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导学案(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的分配率,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
将于运算定律有关的一些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材在安排本单元具体内容时,不是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
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
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能正确熟练的运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应这五条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的认知基础。
第二,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展过程趣味性强,加以应用能使计算更加简便,因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在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容易将方法混淆或错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导学案

白马滩中心小学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教师:授课日期: 2015.7.1班级:学科:小组:学生姓名: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课型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课时10.1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我能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我能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重难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链接一、知识回顾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
3、算式里有括号,要()。
4、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连减)(先减后加或先加后减)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连除)(先乘后除或先除后乘)二、常用口算结果。
12+88= 27+73= 4.6+5.4= 0.32+0.68=127-27= 0.28-0.08= 5.27-2.27= 25×4= 25×40= 125×8=22×4=777÷7= 75÷3= 100÷4= 1000÷8=笔记自主合作探究1、根据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相关算式。
(注:展示时说出列出算式的依据)2、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就简算)(注:展示时说出计算顺序及运算定律)10.47-5.68-1.32 4.37+2.6+0.63+2.4 125×724000÷25-13×1238×56+44×38 94×10125×1.3×4 64-(7.2+5.9) 125÷10×83、学习检测600-60÷15 48X99+1 5+95X28 25X4÷25X425+75-25+75 132-14+86 672-36+64 5.6+2.7+2.3+4.4拓展提升四年级共30人到公园划船,大船能坐6人,每艘35元,小船能坐4人,每艘20元,怎样租船最省钱?课堂总结自我评价:。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导学案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口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25+75 46+154 87+11375+25 154+46 113+872、填空63+()=100 146+()=300 107+()=200 260+()=400【设问导读】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和一共骑的路程。
2.列式计算:或3.观察算式,我发现:因此两个算式可以写成:□+□=□+□4.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举例验证。
5.总结定律: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例2:1.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式计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
3.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总结定律:先把,或者先把,和。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5.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自学检测】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4+56= +85+69+15=85+ +72 + n= +(63+89)+11= +(+ )25+68+75+32=(+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862=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84+35+16 356+(44+66)【巩固训练】1.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65+72=72+65 ()218+53+47=218+(53+47)()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2、解决问题。
(1)小兵在玩具超市看见这三种玩具。
如果都买,得花多少钱才能买到?(2)有三种水果,菠萝517千克,橘子98千克,榴莲383千克。
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拓展探究】计算2+4+6+8+10+ +94+96+98的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 运算定律 导学案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这五条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有余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它的基础作用。
1.使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为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探究和理解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乘法分配律的逆用。
2.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2)加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3)减法的简便计算 (1课时) (4)练习课 (1课时) (5)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6)乘法分配率 (1课时) (7)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1课时) (8)练习课 (1课时) (9)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迁移,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出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又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
本节内容先安排加法交换律。
再教学加法结合律,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目标 1.探究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导学案 - 副本

《加法运算定律》导学案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学习目标:1.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培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自学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算式。
2)观察下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特点?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〇里填什么符号?40+56〇56+40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5)揭示定律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
④通过预习你有什么发现,再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并把下面的空填完整。
两个加数位置,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自学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先独立列式并计算。
2)观察例2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特点?3)你认为那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提示:要想先算后面的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计算并比较下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〇里填什么符号?①(69+172)+28〇69+(172+28)②155+(145+207)〇(155+145)+2075)通过做这几道题,你发现了: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并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3、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展示互动四、反馈练习(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在小组交流)1、书上第28页做一做。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6课时 乘法分配律》导学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教学流程:(一)铺垫导入: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3、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4、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5、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教师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6、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7、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8、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26/做一做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四则运算 运算定律》导学案_10

