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对联
走近对联

苏州沧浪亭
近 水 遥 山 皆 有 情
清 风 明 月 本 无 价
林则徐题书室
壁 立 千 仞 无 欲 则 刚
海 纳 百 川 有 容 乃 大
趣味联(一)
今 年 始 流 到 腮 边 前 年 一 滴 相 思 泪 额 头 已 到 画 堂 前 未 出 庭 前 三 五 步
趣味联(二)
袁 世 凯 千 古
中 华 民 国 万 岁
4)风吹杨柳千门绿
5)冬去山明水秀 6)扫千年旧习
7)科学能致富
勤劳可兴家 _______________
赠联
雄泛 一游 朝学 金海 榜竞 题逐 名群
水勇 放攀 飞书 心山 中甘 梦洒 想汗
方法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扩充法
雨 风
暴雨 狂风
下暴雨 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 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 树叶纷纷飞
1、找出上下联
盛唐诗酒无双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 书山万仞志能攀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串对
又 食 武 昌 鱼
返回
才 饮 长 沙 水
敢 教 日 月 换 新 天
为 有 牺 牲 多 壮 志
对联种类
春联 寿联 名胜联 行业联 婚联 挽联 居室联 趣味联……
四川眉山三苏祠
千 古 文 章 八 大 家
一 门 父 子 三 词 客
云南昆明西山
曲 径 通 幽 别 有 天
高 山 仰 止 疑 无 路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东北角,造起 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走近对联普通话平仄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走近对联普通话平仄一、活动背景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的平仄是对联创作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新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走近对联普通话平仄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对汉语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内容2.1 活动目标1.了解对联基本概念和常见读音;2.学习“平、仄”等音韵知识;3.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修养。
2.2 活动流程1.预热(5分钟):师生共同了解“对联”的概念和常见读音。
2.讲解(20分钟):老师以PPT为依托,讲解“对联”的基本构成、常见技巧,以及平仄等音韵知识。
3.互动(30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创作对联,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对联,锻炼孩子的文学创作能力。
4.组织朗诵比赛(40分钟):学生依据自己所写的对联进行朗诵,老师以点评的方式评分,获得前五名名次的学生将获得奖品。
三、实施方案3.1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PPT,确保讲解内容清晰简明;2.整理对联创作范本、奖品等;3.确定朗诵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将其制成条幅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
3.2 教学过程3.2.1 预热环节教师通过搜集资料,运用PPT简要介绍“对联”的概念和基本读音。
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和展示范例,对对联有初步了解。
3.2.2 讲解环节教师通过PPT讲解对联的平仄,提供图片、声音等多媒体资讯,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仄,平仄的作用和意义。
3.2.3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互相协同创作对联;2.每组遵循“平、仄、平、仄、平、平、仄、仄”的音韵规律,并在不同场合进行展示;3.教师根据各组对联的完成情况给予点评,并指导学生在对联创作中注意到平仄音韵的要素。
3.2.4 朗诵比赛环节1.每组成员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的对联;2.老师一次为相邻的两行对联进行朗诵,总分制;评分时,根据平仄、音律、韵脚、韵尾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公示各自的成绩;3.鼓励通过评估的前五个学生进行颁奖,评分最高者将获得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对联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走进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尝试对对子。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能给人带来欢乐,能为节日增添喜庆,能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春联,走近对联,感受那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
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最香醇艳丽的一枝是诗歌,最独特秀雅的一朵是对联。
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来说说从这些资料中你对对联有了怎么样的认识?二、对联的起源及历史发展:对联的含义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1、起源:桃符的传说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形容初日的光亮。
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相传在东海里有一个神鬼出没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shén shū )、郁垒(yù lǜ)。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走进对联2

走进对联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碧野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高歌对痛饮,慷慨对从容。
⏹千对百,两对三,塞北对江南。
山村对海岛,旷野对平原。
花烂漫,月婵娟,草木对山川。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点水蜻蜓争款款,浮波莲叶自田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春意布满大地
阳光普照人间
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区分上下联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行行倦鸟盼归巢()片片晚霞迎落日()龙井茶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壶中明月不老仙龄()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上下下上上下
下上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旭日融和开柳眼
处处桃花频送暖
珠树自绕千古色年年春色去还来
笔花开遍四时春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春风摇曳送莺喉
选对联
美味招徕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
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
志大年高一身干劲,童颜鹤发满脸春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寸薪寸饭恒念物力维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山------()
青山-------()青山永在-------------()海——()
东海——()
东海长流水——()福如东海长流水——()水绿水绿水常流山南山南山不老松寿比南山不老松。
走进对联(正式版)

2.词性相当
上联和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 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黑 对 例: 白 来 蓝天 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 对 对 对 对 去 碧海 雨茫茫 长河落日圆
2.词性相当
上联和下联相应位置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同。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 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5.平仄相协
所谓平仄,就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近似于现在的 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近似于现在的第三声和第四 声。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平仄相协,最起码是“仄起 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 平声。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天 增 岁 月 人 增 寿
春 满 乾 坤 福 满 门
5.平仄相协
海 水 朝,朝 朝 朝,朝 朝 朝 落;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浮 云 长,长 长 长,长 长 长 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朝: ( cháo)同“潮”,涨潮; (zhāo)早晨。 长: (cháng)同“常”; (zhǎng)增多。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这则对联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 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 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 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汉字多音和谐音的使用令人称奇。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 虾吃水 水落石出 溪水归河水 河水归江 江归海 海阔天空
绿绿红红 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 年年暮暮朝朝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走近对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苏轼与苏小妹
咸蛋剖开两叶舟内载黄金白玉 石榴打破一花罐中藏玛瑙珍珠
改字巧成联
鉴赏对联
风吹柳 雨打花
斜风拂柳翩翩舞
细雨润花浅浅吟
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引领励志修身
解缙自由聪慧,他的文章、 诗都很有名,书法尤其精绝, 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 朝三才子,著有《解学士集》 《太祖实录》等,主持编写 了《永乐大典》。
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作浴盆
如何对对子பைடு நூலகம்
一字对
红
一字对
海
二字对
绿柳
孙行者
唐三藏 祖冲之 王献之
三字对
千山鸟飞绝 浮云游子意
万径人踪灭 落日故人情
语文活动课
慈恩寺乡中心小学魏丽丽
绿 竹 别 其 三 分 景
四 季 财 源 顺 意 来
红 梅 正 报 万 家 春
一 年 好 景 迎 春 到
红 梅 正 报 万 家 春
绿 竹 别 其 三 分 景
四 季 财 源 顺 意 来
一 年 好 景 迎 春 到
好读书 不好读书
好读书 不好读书
明· 徐渭
明朝才子:解缙对对子
走近对联课件(用)

