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对联(定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联(共20张PPT)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酒见交情。
对联的种类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春来春去春常在 庆欢庆乐庆有余 2.门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 联,多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 书斋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裁缝店 旧货店 玩具店
根据对联连店名
1.刻刻催人知惊醒;声声呼 汝惜光阴。
2.摄将真面去;幻出化身来。
3.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 犹犹豫豫知音再度难求。
钟表店 婚姻介绍所 照相馆
上联 1.翠柏苞松寿者相 2.月静池塘桐叶影 3.肥瘦短长皆有度 4.水色山光皆画意 5.水惟善下能成海 6.半帘竹影十分秀
下联 a.山不争高自极天 b.花香鸟语是诗情 c.一剪梅花百样娇 d.童颜鹤发古稀年 e.风摇庭幕桂花香 f.精细表里是其能
上联 1.时雨点红桃千树 2.亭闲有竹春常在 3.无意东风花半露 4.晴空一镜悬明月 5.芳树无人花自落 6.春日偏能惹恨长
下联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有闲春色燕双飞 e.东风不为吹愁去 f.春山一路鸟空啼
长:① (zhǎng)增多。 ② (cháng)同“常”。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这则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借山海关居高临
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 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 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汉字 多音和谐音的使用令人称奇。
对联小百科: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小百科: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定义和起源1. 对联定义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在汉字文化圈内广泛流传。
对联是由两句一组的短文构成的,前后两句之间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对仗关系,而这个对仗的关系是建立在平仄、韵律、字数、词汇、意境等多个方面之上的。
在表达上,要求表现出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内涵以及形式美感的特点,是一种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2. 对联的起源和演变对联最早出现在汉朝,当时的对联还没有现在这种严苛的结构和形式,只是两句话意思相反,形容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不断演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韵律、字数、意境的表达,从而加深对联的内涵和表现。
到了唐宋时期,对联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二、对联的结构和特点1. 知识结构对联是一种高度艺术化、高度抽象的语言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知识结构。
其中的文化元素包括典故、历史人物、地理、音韵、汉字等方面。
2. 语言表达对联要求语言表达简练精练,不得过多的叙述,每个字和字句必须精准而恰当,以表现出对联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意义。
3. 韵律特点对联韵律的特点是,双语上下句要保持押韵的关系。
对联的押韵并不像诗词那么严苛,而是要求相似、悦耳、通顺,在起到一定的美感作用的同时,更要达到“紧缚双句,一韵相承,形式美感的效果”。
4.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联的内容和形式要达到一定的统一,必须发挥结构、表述和意境等各个方面的作用。
对联的形式美感是广大人民群众欣赏和喜爱的重要因素,而对联内容的丰富和深刻也是人们喜欢对联的主要原因。
三、对联的分类和形式1. 分类对联的分类通常有文体类、主题类、字数类三种,其中文体分类包括古体和现代体。
主题分类包括春联、贺联、挽联、寿联、婚联等。
字数分类有四言类、五言类、七言类等。
2. 形式对联的形式包括各种规律的搭配方式,包括平仄韵律、字数平衡、同义反义、连续照应等。
例如,平仄韵律指的是对联的两句话必须用相同的进仄调和韵律;字数平衡指的是对联的两句话必须字数相等,或者字数之和相等。
关于对联的详细介绍

关于对联的详细介绍1、简释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2、起源历史探源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
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
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
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42章。
)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
”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
”《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
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对联简介及欣赏ppt课件

(2)宽对
❖
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
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
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
例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
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
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
地理;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
路绕山川”,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
类情况是很多的。
❖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13
(3)借对
❖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 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 这叫借对。
16
赏
欣
联
趣
名
二 、
17
叠字联
❖ 在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 几乎随处可见。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 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 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 就是叠字法。
18
❖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 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 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 (7)副词 (8)虚词
(“之”“其”归入虚词)
(9)代词
❖ ——《诗词格律》第38页,王力著,中华书局,1977年12 月第2版。
8
❖ 同类的词相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 ❖ (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独”等
字也算是数目。 ❖ (b)颜色自成一类。 ❖ (c)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
《奇妙的对联》 上课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文明播东西 知识达亚欧
智慧贯西中 道德照乾坤
教材上的这副对联,这是乾隆年间进士,被当 时誉为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钱沣所写的,描述 了对联的特点:
文辞真比丰年玉 气味还同幽壑兰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
明
今
朝
日
高
勤
中
学
品
尝
甘
苦
甜
辣
齐读下列资料:
•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 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 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 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 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 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 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 万丈长虹。
思考:对联有哪些特点?
