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共22页文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边缘,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奠基之地。
在20世纪初期,井冈山地区是湖南苏区的一部分,经过了无数次的战争和革命,最终成为了全国性的革命运动的旗帜。
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夏季,时任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主席的蒋介石,发动了所谓的“清共”,逮捕了当时中共湘赣边区第一书记毛泽东。
毛泽东被判处死刑,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他的死刑并没有执行并得以逃脱。
此时,毛泽东和一批共产党领导人在井冈山这片险恶的山地区埋下了了中国革命的“种子”。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充分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较为明显的特点:革命是在国内革命高涨的大潮中产生的。
在那个时代,群众运动的热潮起于欧洲,随后扩散到了全球的各个角落,而中国不再只是其他国家的一个附属品,而是经历了自己的“黄色革命”。
毛泽东在井冈山以暴力反抗反共的蒋介石政权,他指导群众从“枪桶”中解放出来,并通过组建工农红军来掌握军事实权。
井冈山区域的山民,也都表示了自己的利益关注点,总说只要有盼头、有活路,就愿意去革命。
这个革命就像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主角让-瓦尔·让在巴黎暴动中说的那样:“首先要有900枪,然后再有我们”。
井冈山革命的背后是坚强的工人、农民、革命战士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大众,他们组成了一条上下联通的红色供应线来支持共产党。
红色供应线支持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靠着爱国敬业、揭露各人性恶、反对等级制度、消除剥削等信念,迅速崛起。
而在这个红色革命的高潮阶段,井冈山成为了中共生成女青年团、红军抗敌的胜利基地。
同时各种偎依而来的青年、学生等人物也收到了毛泽东的感召。
最终,在井冈山的红军领导下,新的中国得以诞生。
这个政权是在一个高度组织的革命特区中取得了成功。
总的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脚印碑。
红军在这里组建、发展、夺取胜利,走向大后方,形成了促进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另一股重要势力,也为中国革命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PPT课件

10月,部队到 达井冈山,得 到当地武装帮 助,创建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
在江西省萍乡 县芦溪遭遇伏 击,9月29日 到达永新县 “三湾改编”, 由一个师缩编 为一个团
敌强我弱,起 义军严重受挫, 9月19日会师 浏阳文家市, 决定撤离,保 存革命力量
组织缩编
三
湾
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改
编 实行军队内部民主
大苍会见 ——“鸿门宴”变“同心宴”
大苍村
大苍村
毛泽东与袁文才会谈旧址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4—7 ) 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 (1928.8-12)
同党内“左”倾错误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为“八七”紧急
会议后中央派赴湖南改组省
南起永新拿山,北至酃县水
口,两地相距90华里。
四周从永新的拿山起, 宁冈茅坪
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
陇、十都、水口、下村、营
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
前、黄垇 、五斗江、车垇
再 到 拿 山 , 全 程 550 华 里 ,
“五百里井冈”由此得名。
酃县水口
永新拿山 遂川黄垇
3、五大哨口
五大哨口是进入 井冈山中心地区的重 要山中隘道。北面有 黄洋界,八面山,西 南面有双马石,南面 有朱砂冲,东北有桐 木岭,通称“五大哨 口”。五大哨口屹立 在井冈山中心茨坪四 周,扼守着进出井冈 山的五条山道。
1929年2月,东固会师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1
三、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历史过程
秋收起义爆发
1927年蒋、 汪先后叛变 革命,第一 次国内革命 失败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
以下是你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的了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基地之一。
在中国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井冈山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的重要战略据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源于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英明决策。
在当时,国共
两党合作瞄准了农村地区,井冈山由中国共产党建立为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个地方于1927年成为游击战争的基地,随后逐步发展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和斗争,特别是井冈山会师、湘赣边界斗
争和秋收起义等重要事件。
这些战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力量和斗争策略。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处诞生,并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战术,以打击敌人并保护革命基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武装斗争,更是一场农村土地革命,以及农民群众自治和组织发展的试验。
在这个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了土地革命,消除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在当地建立了农民自治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权益的保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的农村革命起到了积极的示
范和影响作用。
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一个典范。
通过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发
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斗争。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社会主义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存在。
党史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色区域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以及井冈山,湖南的茶陵、鄱县。
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 余万人,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
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界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
创建背景1927年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至此,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错误并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着重提出: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筹备和领导秋收起义。
