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人文地理学硕士点是研究地理学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点。
它主要培养具备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的高级人才,以解决当代社会与环境问题为目标。
本文将从该专业的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该专业的学习与就业优势。
一、背景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地理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传统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逐渐融合,人们对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设立,正是为了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和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对地理学研究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2. 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独特见解。
3. 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融合的能力,能够运用综合的方法和理论思维,解决人文地理学相关的复杂问题。
4.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课程设置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概论、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
2. 专业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环境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等,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技能。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设立,包括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乡规划等,旨在扩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知识面。
4. 实践教学:包括实习、论文写作、学术交流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发展前景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文地理学在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在相关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包括教育、科研、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等。
人文地理学硕士

人文地理学硕士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人类文化、社会经济、历史演变以及地理空间等多个方面。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索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深入理解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发展与变化。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硕士专业培养了很多对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感兴趣的研究者和专业人才。
一、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深入的地理学基础,能够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力。
2.独立开展人文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设计和完成研究课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3.掌握国内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动态: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要求学生关注国内外学术前沿,掌握并运用国内外学术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生需要具备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该课程主要通过系统讲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理学思想史、环境与文化、城市地理学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2.人文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该课程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的使用,能够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空间分析。
3.文化地理学:该课程主要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文化空间的形成、文化景观的演变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文化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4.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该课程主要讲解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过程和模式,涉及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领域。
人文地理学方向

人文地理学方向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定义、研究领域、方法论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文地理学方向。
一、定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二、研究领域1.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文化对于地理环境的感知、利用和表达方式。
它关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文化形成和演变,以及人类文化如何塑造和适应地理环境。
2.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变迁和城市空间组织。
它关注城市内外部不同空间单元的关系以及城市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揭示城市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3.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组织和影响。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条件下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环境对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政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政治权力在地理空间中的表达和扩展,分析地理条件对政治力量分布和政治行为的影响。
5.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方法论人文地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空间模型等,以综合性的、跨学科的视角来探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特定地域的实地考察和采访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
2.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揭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和变化规律。
3.空间模型空间模型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模拟和预测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人类文化、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选择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职业规划建议。
一、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1. 研究与教育领域: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科研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科的发展。
他们也可以选择走向教育领域,担任大学教师或研究院的研究员,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2. 城市规划与建设: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有着深入的了解。
他们可以在政府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或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工作,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3. 社会与环境调研: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社会与环境调研工作,为政府、非政府组织或企业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与建议,帮助他们制定决策与发展战略。
4.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管理工作,负责策划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保护和传承地域的历史与文化。
5. 媒体与出版业: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媒体与出版业领域工作,担任记者、编辑、撰稿人等职位,撰写相关的人文地理学报道、专业文章或科普读物,拓宽公众对于人文地理学的认知。
二、人文地理学专业的职业规划建议1. 多元化学习: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外,建议学生多元化地进行学习,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例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这样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积极参与实习:实习是学生了解职场并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
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寻找与人文地理学相关的实习机会,通过实践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相关职业,并且可将实习经历作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3. 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研究能力:人文地理学专业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文地理学逐渐发展出多个分支学科,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学科,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的特征。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增长和演变过程,探究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布以及人口分布等问题。
该学科研究的范围包括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以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城市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
经济地理学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塑造地理格局。
该学科对于理解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等经济现象非常重要。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文化地理学关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文化表达形式,研究文化景观、文化区域和文化遗产等问题。
通过研究文化地理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联系,以及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政治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政治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影响。
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边界、政治地理格局和地缘政治等问题,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塑造政治结构和政治关系。
该学科对于理解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国际冲突和政治变迁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政治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政治问题,促进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这些学科各自研究不同方面的问题,但都旨在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学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学专业介绍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在不同地域和空间中的行为、观念和社会组织。
该专业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人文地理学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区域差异和空间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他们将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规划机构、咨询公司、非营利组织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环境评估、市场分析等工作,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人文地理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社会和环境相互关系的机会,培养他们从空间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地理专业专业课

人文地理专业专业课
人文地理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文化、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学科。
在人文地理专业中,有许多重要的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学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涉及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
地表形态和地理分布等方面,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人文地理学概论:这门课程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
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3. 城市地理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城市的形成、演化和功能,
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4. 农业地理学:这门课程研究农业地理学的概念、发展和主要
研究领域,分析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5. 文化地理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
过探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加深对人文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6. 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发
展和研究方法,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经济地域分类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
以上是人文地理专业中的几个重要专业课程,它们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深入的人文地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 -。
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

