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9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05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支持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糖尿病基础知识
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分型和并发症预防等 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
饮食与运动
指导患者如何合理安排饮食,掌握食物交换方法和运动 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
1. 控制血糖和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和 血压,以降低肾脏病变的风险。
2. 健康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 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3. 早期筛查: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以便 早期发现肾脏病变。
4.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肾脏病变,应及时采取 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 素,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控制甜食和含糖饮料
规律运动
减少高糖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避免加糖 和加工食品。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 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胰 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与管理
口服降糖药
01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如双胍类、磺
202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目 录
• 指南背景和意义 •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识别与评估 •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 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糖尿病的长期管理与预后评估 • 指南的实施与应用
01
指南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的危害与挑战
1 2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 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预期寿命。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诱因及预防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 在相对合理范围内
老年人保证足够饮水
对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者保证出入 量平衡
糖尿病患者需用脱水剂者应监测 血糖、血钠及渗透压
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烧 伤、严重感染等疾病时—保证足 够水分摄入
乳酸酸中毒
定义: 体内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乳 酸在血中升高造成的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乳酸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 酸中毒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胰岛素:可按治疗DKA方法, 血糖不宜下降过快过低 补钾:可按治疗DKA方法 渗透压不宜下降过快 其他:去除诱因,积极控制感
染及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监测 血糖、电解质、生命体征,每2小 时一次 有条件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时监 测中心静脉压 渗透压下降至正常后延长间隔时间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全国推广项目指导组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与糖尿病相关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 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低血糖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 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 胰岛素严重不足,升糖激素不 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质、 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失调,最终导致高血糖、高 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 乱,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高血糖
渗透性利尿
血渗透压↑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输液 一般较DKA脱水更严重,应立即 补液纠正脱水
输液种类:
✓ 血钠≤150mmol/L且血压偏低→生理 盐水
✓ 血糖<13.9mmol/L后可改用5%葡萄 糖液加胰岛素
输液量:早期液体补充十分重要 (可按治疗DKA方法),总补液 量约占体重的10~12%
9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 (判断题)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2型糖尿病患者。
()正确答案:正确2. (判断题)35周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户籍在辖区,但不居住本辖区的居民不属于管理对象。
()正确答案:正确3. (判断题)35周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常住,均不属于管理对象。
()正确答案:正确4. (判断题)辖区内35周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临时外出,可在回辖区后继续管理,不需结案。
()正确答案:正确5. (判断题)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指在辖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35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具有辖区户籍,均应纳入管理。
正确答案:错误6. (判断题)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不需要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错误7. (判断题)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正确答案:错误8. (判断题)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初步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正确9. (判断题)根据《浙江省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工作规范(2016年版)》,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接受1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
()正确答案:正确10. (判断题)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反映取血前4-12周血糖的总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11. (判断题)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应为其免费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正确答案:错误12. (判断题)对首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而无糖尿病症状者,应在不同日复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专项管理。
()正确答案:正确13. (判断题)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浙江省规范要求应建议其至少每年测量一次空腹血糖。
()正确答案:错误14. (判断题)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糖尿病防治知识-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9/30
23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非磺脲类 ↑磺脲类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肠道
肝脏 ↑HGP
2024/9/30
高血糖
↓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葡萄糖摄取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肌肉 脂肪
