墙的传热系数 257.0m w F —西外墙面积 262.10mετ-t —作用时刻温度的逐时值计算见下表计算时刻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作用时刻温度 36353434343333333333333434室温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作用时刻温差 12111010109999991010传热系数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0.57 传热面积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10.62 CLQ72.6466.5960.5360.5360.5354.4854.4854.4854.4854.4854.4860.5360.53西外墙冷负荷结果分析: 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00,84.75w天正软件算得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00,75.7w误差百分比10.7%。

手算时延迟时间取11小时,引起与软件计算差异。

3.2.2 西外窗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 )(N t t KF Q -+=δατττt —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Nt —室内温度K —窗的传热系数α—窗框修正系数,取0.92手算计算结果如下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作用时刻温度27 28 29 31 31 32 33 33 33 32 32 31 30 室温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作用时刻温差3457789998876窗框修正系数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0.92 传热系数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传热面积 3333333333333CLQ23.6 31.5 39.3 55.1 55.1 62.9 70.8 70.8 70.8 62.9 62.9 55.1 47.2外窗只有遮阳设施(但玻璃为浅蓝色,内装浅色布帘)的辐射负荷 sz d g C J X X FX Q ωττ=g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0.46 dX —地点修正系数,1 z X —内遮阳修正系数,0.6ωτ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查表获得)sC —玻璃的遮挡系数,浅蓝色玻璃取0.83手算结果如下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仅有内遮阳设施的冷负荷强度 749410911812318531442949348640715483构造修正系数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 0.46玻璃的遮挡系数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 0.83内遮阳系数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传热面积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CLQ5873.6 85.4 92.4 96.4 14524633638638131912165计算时刻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西外窗冷负荷逐时值 81.6 105 125 148 151 208 317 407 457 444 382 176 112西外窗冷负荷结果分析:西外窗冷负荷逐时值 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6:00,457w 天正软件算得最大冷负荷时刻为16:00,446w误差百分比2.4%,符合工程误差允许范围。

3.2.3东内墙(走廊为无空调房间))(n s l wp t t t KF Q -∆+=wpt —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 sl t ∆--邻室温升,取2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传热系数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1.32 传热面积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11.9 传热温差 7777777777777CLQ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结果分析: 手算为111.34w 软件算得133.9w误差百分比16.8%。

软件算的为逐时值,手算采用每个时刻均为定值计算,引起较大误差,但由于负荷值较小,对总的冷负荷影响不大。

3.2.4东内门算法同东内墙)(n s l wp t t t KF Q -∆+=wpt —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 sl t ∆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传热系数 2.52.52.52.52.52.52.52.52.52.52.52.52.5传热面积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2.16 传热温差 7.1 7.17.17.17.17.17.17.17.17.17.17.17.1CLQ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结果分析: 手算为38.34w 软件算得46.2w误差百分比17.1%。

软件算的为逐时值,手算采用每个时刻定值计算,引起较大误差。

,但由于负荷值较小,对总的冷负荷影响不大。

3.2.5人体人体显热冷负荷tl X nq Q -=ττϕϕ—群集系数,宾馆取0.93n —计算时刻空调区总人数,取1.5l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τ—计算时刻T -τ—从人员进入空调区时刻到计算时刻的小时数tX -τ—T -τ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详见下表)显热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群集系数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计算时刻空调区内总人数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 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作用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CLQ18.6 11.7 8.79 5.86 4.88 3.91 2.93 2.93 1.95 1.95 1.95 1.95 0.98潜热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群集系数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 0.93计算时刻空调区内总人数222222222222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CLQ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全热计算时刻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人体全热散 热量逐时值102 95.4 92.5 89.6 88.6 87.6 86.6 86.6 85.7 85.7 85.7 85.7 84.7结果分析:手算人体全热散热冷负荷最大时刻为6:00,173.54w 软件算得6:00,185.4w误差百分比6.4%。

但由于负荷值较小,对总的冷负荷影响不大。

3.2.6照明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TNX n n Q -=τ011n —同时使用系数,取0.6n —考虑玻璃反射及罩内通风的系数,取0.6N —灯具的安装功率,159wτ—计算时刻TX -τ—T -τ时刻灯具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详见下表)(按18:00开灯,开灯总小时数5小时)计算时刻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考虑玻璃反射及罩内通风的系数0.60.60.60.60.60.60.60.60.60.60.60.60.6同时使用系数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灯具安装功率 159159159159159159159159159159159159159作用时刻灯具散热冷负荷系数0.03 0.03 0.02 0.02 0.02 0.02 0.01 0.01 0.01 0.01 0.01 0.37 0.7CLQ1.72 1.72 1.14 1.14 1.14 1.14 0.57 0.57 0.57 0.57 0.57 21.2 40.1结果分析:手算照明散热冷负荷最大时刻为23:00,49.8w 软件算得23:00,53.8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