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儿科四肢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在儿科输液室的应用比较

1 . 4 统计学方法 : 采用 s p s s l 1 . 5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 , 计数 资料 采用 x 2检验。
2 结果
败, 成功率降低 , 给患儿带来痛苦 的同时 , 造成工作量 增加及工 作效率的降低。我科 自2 0 1 1 年 7月开诊 以来采用 留置针单手 送管法 , 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 现介绍 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 2 0 1 2年 1 1月期 间, 将两个 注射窗 口分别指定
单 手逆 管组 成 功 率 ( 9 4 . 5 % )明 显 高 于 双 手 送 管 组 ( 8 7 . 8 %)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1 8 . 4 4, P< 0 . 0 1 ) , 如表 1 。 表1 两 组 送 管 方 法 一次 性 穿 刺成 功 率 比较
l 7 4
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髋关节 的组成 及结构 , 告 知容易引起脱 位 的体位及动作 。教会患者在功 能锻炼 中注意技巧 , 必要 时可 以 穿“ 丁” 字鞋固定 , 或轻重量的皮牵 引, 以防髋关节 内收 、 外旋 及 屈髋 。术后搬运患者 时应派专 人保护髋 关节 , 不 得牵拉 肢 体。 搬运后要详细体检患者 , 必要时 可摄 x线片 , 确定髋 关节位 置 是否正确 。协助患者床上用便器 。翻身 时伸 直术侧髋 关节 , 保 持轻度外展 中立位 , 伸直 同侧上肢 , 掌垫 在水精隆后 面 , 向术 侧 翻身 , 防止患肢内收 、 内旋 。 3 出院健康指导及 随访 患者一般术后 2— 3周可以出院。在对患者 进行 肢体 负重 指导时应注意假体固定方式 的不 同会影响肢体 的负重 时间 : 髓 臼和股骨假体均采用骨水泥 固定 的患者 可以部分负重 , 最多 为 2 0 k g , 3周 内负重量逐步增加 , 最后 过渡到 使用拐 杖行走 ; 髋 臼 和股骨假体均采用非 骨水泥 固定的患者 一般需 在一周 以后才 可 以部分负重 , 过早负重将造成假体与骨 间面问的相对活动 而影响骨组织愈合到假体表 面 , 6个月后才 能完全 负重 。指导 患者 6周 内勿驾驶 汽车 , 3个月 内严 格做到 “ 七不要 ” : 不要交 叉双腿 ; 不要在床上 盘腿或 屈膝而坐 ; 不要 弯腰拾 物或弯 腰干 活; 不要蹲位排便 ; 不要坐沙发及矮凳或 每次 坐不超过半 小时 ; 坐位时不要过度前倾 ; 不要 跳跃 、 跑步或举 重 。指导患 者根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V 12 N .2 o. 1 o 1
Ae o p c e i i e rs a e M dcn
D c 00 e 1 2
静 脉 留置 针 在 儿 科 输 液 中 的 应 用 及 护 理 体 会
吴晓蔚 , 红梅 , 赵 隋丽光
( 中航 工业集 团二 四儿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6 ) 50 6
长 带 来 痛 苦 。小 儿 静 脉 留置 针 技 术 , 年来 在 临床 上 得 到 近 了广 泛 的应 用 。 这 项 技 术 可 以 延 长 每 次 静 脉 穿 刺 的 间 隔
见透 明 的外 套 管 内血 液 回 流 顺 畅 。左 手 复 位 、 手 持 针 翼 右
将软管送入 血管 , 根据情况决定送 管长度 ) ( 。送外 套管时
时间, 使患儿在较 自由舒适环 境 中接 受治疗 。减少 患儿 因
反 复 穿 刺 而 造 成 静 脉 损 伤 、 染 和 不 必 要 的 痛 苦 , 保 各 感 确 项 治 疗 顺 利 进 行 。既 提 高 了患 儿 家 长 对 护 理 工 作 的 满 意 度 , 缓 解 了护 士 的 工 作 压 力 和 工 作 量 。 也 1 临 床 资 料 我院东轻儿科 自2 0 09—1 2 1 0为 7 2~ 00—1 2例住 院患 儿应 用静 脉 留 置针 输 液 。其 中病 种 : 生 儿 感 染 3例 , 生 新 新
捷 有 效 的 途 径 。 同 时有 效 地 保 护 患 儿 血 管 , 少反 复 穿刺 造 成 的 感 染机 会 , 轻 患 儿 痛 苦 , 高 患 儿 家 长 满 意 减 减 提
度 。也 减 轻 护 士的 心 理 压 力 , 高 工作 效 率 。 提 .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静脉留置针新打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器具也有明显的改进,既先进⼜实⽤,不但提⾼了医疗质量,⽽且也减轻了病⼈的痛苦。
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总结,⼩⼉采⽤静脉留置针穿刺补液,为度过来势凶猛的危险期赢得时间,既节时,⼜节⼒;既减轻患⼉痛苦,消除医源性恐惧感,⼜减少了护理⼯作量。
既保护⾎管,⼜减少了并发症。
提⾼了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下⾯介绍静脉留置针新打法: 第⼀种打法:⼩⼉头⽪留置针打法 第⼆种打法:⼩⼉四肢留置针打法 第三种打法:⼩⼉颈静脉留置针打法 1、⼩⼉头⽪留置针打法 体位 ⼩⼉取仰卧位横卧在输液床上,头下垫⼀咯⾼稍硬的枕头,患⼉家长俯下⾝,两肘着床向患⼉⾝体夹紧患⼉双上肢,同时双⼿按穿刺者要求控制患⼉头部。
穿刺者站(也可做位)在患⼉头上⽅,仔细观察可以穿刺的头⽪静脉。
并⽤备⽪⼑⾃穿刺点周围2.5㎝剃除⽑发,暴露穿刺点。
消毒 严格消毒穿刺点⽪肤,备⽪后穿刺点清洗⼲净,穿刺者⽤棉签蘸取75%酒精⾃穿刺点向周围旋转消毒直径5.0㎝以上,消毒两遍。
穿刺 穿刺者左⼿中指与拇指绷紧⽪肤,⾷指⽰引静脉深浅及⾛向,右⼿拇指和中指捏紧针芯⼿柄,使穿刺针与头⽪静脉⽔平,穿刺进⽪时针尾与头⽪约15-20度⾓,进⽪后与头⽪静脉平⾏穿刺,见有回⾎时右⼿握持针柄固定不动,左⼿⾷指与拇指捏持套管针柄轻轻推进,推进套管针长度的三分之⼆即⽌,此时左⼿捏住套管针柄固定,右⼿轻轻退出针芯,调节滴速通畅后⽤贴膜固定。
贴膜后缘与套管针尾平齐,括弧相交法胶布固定即可。
2、⼩⼉四肢静脉留置针两⼈打法 体位 ⼩⼉四肢静脉留置针两⼈打法,体位不特殊要求,只要穿刺的肢体摆好体位即可。
例如,取⼩⼉⼤隐静脉打留置针法,⼩⼉取坐位作在床上,家长固定穿刺肢体即可。
消毒 扎好⽌⾎带,常规消毒穿刺点⽪肤。
穿刺 穿刺者左⼿握持好患⼉⾜前端,右⼿⾷指和中指捏紧针芯⼿柄,选择合适的⾓度进针,待有回⾎时右⼿固定,助⼿捏持套管针柄轻轻推进⾄套管针长度的三分之⼆即可,特别提醒的是助⼿推进套管针时,不要借助外⼒,⽽⽤⾃⼰⼿部⼒量推进套管针,否则,使针芯移位,穿刺失败。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l l 天 ,平均为 5 ,经留置针成功采集血标本 2 ~1 天 2 例 。基本可保证一次完成治疗疗程 , l 无 例发生穿刺 部位感染或因管道堵塞而致拔管 隋况。
3 讨论
1 , 天 平均 5 经 留置针成功采集血标本 2 例。 天, 2
