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罐调试工序方案
发酵罐操作规程范文

发酵罐操作规程范文发酵罐是发酵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操作规程对于保证生产质量、提高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份发酵罐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发酵罐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发酵罐设备的机械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设备运行无异常。
2.清洁发酵罐内部和外部,确保无残留物质干净。
3.检查发酵罐是否有漏气现象,如果有,及时进行维修。
4.准备好所需的原料、辅料和发酵罐操作所需的其他设备。
二、发酵罐操作规程1.将所需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入到发酵罐中。
2.根据发酵工艺要求,将发酵罐内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设定好。
3.启动发酵罐的搅拌设备,确保原料充分混合。
4.启动发酵罐的通风设备,确保发酵罐内空气流通良好。
5.监控发酵罐内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及时调整。
6.根据发酵工艺要求,定期对发酵罐内的发酵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7.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清洁发酵罐内部和外部,确保无污物残留。
8.发酵结束后,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料转移至下一步工序,清洁发酵罐。
9.对发酵罐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10.记录发酵过程的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并做好数据备份。
三、发酵罐操作注意事项1.注意发酵罐内部压力的变化,确保安全操作。
2.注意发酵罐内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流通。
3.发酵罐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参数,确保发酵工艺正常进行。
4.不得在发酵罐内随意添加物质,防止影响生产质量。
5.禁止在发酵罐操作过程中吸烟、喝酒等行为,确保生产安全。
6.发酵罐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安全操作。
7.注意发酵罐设备的维护保养,延长设备寿命。
发酵罐调试工序方案

发酵罐调试工序方案
一、系统验收
1.1系统安装:
(1)确认机构部件的准确性:检查机构部件与图纸的一致性;
(2)确认各样品装配:检查机构部件上装配的样品,确认每个样品的正确性;
(3)确认各部件安装调整:确认样品的正确安装,检查机构部件的安装能否正常转动;
(4)确认各部件电气安装:检查电器连接线是否正确连接,检查电气安全保护装置;
(5)确认定子绕组连接:检查定子绕组联接端子是否正确位置,检查螺丝是否紧固;
(6)确认驱动部件的准确性:检查驱动部件的准确性;
(7)确认机构外形及运行平衡:检查机构外形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机构运行时是否有松动,检查机构运行时是否平衡。
1.2动力验收
(1)确认电源输入: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电流是否匹配;
(2)确认电器检测:检查电器是否运行正常;
(3)检查启动电压:检查启动电压变化情况;
(4)确认驱动性能:检查驱动器的稳定性,确认驱动器在满负荷情况下的性能;
(5)确认总体性能:检查机构的总体性能,包括整机噪声、温度变化范围、发热情况等。
发酵罐施工方案

发酵罐施工方案1. 引言发酵罐是在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中用于发酵过程的重要设备。
其施工方案需要考虑材料选用、结构设计、施工步骤等因素,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发酵罐施工方案,供参考。
2. 材料选用2.1. 发酵罐壳体发酵罐的壳体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这是因为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易清洁、抗菌等优点。
常用的不锈钢材料包括304不锈钢和316不锈钢,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为了保证发酵过程的温度稳定,发酵罐通常需要设置传热保温层。
常见的保温材料有聚氨酯、岩棉、玻璃棉等,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可以提高发酵罐的绝热性能,降低能量损失。
2.3. 其他配件材料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材料外,发酵罐还需要一些其他配件,如进出料口、气体排放口等。
这些配件一般也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满足卫生要求。
3. 结构设计3.1. 发酵罐壳体结构发酵罐壳体一般为圆柱形,上部通常为椭圆锥形。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罐体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此外,发酵罐通常还需要设置搅拌装置,以确保发酵物料的均匀混合。