•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 结构相当,停顿相同 •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 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 上联: 盘中餐粒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高考题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人安乐民安乐人民安乐 家团圆人团圆家人团圆
内容相关,衔接紧密。
点击高考
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浙江卷)
1—e、2—d、3—a、4—c、5--b
练习三:南京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 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上联进行调整
• 上联: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 山外白云 何处是唐宫汉阙 • 下联:树边红雨 小苑西回 看池边绿树 • 莺唤起一庭佳丽 此间有舜日尧天
•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
登阁纵目 水清木华
练习二: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五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把它们联接起来 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对联的由来介绍

对联的由来介绍对联,俗称对子。
贴对子,已是京西乃至全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风民俗,迄今,经久不衰。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
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
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郭福建议,当两个学校差距较大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能上名校就上名校,因为今后就业的时候,能上个985工程或者211工程的知名大学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则不仅是为了贴、挂、装饰庭堂楼舍,而是融汇到了人们整个生活之中。
游玩时,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会,都把对对联当做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甚至把它当做文明的对话,也有的把它当做发泄感情的工具。
总之,历史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对对联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
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
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但间隔已有300余年,其间的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
古建筑楹联文化

古建筑楹联文化★ 第1篇: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古建筑里的楹联文化。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小窗,让人忍不住想探头进去瞧瞧。
记得那是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跟几个小伙伴去了趟老城区,原本只是想去拍拍照,散散步,结果却在一条窄窄的小巷里,偶然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宅院。
门楼上的那副楹联,就像是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
上面写着“春风送暖喜气盈门,秋水长天福泽满堂”,字体遒劲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
那时候我就想,这些楹联不仅仅是装饰,它们还承载着主人家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你看,春风和秋水,一暖一凉,一喜一福,正好对应了四季的变化,也象征着生活的起伏。
这种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方式,真是既巧妙又温馨。
咱们再往深里说说,其实每一副楹联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或者一个故事。
比如说,有些楹联会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或者是某个历史典故,这就让楹联不仅仅是一段文字,更像是一部小型的历史书。
有时候,走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街道上,看到那些历经风雨依然矗立的楹联,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故事在耳边低语,讲述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
当然了,楹联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现在的新式建筑里,虽然很少见到传统意义上的楹联,但那种用文字传递美好寓意的精神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比如,很多家庭会在过年的时候贴春联,上面写满了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待,这种习俗不就是对楹联文化的传承吗?所以啊,楹联不仅仅是古建筑的一部分,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每当我们驻足欣赏一副楹联时,不妨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或许还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呢。
就这样,下次有机会去老城区逛逛的时候,别忘了抬头看看那些古老的门楣上,说不定就能遇见一段意想不到的故事哦。
★ 第2篇:走进老城区,古建筑上的楹联就映入眼帘了。
这些红木雕刻的对联,就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门,每当我走过,都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一番。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1、对联基本知识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因此我们理和摘录这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能较快了解对联起源发展状和一般分类标准,掌握对联写作常识,明确对联张贴的要求和法。
让我们与广大楹联爱好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艺水平。
叠对联起源及特点与分类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骄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
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
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茶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
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茶”、“郁垒”的名字。
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
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
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爬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爬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群臣写来写去,孟爬都不满意。
最后孟爬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 线上。 • 芝兰绕阶 千里绿 • • • • • • 黄牛耕地 春锦绣 翠柳迎春 座凝香 桃李满园 万山金
(1)新春对联: 上联 翠柳迎春千里绿 下联 黄牛耕地万山金 (2)教师办公室对联 : 上联 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题步骤: 1.根据内容、 词性和结构分 类 2.根据平仄确 定上下联
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明清盛行。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
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形成于 唐宋,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律诗的 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2、常见的对联有喜庆类(含春联)、哀挽类、名胜类、行业
因果
条件
顺承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对联类型:
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 到过对联呢? 从张贴处上说: 春联(大门)楹联(柱子)堂联(堂屋墙上)
从用途上说:
婚联(结婚)寿联(祝寿)挽联(吊唁)题画联(题 画上)交谊联(赠友人)名胜联(风景名胜处)
春 联
婚 联
寿 联
挽 联
望楹 或联 满: 足题 装在 饰相 需对 要的 。两 根 柱 子 上 , 为 了 表 达 某 种 愿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 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 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对联的形式
