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海淀区初三物理二模试卷及答案(含答案)
海淀中考二模物理试题有答案

海淀中考二模物理试题有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 理学校 姓名 成绩 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34道小题。
满分9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A .伏特(V )B .安培(A )C .焦耳(J )D .瓦特(W )2.图1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3.下列措施中,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 .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B .用吹风机的热风挡,吹湿头发C .用保鲜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D .用扫帚将雨后操场上的积水扫开图1 民间艺术景物在水中的倒筷子在水中“弯白光通过三棱镜4.图2所示的各个实例,为了增大压强的是5.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生活中,可以在未断开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B.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等保险装置C.教室中的一个开关可以控制一排日光灯,说明这些日光灯是串联的D.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中某处发生了短路6.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放在炉子上加热的水,温度升高B.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晒热C.天冷时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热D.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7. 图3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
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8.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的轴承内部装有滚珠,是为了减小摩擦B.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间不会产生摩擦力C.汽车轮胎上安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D.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发生摩擦的两物体间的相对速度有关9.图4所示为我们熟悉的实验情境,其中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情境图是图3图图3书包带做得较宽B滑雪板的面积较大C压路机的碾子很重A图钉帽的面积较大 D图10.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恒定,R1、R2为两个定值电阻,且R1>R2。
2012年海淀初三二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海 淀 区 九 年 级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练 习物理 2012.6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39个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焦耳作为单位的是A .压强B .密度C .功率D .功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凝固B .液化C .熔化D .凝华 3.下列做法中,目的是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 .用地膜覆盖农田B .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 .将蔬菜用保鲜袋装好后放入冰箱D .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进行农田灌溉 4.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 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位普通中学生的鞋子的长度约为5cmB .普通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C .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0.5kgD .一本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18g6.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
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 .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7.下列实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春天的沙尘暴天气,飞沙满天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落叶缤纷D .冬天,雪花纷飞 8.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做功的是图1B C DA苹果加速下落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缓慢拐弯人用力推车没有推动 赛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9.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 .家庭电路中,在电灯和零线之间连接开关B .当保险丝烧断时,用铜丝替代保险丝C .当发生短路火灾时,应首先切断电源D .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电灯 10.如图2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11.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灯L 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
2012--2013年北京西城、海淀、东城三区初三物理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4.下列家用电器中,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电风扇 B.电暖气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空中的光速为3×105m/s C.电饭煲 B.光属于电磁波 D.电池充电器
C.白光是由三种色光组成 D.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片是凸透镜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初秋,草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液化需要放热
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8.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0g B.一个铅球的直径约为10dm
C.体积为1升的水质量约为1kg D.一个教室的高约为800cm
1
中考物理教研组15210810749
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初三二模试卷
物 理 2013.6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8分,每小
