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共2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共21张PPT)

常温
加热
常温
比空气的大
溶于水,与水反

比空气的大
不易溶于水,不
与水反应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总结: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
类似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
发生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液封,防止气
体溢出
课程讲授
新课推进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思考与讨论
请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
(1)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课程讲授
初步认识
反应前后都有气体,
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
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
CO2
②石灰石高温分解:CaCO3
CaO+CO2↑
反应条件苛刻
反应物不易得
③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取材不便,条件限制,操作较复杂,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便收集
水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其表
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
实验分析
适合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速率太快,
不易收集
石灰石和稀硫 开始反应有气泡,一 反应一会儿就停
会儿就无气泡产生


课程讲授
方法导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设计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固固、固液、液液……
分子质量为138)。把稀盐酸加入草木灰中,会生成无色气体,这
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根据上述现象判断草木灰的主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精品ppt课件

5
CaCO3粉末 稀硫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应速率太快,
反应剧烈
不易收集
6
石灰石 稀硫酸
开始反应有气泡, 反应一会儿就 一会儿就无气泡 停止 产生
新课讲解
实验总结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 总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固 液 不 加 热 型
固 固 加 热 型
新课讲解
密度比空气的大→ 向上排气法 O2、CO2 ...
收 集
密度比空气的小→ 向下排气法 H2、CH4 . . .

置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O2 、H2 、N2 、 CH4 、CO . . .









法D 法
E




气 法
F
新课讲解
装置:

课堂小结
2.实验室里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原理
气体发 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固体反应 固体和液体反应 液体和液体反应
其他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
课堂小结
3.实验室里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原理
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收 集装置
排空气法 不与空气反应,密度比空 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组合装置还可以用来制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6.1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6.1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 单质—木炭、活性炭、焦 炭、炭黑等。
一般在未 指明具体 单质时, 习惯上用 碳,如 “炽热的 碳”
“当碳燃 烧时”。
13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 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 它具有吸附能力。
利用木炭的这个性质 可以收集到炭黑 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 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 附有异味的物质。
讨论:你认为吸附的 电 过程是物理变化, 子显微 镜下看 还是化学变化呢? 到的木 你的根据是什么? 炭结构
如果将1 cm3的 木炭的表面积平铺开 来,约有一个标准足 球场那样大。
18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的用途
活性炭的用途
冰 箱 去 味 高性能木炭填充的枕头 剂
木炭做成的 小盆饰
活性炭
防毒面具
辅助 材料
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比木炭还
活性炭 要强,防毒面
具里的滤毒罐 就是利用活性 炭来吸附毒气
滤毒罐 的。
16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木炭和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 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17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2、石墨
是一种深灰色的
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
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熔点 高、有滑腻感。在纸 上画过能留下深灰色 的痕迹。
此外,石墨还具 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9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石墨中碳原子呈平面层 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作 用力小,所以石墨能导 电、且质软、有滑腻感。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控制燃烧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控制燃烧复习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比煤少(合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开放设问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
开发使用新能源(合理即可)
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复习
一、燃烧与灭火
1.
传统文化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 ℃,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
原因是( C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
①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水反
+
应制取氢气,同时生成B(OH)3 ,则B(OH)3 中B的化合价为____。
②碳捕集与封存:碳捕集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当K 2 关闭、K1 打开时,可在a处放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
否收集满
B.当K1 关闭,K 2 打开时,铜丝上的④号棉球先变红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

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

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

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

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课件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Ⅰ 向小花上喷稀醋酸
Ⅱ 向小花上喷水
结论:水不能使 紫色纸花变红色; 醋酸溶液能使紫 色纸花变红色。
Ⅲ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Ⅳ 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
将第四朵红花取出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现象与分析




现象
变红
不变
不变
变红
A
B
C
D
E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1.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

