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合集下载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压力、焦虑或不愉快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自发产生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16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 拒绝承认:对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或情绪,认为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或不存在。

2. 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责任。

3. 取笑:使用幽默或嘲讽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不舒适情绪。

4. 回避:避免与不愉快的情境或人接触,以免产生痛苦情绪。

5. 否认:否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欲望,认为这些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

6. 逃避:通过吸毒、喝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7. 隔离:将不愉快情绪或经历和其他经历和情绪分离开来,避免情绪交叉影响。

8. 理智化:对于不愉快情绪,通过逻辑分析、事实证明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9. 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0. 反抗:通过反抗或挑战有关自己的压力来源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1. 替代:通过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如吃甜食、购物等。

12. 转移:将情绪或需求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3. 供养:通过帮助他人或成为他人的赞助人来缓解自己的不快情绪。

14. 否认危险:对于危险或威胁,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15. 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16. 掩饰:用假象或伪装来掩盖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denial)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

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回(regression)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

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以下是 7 条关于心理防御机制分类的内容:
1. 压抑呀,这就好比是把那些让人痛苦、烦恼的记忆和情感,使劲儿地往心里的小角落里塞!比如说,小红小时候经历了很可怕的事情,她长大后就很难想起那段经历,好像大脑自动把它藏起来了,这就是在压抑呢!
2. 否认可有意思了,就像是捂着眼睛说“我没看见、我不相信”!像小李,他的宠物狗去世了,他却一直说狗狗只是出去玩了还没回来,这就是典型的否认呀,不愿意面对现实!
3. 投射呀,就跟照镜子似的,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啥的都投到别人身上去。

比如小张觉得自己很懒,他看别人也觉得别人懒,其实那可能只是他自己的特质哦,他却觉得别人也是这样,这不是很有趣嘛?
4. 合理化可太常见啦!就像给自己找各种好听的理由来解释事情。

像小王考试没考好,他就说这次题目太难啦,大家都考不好,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呗,让自己心里好受点。

5. 退行哟,哎呀,这就像是一下子变回了小孩子的状态。

比如小赵在工作中遇到很大压力,回家后就开始撒娇、耍赖,像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退行啦!
6. 升华挺厉害的呢!把那些不好的情绪、冲动转化成有意义的事情。

像小周他内心有很多愤怒,他就去学拳击,把愤怒发泄在拳头上,还锻炼了身体呢,多棒呀!
7. 幽默也属于心理防御机制哟!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困难和尴尬。

像是大家一起聊天,有人说了句尴尬的话,小吴马上开个玩笑化解了尴尬,这就是幽默在起作用呀!
我觉得心理防御机制真是很神奇的东西,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帮助我们应对各种情况呢!。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临压力、冲突、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境时,借助于潜意识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和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应对外界压力和情绪波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更需要了解与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 拒绝:当个体面临不愉快的情境时,有时会倾向于逃避或否认现实,拒绝接受现实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个体带来安慰和平衡,但长期来说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使用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导致个体自我的认知失衡。

3. 退行:在面临压力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为幼稚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依赖退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成熟和独立性。

4. 否认:个体对不愉快的真相或情境进行否认,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压力,但长期否认现实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情境或目标上,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转移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同时要了解个体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加以应对和引导。

1. 有效倾听与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效倾听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引导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冲突,并寻找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引导个体建立积极心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交流和心理指导,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成长。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一、拒绝:这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手段,它通常发生在思维上。

通过拒绝,人们可以把一种担心或感受转变为不和谐或不可能。

比如,当一个母亲发现自己孩子把一杯茶弄得满地都是时,她可能会说这个破活都不会做,也不值得她教。

这是一种拒绝,它可以将母亲的担忧转化为不安,让她松口气。

二、移情:这是一种情绪防御机制,它指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对象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真实情况的伤害,从而获得安全感。

比如,一个孩子承受着他父亲的持续抨击,面对父亲,他可能会通过将他的抑郁情绪转移到他的老师和班主任身上来获取心理上的安慰。

三、投射:投射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它将内在的愤怒和压抑转移到外部。

例如,有一个男生从来不在家里待太久,每次他到家就发脾气,责骂家人,其实把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家人身上。

四、压抑:压抑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减少认知上的担忧。

例如,当一个女孩面对家人对她的严厉批评时,她可能不会咆哮,而是把一切压了下去,她甚至不会去思考家人批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五、消极思维:消极思维是一种思维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降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期待,使自己不会失望。

比如,有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论他怎么试着去做到完美,他仍然会用消极的思维去覆盖所有可能的失败的情况。

六、反应酸化:反应酸化是一种情绪上的防御机制,它将愤怒和悲伤转移成愤怒、反愤或冷漠。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想借口回敬过来,而不是直面批评,试图让人害怕、怀疑或反愤,以此来达到转移责任或掩饰自己对自己失败的情绪的目的。

七、隔离:隔离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指的是把不想面对的情绪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分离开来。

例如,当一个人经历到曾经的悲痛时,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感受隔离开来,不去认真思考,从而避免太多的痛苦和痛苦经历。

八、抗拒: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可能对自己具有威胁、不利情绪的事情转变为别的思维活动,从而缓解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