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牛顿 B.帕斯卡 C.瓦特 D.焦耳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A 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
图1 B 月偏食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 D
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的脚掌长得很宽大 B.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C.坦克装有两条宽大的履带 D.减少汽车的载重量
A.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B.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C.用电器的额定电压越高,其额定功率就越大
D.教室里再多开几盏灯,电路中总电流会变大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试卷答案(二模)word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6二、多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三、填空题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24~27、30~33、35题各2分,28题4分,29、34题各3分,36题6分)24.如图1所示(2分)25.8272.6 (2分)26.2012(2分)27.2.4(2分)28.71,52,40,1.3(4分)29.(1)98,不变(2分)(2)乙(1分)30.引力,内能(2分)31.20(2分)32.放大,像为虚像(2分)(其他答案正确均可得分)33.ρ液不变(一定),9.8⨯103Nm3V排(或9.8⨯10-3Ncm3V排)(2分)34.实验器材: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薄透明平板玻璃。
(1分)实验过程及现象:将薄透明平板玻璃垂直水平桌面放置,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使蜡烛B 与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仍然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
说明小芳的观点是错误的。
(2分)图1(说明:不点燃蜡烛同样得分;其他物品完成实验,正确均可得分。
) 35.(1)见图2(说明:电流表量程选取不限。
)(1分)(2)R 0(1分)36.实验步骤:(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用轻细线拴好两铁块并做好绳套,将两个铁块分别套在杠杆两端5cm 刻度处,使其保持水平平衡;(1分)(2)使左边铁块一部分浸入升降台上透明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并保持铁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不写此条不扣分),调节右边铁块绳套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读出此时左、右两个铁块的绳套到杠杆0刻线的距离L 0、L ,以及左边铁块下底浸入水中的深度h ,将L 0、L 、h 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1分)(3)保持左边铁块绳套在杠杆上的位置不变,使升降台升高一段距离,增加左边铁块下底浸入水中的深度,仍然让左边铁块一部分浸入水中且保持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调节右边铁块绳套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读出此时右边铁块的绳套到杠杆0刻线的距离L 和左边铁块下底浸入水中的深度h ,将L 、h 的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1分)(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1分) (5)根据0SL GLS G p -=分别计算出6次实验左边铁块下底所受液体的压强,并分别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012西城、海淀二模物理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2年初三二模试卷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6二、多项选择题:1)3)图12N五、计算题:(共16分)X k b1. c o m36.解:Q放=cm(t0-t) …………………… 1分=4.2×103J/(kg·℃)×20kg×(80℃-30℃) …………………… 1分=4.2×106J …………………… 1分37. 解:当滑片P 滑至B 端时,断开开关S 1,闭合开关S 和S 2,电路如图7甲所示;当滑片P 滑至A 端时,断开开关S 1,闭合开关S 和S 2,电路如图7乙所示; 当滑片P 在B 端时,断开开关S 2,闭合开关S 和S 1,电路如图7丙所示; 当滑片P 滑至A 端时,闭合开关S 、S 1和S 2,灯泡正常发光,电路如图7丁所示。
(等效电路图) ……………………1分(1)在甲、乙两图中,电阻R 1不变11P P '=2122I I =14; 则 :21I I =21 ……………………1分总电压U 一定: 21I I =112R R R +=21 则 :12R R =11……………………1分(2)由丙图知:R L =L 3U I =2V 0.1A=20ΩI 3=2L UR R +=0.1A ①在乙图中:I 2=1U R =0.15A ②由①、②和R 2=R 1解得:R 1=323I I I -R L =A1.0A 15.0A 1.0-×20Ω=40Ω ………1分在乙图中,U =I 2R 1=0.15A×40Ω=6V ……………………1分(3)在丁图中,灯泡正常发光。
则灯L 的额定功率:P L0=U L0·I L0=U L0· (I 4-I 2)=6V×(0.35A -0.15A)=1.2W ……………………1分38. 解:以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物体出水前后受力情况如图7所示。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物理试卷

2012届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物理本试卷共五道大题,39个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4分,每小题2分)1.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欧姆”作为单位的是A. 电压B. 电流C. 电阻D. 电功2. 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3. 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 玻璃茶杯B. 竹筷C. 瓷碗D. 不锈钢水杯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早春,冰雪融化B. 盛夏,冰棒冒“白气”C. 初秋,田野花草挂上露珠D. 寒冬,树梢上结了霜5. 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A. 电视机B. 电熨斗C. 洗衣机D. 吸尘器6. 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7. 如图3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8. 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 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B. 篮球比赛中,所用的篮球表面有许多花纹C. 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的手套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D. 拔河比赛中,运动员穿的运动鞋的鞋底带有花纹9. 图4所示为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携带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加速升空....的情景。
