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初论

《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初论
2.静态分析:充当货币的材料应该具有以下 特征: ——物理特征:同质性;便利性;可分性; 耐用性;等 ——市场特征:在不同的市场上预期价格 比较稳定 ——制度特征:为正规和非正规的制度安 排所接受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 3.动态分析 • 一般可以归因为:节约交易费用 • 当然不该满足于这一一般化的概括,而是
• 或者进而将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存款也包括进来 (M3),
• 甚至再将流动性较好的其他金融工具也包括进来 (M4)。
• 对于货币的分层次计量,不同国家有不尽相同的 规定,不同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尽相同的见解。比 如美国曾经区分出6个层次:M1,M1+,M2, M3,M4,M5。
• 而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定期公布的是M1、M2 的度量。
格雷欣定律
• 如果同时流通两种金属货币,并且两种货 币内在价值不同,而外在价值相同,亦即 具有相同的法偿能力,那么,内在价值高 的货币就会被窖藏或熔化、输出,从而退 出流通,在市场上流通的将完全是内在价 值低的货币。
• 1792年,美国铸币法规定,背面有鹰徽的10元金 币(现已不流通)应含有247.5格令(grain,又 译“喱”)的纯金,同时,1元银币应含有371.25 格令的纯银。这一法案意味着,10元银币所包含 的3712.5格令白银与10元金币所包含的247.5格 令的黄金应该等值,亦即,1格令黄金等于15格 令白银。
货币:初论
思路
• 一、货币的定义
– 1.理解定义货币之不易 – 2.从职能定义货币 – 3.实用主义的定义
•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致的线索 – 2.静态分析:货币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 3.动态分析:何以新的货币形式会替代旧的?
一、货币的定义(1): 理解定义货币之不易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主要是市场结构的变化,如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亚洲美元市场)、金融衍生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
金融市场的创新
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交叉与合并,金融业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变,出现了金融控股公司之类的金融服务集团。 跨国银行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风险投资和第二板股票市场逐渐普及。
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贷款出售银行支付购买价格。
01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涉及到多个主体:主要包括发动主体、特设主体、代发行主体、投资者、服务人、信用增级主体、资信评级主体等。
行的资本充足率
提高银行的获利能力
降低银行的风险
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的意义和作用
核心,这就是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
金融工程的含义
第四节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学的形成 金融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金融手段的开发 创造性地为解决某些金融问题提供系统完备的解决办法 金融工程的运作步骤 诊断。 (2)研究和设计。 开发。 (4)管理。
二板市场的作用
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为中小型企业和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从狭义上讲,金融工程是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技术。
从广义上讲,金融工程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产生较稳定、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程。 在未来拥有一个较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资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信用等级,即可以保证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 资产的还款条件与还款期限易于把握,具有可操作性。

戴国强《货币银行学》课件

戴国强《货币银行学》课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金本位制崩溃,国际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成为国际金融体 系的主导。
20世纪70年代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金融体系进入浮动汇率制度时代,同时金 融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改革
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具有融通资金、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 功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交 易对象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
利率机制 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是资金供求双方的 价格表现,对投资和储蓄具有重要的调
节作用。 价格机制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法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机 构行为。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命令和指导来约束金融机构行为。
经济手段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来调节 金融市场。
05
国金融体系与国 体系
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国际金融体系起源于欧洲,以金本位制为基础,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金融创新可能导致信用链 条的断裂,引发违约风险。
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在执行金融创新 业务时可能面临的操作风 险。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保障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系统性风 险的发生。
保护消费者权益
确保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得到公平对待。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
• 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规范金融机构行为,促进 行业健康发展。
02
中央银行的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3)第二节货币形态的演变................................................................. (3)第三节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 (4)第四节货币制度............................................................... . (6)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 . (8)第二章信用............................................................... (12)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12第二节现代信用的基础................................................................. . (13)第三节信用形式............................................................... .. (15)第四节信用秩序的维护................................................................. . (18)第三章利率与汇率............................................................... (19)第一节利息与利率............................................................... . (19)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 (26)第四章金融市场............................................................... . (31)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述................................................................. . (31)第二节货币市场............................................................... .. (32)第三节资本市场............................................................... .. (34)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 (37)第五节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41)第五章风险与投资 (43)第一节风险与投资............................................................... . (43)第二节资产定价模型................................................................. .. (46)第三节资本结构............................................................... .. (49)第六章金融中介 (51)第一节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 51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53)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60第七章商业银行 (63)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 (6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5)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67第四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68)第五节金融创新............................................................... .. (72)第六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73第八章中央银行 (74)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74)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6)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 (78)第四节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85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86)第一节货币需求............................................................... .. (86)第二节货币供给............................................................... .. (93)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102)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 .. 102第二节通货膨胀............................................................... (105)第三节通货紧缩............................................................... ............... 1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115)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11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19)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122)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125)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7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130)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130)第二节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 (132)第三节金融监管体制................................................................. (134)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13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币收支循环国民经济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章导言一、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股票:2.1%。

