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

2010年中考语文文段阅读复习:写景状物散文篇【知识导学】写景状物类散文的题型、解题思路与其他类型的现代文常规题型、解题思路并无多大的不同。

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也就有了独特的解题思路,现将具体方法剖析如下:一、整体感悟。

只有整体感悟才能高屋建瓴,前后贯通,把住文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形象才能全面完整。

所以,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应尽可能地了解:文章是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为什么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写得怎么样等一系列有关文章全局性的问题,还要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以及其内在蕴涵的道理、情感等。

这些都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整体感悟的方法有三:首先,作者的语言形成过程,就是作者的情感表露过程,文章的言与意是水乳交融的,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通过阅读文章语言,初步感受其内容。

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情感态度,避免千篇一律的肢解分析与千人一面的阅读结果。

再次,文章的语言具备了使读者进行整体认读和理解的优势。

我们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从整合出发到整合终结。

二、找准契合点。

即析“景、物”入“情”。

作者之所以要写景状物,是因为要借所写之景,所状之物,来言志、明理、抒情,为的是让读者与他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三、合理的联想。

写景状物的文章,属于美文,在阅读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常见的考题有“请续写本文的结尾部分。

”或“读了文章,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四、明确技法,分析效果。

写景状物的散文无不用到许多创作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也很多,常见的题型有:本文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备选答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本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本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本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备选答案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散文常见四类题材的结构思路班级姓名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一) 常见的结构形式(1)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二)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

写景类散文的写法写景作文的技巧1、多角度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观察可俯瞰、仰望、近观、远眺;可像摄影师那样或全景或特写;可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思考,才能准确抓住景物的特征。

大自然姿态万千,即使是同一类事物、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也会各不相同。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抓住了小石潭“潭小、水清、鱼乐、境幽”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抓住了“春天美如画”特点,宗璞抓住了眼前紫藤萝“繁盛”而十年前的紫藤萝“稀零”的特点,从而使笔下的景物个性鲜明、独具风采。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景致层次景物描写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由人到物等。

只有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新自然。

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四种:一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如按四季的交替顺序写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二是按空间的顺序写,如按从远及近的顺序写一座山的样子;三是按观察顺序写,通常由部分到整体,由表面到内部,由形状、色彩到位置、结构;四是按构造状物,常以空间、主次为序。

《紫藤萝瀑布》是按“花瀑——花穗——花朵”的“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层次感。

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状物写景,意在托物寄情。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寄托作者的抱负和志趣,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使读者受到感染。

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

如范仲淹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批判了“迁客骚人”狭隘自私情感,讴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从而使《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隘境界,成为千古奇文。

4、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如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2020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5讲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一)(解析版)

2020届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必备第05讲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一)(解析版)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一、散文常识特征:形散神不散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 ,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摘关键句 自己的话概括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1、看标题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表现手法: 3、准确表达。

( 1) 摘关键词、看注释、看过度句(段)、看开头结尾句、看抒情议论句6、看反复出现句(段)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四、写景状物+作者技法)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2、分析段落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1PPT课件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指导1PPT课件

2021
13
⑧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 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 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 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保工人,及时 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 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 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2021
2021
8
③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 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 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 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 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及时注意增 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 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 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 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 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 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2021
22
①银杏树:金黄的叶片如同层层黄金。
步调一致,说走就走 。
②柿树:黄绿相间的斑驳。
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
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
3分
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
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
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
失分原因是没抓关键词,没找到一种落叶区别于其它落叶的独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描绘了秋天各种树3分
木落叶,突出了秋天落叶的精彩,热
情赞美了落叶默默奉献,活得有价值
的圆满一生。 2021
21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 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 理出来。(5分)
解析:本题是信息筛选题。针对2——6段内容,应 精读这些语段,抓住关键词句,找到一种落叶区别于 其它落叶的独特特征。如柿树落叶的奉献精神,法国 梧桐的抗争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一、散文常识
特征:形散神不散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二、解题方法
1、研读题干(题目),明确要求,尤其把握好关键词的含义。

2、寻找答题区,检索范围,综合分析。

具体做法:细读
3、准确表达。

(1)摘关键词
(2)摘关键句
(3)自己的话概括
4、原则:答案在文章中一定有根据
三、如何解读散文的主旨(考点剖析一)
方法:1、看标题
2、看注释
3、看过度句(段)
4、看开头结尾句
5、看抒情议论句
6、看反复出现句(段)
概括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
(分清主旨、主题、梗概、中心思想与主要内容的异同。


领会为什么写的题型(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作者技法)
四、写景状物类散文规律(考点剖析二)
写景(物)——抒情——写人(主旨)
归纳散文写作思路:写景(物),是为了写人,是为了抒发情感(物与人的相似处)。

状物类散文的写作上,作者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

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阅读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

五、题目的作用(考点剖析三)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饰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段落与句子的作用(考点剖析四)
1、分析段落的位置: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
2、分析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总结上文
3、中间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
内容上承上(写出内容)启下(写出内容)
六、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剖析五)
分析语句或段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1、答内容上的作用(有两点。

):应从句子或段落表达的句意或段意+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开头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落笔点题或交代写作背景。


中间段内容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的内容+启下的内容
结尾句或段内容上的作用常用词是:句子表达的句意或段意+点明主旨或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2、答结构上的作用:应考虑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句子在开头、在中间、在结尾;表达语不同。

(有1点。


开头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是: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

(或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中间段结构上作用常用词是: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结尾句或段结构上的作用常用词是:照应开头或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有时也有交代写作目的。

七、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点剖析六)
类型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味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饰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的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类型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品析语句的含义:一般是文中的关键句子。

题型①:品析修饰句
运用的修饰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的性格特点)。

题型②:品析哲理句的要点
要结合主旨回答,体会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化含蓄的表达为直白的表达。

题型③:品析描写句。

注意关键词
答题思路:什么描写手法(或某个动词、形容词)+作用词+什么对象的什么内容。

有些句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人或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哪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
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
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
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

类型三:语言赏析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答题方向: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含义和词语表达效果。

常见答题形式:
(词语),写出了XX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的性格特点)。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
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
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
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反问句增强语气;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形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方向: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XX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人物)XXXX的思想感情或(人物XXXX的性格特点)。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答题要点: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XXXX内容,表达了XXXX情感。

②排比:表现了XXXX内容,抒发了XXXX情感,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③反复、夸张:强调了XXX内容,突出了XXX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XXX内容,使文章跌宕起伏。

⑤反问:表达了XXX内容和XXXX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3、句式之美——入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些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八、线索(考点剖析七)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把握线索:
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
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
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1)以物为线;
(2)以事为线;
(3)以人为线;
(4)以情为线;
(5)以时间为线;
(6)以地点为线。

九、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考点剖析八)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
4、推动故事发展(伏应、引出下文等)
5、为下文作铺垫
十、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考点剖析九)
1、象征:使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4、托物言志:含蓄、哲理和有暗示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辈的情感。

6、虚实结合: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题。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一、感受启示题(考点剖析十)
要求:
联系文章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如主题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谈。

面不宜太宽,最好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点,这样更能写出自己的创意,这样也才能更深入。

格式:
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将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二、合理想象题(考点剖析十一)
要求: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题相吻合
方法:(1)心理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一人称。

(2)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在仔细研读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用第三人称。

(3)环境描写:要人与物的心理相映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