有红 、 、 、 紫 黑 蓝等不同颜 色 , 另附有检验何种项 目用 哪一种试管 的说 明 , 分类明确 , 目了然。携带方便 , 一
血法省力省时 , 由于一次穿刺 , 同时抽几种血标本 , 可 减轻 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时间。避免重复穿刺 , 采 用7 或8 号 号带护套 的双 向针 , 一针两用 ”既可 可“ ,
【 关键 词】 留置针 ; 静脉输液 ; ,L 4J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O 4 2 2 (0 1 — 7 3 0 10 — 75 2 1 )2 0 6 — 3 1
静脉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 由安全无毒 的生 物材 是 料制成 。 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 15 年问世后在欧 于 98 美 国家普遍使用 。静脉 留置针操作简单 , 留置时间长 , 便于抢救用药 , 特别对4 J , ,L 减少了患儿痛苦及家长 焦虑情绪 ; 同时也减轻 了护士的工作量 , 近年来在我
成 分无 疑 会 受 到较 大 的影 响 【 2 ] 空采 血 法无 菌 程 度 。真
刺 的准确率 , 而且要求速度快 , 在短 时间内完 成大量
的采血任务 , 采用真空采血法方能取胜 , 既保证 了工 作优质高效顺利完成 , 又提升 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参 考 文 献
[ ] 张英 芳 ,尹 薇. 1 传统采血 法与真空采血 法临床 比较[ ] 0 7 3 J. 0 ,1 2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领域,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也成为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安置与护理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静脉留置针作为治疗静脉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其适用范围如下: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用于输注药物、营养液、生理盐水、化疗药物等等,同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针头注射的时间。
2. 静脉营养支持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作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
通过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身体所需,并减少消瘦的发生。
3. 输血和血液透析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于输注輸血和进行血液透析。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输液或者长时间输液的病人来说,可以减少反复针扎的痛苦。
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方法1. 静脉留置针的安置(1)准备工作在安置静脉留置针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适当的器具和材料,如手套、无菌巾、麻醉药、置针针头、针身等。
同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对病人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术前准备。
(2)安置针头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静脉留置针。
麻醉药可以用来减轻针扎时的疼痛感。
在安置针头时,需要先选择好合适的位置和方向,然后用手进行牵拉以固定位置,最后缓慢插入针头。
(3)固定针头安置完毕针头后,需要进行固定,防止针头移位。
常用的方法包括贴上敷料、用贴膜将敷料固定、利用固定带和保险带固定等。
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1)药物的注射害怕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失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注射药物时,要确保针头的位置和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配制和稀释,防止不必要的并发症。
(2)留置针的更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
同时还需要注意留置针的保存和维护,防止留置针变质和失效。
两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对比与研究

两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对比与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方法:将360例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
观察组采用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式留置针,规格0.7mm×19mm,透明敷贴。
对照组采用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规格0.7mm×19mm,单独正压接头,透明敷贴。
两组留置针置管后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短及堵管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堵管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
结论:儿科采用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堵管发生率低。
关键词儿科静脉留置针选择小儿血管细小、爱动、不合作等原因,易导致输液外渗。
一旦外渗,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也会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静脉留置针以其留置时间长、不易输液外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紧急抢救。
在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而不是用在扎针上。
2004年开始采用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单独正压接头、透明敷料,行头皮及四肢静脉置管,经过5年临床操作,发现其留置时间1~3天(60%),堵管发生率50%。