传热保温层的设计需要考虑保温性能和施工便利性。
常见的设计方案是在罐体外部设置保温层,保温材料直接粘贴在不锈钢壳体上。
保温层厚度一般根据具体的发酵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确定。
3.3. 配件设计发酵罐的配件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工艺要求而定,如进出料口的设置要考虑方便料物的装卸,气体排放口的设置要考虑流通性和卫生要求等。
4. 施工步骤4.1. 发酵罐壳体制作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将不锈钢材料进行切割,制作出罐体和罐盖的形状。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将不锈钢材料拼接成发酵罐的壳体。
最后,对焊接处进行打磨和抛光,使罐体表面光滑,不易滋生细菌。
首先,将选定的保温材料进行切割,覆盖在罐体外部。
然后,用胶水或胶带将保温材料粘贴在罐体上,并确保贴合牢固。
最后,对保温层进行固定,一般采用不锈钢制作的外壳进行包覆。
4.3. 配件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进出料口、气体排放口等配件进行安装。
发酵罐的使用操作流程

发酵罐的使用操作流程简介发酵罐是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可以用于生产酸奶、啤酒等食品。
本文将介绍发酵罐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发酵罐,提高发酵效果。
准备工作在使用发酵罐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 检查发酵罐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无损坏和漏气现象。
- 清洁发酵罐,确保内部和外部的卫生。
- 准备好所需的发酵原料,如酵母、发酵剂等。
- 准备好相关的测量设备,如温度计、酸碱度计等。
操作步骤1. 调整温度和酸碱度在使用发酵罐之前,需要将温度和酸碱度调整到适合发酵的范围。
具体步骤如下: 1. 使用温度计测量发酵罐内的温度。
2. 调整发酵罐的加热装置,使温度达到所需的发酵温度。
3. 使用酸碱度计测量发酵罐内的酸碱度。
4. 根据需要,添加酸度调节剂或碱性物质,调整发酵罐内的酸碱度。
2. 添加发酵原料在发酵罐内添加适量的发酵原料,具体步骤如下: - 通过发酵罐的进料口将发酵原料倒入罐内。
- 按照配方要求,注意添加原料的顺序和比例。
3. 发酵过程启动发酵罐,进入发酵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1. 启动发酵罐的搅拌装置,确保发酵原料充分混合。
2. 根据发酵要求,设定发酵罐的时间和温度参数。
3. 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酸碱度等指标,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
4. 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发酵罐的温度和酸碱度,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5. 在发酵过程中注意观察罐内的气泡产生情况和液体的变化。
4. 发酵结束发酵过程完成后,进行以下操作: 1. 停止发酵罐的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
2. 使用锅铲或其他工具将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品倒出。
3. 清洁发酵罐内外的残余物,确保发酵罐的卫生。
注意事项使用发酵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在添加发酵原料时,注意原料的质量和比例,避免过量或不足。
- 发酵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发酵罐的温度和酸碱度,确保发酵效果。
- 在发酵过程中保持发酵罐的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 对于不同的发酵原料,有可能需要调整发酵罐的操作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液态发酵罐的操作方法

液态发酵罐的操作方法
液态发酵罐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发酵罐、培养基、发酵菌种等材料,并确保操作台面和器具的清洁卫生。
2. 调配培养基:按照配方将所需的培养基成分称量并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然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转移菌种:将已培养好的发酵菌种取出适量,并加入到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同时搅拌均匀。
4. 倒入发酵罐:将调配好的培养基与菌种溶液倒入发酵罐中,注意保持操作的无菌环境。
5. 确保发酵条件:根据所需的菌种特性和发酵要求,调节发酵罐内的温度、pH 值、氧气供应等参数,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监测发酵过程:定期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包括菌种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积累情况、发酵罐内环境参数等。