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二、内容安排:内容共分三部分: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的含义: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

该定义体现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

货币银行学课件(精品PPT)

货币银行学课件(精品PPT)

第二节 货币 的职能 (huòbì)
functions of
money
价值尺 度(jià zhíchǐ
流通手段 dù )
表现(biǎoxiàn)为价格 表现为货币量交换媒介:挨饿的裁缝与挨冻的面包师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表现为财富 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
世界货币
表现为世界范围的交换媒介
9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括(bāokuò)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 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根底,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
付手段职能。
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建立在国家 信用的根底之上。
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 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tā men)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
23 23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实物 货 (shíwù ) 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和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
货币 以金属如铜、铁、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流通中的纸制货币符号
以信用活动为根底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形式:商业票 据、银行券、存款货币〔可转帐并签支票款〕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网上银行,信用卡 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交易费用的节约
17 17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二、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yīdìng)形状的货币。
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 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 式。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越 性:
1〕易标准化,
2〕易分割,
3〕易携带(xiédài),
18
4〕易保存,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2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 学时: 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何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 学时: 3)2、 1 货币的概念及形成2、 2 货币的职能2、 3 货币流通规律2、 4 货币类型2、 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 学时: 4)2、 1 信用的概念及形成2、 2 信用形成2、 3 信用工具2、 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时: 4)3、 1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形成3、 2 金融市场类型3、 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策略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时: 4)4、 1 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形成4、 2 商业银行4、 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学时: 4) 5、 1 货币供应量概念5、 2 货币需求5、 3 货币供给5、 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 学时: 4)6、 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测量6、 2 通货膨胀的类型6、 3 通货膨胀的成因6、 4 通货膨胀的后果6、 5 通货膨胀的对策6、 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 学时: 4)6、 1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形成6、 2 货币政策的目标6、 3 货币政策的手段6、 4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学时: 2) 7、 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 2 国际货币体系7、 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 4 国际信用7、 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的形成, 发展及其动作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控, 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的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的基础概念及其客观, 主观规律做了完全的阐述。