关于这颗导航卫星在加速升空....过程中其机械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D.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10. 小明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用汽车上的蓄电池和照明灯泡自制一个洗印黑白照片用的小型曝光箱。
按要求曝光箱内应有L1、L2两只白炽灯泡,其中L1表面被涂成了红色,曝光箱外有S1、S2两个开关。
当仅闭合S1时,只有表面被涂成红色的L1灯发光,这时可在L1灯照明下调整底片和相纸的位置,调好后闭合S2,则L1、L2两只灯泡均正常发光,从而使相纸感光。
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物理二模

.BD..BD.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灯不发光,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对于此电路可能故障的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灯短路B.灯断路C.滑动变阻器断路D.定值电阻断路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思路:由电路图知,灯泡、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其中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端的总电压.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原因有二:灯泡短路或其它串联部分断路.解析:A、如果灯泡短路,闭合开关不会发光,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指针较大示数.此选项正确,故A错误;B、如果灯泡断路,整个电路断路,灯泡不亮,电压表指针不偏转.此选项错误,故B正确;C、如果滑动变阻器断路,灯泡中无电流通过,不能发光;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指针较大示数.此选项正确,故C错误;D、如果定值电阻断路,灯泡中无电流通过,不能发光;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指针较大示数.此选项正确,故D错误;故选B.总结:用电压表检验电路故障时,将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电压表有较大示数(接近电源电压),此处用电器断路或与之串联的用电器短路;电压表无示数,此处用电器短路或与之串联的用电器断路.12.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测力计下端挂一个滑轮组,滑轮组下端挂有物体B,滑轮组绳的末端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与物体A相连.此时物体A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450N;在物体B下加挂重为60N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拉动物体A可使其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B上升的速度大小为5cm/s.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50N,若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00N B.水平向右的力F的大小为400NC.物体B所受重力为400N D.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63W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受力平衡.思路:先对弹簧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的合力,即两条绳子向下的拉力和一个定滑轮的重力;然后对与B相连的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即该滑轮受到竖直向下自身的重力和B的拉力的作用,受到竖直向上三条绳子的拉力;从而求出B的重力;然后根据物体A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然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功率公式即可求出水平向右的拉力和功率的大小.解析:由题意得:450N=50N+(50N+G B)即B的重力:G B=550N;则A物体所受摩擦力为×(50N+550N)=200N;水平向右的力:F=×(50N+60N+550N)+200N=420N;因为B上升的速度为0.05m/s,所以A的速度为3×0.05m/s=0.15m/s,P=Fv=420×0.15=63W.故选D.总结:本题考查对物体受力平衡的应用.从运动情况分析其受力情况13.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析,以及与机械能间的关系.16.如图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路程,则该图象反映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若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象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表一、表二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密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密度/kg.m﹣3物质密度/kg.m﹣3水 4.2×103冰 2.1×103纯水 1.0×103冰0.9×103酒精 2.4×103砂石0.92×103硫酸 1.8×103干松木0.4×103水银0.14×103铁0.46×103水银13.6×103铜8.9×103A.x轴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y轴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在描绘出等质量的水和冰吸收热量和升高温度关系的图象中,甲应为水的关系图象B. x轴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y轴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在描绘出等质量的砂石和铁吸收热量和升高温度关系的图象中,甲应为砂石的关系图象C. x轴表示体积,y表示质量,在描绘出硫酸和冰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中,甲应为冰的关系图象D.x轴表示体积,y表示质量,在描绘出纯水和干松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中,甲应为纯水的关系图象21.如图所示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图,当飞机在高空中水平飞行时,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机翼下方气流的速度,由此可知机翼上表面所受气体的压强机翼下表面所受气体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思路: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解析: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故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下方压强,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故答案为:大于;小于.总结:解题关键是找出机翼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再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解答.22.有甲、乙两根电阻丝和一个输出电压不变的电源.如果将甲、乙两根电阻丝串联后接在这解析:(1)两电阻丝串联时=,则R甲=;(2)Q2=I2R乙t=2R乙t==×,则t=﹣﹣﹣﹣﹣﹣﹣﹣﹣①,(3)电阻丝乙单独接在电源上时,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Q=t﹣﹣﹣﹣﹣②;把①代入②得:Q=.故答案为:.总结:灵活运用焦耳定律及其导出式:Q=t、Q=I2Rt以及串联电路特点是本题正确解题的关键.23.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5cm,如图甲所示.