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人文地理学专业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旨在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取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地理学理论知识和研究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的意义、备考要点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的意义考取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文地理学专业是一个学科交叉融合、知识面广度较大的学科,通过研究人文地理学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其次,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考取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可以为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社会发展等领域提供专业支持。
此外,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还可以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的备考要点1. 基础知识的复习: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要做好系统的复习。
包括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学术发展历程、重要学者和经典著作等。
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实践经验的积累:人文地理学专业偏重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
备考期间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实地调研、实验和实习等,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培养: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需要掌握文献查阅、信息筛选、文献综述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能力。
备考期间应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做到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4. 试题分析与解题技巧: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历年考研试题的分析,了解考点和命题规律。
通过解题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三、人文地理学专业考研的就业前景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者应用型工作。
在教学科研方面,可以从事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等职业;在应用型工作方面,可以从事城市规划师、交通规划师、旅游规划师、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等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编号:S05016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程序4.城市用地规划编制原理与方法5.城市规划的实施6.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城市规划专题调查研究,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学科前沿研究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专题调研报告(3-4个专题调研)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城市研究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城市发展史》,[美]刘易斯•芒福德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著,华夏出版社。
填写人:曲凌雁审核人:陈振楼课程编号:S05018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Urban Economics学分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1.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2.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与都市区空间组织3.土地利用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4.住宅、交通问题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城市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基本掌握城市经济研究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和研究。
3、在系统掌握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并与教师讨论,就中国城市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及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西方经济学、地理系主要教材及参考书1.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中信出版社,2003。
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教出版社,2001。
填写人:宁越敏审核人:陈振楼课程编号:S05026 课程名称:城镇文化生态研究课程英文名称:Cultural Ecology for Towns学分:2周学时总学时:36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文化生态学的理念及其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意义;2.城镇化过程中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文化的可持续性:美学与生态学的结合;4.城镇文化研究的生态观:一种新视角;5. 城镇文化生态保护:社会创造与绿色理念;6.城镇文化生态研究的方法与案例分析基本要求:阅读课程所布置的中外文文献;参加课程指定的现场观察;积极参与课堂专题讨论考试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人文地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Placing Nature:culture and landscape ecology,1997 Joan Iverson Nassauer2.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Ecology,Progress in Haman Geography 22(1)、23(2)、24(3)3.资源开发与民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填写人:董波审核人:陈振楼课程编号:S05039 课程名称:多元分析课程英文名称:Multianalysis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应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及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法、风险型决策分析、非确定型决策分析等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考试方式:开卷。
教材: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S05043 课程名称:国际经贸地理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学分: 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世界范围内商品与服务交换活动的空间分布;2,国际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和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3,经济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贸易空间结构的变化;5,科学技术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6,世界主要地区与国家的经济贸易地理;7,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地理格局;8,世界服务贸易地理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大量阅读中外相关文献,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并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向。
考核方法及要求:闭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国际经济贸易地理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3.〈〈国际经贸地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4.〈〈地理与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填写人:冯春萍审核人:汤建中课程编号:S05057 课程名称: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课程英文名称: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GIS概论(包括概述、空间信息表示、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GIS功能、GIS工程设计)。
2、ArcView软件应用(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查询、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处理)。
3、ArcGIS Desktop软件应用(包括Geodatabase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校正、ArcToolbox和ArcGlobal)。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GIS原理及GIS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ArcView软件及ArcGIS Desktop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2、Using ArcView GIS,ESRI。
3、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课程编号:S05060 课程名称:欧洲地理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Europe学分: 2周学时总学时:36课程性质:硕士学位选修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欧洲地理环境结构;2,欧洲政治地图演变 3,欧洲经济一体化历史与进程;4,欧洲重要地理区域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世界地理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世界重要大洲进行细化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对欧洲的地理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
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世界自然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冯春萍,董波审核人:汤建中课程编号:S05084 课程名称:文化地理与文化发展课程英文名称:Cultural Geograph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学分: 3 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中国文化地理思想的基本进程;(2)西方文化地理思想的基本进程;(3)东亚、南亚、非洲与南美洲文化地理思想的若干重要成就;(4)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5)城市文化与文化产业;(5)全球化与当代人文化生活的若干重要问题;(6)城市文化管理。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相关理论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世界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上海书店出版社3.《文化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4.课程印发的相关讲义和文献的复印件填写人:林拓审核人:刘君德课程编号:S05085 课程名称:文化景观学课程英文名称:Cultural Landscape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当代文化景观研究进展;2.城市景观解读;3.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4.纪念地景观;5.快速变化中的城市郊区景观及其研究;6.文化景观研究中的现场观察与资料检索基本要求:阅读课程所布置的中外文文献;参加课程指定的现场观察;积极参与课堂专题讨论考试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人文地理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Understanding Ordinary Landscapes,edited by Paul Groth and Todd Bressi,1997 by Yale University2. 景观形态学,吴家骅著,叶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填写人:董波审核人:陈振楼课程编号:S05091 课程名称:行政区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dministrative Economy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实用专业:人文地理(行政区划)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行政区经济的概念;(2)行政区经济的特征;(3)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运行;(4)中国行政区经济的形成原因;(5)中国行政区经济的走向;(6)中国行政区经济运行时期的行政区划改革基本要求:通过系统讲解和阅读相关论文,掌握和深入理解中国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现象的特征、运行规律、形成原因,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行政区经济的发展与行政区划改革的走势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与论文相结合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区域经济与行政区划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3.《中国行政区经济与改革丛书》(5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02填写人:刘君德审核人:汪宇明课程编号:S05098 课程名称:政区地理学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the Administrative Areas学分:3学分总学时:40学时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政区地理发展的基本态势;2、政区地理发展的理论基础;3、有关政区地理与行政区划的基本理论;4、中国政区的历史沿革及其区划体制的演变;5、世界主要大国的政区地理格局及其制度建设;6、中国政区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趋势基本要求:学生在授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文献、相关论文和社会调查实践,对政区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国内外行政区划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深刻了解,并学会运用政区地理学的原理,洞察、分析和解决政区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