2↑

2.实验装置




的 研 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③收集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实验步骤 ④验满
⑤检验气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相 关性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剂。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 于铜、铅、锌、钛、锑、汞 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用于 防毒面具,作吸附剂
制造油墨、油漆、鞋油和颜 料等,橡胶制品的填料
4. 神奇的碳单质—— C60
(1)C60是一种分子。 (2)每个C60的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 (3)C60分子的结构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B、D】
三、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③收集气体 ④验满 ⑤检验气体
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到0.02%时,人在2h~ 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当一氧化碳的含量达 到0.08%时,2h即昏迷;含量再高,将危及生命。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例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是( D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 B.把混合气体点燃 ×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则不 反应。同时,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增加新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 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 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 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 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3)还原性: 3.CO的用途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物理
性质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共6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共65张PPT)
应条件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__C_a_C_O__3_+__2_H_C__l _=_=_=__C_a_C_l_2_+__H_2_O_+___C_O__2↑____
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
22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实验装置 收集装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 气成分反应,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 选排水法收集
20
4.低碳生活 (1)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具体做法:如用旧报纸制铅笔杆、使用清洁能源、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 活动、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
2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药品 反应原理 反应物状态及反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021 .8.10Tuesday, August 10,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8: 52:271 8:52:27 18:528 /10/202 1 6:52:27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8.1018: 52:271 8:52Aug-2110 -Aug-2 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18:52 :2718: 52:2718 :52Tue sday, August 10,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 成。21. 8.1021. 8.1018: 52:271 8:52:27 August 10, 20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 焦炭具有氧化
C
还原出来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 活性炭具有吸
D

附性
【解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碳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 的化学性质也不一样,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点燃条件下可燃,高温条 件下则表现出还原性。石墨作电极和活性炭作脱色剂是分别利用了它 们的导电性和吸附性的物理性质。
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
温润滑剂
C60
熔点低
超导材料
无定形碳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不是碳单质,含有碳单质)
木炭、活性 炭、
黑色,多孔,吸附性强
做吸附剂、脱色剂,活性 炭多用于防毒面具
焦炭
具有还原性
冶炼金属
炭黑
加入橡胶中,增强橡胶耐磨性。如汽车轮胎中。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专题复习3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碳和碳的化合物
➢ 课前热身
➢ 要点、考点聚焦1
◎知识结构
2021/4/11
2
考点一 几种碳单质
物质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天 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
然物质
理石,做地质勘探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做铅笔芯、电极材料、高
2.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工 业 上 利 用 煅 烧 石 灰 石 的 方 法 制 取 CO2 , 化 学 方 程 式 CaCO3=高==温==CaO+CO2↑。 (2)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 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 CaCO3+ 2HCl===CaCl2+H2O+CO2↑。 ②实验装置
【解析】本题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CO 不溶于水,故煤 炉上放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金刚石十分坚硬但石墨很软,两者的差 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不溶的
微粒,无法除去氯化钠;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产生沉淀,CO 通 入则没有反应,故选 D。
【答案】D
2021/4/11
(2)①6H2O+6CO2光=合==作==用C6H12O6+6O2
②H2O+CO2===H2CO3
③收集和验满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将燃烧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收
集满。
④检验方法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为 CO2。 ⑤干燥方法
通常使用浓硫酸对 CO2 进行干燥,不能使用碱石灰、NaOH 固体
2进021行/4/1干1 燥。
6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答案】C
2021/4/11
7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2021/4D/1.1 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 3 个碳原子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 CO 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 CO、CO2
(1)近 几十年 来大 气中二 氧化 碳含量 不断上 升的 主要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 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 CO2 的途径:① 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检验 CO2)
③与 NaOH 反应:2NaOH+CO2===Na2CO3↓+H2O (除去 CO2)
注意:不能用 NaOH 固体干燥 CO2 2021/4/1④1 具有氧化性:C +CO2==△===2CO。(C 做还原剂,CO2 做氧化剂5)
(2)可燃性: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2021/4/(131)还原性:2Fe2O3+3C=高==温==4Fe+3CO2↑(可与 Fe3O4 反应)。 3 2CuO+C=高==温==2Cu+CO2↑。
考点二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2)还原性:Fe2O3+3CO=高==温==2Fe+3CO2。(可与 Fe3O4 反应)
CuO+CO==△===Cu+CO2。 C +CO2==△===2 CO。(C 做还原剂,CO2 做氧化剂)
(3)毒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2021/4/11
4
(4)不与 NaOH 反应,所以可以用 NaOH 固体干燥。
考点三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 CO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固体 CO2 俗称干冰,易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CO2+H2O===H2CO3。(使石蕊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石蕊红色又消失)
9
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 CO2 也有 CO,可以
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证明有 CO2 存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接着将导出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
的氧化铜,观察到
,即证明有 CO 的存在。
2021/4/11
10
2009 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 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 CO2 和 H2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 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 请 举 一 例 你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符 合 “ 节 能 减 排 ” 的 做 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对森林的砍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