现将物体A、B 上下倒置,并将它们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使物体A与容器底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待物体A、B静止时,物体B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有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容器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1N.已知物体A、B的边长分别为5cm、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6:1,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5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且撤去其所受力后,弹簧可以恢复原长.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则容器内倒入液体的质量是kg.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的应用.思路:根据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和弹簧的缩短量求出物体A的重力和质量,进而可求物体A、B的密度;然后分别分析A、B的受力情况,列出关于合力为零的等式,求出弹簧对物体的拉力求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液体密度;根据物体AB的变长和弹簧的形变量求出液体的体积,就可得到液体的质量解析:由图乙可知: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的关系式是2N/cm,则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5cm时弹簧的压力为5cm×2N/cm=10N,物体A受力平衡,则G A=10N,∵V A=L A3=(0.05m)3=1.25×10﹣4m3,根据密度公式得:ρA===8000kg/m3,∵ρA:ρB=16:1,∴ρB=ρA=×8×103kg/m3=500kg/m3,∵V B =L B3=(0.1m)3=1×10﹣3m3,∴G B=ρB gV B=500kg/m3×10N/kg×1×10﹣3m3=5N,当将物体A、B上下倒置放入容器中,则A、B受力分析如图:则:G A=N+F+F浮A﹣﹣﹣﹣﹣﹣﹣①G B+F=F浮B﹣﹣﹣﹣﹣﹣﹣﹣﹣﹣﹣﹣﹣②解得:F浮A+F浮B=G A+G B﹣N=10N+5N﹣1N=14N,∵待物体A、B静止时,物体B上表面与液面平行,且有的体积露出液面,∴V排=V A+(1﹣)V B=8.75×10﹣4m3,∵F浮A+F浮B=ρ液gV排,则ρ液==1.6×103kg/m3,由①式得:∴F=G A﹣N﹣F浮A=G A﹣N﹣ρ液gV A=10N﹣1N﹣1.6×103kg/m3×10N/kg×1.25×10﹣4m3=7N,根据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x的关系式是2N/cm,则弹簧的压力为7N,则弹簧的伸长△L=3.5cm;根据题意,弹力为拉力;弹簧长度为原长加上形变量;则液体的深度为h=L A+L+△L+(1﹣)L B=5cm+10cm+3.5cm+(1﹣)×10cm=26cm=0.26m,V液=sh﹣V排=0.015m2×0.26cm﹣8.75×10﹣4m3=3.025×10﹣3m3,则液体质量为m=ρ液V液=1.6×103kg/m3×3.025×10﹣3m3=4.84kg.故答案为:4.84.总结: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重点是能分析物体A、B的受力情况,利用二力平衡列出24请你画出如图所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考点:力的示意图.思路:重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即从力的作用点(重心)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解析:过A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总结:明确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正确画出重力的示意图的关键.25.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kW•h.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思路:本题首先要清楚电能表的读数方法:注意小数点和单位kW•h.解析:由图可知电能表的示数为8272.6kW•h故答案为:8272.6总结: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方法.26.如图所示,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为Ω.考点:电阻箱.思路: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分别读出旋钮对应的读数,用数字乘以底下的倍数,最后将四个数据相加.解析:由图可知,总电阻R=2×1000Ω+0×100Ω+1×10Ω+2×1Ω=6688Ω;故答案为:2012.总结:本题考查了电阻箱的读数方法:把对应的数字乘以倍数,然后相加即可.27.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思路: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先观察量程,然后根据指针所在位置进行读数.解析:解: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所在位置是2.4N.故答案是:2.4.总结:该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8.小明同学为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记录了最初烧杯和未知液体的总质量,图1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图2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未知液体的体积.请根据图中显示的情况,帮助小明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1/g倒出液体的质量m2/g倒出液体的体积V/cm3液体的密度ρ/g•cm﹣3123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和量筒的使用.思路: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进行量筒的读数时,注意量筒的分度值,视线应与液面的凹底相平;根据ρ=计算出液体的密度.解析:由图1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50g+20g+1g=71g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倒出液体的质量为m=123g﹣71g=52g由图2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倒出液体的体积V=40ml=40cm3所以ρ===1.3g/cm3故答案为:71;52;40;1.3.总结:此题是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主要考查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考查了天平及量筒的读数及密度的计算,在读数时特别要注意分度值.29.在探究水沸腾时具有什么特征的实验中,从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其数据如下表所示.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中,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大小变化的情况不同,则图中图是水沸腾前气泡上升的情况示意图.(选填“甲”或“乙”)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思路:(1)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解析:(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在第7min开始,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2)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答案为:98;不变;乙.