24
口服降糖药适应证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者
注:症状不明显查2次以上方能确诊 举例1、2、3、4
2024/9/30
7
糖尿病分型
1997年ADA分型标准
(1)I型DM A免疫介导性(与HLA相关)、 B 特发性 (与自身免疫无关,遗传性强,少 见)。
(2)2型DM(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 相对缺乏)。
(3)其他特殊类型DM
(4)妊娠糖尿病(GDM)
60%~70%未被诊断。 新诊断的DM有视网膜病变16.6%,微量白蛋白尿
21%。 已诊断未达理想控制HbA1c>9%,有50%;合并慢
性并发症:下肢神经病变38%,白内障44%,白蛋 白尿33%;严重并发症(心梗、脑血管意外、肾衰、 失明、截肢)0.2~7%。
2024/9/30
4
DM的特点
终身性疾病:难于根治,伴随终生。
2024/9/30
0
1
2
3
4
5
6
自诊断时起(月)
35
使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10个步骤
1.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的目标定义为HbA1c<6.5%*
2.除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外,每3个月测定一次HbA1c
3.将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期 获得最佳的预后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疗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最新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糖尿病临床诊疗和预防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同时也可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
目录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 糖尿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糖尿病的治疗5.1 生活方式干预5.2 药物治疗5.3 并发症的防治6. 糖尿病的监测与评估7. 糖尿病的护理与教育8.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管理9. 糖尿病研究与展望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当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1.2 糖尿病分类1.1型糖尿病(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或病理性糖尿病等。
2.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
2.2 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家族史、种族等。
2. 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3.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
4.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增加。
5. 种族:我国汉族、蒙古族等民族糖尿病患病率较高。
3.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1 1型糖尿病(T1DM)1. 自身免疫: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遗传因素:多个基因变异与T1DM发病相关。
3.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等。
3.2 2型糖尿病(T2DM)1. 胰岛素抵抗:脂肪、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糖尿病防治指南PPT课件

磺脲类药物
☺ 主要药物: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 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降糖效力: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 能不全者
体重增加
! 注意事项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不喝茶及咖啡,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但 也无须绝对卧床
血标本应尽早送检 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
妥英钠等3-7天 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的人群均应行OGTT检查 理想的流行病学调查应同时检测空腹和OGTT2小时血糖 OGTT不能用来监测血糖控制的好坏
第四章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老年糖尿病
年龄>60岁的患者,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 的患者 1)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2)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3)老年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4)老年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一)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 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 • 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
• 血糖控制目标必须个体化,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合并 症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有严重或频发低血糖 史以及生存期在5年以内的患者亦不宜制定严格的控制目 标
2型糖尿病治疗程序图
• ——根据体重选择治疗方案
超 重
/ 肥 胖 患 者
BMI≧24
第一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 ❖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 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 2)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3) 20岁以下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4)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5)表型特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前言................................................................................................................................................................................ 21 糖尿病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 22 糖尿病的危害性 .................................................................................................................................................... 53 糖尿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自然病程 ............................................................................................ 74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 105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 126 肥胖病................................................................................................................................................................ 137 代谢综合征........................................................................................................................................................ 158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 ................................................................................................................. 179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 1810 糖尿病的管理和教育 .................................................................................................................................... 