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科学区声音实验报告(3篇)

科学区声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既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旨在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其传播规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

3.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1. 橡皮筋、钢尺、气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音叉、小锤、栓有细线的乒乓球、装有水的水槽。

2. 闹钟、塑料袋、水槽、水、玻璃钟罩、抽气机。

四、实验步骤(一)声音的产生实验1. 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并记录橡皮筋振动的情况。

2. 用钢尺拨动桌面,观察并记录桌面振动的情况。

3. 将气球吹起,轻轻挤压气球,观察并记录气球振动的情况。

4. 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轻敲桌面,观察并记录水振动的情况。

5. 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并记录音叉振动的情况。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实验1. 将闹钟放在空气中,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2. 将闹钟放入真空的玻璃钟罩内,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3. 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4. 将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贴在水槽上,观察并记录能否听到声音。

(三)声音传播规律实验1. 将音叉轻轻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并记录水波蔓延的情况。

2. 将栓有细线的乒乓球悬挂在音叉上方,观察并记录乒乓球弹跳的情况。

3. 将两块石头固定在地面,将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块石头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块石头上,将绳子绷紧,用手指弹拨绳子,观察并记录声音传播的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声音的产生实验结果显示,各种物体在振动时都能产生声音。

橡皮筋、钢尺、气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音叉等物体在振动时,都能产生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介质实验结果显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三)声音传播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引起介质振动,产生声波。

制造声音实验报告

制造声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制造声音的方法,加深对声音传播、反射、吸收等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收音机2. 扬声器3. 音频线4. 音箱5. 音源(如手机、电脑等)6. 线圈7. 电磁铁8. 磁铁9. 纱布10. 玻璃杯11. 水盆12. 金属棒13. 铃铛14. 耳塞15. 测量尺三、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到人耳,使人产生听觉。

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振幅等特性与介质、物体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收音机发声实验(1)将收音机打开,调整音量至适中;(2)用音频线将收音机与扬声器连接;(3)观察扬声器振动,用手触摸,感受声音产生的振动。

2. 实验二:线圈电磁铁发声实验(1)将线圈缠绕在铁芯上,形成电磁铁;(2)将电磁铁靠近磁铁,使磁铁吸引线圈;(3)观察线圈振动,用手触摸,感受声音产生的振动。

3. 实验三:玻璃杯水声实验(1)在玻璃杯中注入不同量的水;(2)用金属棒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水振动产生的声音;(3)比较不同水量下产生的声音,分析声音频率与水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四:铃铛声实验(1)将铃铛悬挂在空中;(2)用线轻轻拉扯铃铛,观察铃铛振动产生的声音;(3)用手触摸铃铛,感受声音产生的振动。

5. 实验五:耳塞隔音实验(1)将耳塞插入耳朵;(2)播放音乐,感受隔音效果;(3)比较佩戴耳塞前后的声音,分析耳塞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收音机发声实验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扬声器振动产生了声音。

2. 实验二:线圈电磁铁发声实验表明,电磁铁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3. 实验三:玻璃杯水声实验表明,声音的频率与水量有关,水量越多,声音频率越低。

4. 实验四:铃铛声实验表明,铃铛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5. 实验五:耳塞隔音实验表明,耳塞可以降低声音传播,起到隔音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了制造声音的方法,加深了对声音传播、反射、吸收等特性的理解。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

物理声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特性。

2.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关系。

4.理解声音的干涉、衍射、共振等现象。

二、实验原理1.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以及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3.声音的接收:声音到达听者时,耳朵中的鼓膜开始振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

三、实验器材1.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音叉等实验仪器。

2.不同介质和温度下的声速测量装置。

四、实验步骤1.实验一:声速的测量(1)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2000Hz,使其输出正弦波信号。

(2)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接起来,调整示波器的时间、电压和扩大倍数。

(3)在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稳定的正弦波后,测量波形的周期T。

(4)测量介质的温度,并计算声速v=λ/T,其中λ为波长。

2.实验二: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衍射现象(1)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尺子,并将音叉放置在尺子的一端。

(2)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输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3)观察声音在尺子末端形成的衍射现象,测量衍射角。

3.实验三:共振现象(1)将扁平的金属片悬挂在台架上,调整音叉的频率和示波器的设置。

(2)观察到金属片因共振而产生明显的振幅增大现象。

(3)测量金属片的共振频率和振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一中,测得不同介质和温度下的声速如下表所示:介质和温度,声速(m/s)----------,---------空气(25℃),343水(25℃),1482铜(25℃),50002.实验二中,观察到不同频率下声音在尺子末端形成的衍射现象,并记录测得的衍射角。