总结:要理解沸点的概念,要理解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大和变小的原因,便于记忆.30.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甲图表示的是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乙图表示的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甲图的演示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选填“引力”或“斥力”);乙图的演示说明空气被压缩时,其增大(选填“内能”或“热量”),温度升高.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路:(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解析:(1)将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31.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随其两端的电压U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判断:当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为4W时,R两端的电压U为V.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思路:从图象上选取一点,这个点要有确定的电压和功率的数值,找到对应的电压和功率,根据公式R=求出电阻R的大小,已知R的电功率,根据公式P=求出R两端的电压.解析:从图象可知,当电压为U1=60V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P1=36W,由P=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R===100Ω,当通过R消耗的电功率P=4W,两端的电源:U===20V.故答案为:20.总结:本题考查电阻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根据图象求电阻的大小,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100cm刻线处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先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再沿着光具座左右移动光屏,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思路: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能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先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再沿着光具座左右移动光屏,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一定是成虚像,即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u<f时.故答案为:放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变化经常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找到其中的记忆规律.33.小明想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明保持液体密度ρ别开,并没有要求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定量关系,因此可以不用刻度尺.35.小明想利用一块电流表和一只电阻箱测量电阻R x的阻值.实验中他选择了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以及滑动变阻器R P,并完成了实验电路的部分连接,如图所示.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的要求是: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R x的电流,调节滑动变阻器R P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合适值I;保持滑动变阻器R P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变,断开开关S3,闭合开关S1、S2,调节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0.(1)请你根据小明的设计要求只添加两根导线完成图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2)上述实验过程中,待测电阻R x与R0的关系式为R x=.验中的应用.36.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如图所示的一套固定在铁架台上且带有刻度的杠杆、一个升降台上放有一只足够深的透明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足量的水、两块重力均为G、底面积均为S且侧面贴有刻度的长方体铁块(其上表面有可拴细线的小孔)、轻细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液体的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液体内部向上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考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思路:此题要探究压强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需测出物体在水中的深度,可通过金属块上的刻度得知;还需测出金属受到水的压强,没有压强计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得出;则:p=(1)I1与I2的比值;(2)请通过计算分别确定L1、L2、L3灯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值.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思路:先画出三种情况的等效电路图:(1)图2中L4灯正常发光且U4额=12V即额定电压为12V,根据题意确定灯泡L2的额定电压,根据P=UI表示出L2的电功率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图1中L2灯正常发光,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L2两端的电压求出图1和图2中电流表的示数之比;(2)根据图1和图2中电流表的示数求出图1中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灯泡L2的额定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L1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L1的阻值,图3中L1灯正常发光,根据题意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UI求出L1的额定功率,利用欧姆定律求出L1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L3两端的电压,确定其额定电压,利用串联电路分压特点确定L3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求出L3的电阻,利用P=求出L3灯的额定功率.