2011 糖尿病的治疗 ................................................................................................................................................ 2412 特殊情况下糖尿病的管理 ............................................................................................................................ 311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 ............................................................................................................................ 3414 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与伴发病 ........................................................................................................................ 3715 糖尿病心理障碍及治疗 ................................................................................................................................ 5816 戒烟................................................................................................................................................................ 6017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婚姻、驾驶和就学、就业 ........................................................................................ 621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低血糖症
• 及时、有效、足够长时间地急症处理 • 密切随查,防止低血糖复发,有的需长达一周 的处理,应嘱病人去除诱因 • 血糖恢复、神志清楚后,要注意防止糖尿病恶 化及酮症酸中毒 • 预防:糖尿病教育,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 人
乳酸酸中毒
• 治疗
–监测 血气、血乳酸、电解质、血糖等 –补液(避免用含乳酸的制剂)
扩容—纠正脱水、休克、排酸等。可用生理 盐水、胶体液、5%葡萄糖液,必要时可用血 浆或全血等
乳酸酸中毒
–补碱
补碱尽早、充分是成功的关键。常用NaHCO3, 根据pH监测决定,每2小时测pH,当pH到达7.2 时暂停补碱治疗(避免过量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乳酸酸中毒
• 诱因:
– 糖尿病合并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慢性 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 – 糖尿病不恰当的服用苯乙双胍者,尤其是合 并上述疾病时 – 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合并脱水、缺氧时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 诊断要点
–糖尿病患者有酸中毒但血、尿酮体不显著 –血pH<7.35,血乳酸升高 血乳酸>1.8mmol/L增高 血乳酸 2-5mmol/L代偿性酸中毒 血乳酸>5mmol/L可明确诊断 –阴离子间隙>18mmol/L(无条件测血乳酸时, 排除酮症酸中毒、肾衰),计算公式为(血钾+ 血钠)-(血氯+血HCO3-)mmol/L
DKA治疗
• 纠正电解质:重点是补钾治疗
–补钾总量:氯化钾6~10克 –见尿补钾 –血钾≥6.0mmol/L或无尿时暂不补钾
DKA治疗
• 纠正酸碱失调 轻中度DKA→胰岛素+葡萄糖输入多可纠正, 仅当血PH≤7.0时用小量碳酸氢钠 • 其他 祛除诱因,治疗伴发疾病
DKA治疗
• 监测
− − −
血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每2小时一次, 注意监测尿糖;血、尿酮体及生命体征 尿酮体转阴后酌情延长间隔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 诱因及预防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相对合理 范围内 –老年人保证足够饮水 –对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者保证出入量平衡 –糖尿病患者需用脱水剂者应监测血糖、血钠 及渗透压 –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烧伤、严重感 染等疾病时—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乳酸酸中毒
• 定义:
–体内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乳酸在血中升高 造成的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乳酸酸中毒称为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 输液
–一般较DKA脱水更严重,应立即补液纠正脱水 –输液种类: 血钠≤150mmol/L且血压偏低→生理盐水 血糖<13.9mmol/L后可改用5%葡萄糖液加胰 岛素 –输液量:早期液体补充十分重要(可按治疗DKA 方法),总补液量约占体重的10~12%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DKA预防
• 提高对DKA症状的早期识别 • 1型糖尿病不能随意停、减胰岛素治疗 • 2型糖尿病合理用药,在应激及急性伴发病 时密切监测血糖;血、尿酮体等 •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利尿剂 口渴中枢受损 限制液体摄入
脱水、低血钾 应激激素分泌↑ 胰岛素相对不足 高血糖 渗透性利尿 血渗透压↑
–其他
胰岛素 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乳酸酸中毒
–透析治疗
血液或腹膜透析—清除乳酸或引起乳酸酸 中毒药物,如苯乙双胍
–预防
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症,尤其是苯 乙双胍,长期使用双胍者要定期检查肝、 肾功能、心肺功能,如有不适宜者应及时 停药
糖尿病低血糖症
• 低血糖症
–血糖≤2.8mmol/L(≤50mg/dl)+低血糖症 状体征,及进糖后可缓解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全国推广项目指导组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与糖尿病相关的急性并发症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 • 乳酸性酸中毒 • 糖尿病低血糖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 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严重 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蛋白 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最终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 解质紊乱,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 • DKA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DKA治疗
• 输液
是抢救DKA的重要措施。DKA者输液量可按原体 重的10%估计 1000~2000ml/前4小时内 4000~5000ml/24小时内
/L以上: 可补生理盐水,伴低血压或休克者联合胶 体溶液,注意监测血钠 血糖<13.9mmol/L时: 可过渡到5%葡萄糖,葡萄糖加胰岛素有利于 减少酮体的产生
• 低血糖反应
–有低血糖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血糖值 不一定≤2.8mmol/L,主要与血糖下降速度 过快引起升糖激素释放(如儿茶酚胺)所致 的症状及体征有关
糖尿病低血糖症
• 常见类型
–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在2型糖尿病早期或发 病前,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有关 –药物性低血糖:可能发生低血糖的药物
• 胰岛素:可按治疗DKA方法,血糖不宜下降 过快过低 • 补钾:可按治疗DKA方法 • 渗透压不宜下降过快 • 其他:去除诱因,积极控制感染及其他并发 症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 监测
− 血糖、电解质、生命体征,每2小时一次 − 有条件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时监测中心静 脉压 − 渗透压下降至正常后延长间隔时间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病理生理>
胰岛素分泌量↓↓ 胰岛素作用严重缺乏 升糖激素分泌↑↑ 脂肪分解↑ 乙酰CoA↑ 乙酰乙酸↑ 酮体 β羟丁酸↑ 丙酮↑ 高血糖
+
草酰乙酸↓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
DKA治疗
• 胰岛素
小剂量(速效)胰岛素安全、有效可按 0.1u/Kg/小时开始,约4~6u/小时,血糖下降速 度70~110mg/小时为宜,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 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后胰岛素减量或酌情 改为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