2009年开始使用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式留置针。
为了选择更适合儿科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将两种留置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需长期输液(>7天)患儿360例,男190例,女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
观察组180例,男100例,女80例;对照组180例,男95例,女85例。
两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将这3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
观察组采用24G一次性使用正压无针式留置针,规格0.7mm×19mm,透明敷贴;对照组采用24G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规格0.7mm×19mm,单独正压接头,透明敷贴。
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石萍;黄碧坚;周惠红【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网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后再用弹力网绷带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网绷带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 减少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既减轻患儿的疼痛,又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09(008)001【总页数】2页(P72,66)【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弹力网绷带【作者】石萍;黄碧坚;周惠红【作者单位】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南海人民医院儿科,佛山;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南海人民医院儿科,佛山;5282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南海人民医院儿科,佛山【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3;R618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现在我国已普遍使用,特别是在儿科[1]。
但在保留静脉留置针及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常哭闹、躁动及恐惧,常导致静脉留置针脱落。
为了减少反复穿刺造成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延长留置时间,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本研究采用弹力网绷带进行固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入选的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12月我科住院的患儿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1~5岁,平均3.5±0.6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均选择手背静脉输液,封管方法为正压封管固定法[2]。
对照组:操作完成静脉留置针后,用无菌敷贴固定,再用普通胶布妥善固定,每次输液、封管完毕,将针头从肝素帽拔出即可。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一、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于医疗领域的器械,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静脉留置针主要用于静脉输液、采血、输注药物等多种临床需要,尤其对于长期需要静脉治疗的儿科患者来说,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医疗工具。
静脉留置针的类型多样,根据其大小、长度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型号。
通常,儿科使用的静脉留置针相比成人使用的型号要小,这是因为儿童的血管较细小,且皮肤更为敏感脆弱。
在结构上,静脉留置针通常由外套管、针芯和连接管组成。
外套管材质柔软,可在体内停留较长时间而不引起显著的不适或损伤。
针芯用于刺入血管,一旦正确置入后,将被抽出,只留下外套管在血管内。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功能是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持续且稳定的静脉通道。
在儿科护理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儿童患者无法耐受频繁的针刺,且频繁的静脉穿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儿童脆弱的血管造成损伤。
通过静脉留置针,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地进行药物注射、输液或采血,减少对儿童患者的痛苦、不适。
此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还减少医护操作的复杂性,提高治疗的效率。
在紧急情况下,静脉留置针可以迅速用于输注急救药物或补充体液。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1.前期准备在开始操作前,医护人员需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器械和物资,如无菌手套、消毒液、棉球、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等。
同时,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集中注意力,准确无误地完成操作。
挑选合适的静脉是留置针操作的关键步骤。
通常应选择血管充盈、无明显硬结或炎症的静脉,避免选择关节附近或已有瘢痕的部位。
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血管较细,选择合适的血管尤为重要。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选择最适合的静脉。