7. 控制发酵过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发酵条件,如调节温度、搅拌速度、
气体供应等,以实现最佳的发酵效果。
8. 收获发酵产物:根据发酵结束标志,如菌液的生长停止或代谢产物达到最高产量时,停止发酵过程,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如离心、过滤等,收集得到发酵产物。
9. 清洁消毒:发酵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发酵罐及其他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洗,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污染。
以上是液态发酵罐的操作方法的一般步骤,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酵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发酵罐操作流程范文

发酵罐操作流程范文发酵罐是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的设备,它通常具有搅拌、温度控制和通气等功能。
下面是发酵罐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搅拌器的转动是否流畅、温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通气设备是否良好以及传感器的准确性等。
同时,确保所需的发酵培养基和细菌菌种已准备好,以及所需的消毒材料和工具齐备。
2.搅拌装置设置:将搅拌器插入发酵罐内,并确保搅拌器的位置正确。
然后,根据发酵物的需要,调整搅拌器的转速和方向。
在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让搅拌器与罐壁或底部摩擦,以免破坏设备。
3.温度控制设置:根据发酵物的需要,设定合适的发酵温度。
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罐内的温度,但在设定温度之前,需要确保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并调整温度控制模式为自动或手动,以适应不同的发酵条件。
4.液位控制设置:发酵罐内部的液位应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发酵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调整液位传感器的位置,并设定液位控制阈值,当液位超出或低于阈值时,控制系统将自动启动液位调节装置。
5.通气设置: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通气设备通常包括气源、气流计、过滤器和气体输送管道等。
根据发酵过程的需求,设定合适的气体流量和气源,并确保气体输送管道畅通无阻。
6.发酵过程控制:在发酵过程中,根据发酵物的生长特性和产量需求,设定合适的发酵时间和发酵物培养基添加量。
同时,监控发酵罐内的参数,如pH值、DO值(溶氧量)、温度和液位等,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7.采样和检测:定期对发酵罐内的发酵物进行采样,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分析。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微生物数量和酶活力等。
通过对采样结果的分析,了解发酵物的生长状态与产量,并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8.结束和清洁:当发酵过程结束后,关闭发酵罐内的搅拌器、加热和通气设备。
将罐内剩余的发酵物倒掉,并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发酵罐操作流程

发酵罐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发酵罐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发酵罐的清洁情况,确保没有杂物或残留物。
其次,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和发酵剂,确保质量和数量充足。
最后,检查发酵罐的操作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安全可靠。
二、操作步骤。
1. 开启发酵罐。
将发酵罐的进气阀关闭,然后打开罐内的排气阀,释放罐内的压力。
接着,打开发酵罐的罐盖,将原料和发酵剂倒入罐内。
2. 调节温度。
根据发酵原料的要求,调节发酵罐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发酵罐的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之间,可以根据具体原料的要求进行调整。
3. 控制湿度。
保持发酵罐内的湿度适宜,通常情况下,湿度控制在80%-85%之间。
可以通过喷水或者调节通风口来控制罐内的湿度。
4. 搅拌发酵。
启动发酵罐内的搅拌设备,确保原料和发酵剂充分混合均匀。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具体原料的要求进行调整。
5. 监控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和搅拌情况。
及时调整发酵罐的操作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6. 完成发酵。