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复习【教学内容】第一、三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基础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应用,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2.能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观察、比较中会灵活地选择定律与性质及四则运算进行简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四则运算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校的“集赞评星”活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看:四月的习惯之星。
(出示照片)真美,在全班47个同学中脱颖而出,足见杨梓琳的优秀,你们知道她获得多少章吗?(生回答)老师也将她的获章情况进行了整理。
在这个表格里面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那今天咱们就在你们梳理的基础上来进行我们的复习。
(出示板书:四则运算及运算律的复习)【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此课,让孩子们明白数学是很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知识梳理复习1.加减法的意义看杨梓琳同学的三四月点赞情况,请根据这个表格出一道加法的数学问题。
(加法板书)生:三四月份一共获得多少个章?学生列式解答。
(10+34=44)孩子们出题能力很快,也很准确,那再来一道。
上面的表格可以出什么运算的题目?请出一道题吧?(减法板书)生:四月份获得几个章?学生列出算式。
(44-10=34)从你们列的加减法算式及杨梓琳的获得点赞章上看:加法算式中的和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和减法原来还可以逆过来看呀。
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个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逆运算)【设计意图】以简单的知识为起点来激发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的同时明白数学其实很基础,能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原来加法和减法还亲如姐妹呀,看看乘法和除法会不会亲如兄弟呀。
2.乘除法的意义老师昨天还很认真的统计了我们全班的获得印章情况,共有470个印章,而我们班级共有47人,平均每个人获得多少个印章?用啥方法?请大家列算式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导学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导学案课题1:加法交换律学习目标:1.我知道加法交换律。
2.我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问题。
3、我会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教材第27、28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2、带★号的内容C1、C2号同学不做。
一、自主学习(一)自学教材第17页的内容。
1、观察第17页主题图,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看完后口述一下。
2、自学第17页例1。
(1)在下边画出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3)40+56=56+40,说明把40和56两个加数交换位置,___ _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填上教材中的空格,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写在下边。
3、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做在书上)(二)利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A+B=____+____ A+____=B+____二、合作探究1、可以怎样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可以怎样用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哪种表达方式更简单明了?2、我们在计算两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时,除了可以运用“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来验算,还有什么方法验算?这运用了什么知识?三、达标测评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230+420=______+______ ______+100=______+3727+a=______+______ 162+m=______+______b+34=______+b A+______=10+______2、填空。
(1)把______数合并成______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一个数加0,还得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口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25+75 46+154 87+11375+25 154+46 113+872、填空63+()=100 146+()=300 107+()=200 260+()=400【设问导读】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和一共骑的路程。
2.列式计算:或3.观察算式,我发现:因此两个算式可以写成:□+□=□+□4.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举例验证。
5.总结定律: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例2:1.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式计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
3.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总结定律:先把,或者先把,和。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5.你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自学检测】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24+56= +85+69+15=85+ +72 + n= +(63+89)+11= +(+ )25+68+75+32=(+ )+(+ )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862=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84+35+16 356+(44+66)【巩固训练】1.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65+72=72+65 ()218+53+47=218+(53+47)()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2、解决问题。
(1)小兵在玩具超市看见这三种玩具。
如果都买,得花多少钱才能买到?(2)有三种水果,菠萝517千克,橘子98千克,榴莲383千克。
三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拓展探究】计算2+4+6+8+10+ +94+96+98的结果。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率:加法结合律:2.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1)73+84=84+73(2)65+38+62=65+(38+62)(3)36+55+64+45=(36+64)+(55+45)(4)▲+★+●=(▲+●)+★【设问导读】1.理解题意这道题是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出算式:3.观察算式,想一想怎样算简便。
试一试:4.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运用律和律来改变加法的,可以使计算。
【自学检测】【巩固训练】1.简便计算85+76+24168+245+32343+69+57+31356+(44+87)2.生活应用(1)小刚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3页,第二天看了89页,还剩下137页没看。
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2)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
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拓展探究】动动脑:有一天小明爸爸让小明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算出了这100个数的和。
你能帮小明说说他的爸爸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1 +2 +3 +4 + ……+ 99 + 100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运算【温故互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简便计算。
(口述过程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4+128+76 218+53+47356+(44+88) 108+77+92+23【设问导读】例4: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1.理解题意这道题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析解答解法一:解法二:3.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
用字母表示:a-b-c=【自学检测】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89-132-68=389-(□○□)268-52-48=268○(52○□)415-74-26=□○(□○□)178-43-78=□○□○□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68-32-68 545-(167+145)487-187-139-61【巩固训练】1.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365-78-122=365-200 ()(2)202-37-63=202-(37+63)()(3)174-68+32=174-(68+32)()(4)234-39-161=234-39+161 ( ) (5)638-(438+57)=638-438-57 ()2.用你认为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46-(146+63)283-25-75 65-43+135-573.解决问题。
(1)在“五一”店庆活动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先降价432元,再降168元。
这台笔记本电脑现价是多少钱?原价 4800元(2)小明看一本234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22页,第二天看了78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拓展探究】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743-98 812+99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分配率【温故互查】1、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1)73+84=84+73(2)65+38+62=65+(38+62)(3)236-25-75=236-(25+75)(4)359+(93+41)=359+41+93(5)169-(69+8)=169-69-82、直接说得数,并说说得数有什么特点?50×2 25×4 125×8【设问导读】例5: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理解题意这道题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式计算算法一:算法二:发现:× = ×3.我也会写这样的式子× = ×× = ×4.两个数相,交换,积,这叫做乘法律。
我会用字母表示:× = ×例6: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理解题意这道题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析解答解法一:解法二:发现:= 3.我也会写这样的式子(×)× = ×(×)×(×) =(×)×4.三个数相,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积,这叫做乘法律。
用字母表示:( a×b)×c = ×(×)比较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自学检测】1、运用运算定律填数。
45×□=32×□25×17×4=□×□×17125×(8×□)=(125×□)×24 25×50×2=□×(□×□)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5×37×4 39×20×5 8×12×125×5【巩固训练】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1)14×26=26×14 ()(2)21×25×4=21×(25×4)()(3)125×4×8×25=(125×8)×(25×4)()2、在最简便的方法后面画“”。
(25×4)×(5×20)()25×5×4×20=(25×4)×5×20 ()(8×4)×125 ()8×4×125=4×(8×125)()3、生活中的数学(1)一共装了多少个?(2)一个粮店运输队用卡车为四川灾区运送粮食,每辆卡车装125包,每包50千克,8辆卡车一次可以运多少千克粮食?【拓展探究】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16×25 125×72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温故互查】请同学们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76+54=54+76123+46+54=123+(46+54)23×52=52×2313×25×4=13×(25×4)【设问导读】例7:参加植树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植树活动?1.理解题意这道题已知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分析解答解法一:先求出,再求出。
列式计算:解法二:先求出,再求出。
列式计算:3.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自学检测】1、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在横线上填数,在圆圈里填运算符号。
(1)(12+40)×3= ×3 ×3(2)8×(125+15)= ××(3)6×53+6×47= 6×()(4)4×a+a×5=()×2简便计算。
(25+20)×4 126×5+5×74 63×201-63【巩固训练】1.在□里填入适当的数,并在括号中填入所应用的运算定律:(1) 25×67×4=□×□×□()(2) (125×29)×8=(□×□)×□()(3) □×(□+□)=125×400+125×8()(4)2×(13-3)= □×□-□×□()2.判断下面等式,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用错的打“×”①(7+8)×10=7×10+8×10 ()②12×9+3×9 = 12+3×9 ()③(25+50)×200= 25×200+50 ()④(10+1)×63=10×63+63 ()⑤101 ×15= 100 × 15 + 15 ()3、简便计算。
(25+30)×4 124×45-45×24 101×34-34 16×99+16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