乾隆皇帝 两碟豆 两蝶斗 林间两蝶斗 纪晓岚 一瓯油 一鸥游 水上一鸥游
对 联 故 事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 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 筵席,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 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 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 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增 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 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 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 房先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 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下面的对联是个字谜,
请根据上下联各猜一个字:
口中含玉确如玉 台下有心实无心
国 怠
改联:
明朝万历年间, 有个进士叫洪承畴. 他自命 忠烈, 曾挂一对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四年, 洪承畴在松山清兵所败, 竟投 降了清朝. 有人不齿他的所为, 在联尾各加一个 语气词的字 ,将对联的意思完全改变了, 有人 还打趣说对联跟随主人也变节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对联我会对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 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妙联点评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 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 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不避叠字,回环有意趣,表现了青年 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 心。
高考要求
实战篇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对对联属此类)
高考对联题【04年全国Ⅰ】
走进对联

——走进对联
对 联 的 起 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 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五代时期后蜀 王孟昶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 联。 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 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 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 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 。
同偏旁部首联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雲霄雷電,霹雳震震霈雨霖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谐 音 双 关 联
清风满地难容我。——“清”暗寓清朝统治。 明月何时再照人。——“明月”怀念明代。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 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 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 上联: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
• 下联: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量力而行。
,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却 是 顶 上 功 夫
虽 为 毫 末 技 巧
理发店
饭 店
游 鱼 得 味 成 龙
飞 鸟 闻 香 化 凤
眼镜店
看 来 老 眼 不 生 花
察 及 秋 毫 如 照 烛
人客 走至 茶心 茶 不常 馆 凉热
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
肉 铺
对联的故事
福无双至 今朝至 祸不单行 昨夜行
上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
锁住三峡无数峰
名联欣赏:
写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李清照: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 金石录里 文章有后主遗风。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 山外白云 何处 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 有舜日尧天
发愤 识遍天下字, 立志 读尽人间书。
洪 承 畴
臣君 节恩 重深 如似 山海
乎矣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 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 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春对夏, 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 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 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 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 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 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
云对( ),( )对风,晚照对 ( )。( )对去燕,宿鸟对( )。 天 对( ),( )对风。( )对长空。( ) 对海树,赤日对( )。( )对夏,( ) 对冬,( )对晨钟。观山对( ),( ) 对苍松。 ( )对有,实对( ),作赋对 ( )。( )对朱户,宝马对( )。 ( ),六钧弓,岭北对( )。人间 清暑殿,( )。( ),一园春雨杏 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 )。
对联形式:从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分
• 正对:上下联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 •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 瑞雪片片兆丰年 腊梅点点报新春 • 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 扫千年旧习 树一代新风 • 勤奋筑起通天路 懒惰堵塞智慧门 • 串对:又名流水对,必须上下联连起来,才能表 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境界。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首是百年身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补充对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
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
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秋山人似画中游
楼台藏绿柳( D ) A.前树夕照明 斜阳山外落( C ) B.雨晴天似高
木落山觉瘦( B ) C.新日树端生
远渡孤烟起( A ) D.篱落露红桃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颜巷陋 阮途穷 白叟对黄童 沿对革 生 天浩浩 日溶溶 弯月对长虹 我对你 嘴对心 九夏对三冬
声 律 启 蒙
走近对联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童蕾
对联的起源及发展
• 起源——桃符的传说:神荼(shén shū )、郁垒(yù lǜ) • 唐代以后——尉迟敬德、秦琼 • 最早的对联: • 964年,后蜀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723年,唐人刘丘子“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 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明代——朱元璋: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云雾拨开天地恨( F ) E. 满目春色杏花红
一片晓烟杨柳绿( E ) F. 浪涛洗尽古今愁
一、门前碧水环绕 二、绵绵春雨润万物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耸立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耸立 雨—— 雪 春雨—— 冬雪 绵绵春雨—— 皑皑冬雪 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冬雪兆丰年 习习秋风吹千家
每组各选一句,对出下联: A.⑴流芳千古 ⑵变废为宝 ⑶雪中送炭 B.⑴春种满园碧玉 ⑵冬去山清水秀 C.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
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
自拟对联
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 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 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 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 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对联特点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相同
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内容相关 尽量避免同位重字
对联的书写和张贴
•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 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 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 款整齐。 •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 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修改对联
对联种类 • • • • • • 春联: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婚联: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寿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挽联: 寿终德望在 身去音容存 名胜联: 痛饮读离骚 放开今古才子胆 长沙屈原祠 狂歌吊湘水 照见江潭渔父心 • 行业联:但愿世间人常健 何愁架上药生尘 • 节日联: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 集句联:荀子劝学 博学则青出于蓝 • 庖丁解牛 久练而技进乎道
• • • • • • • • •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 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补充对联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 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