根据具体原料的发酵时间,等待发酵过程完成。
一般情况下,发酵时间在12-24小时之间,可以根据具体原料的要求进行调整。
7. 排放气体。
在发酵过程完成后,关闭发酵罐内的搅拌设备,打开罐内的排气阀,释放罐内的压力。
等待罐内的气体排放完毕后,关闭排气阀。
8. 清洁消毒。
完成发酵后,需要对发酵罐进行清洁消毒。
将发酵罐内的残留物清理干净,然后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卫生安全。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发酵罐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2. 发酵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需要做到位,确保发酵过程的卫生安全。
3.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控发酵罐内的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
4.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发酵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发酵罐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操作发酵罐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同时注意安全和卫生。
最新整理发酵罐操作规程.docx

最新整理发酵罐操作规程1、进罐前准备工作:清洗发酵罐;电极标定;装好pH电极、溶氧电极;放出蒸汽发生器中的污水;贮水箱中加满水;培养基配制好后倒入发酵罐,调至适当体积及pH;打开搅拌;检查罐上各种盖帽,旋紧。
2灭菌操作:2.1打开蒸汽发生器,机器自动进水,水位达到要求后开始加热。
2.2打开蒸汽发生器后面的球阀。
2.3夹层进汽预热。
打开夹层进汽阀门,打开夹层排汽阀门,夹层开始进汽预热。
打开排气阀,排出冷空气。
待温度上升至95-98℃时关闭夹层蒸汽,停止搅拌。
2.4取样阀进汽。
打开罐底侧面蒸汽阀,打开罐底放料阀(此阀顺时针开,逆时针关,与普通阀门正好相反),蒸汽进入发酵罐。
微开取样阀。
2.5空气管进汽。
关好空气进气阀,打开蒸汽进汽阀,蒸汽进入过滤器。
先从尾阀排出少量冷凝水,关小尾阀,打开过滤器下面的进汽阀,蒸汽从空气管进入发酵罐。
2.6灭菌。
控制排气阀大小,控制空气口、出料口进汽量,将温度控制在灭菌所需温度,维持一定时间。
2.7冷却。
关闭蒸汽阀,待压力下降至0.2-0.3kg/cm2时,缓慢打开空气阀及尾阀,吹干过滤器。
打开冷却水及相关阀门,将控制程序切换到冷却模式(自动控温),罐内迅速降温。
待罐压降至0.2-0.3kg/cm2时,打开空气进气阀,保持罐内压力。
2.8接种。
放出罐中空气,将罐压降至0,在火焰保护下接种。
3发酵。
控制适当通气量,将罐压控制在0.3-0.5kg/cm2,标定溶氧至100%。
将状态模式切换到发酵。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温度、搅拌、泡沫、溶氧、通气量罐压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放罐及清洗。
将状态切换到停止发酵,保存发酵数据。
从放料口放出发酵液。
关闭进气、搅拌等阀门,打开放气阀,待罐压降至0后,清洗罐子。
取出电极,洗净。
pH电极存放于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溶氧电极放于保护套中。
5发酵结束,关闭所有阀门及电源。
注意:谨防烫伤!操作时戴手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调试工序方案概述
设备调试内容
调试前做好调试验收的表单,逐项检查验收,调试完成后,双方确认签字。
管道阀门清灰及清洗
1)拆下空气过滤的上壳及有要求的仪器仪表;
2)按工艺管道的走向,用系统的空气逐步吹净所有管道中的灰、铁
渣等其它异物;
3)在吹带有旁路管道的仪器仪表时,使用旁路管道;
4)装配上拆下的过滤的上壳及仪器仪表;
5)按工艺管道的走向,用系统的蒸汽逐步清洗所有管道中的油灰、
抛光蜡等其它异物;
6)用空气吹干管道中的水蒸汽,持续用压力较高的空气通2到4小
时左右(大流量,保证管道清洁);
管道、阀门及元器件检漏
1)用经过减压后的空气,用肥皂水检查空气管道、蒸汽管道、补料
管道、移种管道及管道上的阀门等管道元器件的密封情况;
2)记录漏点并逐一处理漏点,确保无泄漏;
3)用经过减压后的空气,通入蒸汽管道后进入夹套(蒸汽总阀门确
认关闭),检查夹套及夹套上工艺管道的密封情况;
4)记录漏点并逐一处理漏点,确保无泄漏;
5)让使用方人员参与,作好记录,双方确认签字;
罐体清洗
1)确认罐体内没有焊丝、抛光片等杂物;
2)确认罐内的搅拌系统、机械密封装置、电机减速机等安装到位,
没有安全隐患等;
3)用自来水冲洗罐壁(高压水枪),必要时清洗人员下罐内用软布
擦洗(确认电源断开,蒸汽阀门关闭,安全保障到位);
4)在允许的情况下,以水代料(或碱液煮罐)实消(清洗缸体)一
次(实消前确认罐口连接完好,无安全隐患);
罐体压力测试
1)确认机械密封安装调整好;
2)用经过减压后的空气,通入罐内用肥皂水检查漏点;
3)确认罐体、罐口连接装置、阀门等连接可靠无漏点;
4)如果机械密封存在漏点,罐内加水后运行磨合机械密封,直到无
泄漏为此;
5)排除漏点后,用0.15MPa的空气保压24小时后,保证空气压力在
0.10MPa以上;
电机运转等测试
1)加水到额定容量,打开电机搅拌运行4小时以上,测试电机温升
情况、异常声音等其它异常;
2)补料、补碱、消泡等罐体加水后通气,利用压差进行流加测试,
确认动作可靠与工艺相符;
3)夹套通水,对冷却、加热及通蒸汽进行测试,确认动作可靠与工艺相
符;
4)罐体通气,对空气流量、罐体压力进行测试,确认动作可靠与工
艺相符;
5)罐体通气,提高罐压对出料/移种进行测试,确认动作可靠与工艺