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根本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给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学科打下基础。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概念: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 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表现 (1)国际间的支付手段
货币银行学 (2)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 (3)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 一点总结:在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
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而价值尺度又先于流通手段 职能。 补充:西方货币银行学中的货币的职能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 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 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 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Barter)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 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
Money is something act as medium of exchange and store of value.
Money is anything tha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in the repayment of debts.
反证:假设发行了 1100 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 的实际价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低于一件商品,理性 的人必然将金币从流通中撤出一部分,以金属条块的形式保持 价值。
假设发行了 900 枚金币,在此情况下,金币的实际价 值仍为一件商品,而名义价值则高于一件商品,理性的人必然 会将原先收藏起来的金币或金属条块重新投入流通。
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现金流通最多的国家,为什么? 2.2003 年 1 月 21 日某乘客乘飞机到英国, 2004 年 1 月 10 日乘机返回。在飞机上所提供的免税商品名录中商品同 时以英镑和美元标价,在返程的飞机上该乘客发现价目表并未 发生调整,因此,决定将美元消费掉购买一些商品。上述行为 是否合理?试阐述你的理由。(或假设仅以美元标价) 3.某人于 2000 年 2 月将 5 万元存入商业银行,选择 了 5 年期的定期存款,将于 2005 年 2 月份到期。但在 2004 年 2 月份由于急于购买住房,需要资金,鉴于定期存款未到期支 取将视同活期存款,损失很多利息收入,因此,不将存款取出 , 而是先向商业银行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时归还。上述决定是 否合理?试阐述你的理由。 1.4.1 货币制度的形成 1.4.1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 :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 金属货币制度的最基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 :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 金属量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Standard Money)与辅币 (Fractional Money ) 3.金准备制度:增强公众对信用货币的信心 本位币(Standard Money) ( 1)含义:按照 国家 规定的 货币 单位所 铸成 的铸币, 亦称主币 (2)特点: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 (3)无限法偿货币 (4)自由铸造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垄断还是自由发行,理由 辅币(Fractional Money )
总结:因此,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名义价值与实 际价值的比较、抉择机制使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发挥着货币流通 的调节器的功能,货币过多时会自动趋于减少,在过少时会自 动趋于增加,货币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 满足流通的需要,既不过多,也不过少。
拓展: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是否存在,WHY 货币失去实际价值,只有名义价值。货币 名义价值的 任何下降(通货膨胀)都只会促使人们加速出让自己手中的货 币,货币数量不是减少反而是增加;货币名义价值的任何上升 (通货紧缩)都只会促使人们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数量不是 增加反而是减少。 “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1.2.4 支付手段 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 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2.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 活学活用: 在现行工资制度下,货币在工资的发放中执行支付手段职 能还是流通手段职能?
1.实物货币(Commodity Money) 2.金属货币(Gold Standard) 3.纸币(Fiat Money) 4.存款货币(Credit Money) 货币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货币必须具有实际价值即必 须是商品的属性日益减弱,货币的普遍接受性特征日益增强。 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概念: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 行和创造的货币。 信用货币流通的基础:信用货币的流通是建立在一种信 念的基础之上的,即持有者相信信用货币能够购买到其所载明 的价值量。这一信念一旦破灭,整个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将彻 底崩溃。因此,现代中央银行的最重要职责是保持货币币值的 稳定。 形态: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 ,即辅币和纸币;银行 存款 (Bank Deposit) ,主要是银行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 Sight Deposit)
分析的出发点:二者的区别在于商品的让 渡与货币 的回流之间是否存在时间间隔。流通手段下为一手交钱,一手 交货,钱货两清,商品让渡与货币回流之 间不存在时间间隔; 支付手段下商品让渡和货币回流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在现行工 资制度下,无论是月工资制度还是周工资制度,劳动是每天每 时每秒进行的,而工资只在某一天发放,因此货币执行支付手 段职能而非流通手段职能。 1.2.5 世界货币
1.货币作为交换媒介(Medium of Value ):首要功能 2.货币作为记账单位(Unit of Account) 3.货币作为价值的贮藏(Store of Value) 4.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 下列阐述分别描述的是货币的什么职能: 这个人很有钱。价值贮藏 他一个月挣 1 万多元。支付手段 张三从商业银行贷款 10 万元购买住房。支付手段 李四花了 1 万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流通手段 王五今天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存入了 2 万元。贮藏手段 物价上涨了,钱毛了。价值尺度 现在商场都在打折,皮尔·卡丹西服才卖 2000 多元。价值尺度 1.3 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 1.3.1 支付制度的变化 1.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 2.纸币的使用 3.支票的使用 4.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1.3. 2 货币的形态
东北财经大学
相关网站:东财 东财研究生院 东财
金融学院 考研论坛东财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坛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Money and Monetary System) 本章为货币银行学的基础。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是如何产生 的,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态的演变,把握其演变规律,同 时了解一些货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研究货币制度 的构成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货币层次的划分等问题,为货币银 行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2 货币的职能 1.3 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其最新发展 1.4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 展 1.5 货币的层次划分 1.1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1.1 市场经济与交换行为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 生产关系。 1.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 货币是商品。
2
东北财经大学 1.3.3 货币形式的最新发展——电子货币 (E-money )
1.概念:所谓电子货币,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是对“通 过电子信息的交换完成结算的系统”的总称。
2.特征: 基本特征:用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 行者处兑换 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 据直接支付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其他特征:技术方面的特征(使用了电子 化方法并采 用了安全对策),结算方式的特征(分为预付型、即付型和后 付型),流通规律的特征(既有允许一次换手,也有可多次换 手的形式),电子化的结算可以分为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支付 方法的电子化。 1.4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Monetary System)
货币银行学 解决了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 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Money Vote) 1.1.2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 生产关系。
1.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 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 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 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 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1.2 货币的职能 (Functions of Money) 1.2.1 价值尺度(Unit of Account) 1.2.2 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1.2.3 贮藏手段(Store of Value) 1.2.4 支付手段(Repayment of Debt) 1.2.5 世界货币(International Money) 1.2.1 价值尺度 1.概念: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 品的价值时 ,执行着价 值尺度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 需要现实的 货币,只需 要观念的货币。 3.价格标准(Price Standard):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 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如:1 两黄金,1 两又分为 10 钱。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 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 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 的量。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 加以规定的。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 定就比较稳定。 1.2.2 流通手段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 媒介作用时 执行着流通 手段职能。 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 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 1.2.3 贮藏手段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 起来,就执 行贮藏手段 的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