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御机制简述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应用心理学2043班 范 辉

[摘 要]防御机制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在学术心理学领域,研究者们对它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反复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对防御机制和无意识过程的兴趣再次增强,出现了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因此,近年来有关防御机制的研究已从多纬度、多学科中展开,在学术领域和临床实践中都出现了不少有关防御机制的研究。文章简要回顾了防御机制的研究历史,概述当前学术领域对防御机制的研究并就几种防御机制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防御机制 实验研究 作用

1对防御机制研究的回顾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理论是S.Fr eud于19世纪末提出来的,指一个人面对应激、挫折、创伤、丧失、冲突等心理上的种种困难时,其“自我”潜意识地运用一些心理上的防御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机制,是为了化解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保持心理平衡而采用的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手段,但他本人并未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一概念的完整形成和对其心理学根源的功能的探索是弗洛伊德的一些追随者完成的[1]。A nna. Fr eud对这些机制进行了具体阐述,它很快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防御机制研究的兴旺阶段,出现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压抑和投射的研究。临床工作者仍然在大量使用防御概念,他们认为实验室研究缺乏生态效度。在人格评估领域内人们同样对防御机制很感兴趣,他们试图发现一种能恰当地测量防御的方法。

2防御机制的作用

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原我、自我及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能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不自觉地运用[3]。下面对几种防御机制做一简单介绍。

压抑(repr ession)——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

否认(denial)——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投射(pro jectio n)——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reg r essio n)——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隔离(segr egat ion)——将一些不愉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抵消(offset)——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转化(tr ansfor m)——精神上的痛苦和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

补偿(compensat e)——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r ationalizatio n)——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为自己进行解脱。

升华(sublimat ion)——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幽默(humo r)——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反向形式(reaction fo rmat ion)——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3学术领域内的防御机制研究

3.1认知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研究

对记忆的研究表明,没有意识到的记忆仍然影响着有意记忆和任务成绩。目前一些认知心理学家正在思考,像压抑一样的过程是如何发挥功能的[2]。研究表明“认知过程在执行过程中或在执行过程后,未被意识所觉察”;Bo nano&Wx ler发现,注意可能对刺激加以区分,一种刺激在意识层面被意识到,另一种则不会;这样的注意区分是一种认知过程,它推动了分裂机制的形成。另外,尽管缺少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的觉察,Gr eenw ald 对这种刺激的生理和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那些未被注意到的刺激会影响行为[2]。这也在潜意识的心理动力的激活研究中得以证明。

3.2社会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研究

防御机制在社会认知和其它理论框架的支持下“被重新标注或被重新发现”。“特定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说认知失调,都只是对防御机制研究的委婉的说法”,涉及到投射的认知过程已成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只不过它更名为归因,后来也称为“错误的共识效应”。置换机制是“代罪羔羊”研究早期工作的基础,隔离机制作为“不协调缩减”出现。最近,否认的一些方面也被重新改造为“积极错觉”,抵消被重新标注为“假设思维”。社会心理学家实际上已经开始致力于对精神分析中的防御机制的整个领域进行研究,但是使用了不同的标签[2]。

3.3发展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防御机制会遵循一种发展的模式(Cr amer,1991;V ailla nt,1992),儿童对防御机制的使用是以一种发展的、可预测的模式而变化的,认知上较为简单的防御机制,如否认,在儿童早期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更为复杂的防御机制则占据着主导地位。事实上采用认同而不是否认和投射的防御机制可以看作是情感成熟的标志(Cra mer,1998a)[1]。通过将防御机制纳入到儿童的心理过程中,就能理解以前一些令人迷惑的行为。另外,实验研究表明,那些经历过失败的儿童增加了对防御机制的使用;在经历同伴拒绝的体验之后,女孩社会顺应不良的程度越高,就会使用越多的防御机制。

3.4人格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研究

研究表明,对青春期晚期的青少年来说,那些处于同一性不认同状况下的青少年更多地使用防御机制,对个体同一性的威胁导致个体增加了防御机制的使用。此外,个体在防御机制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具有强烈女性性别认同的个体更可能使用典型的女性防御机制,而那些具有强烈的男(下转第3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