3.实验三中,观察到金属片因共振而振幅增大,测得的共振频率和振幅如下表所示:共振频率(Hz),振幅-----------,----100,1.2200,2.5300,4.8五、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物理声音的实验报告

物理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掌握测量声音传播速度的方法;3. 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台;2. 振动棒;3. 耳塞;4. 秒表;5. 卷尺;6. 空气、水、玻璃等介质。

四、实验步骤1. 将振动棒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2. 将耳塞戴上,调整振动棒的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3.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4. 将振动棒放入水中,调整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5.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6. 将振动棒放入玻璃中,调整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7.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8. 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1 = 343m/s;2. 水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2 = 1482m/s;3. 玻璃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3 = 5900m/s。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水中的传播速度次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六、实验结论1.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最后是空气。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振动棒的稳定性;2. 调整振动频率时,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3. 记录数据时,注意精确度,避免误差;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使我深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物理声设计实验报告

物理声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与物体特性的关系,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声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 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3. 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1. 音叉2. 玻璃杯3. 橡皮筋4. 钢尺5. 纸张6. 线7. 秒表8. 计时器9. 激光笔10. 计算器四、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到人耳,产生听觉。

2.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3.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响度与声波的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五、实验内容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1)将橡皮筋拉紧,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情况,同时用耳朵倾听声音。

(2)待橡皮筋停止振动后,观察橡皮筋的形状,分析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实验二: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1)在空气中敲击音叉,用秒表记录声音从音叉传到耳朵的时间。

(2)将音叉放入水中,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声音传播时间。

(3)将音叉放入钢尺中,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声音传播时间。

3. 实验三: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1)用钢尺拨动不同长度的部分,观察振动频率的变化,同时用耳朵倾听音调的变化。

(2)将橡皮筋拉得紧一些,拨动橡皮筋,观察振动频率的变化,同时用耳朵倾听音调的变化。

(3)将橡皮筋拉得松一些,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振动频率的变化,同时用耳朵倾听音调的变化。

4. 实验四: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用铅笔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振动幅度,同时用耳朵倾听声音的响度。

(2)用铅笔用力敲击玻璃杯,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六、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橡皮筋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分析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介绍声音的实验报告

介绍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规律;2. 掌握测量声音强度和频率的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引起听觉;2.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其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3.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表示;4.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三、实验器材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功率放大器;3. 声级计;4. 频率计;5. 检波器;6. 振动传感器;7. 橡皮筋;8. 纸盒;9. 音箱;10. 线路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检波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好;2. 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纸盒上,将纸盒放在音箱前;3. 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频率计显示在所需频率上;4. 调节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计显示在所需声压级上;5. 观察振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记录振动幅度;6. 改变输出频率和声压级,重复步骤4、5,记录实验数据;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引起听觉;2. 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

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声波传播速度加快;3. 声音的强度:实验中,我们通过声级计测量了声音的强度,发现声音强度与声压级成正比;4. 声音的频率:实验中,我们通过频率计测量了声音的频率,发现声音的频率与声波振动的次数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和频率是声音的基本特性;2.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4. 声音的强度与声压级成正比,频率与声波振动的次数成正比。

产生声音的实验报告

产生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掌握观察声音产生的方法;3. 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性。

二、实验器材1. 音箱;2. 麦克风;3. 录音笔;4. 线路连接线;5. 电脑;6. 玻璃杯;7. 橡皮筋;8. 小锤子;9. 钢尺;10. 纸张;11. 水盆;12. 蜡烛;13. 橡皮擦。

三、实验步骤1. 观察音箱发声:将音箱打开,观察音箱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音箱发出的声音。

2. 振动发声实验:将橡皮筋固定在玻璃杯上,用小锤子敲击橡皮筋,观察玻璃杯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发出的声音。

3. 钢尺振动发声实验: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指弹击钢尺,观察钢尺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发出的声音。

4. 纸张振动发声实验:将纸张揉成团,用力扔出,观察纸张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发出的声音。

5. 水盆振动发声实验:将水倒入水盆中,用手指敲击水面,观察水面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发出的声音。

6. 蜡烛振动发声实验:点燃蜡烛,用橡皮擦轻轻摩擦蜡烛火焰,观察火焰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录制发出的声音。

7. 分析实验数据:将录制到的声音分别进行播放,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音箱发声:音箱在播放音乐时,振动情况明显,录音中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声音。

2. 振动发声实验:橡皮筋、钢尺、纸张、水面、蜡烛火焰振动时,均能产生声音。

其中,橡皮筋和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较为明显,纸张和水面振动产生的声音较小,蜡烛火焰振动产生的声音最微弱。