解析:当开关S1、S2闭合、S3、S4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当开关S1、S3闭合、S2、S4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当开关S1、S4闭合、S2、S3断开时,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1)图2中:L4灯正常发光,且U4额=12V,∵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U2=U﹣U4=24V﹣12V=12V,∵各盏灯工作过程中均不超过其额定电压,且L1、L2、L3三盏灯的额定电压可能为18V、12V、6V或2.5V,∴U2额=18V,∵P=UI,且P2=2.4W,∴I2==0.2A;图1中:L2灯正常发光,则U2额=18V,===,即:=;(2)图1中的电流:I1=I2=0.3A,P2额=U2额I1=5.4V,此时L1两端的电压:U1=U﹣U2额=6V,∵I=,∴R1==20Ω;图3中:L1灯正常发光,∵三种工作电路中电流由大到小的比值为6:3:2,且I1=0.3A,I2=0.2A,∴I3=0.6A,U1额=I3R1 =12V,P1额=U1额I3=7.2W,此时U3=U﹣U1额=12V,∵各盏灯工作过程中均不超过其额定电压,且L1、L2、L3三盏灯的额定电压可能为18V、12V、6V或2.5V,∴U3额=18V,∵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解得:R3=20Ω,P3额===16.2W.答:(1)I1与I2的比值为3:2;(2)L1、L2、L3灯的额定电压依次为12V、18V、18V,对应的额定功率依次为7.2W、5.4W、16.2W.总结: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画出三种情况的39.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激增,停车成为困扰市民的一大难题.图甲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库截面示意图.该停车库主要由主体框架车位架和升降横移载车装置两部分构成.升降横移载车装置由升降传动机构和横移传动机构组成.升降传动机构由升降板、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顶部A点和电动机牵引端的B点,其中的升降板和动滑轮M在电动机Q的控制下可以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升降传动机构被束缚在光滑的限位槽内(图中未画出),保证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置于每层的车位架上的横移传动机构由载车板、电动机P和钢轮构成.横移传动机构可以通过电动机P控制实现水平移动.现有一辆汽车甲开到载车板上后,升降传动机构以速度v1匀速提升横移传动机构和汽车甲,此时绳子B端的拉力为F1,车位架顶部对电动机Q的支持力为N1,升降传动机构提升横移传动机构和汽车甲的机械效率为η1;另一辆汽车乙开到载车板上后,升降传动机构以速度v2匀速提升横移传动机构和汽车乙,此时绳子B端的拉力为F2,车位架顶部对电动机Q的支持力为N2,升降传动机构提升横移传动机构和汽车乙的机械效率为η2.拉力F1、F2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21乙中①、②所示.已知电动机Q的质量m Q=95kg,v1=5cm/s,η1=72%,N1:N2=24:29,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1)F1的大小;(2)v2的大小;(3)η2的大小.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的计算;思路:(1)已知v1=5cm/s,图象中得出F1的在第一种情况下所做的功,利用W=Pt,P=Fv求出F1的大小;(2)电动机Q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提升汽车甲时根据N1=G+F1可求出N1,根据N1:N2=24:29可求出N2,再根据②的数据,利用W=Pt,P=Fv求出v2的大小;(3)根据η1的值,利用公式η1===求出G车,再根据η2==即可求出η2的大小.解析:(1)根据图象①可知:t1=4s时,W1=5×103J,已知v1=5cm/s=0.05m/s,根据W=Pt,P=Fv得:F1===2.5×104N;(2)提升汽车甲时,因电动机Q受重力G Q、支持力N1和拉力F1;则N1=G Q+F1=m Q g+F1=95kg×10N/kg+2.5×104N=25950N,根据N1:N2=24:29得:N2=N1=×25950N=31356.25N,提升汽车乙时,因电动机Q受重力G Q、支持力N2和拉力F2;则F2=N2﹣G Q=N2﹣m Q g=31356.25N﹣95kg×10N/kg=30406.25N,根据图象②可知:t2=4s时,W2=6.2×103J,利用W=Pt,P=Fv得:v2==≈0.051m/s;(3)由图可知:滑轮组的股数为n=4,则:η1===;所以,G车=4F1η1=4×2.5×104N×72%=7.2×104N,则η2===≈59.2%.答:(1)F1的大小为2.5×104N;(2)v2的大小为0.051m/s;(3)η2的大小为59.2%.总结: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要求灵活利用所学知识、选用所学公式,利用好滑轮组的特点和η= =;能从图象得出相关信息和找到不同情况下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物理】2012年北京中考物理二模力学综合题汇编

【关键字】物理2012年北京中考物理二模力学综合题[丰台二模]39. 图20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滑轮组模型装置。
滑轮组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在实验室中小明和他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面积为500cm2的圆柱形玻璃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液体。
长方体金属块A的底面积为100cm2。
在0-7s内,金属块A以0.1m/s的速度在液体中匀速竖直上升,当金属块A浸没在液体中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12。
金属块A全部露出液面后以另一速度匀速竖直上升。
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揩、液体对金属块A的阻力均忽略不计,金属块A的密度为3×103kg/m3,这个过程中电动机工作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2所示,g取10N/kg。
求:(1) 金属块露出液面前电动机所提供的拉力F1;(2) 金属块A从上表面接触液面到下表面离开一共用时2秒,离开液面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延庆二模]38.如图23所示,置于水平桌面的物体A的质量为,悬挂在滑轮组下的物体B 的质量为。
在物体B的作用下,A恰能沿水平桌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
现在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1 拉动物体A以/s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A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1,T1提升物体B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用此装置以相同的速度提升物体C时,水平向右拉物体A的力为F2 ,物体A通过绳子拉动滑轮组的力为T2,T2提升物体C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η1:η2=16:15,T1:T2=5:4,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揩,求(1)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揩力(2)拉力F2的功率[顺义二模]38.图22甲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滑轮组模型装置。
在底面积为2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密度为的液体,边长为的正立方体物块M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匀速竖直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密度为的物块M全部露出液面后匀速竖直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与之比为8:9。
滑轮的质量、且,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揩、液体对物块M的阻力均忽略不计,液体与物块M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如图22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