初步开创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争取到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
1927年10月27日,工农革命军正式进驻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建。
1928年2月,建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全盛时期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会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
朱毛会师后,南京国民政府十分恐慌,发动对井冈山的第一次反革命〃会剿〃。
1928年5月上旬,红军在黄坳设伏挫伤敌人锐气后,又取得五斗江战斗的胜利。
特别是获得龙源口大捷后我区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鄱县东南部,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曲折发展1928年6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
但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军攻占鄱县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导扬二十九团官兵的回乡情绪,将部队拉往湘南,致使部队在湘南失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概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概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概况在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当时的客观形势,把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毛泽东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我们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伟大起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称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割据。
它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党开辟的第一个典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块根据地从1927年末到1930年初,坚持了两年多的革命斗争,汇聚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和平江起义等多支革命武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赴井冈山地区现地教学,是我们学习党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极好机会。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使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跌倒在血泊之中。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和复兴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在发动南昌起义的同时,决定组织革命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等省的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观点,并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参加领导秋收起义。
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湘东、赣西地区的工农武装发动起义;同时成立了以易礼容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负责领导长沙的城市暴动。
9月初,毛泽东来到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安源、崇阳、通城等地的工农武装,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任总指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关键词:井冈山武装割据根据地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形势图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从此中共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根据会议决议,彭公达和毛泽东受中央派遣返回湖南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起义部队严重受挫,在文家市决策的正确指导下,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
井冈山地区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和湖南的酃县、茶陵等六个县,以及酃县、遂川、永新、宁冈四县之交的井冈山,面积1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90余万。
此地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具备进守攻退皆可的有利地形,为封建统治所鞭长莫及。
毛泽东遂率部向该地进发,经三湾改编和古城会议后,开展游击暴动、发动群众的思想均得到了统一。
1927年10月间,宁汉战争爆发,安仁、茶陵一带防务空虚。
前委即派二连前往该地区游击,并二度轻易攻下县城。
工农革命军在茶陵以湖南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郭亮的名义广泛宣传新时期中共的主张,使民众深切感到共产党还在继续进行革命。
10月28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由工人、农民、士兵三方面代表组成,此为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十年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最早成立的红色政权之一。
粤桂战争结束后新政权遭到了大肆反扑,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为保存实力主动向井冈山撤离,但红色政权的成立推动了边界的游击暴动却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也为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于建设人民军队、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加强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全面掌握边界政治、经济状况,准确分析局势,从而制定详实的斗争策略,创建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冬,毛泽东先后到宁冈、永新两地作深入调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 (1928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1928年)一月5日,工农革命军占领遂川县城。
8日,毛泽东在遂川县城天主堂主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遂川县委,陈正人任书记。
中旬,前委在遂川县城五华书院召开遂川县委和万安县委联席会议。
会上毛泽东提出“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济南战术。
12日,湘南起义爆发。
毛泽东在遂川草林宣布“保护中小商人政策”。
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王次淳任主席。
25日,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首次宣布“六项注意”。
下旬,何长工从粤北回到遂川,毛泽东派他去王佐部帮助工作。
本月,中共酃县特别区委在酃县下坪成立,刘寅生任书记。