3. 分析声音特性: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

音箱发出的声音音量大,音质较好;橡皮筋和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质较高,但音量较小;纸张、水面和蜡烛火焰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质较低,但音量较大。

五、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3. 观察声音产生的方法可以通过麦克风录制声音,并进行分析。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音箱、橡皮筋、钢尺、纸张、水面、蜡烛火焰等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实验
器材
空盒、喇叭、小纸屑、电池、音叉、薄膜板、支架、小锤
实验
步骤
1、 喇叭与薄膜板相距约3CM,电池连接到喇叭上并做通断操作,是喇叭纸盘不断振动发声,观察吊在薄膜面上的小乒乓球
2、 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用小锤敲击桌子的另一端,耳朵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2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3如果不是垂直读数度数会如何变化?
归纳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蒸发、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蒸发是否吸热、升华与凝华的现象
实验
器材
酒精、烧杯、温度计、一套碘升华与凝华实验器材
实验
步骤
一、1将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记下读数
2烧杯中倒入酒精,将温度计插入酒精中,记下读数。
4、 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的什么变化?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1、桌、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观察到桌、钢尺,橡皮筋都是在。
2、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在。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
器材
开水、冷水、烧杯、温度计
实验
步骤
1测量开水的温度和冷水的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用小锤敲击桌子的另一端,耳朵也能听到敲击声,说明了
3、用小锤敲击浸在水中的小铃铛,耳朵也能听到声音说明
4、把两个土电话用线连接起来,适度拉紧,一个人在一只土电话筒中轻轻说话另一个人耳听另一只土电话,能听得到说话声,说明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如何正确测量水温的实验报告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1、喇叭与薄膜板相距约3CM,电池连接到喇叭上并做通断操作,是喇叭纸盘不断振动发声,观察吊在薄膜面上的小乒乓球在跳动,说明
2、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用小锤敲击桌子的另一端,耳朵也能听到敲击声,说明了
3、用小锤敲击浸在水中的小铃铛,耳朵也能听到声音说明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实验报告
3温度计在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最低温度是
4是解释为什么?
二1给封在试管里的碘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停止加热,在观察现象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一,蒸发现象说明了、
二,解释升华与凝华的现象: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的什么变化?
观察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现象
或结论
1、桌、钢尺,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观察到桌、钢尺,橡皮筋都是在。
2、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我们观察到水面在。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的。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2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3如果不是垂直读数度数会如何变化?
归纳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指导
教师:
王典晏
评定等级
探究蒸发、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蒸发是否吸热、升华与凝华的现象
实验
器材
酒精、烧杯、温度计、一套碘升华与凝华实验器材
实验
步骤
一、1将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记下读数
2烧杯中倒入酒精,将温度计插入酒精中,记下读数。
3、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用小锤敲击桌子的另一端,耳朵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4、把两个土电话用线连接起来,适度拉紧,一个人在一只土电话筒中轻轻说话另一个人耳听另一只土电话,能听得到说话声吗?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1、喇叭与薄膜板相距约3CM,电池连接到喇叭上并做通断操作,是喇叭纸盘不断振动发声,观察吊在薄膜面上的小乒乓球在跳动,说明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实验
器材
空盒、喇叭、小纸屑、电池、音叉、薄膜板、支架、小锤
一对简单的绳电话
实验
步骤
1、喇叭与薄膜板相距约3CM,电池连接到喇叭上并做通断操作,是喇叭纸盘不断振动发声,观察吊在薄膜面上的小乒乓球在动吗?
2、用小锤敲击浸在水中的小铃铛,耳朵也能听到声音吗?
组员
实验目的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实验
器材
空盒、喇叭、小纸屑、电池、音叉、薄膜板、支架、小锤
实验
步骤
1、喇叭与薄膜板相距约3CM,电池连接到喇叭上并做通断操作,是喇叭纸盘不断振动发声,观察吊在薄膜面上的小乒乓球
2、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用小锤敲击桌子的另一端,耳朵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3、用小锤敲击浸在水中的小铃铛,耳朵也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
器材
橡皮筋、音叉、钢尺、小锤
实验
步骤
1、我们用力按压桌面,桌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班级
组别
八年级班
第组
时间
组员
实验目的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
器材
开水、冷水、烧杯、温度计
实验
步骤
1测量开水的温度和冷水的温度.
2观察体温温度计和常温温度计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
你想到了哪些不同?
3同样的度数为什么有不同的度数为什么?读数偏大还是偏小,能找出规律吗?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1测量之前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