一般上下联的联意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 三种方式。所谓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说明同一事理。 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例: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1、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 自知之明 )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 海阔天空 )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 )又一村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精益求精 )
1、根据课文内容,将上联补充完整。 醉翁亭中 欧阳修 与民同乐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 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对比尖锐分明, 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例: 天开新岁月 人改旧乾坤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联的形式
3.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 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顺承、因果、条件、转 折、选择等复合关系。(一句话分成两句说) 例: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根据名著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下联:西游记, 记唐僧师徒,降妖除魔, 西天取经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项羽
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沙场里傲那些英雄好汉 洗了征尘,妆了水粉,把双目柔情施尽, 人世间活他个万紫千红
下:丹霞西樵鼎湖山,皆是广东名山
字数相等
避免雷同
全为
②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平仄相对 到来
③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修改: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内外百花香
④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一致
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 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平:阴平(-)、 阳平(/)仄:上声(V)、去声(\)
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一致 平仄相对 内容相关 避免雷同(对应字)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 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 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修改: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融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1、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正: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2、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改正: 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绵 下联: 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3、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 忙着起床 改正: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三
柯于贤
视频片段欣赏
•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重来重往,重往重来,来来往往,重来难往 • 一去一回,一回一去,去去回回,一去不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 联的无穷魅力。 2、能力目标:做与对联相关的语言运用练 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 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类、谐讽类、文艺类、集句类、杂类等。
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 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 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两碟豆 两蝶斗 林间两蝶斗
名词对名词
一瓯油 一鸥游 水上一鸥游 家藏万卷书 长有
主谓பைடு நூலகம்主谓
门对千竿竹 短无
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
洪 阳 德 安 里 楹 联
牛刀小试显身手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 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1.时雨点红桃千树 2.亭闲有竹春常在 3.无意东风花半露 4.晴空一镜悬明月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有闲春色燕双飞
①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1、字数
相等
相同
对联的特点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 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 结构要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
现场演练
• 拟写对联: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内容 要求:为廉实学子呐喊加油) 十年磨宝剑 一朝试锋芒 十年铸倚天长剑展豪情二日, 三载磨屠龙宝刀试锋芒一朝。 八面威风两天高考回报三载努力, 一鼓作气四张试卷绘就五彩人生。 十年寒窗,勤奋为友,只待一朝鲤鱼跃龙门; 六月考场,信心作伴,且看两日妙笔生金花。
zhāo cháo zhāo
浮 云 长,长 长 长,长 长 长 消。
朝: ( cháo)同“潮”,涨潮;(zhāo)早晨。 长: (cháng)同“常” (zhǎng)增多;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这则对联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 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 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 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汉字多音和谐音的使用 令人称奇。
回文倒顺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 难求人, 人人逢难求人难
蚕吐丝—— 蜂酿蜜 辞旧岁—— 迎新年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作业: 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为图书馆的对联补下联: (2015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古今 下联(参考):
文明播东西 知识达亚欧
智慧贯中西 道德照乾坤
结语:
• 不苦不累,高三没味; • 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 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
风俗。
神 荼 (shēnshū)
驱鬼避邪
郁 垒(yùlǜ)
秦 琼
尉 迟 恭
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chǎng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
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
叫“春联”。
第一副对联:
新年享受先代遗留的 恩泽,佳节预示着春 意常在。
诸葛亮
4.披上战甲,踏上霜花,将一腔热血抛出,
花木兰
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李清照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请读: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海 水 朝,朝 朝 朝,朝 朝 朝 落;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某市名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 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西回小苑 一庭佳丽莺唤起 池边看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对联的起源 秦汉以前,民间每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