二月上旬,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在宁冈大陇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
中旬,中共莲花特别支部在狮形坳成立,朱亦岳任书记,同时,以“莲花一支枪”为基础,成立赤色队。
18日,工农革命军攻克宁冈新城。
随后毛泽东在茅坪宣布医治白军伤病兵,优待俘虏政策。
21日,中共宁冈县委和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龙超清任书记,文根宗任政府主席。
下旬,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茨坪成立,李子清任主席。
本月,中共永新县委在小江区成立,刘真任书记。
三月月初,毛泽东在永新秋溪乡发展党员,成立秋溪乡党支部。
上旬,中共湘南特委派代表来井冈山,把前委改为师委,将工农革命军调往湘南,致使边界被敌人占领了一个月。
中旬,工农革命军为策应湘南暴动,分三路向湘南进发。
19日,毛泽东在酃县中村给部队上政治课,为期一个星期。
月底,毛泽东率一团在桂东沙田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朱德陈毅率部向湘赣边界转移。
四月3日,毛泽东在湖南桂东沙田正式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月初,朱德率湘南暴动部队转战至安仁、茶陵等地。
上旬,陈毅率湘南农民一部分与何长工带领的第二团在资兴会合。
中旬,湘南特委在资兴彭公庙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队上井冈山的问题。
下旬,朱德、毛泽东在湖南酃县的十都会面。
28日,朱、毛两军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
月底,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召开,产生了军委会,毛泽东任书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绪论第一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8月—1928年3月) 第一节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分共全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南昌起义的爆发与赣南三整八七会议的召开与中央的秋暴决策秋收起义的爆发与文家市退兵“向萍乡退却”——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折第二节毛泽东引兵井冈毛泽东“上山”思想的萌发与形成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客观基础莲花决策三湾改编会见宁冈代表古城会议大苍会见第三节创业奠基茅坪医院的建立后方留守处的设置茅坪“安家”水口建党大汾劫难“三大纪律”的首次颁布进驻茨坪象山庵联席会议创办军官教导队创办桃寮被服厂第四节改造袁、王部队袁、王部队的特性改造袁、王部队的方针步云山练兵何长工受命大陇升编——袁、王部队的新生第五节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攻占茶陵——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湖口风波和“三大任务”的制订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六项注意”的首次颁布草林圩的复活“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工商业政策新城大捷——击破赣敌第一次“进剿”宁冈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宁冈、永新两县调查以宁冈为中心、以井冈山为依托的罗霄山脉中段割据局面的形成边界“三月失败”第二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第一节井冈山会师湘南暴动朱德率部上井冈“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正式颁布“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朱毛会见井冈山会师与红四军的成立有关井冈山会师几个问题的考析第二节红色区域的拓展首战五斗江——击破赣敌第二次“进剿”塘边分田试点永新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草市坳战斗——击破赣敌第三次“进剿”边界党的“一大”红四军党的一至五次代表大会考析第三节土地革命风暴的兴起“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政策的提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边界土地革命的全面开展井冈山土地斗争的历史经验第四节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湘南农军的遣返“打败江西两只羊”——击破赣敌第四次“进剿”大力经营永新“十六字诀”的提出及其一整套游击战术《党代表工作大纲》的制定红军的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第五节边界进入全盛时期酃县、莲花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边界党组织的壮大与地方武装的发展红军军械处的创办大陇圩场的开辟安源工人上井冈山共青团湘赣边界特委的成立边界特委与红四军军委一整套正确政策的形成第三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1928年8月—12月)第一节八月失败与黄洋界保卫战永新联席会议红军主力冒进湘南“八月失败”的原因与教训永新困敌——第一次反“会剿”奇观出迎红军大队黄洋界保卫战——第二次反“会剿”奇观第二节根据地的恢复与巩固三战三捷回宁冈毕占云、张威部投奔红军一边界党的整顿与建设边界党的“二大”红四军党的“六大”红色政权的整顿与建设军事根据地的建设《井冈山土地法》的颁布边界的社会变革第三节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吃饭大难”的问题“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好在苦惯了”反经济封锁的举措创办上井造币厂“士兵委员会”的重大作用第四节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由来与形成“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红色政权理论——泽东独特的理论创造及其重大意义红色政权理论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第五节红五军上山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成立游击修、铜边幽居联席会议以井冈山为“旗帜”彭德怀率部上井冈新城会师第四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 第一节红四军下山与井冈山突围湘赣敌军的“会剿”柏路会议的决策四军出击赣南红五军井冈山突围小井之难第三次反“会剿”失败的原因第二节开拓新的革命根据地东固会师中央“二月来信”与瑞金前委会议从“七大”风波到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第三节边界武装斗争的持续开展临时特委的组建割据区域的恢复红五军重返井冈山与边特第四次执委会六月受挫与安福之战攻克永新第四节袁、王之死袁文才的私自离队与复出土、客籍矛盾的加剧“六大”的政策与边特的态度于田联席会议的决定“罗克绍事件”袁、王永新罹难沉痛的教训第五节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二七”陂头会议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红二十军的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第五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第一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成功典范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井冈山斗争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奠基石第二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井冈山斗争经验在毗邻根据地的广泛传播与推广井冈山斗争对全国边远根据地的影响第三节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源头中共几代领导人谈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附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追踪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