相符;
6)对有其它要求的工艺,进行测试,,确认动作可靠与工艺相符;联动/自动调试
温度/PH/DO/补料等自动控制调试
1)在触摸屏中设置好各工艺控制参数;
2)模拟实际生产情况,对温度/PH/DO/补料等进行测试;
3)调整各控制参数,确认控制精度在合同要求范围;
4)确认温度/PH/DO/补料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动作可靠,控制符合
工艺要求;
5)温度控制调试时,要对水箱的控温、水泵的运行等进行手动/自动
进行测试;
6)处理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无遗留问题;
空消/实消调试
过滤器空消:
1)确认空气管道清洗干净;
2)装配好空气滤芯,确认空气、蒸汽满足系统需要;
3)关闭过滤前的空气阀门,关闭进罐空气管道上靠罐阀门,打开过
滤器下方的排水阀门,打开实消时排水阀门;
4)缓慢开启精蒸汽管道上的阀门,排尽冷凝水;
5)通过控制进精蒸汽阀门、排冷凝水阀门,调整空气过滤器的压力,
维持在0.13~0.15MPa之间,保持30~40分钟;
6)关闭排冷凝水阀门及进精蒸汽阀门,缓慢开启空气阀门及排冷凝
水阀门,维持压力在0.15MPa左右5分钟;
7)然后完全打开空气阀门,吹干过滤器滤芯(大约30分钟);
8)关闭排冷凝水阀门及过滤器与罐体之间的阀门,保证过滤器的压
力不能为零;
罐体空消:
1)确认罐体夹套的排污阀门处于打开状态;
2)确认罐体所有接口连接可靠;
3)确认空气阀门关闭,尾气阀门全开,罐顶其它阀门及小排气阀门
处于正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4)罐底阀门及罐底排污阀门微开,让罐体无冷凝水;
5)打开蒸汽阀门向罐内通入蒸汽(空气进口、取样口);
6)温度升高到90℃后关小排气阀门,调节进出阀门的开度,控制温
度及压力,达到工艺要求;(空消时没有PH/DO电极,空消的温度可以达到125℃到128℃)。
7)空消后可以通空气冷却或夹套通冷却水冷却;冷却时不能关闭进
排气阀门(防止罐内产生负压,损坏罐体)。
8)降温到常温后,关闭罐顶阀门及进气阀门;
9)将标定好的PH/DO电极装好,打开人孔(手孔),准备加入培养基;罐体实消:
1)确认电极已经装配好,罐底阀门已经关闭,培养基已经加入并定
容好,电机搅拌已经运行;
2)确认罐体所有接口、人孔/手孔连接可靠;
3)确认罐体夹套的蒸汽排污阀门、尾气阀门处于打开状态;
4)确认罐顶其它阀门打开,小排气阀门微开;
5)确认空气阀门关闭,排水小阀门打开;
6)确认蒸汽压力正常,打开蒸汽阀门向夹套通蒸汽预热;
7)当夹套蒸汽排污阀门出口有蒸汽出现时,减小蒸汽排污阀门的开
度,调节进蒸汽阀门的开度,节约能源及保证夹套不超压;
8)当罐内温度达到90℃后,关闭夹套进蒸汽阀门;
9)打开进罐蒸汽阀门(空气口蒸汽、取样口蒸汽、罐底蒸汽三路进
蒸汽),蒸汽进罐之前要排光管道中的冷凝水,然后再打开靠罐的阀门;
10)当温度达到100℃前停止机械搅拌(节约能源),调节排汽阀门
的开度;
11)当温度达到121℃时,调节进排汽阀门的开度,保证罐内温度在
121℃~123℃30~40分钟;
12)在时间到达前关闭小排气阀门,关闭罐顶流加管道上的阀门,
关闭罐底阀门,关闭蒸汽阀门(空气口、取样口、罐底蒸汽阀门);
13)关闭夹套蒸汽排污阀门,打开夹套冷却旁路阀门,开始冷却;
14)当罐内压力下降到0.1MPa后打开进空气阀门,调节罐内空气压
力,维持在0.05MPa;
15)当罐内温度降到60℃左右时,关闭夹套冷却旁路阀门,打开冷
却水路电磁阀;
16)当罐内温度降到比发酵设定温度高3℃时,关闭冷却水路电磁
阀;
17)开始进行接种/移种,调节好各参数及阀门开度,发酵开始;
18)如果系统有恒温水箱时,在冷却前水箱要开始加热,保证系统
需要加热时,加热系统能正常使用;
19)如果系统需要流加物料时,提前灭菌好物料及物料管道,保证
无菌操作。
20)发酵结束后,根据需要,作为发酵罐的可以利用压力差进行出
料;作为种子罐的先对移种管路进行灭菌,然后再移种操作,
保证操作过程无菌。
21)出料/移种结束后,要取出电极,要对罐体及相关管道进行清洗,
必要时需要用蒸汽灭菌清洗;
22)妥善保护/维护电极,延长电极使用寿命。
操作人员培训
1)落实受培训的操作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
2)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设备不能超压、不能负压、定期检查设备连
接、搅拌系统定期紧固、定期检查减速机油位、空气/蒸汽安全
使用注意点、人员下罐清洗注意点、减压阀调节使用说明、仪器
/仪表定期校验等
3)理论知识讲解:空气系统、蒸汽系统、循环水系统、排放系统、
配料系统、控温系统、PH/DO控制系统、消泡控制系统、补料控
制系统、接种/移种系统、过滤器滤芯灭菌操作、罐体空消/实消
操作、电极标定操作(电极维护)、发酵培养操作(自动控制)、
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电气操作/监控系统等;
4)实际操作示范:开机前水、电、气、汽、排放等公用系统检查确
认,过滤器滤芯灭菌,空消操作、电极标定、配料、实消、接种
/移种、发酵控制、出料/移种、清洗设备等;
5)人员考核,操作人员上岗。
空白培养/移种/补料等调试
1)调试人员按照正规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或指挥操作人员操作,模
拟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无菌空白培养测试;
2)常规空白培养基配方:酵母粉0.5%,蛋白胨 1%,氯化钠 1%,实
消前物料的PH值在7.2~7.4之间。
3)发酵培养24小时后进行检测,不染菌则无菌测试合格;
4)发酵中可以进行温度、PH、DO、补料等自动/手动控制的测试,按
合同要求进行测试;
5)空白培养结束后,清洗发酵设备,做好设备交付使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