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如2%碘伏或75%酒精,对预定穿刺区域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范围应覆盖穿刺点周围至少5-10cm的范围。
如果是在头部进行静脉留置,则需剃除相关区域的毛发以减少感染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在儿科四肢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更安全有效的小儿留置针固定法。
方法将120例纳入观察的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敷贴+布胶布+夹板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組则采用3M透明贴膜+3M纸胶带+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导管脱出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护士操作时间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后局部出现红肿和液体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导管脱管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护士操作时间相差无几。
结论穿刺成功后用3M纸胶带+3M透明贴膜+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明显降低了患儿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且并未增加护士工作量,深受护士和患儿家属的喜爱。
标签:静脉留置针;小儿;固定方法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有创伤护理操作技术,留置针的应用使得患儿避免了每日穿刺,但小儿好动不易配合,加上血管细短,使得在临床中容易出现留置针脱出或药液外渗现象[1]。
如何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同时使留置针保留时间更长,是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2014年以来,我科采用3M透明贴膜+3M纸胶带+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法固定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6月我院儿科需要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均因非外伤性疾病需要进行输液,且排除输液部位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患儿。
输液部位均选取四肢静脉,如手背静脉、足背静脉、内踝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选择相对比较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且避开分叉处的血管,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为正压封管固定法。
根据患儿纳入观察先后排序,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2~10岁,平均(5.5±
2.8)岁;对照组患儿男32例,女28例;年龄2~10岁,平均(5.8±2.7)岁。
经统计,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由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保证穿刺成功率达到100%。
穿刺成功后,观察组采用3M透明贴膜+3M纸胶带+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而对照组则采用普通敷贴+布胶布+夹板常规固定留置针。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护士操作时间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穿刺后局部情况比较观察组留置针后局部出现红肿和液体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因各种原因脱管5例,发生率为8.33%,远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和护士操作时间比较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护士进行固定留置针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是保护血管及持续保留的静脉通道,己广泛应用临床;留置针的固定很重要,一旦导管脱落就必须重新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患儿的费用,甚至导致血管损伤[2]。
以往穿刺成功后多采用普通敷贴+布胶布+夹板固定留置针,普通敷贴不透气,留置针穿刺处容易出现红肿或液体渗出现象;布胶布含乳胶成分,宝宝皮肤易过敏,容易长水泡;而夹板固定会导致孩子产生束缚感,患儿老是去抓留置针,易造成留置针导管脱落[3]。
笔者观察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的患儿留置针局部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为13.33%,,导管脱出率达40.0%。
2014年1月以来,我科开始采用3M透明贴膜+3M纸胶带+弹力绷带8字型缠绕固定留置针的新方法,弹绷的使用对留置针起到了保护网的作用,降低了体外导管与穿刺部位摩擦移动的几率,这样就不会因小儿出汗使敷贴失去粘性、留置针固定不牢、滑出血管引起局部渗出肿胀的情况,而且小儿不易用手抓脱,延长了留置时间[4]。
与常规固定法相比,新方法明显降低了患儿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且并未增加护士工作量,深受护士和患儿家属的喜爱。
当然笔者在临床中亦发现,患儿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护理人员需勤观察、勤思考,输液过程中患儿如有哭闹不安,输液不畅的情况出现,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高建珍.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3):54-55.
[2]秦晓香,马凤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85-187.
[3]陈显春,封悦,宋爽,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4]苏杰敏,刘丽莎.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