心理防御机制有哪几种1.投射(projection)投射也称推诿,是指把自己具有的为他人所不容的性格、观念、欲望和行为等转移到他人身上,以此来保持心理安宁,或者把自己遭受的困境、挫折和错误推诿和归咎于他人和客观原因,以维护自尊,减轻自身的焦虑和不安。

前者例如自己性格偏执,就说他人性格才偏执,自己考试作弊,就说别人也在作弊,作弊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和老练,只是未被人发现而已等;后者例如考试成绩不佳,就归因于题目太难、复习时间不足、批卷太严格等。

2.否认(denial)否认是指否定已经发生的但又难以接受的事实,当作根本没发生,以逃避心理打击,减轻痛苦。

例如对亲人突然亡故、事业上出乎意料地遭到失败等事实不愿承认,不肯相信,以缓冲精神刺激,使心理上更有准备的在日后慢慢接受业已发生的痛苦事实。

所谓的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就是否定的典型表现。

3.象征(symbolization)象征是指以自己已经拥有的或能够接受的事物来象征性地代表自己尚未拥有或不能接受的事物,以获得心理满足和保持心理平衡。

例如数学成绩虽不理想,但语文成绩良好,因而认为自己学习能力还是不错的,数学成绩也一定能赶上去,以缓解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失落感。

4.退行((regression)退行是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放弃成熟态度和成人行为模式,表现出早期幼稚的、与年龄不相称的行为反应,去应对困难和挫折处境,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照顾,从而减轻心理负荷和痛苦。

例如晋级受阻就号啕大哭,甚至吵闹、耍赖,或满地打滚等。

5.内向(introjection)内向是指把遭受困境、挫折和错误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不可抗拒的因素,以使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忍受。

例如高考落榜就认为是命运使然;身患重病是天意等。

6.幻想(phantasy)幻想是指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想象来满足成功的欲求。

例如学习成绩落后,想象自己将来一定能成绩优秀甚至名列前茅,目前的困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现在穷困潦倒,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把防卫机制的类型分为十六种,属五大类。

(一)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这类防卫机制有以下四种形式: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motivated forgetting),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堵时,不知不觉有目的地遗忘(purposeful forgetting),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natural forgetting)的情形不一样。

例如,我们常说:“我真希望没这回事” ,“我不要再想它了”,或者在日常牛活中,有时我们做梦、不小心说溜了嘴或偶然有失态的行为表现,都是这种压抑的结果。

2、否定(denial)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

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3、退回(regression)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

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

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

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

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

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二)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1、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

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

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2、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1)酸葡萄(sour grapes)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sweet lemon)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抉择。

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projection)此种自卫机制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

例如,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

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

有一句台湾俚语:“不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买轿车、送钻戒给妻子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并且以这个行动来证明他是个尽责的丈夫;另外新年时节,打破东西说“岁岁平安”也是一样,都是采用“仪式与抵消”的防卫机制。

4、隔离(isolation)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

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或“去苏州卖鸭蛋”,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不祥的感觉。

5、理想化(idealization)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

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例如:方老师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自己的女朋友盈盈如何貌若天仙,以致大家都渴望早日可以见见他口中的美人。

在上周日大伙儿一同去旅行时,方老师手拖着一位又矮又瘦,相貌极为平凡的女士出现了。

当他热烈地向众人介绍那女士就是盈盈时,每个人都失望了。

在这事件中,方老师是将自己的女朋友理想化了。

6、分裂(dissociation)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

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

在心理分析中,我们可以说他们是将意识割裂为二,在采用分裂防卫机制。

例如:富甲一方的田先生不但是一位社会知名的慈善家,他的妻子和三位早已成材的儿女,都常常在朋友面前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慈父,品德情操,都令他们景仰。

但是,在他的工作中,他对自己的下属却十分苛刻,冷酷无情,为此人人都批评他是刻薄成家的。

至于在商场上,他更加是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也绝无道义可言。

田先生井非虚伪,只是他在生活,采取了分裂保卫机制。

(三)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判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1、转移(displacement)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例如:“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沸面”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等,都是转移的例子。

2、投射(projection)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有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四)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1、幻想(fantasy)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

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例如,2、补偿(compensation)“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

当个体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成时,改以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就作用而言,补偿可分为消极性的补偿与积极性的补偿。

所谓消极性的补偿,是指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

例如,一个事业失败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无法自拔;一个想减肥的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以暴饮暴食来减轻其挫折;所谓积极性的补偿是指以合宜的方法来弥补其缺陷。

例如,一个相貌平庸的女学生,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而赢得别人的重视。

另有一种补偿方式,称为“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指个人否认其失败或某一方面的缺点不可克服性而加倍努力,企图予以克服,结果反而超过了一般正常的程度。

例如,有一个在学校被人嘲笑为“男人婆”的女老师,为了向别人证明,她是个有“女人味”的女人,就大量的购买各种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每天一套新衣服,一反往昔衬衫、牛仔裤的打扮。

她的改变,为她赢得了他人的赞美,但也因而造成她入不敷出的经济窘状,而她在缺钱又想维持被赞美的形象,在百货公司行窃时,被当场逮住,移送法办,断送了她美好前途。

(五)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1、认同(identification)“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

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

例如:“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2、升华(sublimation)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