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初一声现象试题及答案

初一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声音是由物体的什么产生的?A.振动B. 静止C. 运动D. 变形答案:A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40m/sB. 1000m/sC. 1500m/sD. 2000m/s答案:A3.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A. 音调、响度、音色B. 音调、响度、音量C. 音调、音量、音色D. 响度、音量、音色答案:A4.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A. 20Hz-20000HzB. 20Hz-200000HzC. 20Hz-2000000HzD. 20Hz-20000000Hz答案:A5.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以下哪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A. 空气B. 水C. 钢铁D. 真空答案:C6. 以下哪种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最接近?A. 狗B. 猫C. 蝙蝠D. 鲸鱼答案:B7.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A. 振幅B. 距离C. 频率D. 音色答案:A8. 以下哪种乐器是利用弦的振动发声的?A. 钢琴B. 长笛C. 鼓D. 喇叭答案:A9.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声音的反射?A. 回声B. 隔音C. 隔音D. 隔音答案:B10. 以下哪种现象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A. 超声波测距B. 声呐探测鱼群C. 利用声波清洗精密仪器D. 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需要________来传播。
答案:振动;介质1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至________Hz。
答案:20;2000013. 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________。
答案:音色1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________,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________。
答案:快;快15. 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和________。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A. 30m远B. 17m远C. 约1.655m远D. 无法知道【答案】 C【解析】【解答】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现场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它需要传播的时间是:t1=;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电视机前看该联欢会的实况电视转播是通过光传播的,它的传播时间是:t2===0.0049s;当他们同时听到时,光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2=t1=;所以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故选C.【分析】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答案】A【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5.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声学复习(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声学复习声音的产生与应用、耳和听觉、声音的三要素、噪音防治【知识点分析】一.声音的描述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介质: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传播方式: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
6.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7.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二.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2.耳的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晕车晕车主要由前庭和半规管影响导致】4.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B.【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3.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3.声音的强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4.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4.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5.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形成回声。
6.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7.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8.在空气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在水中,声速远大于在空气中。
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广播、电视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清洗、碎石等。
3.声音在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治疗等。
4.声纳技术在海洋探测、水下导航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五、声音的减弱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即声音逐渐变弱。
2.衰减的原因包括:声波能量的散失、介质的吸收、障碍物的阻挡等。
3.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六、声学单位1.分贝(dB)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用于表示声音的响度。
2.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小声音强度为0分贝。
3.声压级和声强级是表示声音强度的其他单位。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为 further study in the field of acoustics 打下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解题方法:回顾声音的产生知识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习题:为什么说真空不能传声?解题方法: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知识点,真空没有介质,所以不能传声。
答案:真空不能传声,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习题: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解题方法:根据声速的知识点,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的利用》练习题A

2.3《声的利用》练习题A 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A.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2.(2012?通辽)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A.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B.C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手机铃声.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3.(2012?齐齐哈尔)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性质C.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4.(2011?南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声波不能传递能量D.5.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各地组织唱红色歌曲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歌声是由歌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A.B悠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听众的耳朵中的C.大家一起合唱时,声音传的很远,是因为合唱可以提高音调D.激昂的旋律使听众热血沸腾,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6.(2010?徐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A .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7.(2009?荆门)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8.(2007?烟台)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只能传递信息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些,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11.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听见“咚”的一声响,并看见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水中的小鱼立即向四周逃去.关于以上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也可以振动发声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C.D.1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用手奋力挥动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人手振动发出的是超声波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B.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大.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D.16.(2012?南宁)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音的传播B.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7.人埋头在水缸里说话,听起来瓮声瓮气的,这是由于()A .缸振动发声B.听到了回声C.耳朵振动发音D.人说话不清18.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19.人在屋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A.房间内声音传播的速度快B.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人耳听不到小于0.1秒的回声D.屋里的墙壁阻碍了声音向外传播20.如图所示,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奇特的声现象是由于以下哪个原理产生的?()A .声音在墙壁上传播快且损失少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人耳朵有听细微声音的功能D.声音的反射二.填空题(共7小题)21.(2010?宜宾)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波使房屋倒塌说明了它是可以传递____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玉树位于海拔4200m左右的高原地区,当地大气压强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气压.22.(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23.(2008?梅州)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 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_ 的性质.24.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_________ 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 .2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 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__ 传到人耳的;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 (选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26.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_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 .爆炸声音将窗玻璃震碎,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 .27.小强做声学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28.演绎式探究: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啸的破坏力让我们再一次体验到大自然能量的巨大.地震产生的能量是以波动的形式通过各种物体从震源向远处传播的,能量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体传播的呢?小明知道给串联的不同导体通电,通过的电流相同,这是由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电流即电流密度决定的.那么,相同截面积中流过的能量由谁决定呢?带着这个问题,她查阅了资料,知道:与电流定义类似,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横截面的能量叫做能流,用P表示;通过单位截面积的能流称为能流密度,用I表示.那么能流密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1)小明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对该问题进行了如下简化:①能量沿着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介质传播;②传播能量的波的波速为v(2)已知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传播的能量为ω,它是一个与波源的振幅和振动频率有关的已知量.小明推出了能流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他的推导过程如下:(请你将推导过程填写完整)①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某一截面的能量△E=_________ ;②在△t时间内通过圆柱体介质的能流为P= _________ ;③能流密度I= _________ .能流密度又叫波的强度,声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声强,它表示声音的强弱;光波的能流密度称为光强,它表示光的强弱.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共鸣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 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_________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_________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_________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_________ ,就会形成_________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30.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共走了多少路程?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2)小明知道“嫦娥一号”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一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2.3《声的利用》练习题A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考点:物理常识;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举出20个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举出20个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1.婴儿啼哭:婴儿啼哭告诉它的父母它有着不舒服或饥饿的感觉。
2.电视机收音:它可以将卫星电视、特殊频道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手机短信:它可以给你朋友发送文字、图片和音频等信息。
4.电子邮件:它可以实现网络上的国际信息交换。
5.语音电话:它允许人们在远方通话,而且可以保持不断的一对一口头沟通。
6.手机照片:它可以把拍摄的照片传达给朋友或家人。
7.口头交流:口头交流是人类最古老的形式之一,通过口头沟通完成传达信息的任务。
8.开门铃:开门铃是一种声音信号设备,当人们触及开门铃,电子设备将产生一种声响,用来传递消息。
9.发动机声音:机动车发出的声响,可以让人们清楚地分辨不同的汽车,同时可以预before其拥堵的状况。
10.报警器:报警器产生的声音能够通知人们发生了紧急情况。
11.火车响声:火车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人们可以从火车过山管间传出的声音中得知。
12.鸟叫:某些鸟类有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栖息地、危险、报晓等。
13.学校鸣钟:学校鸣钟是校园里一种标志性的声音,用来告诉学生们课间休息或上课的时间到了。
14.歌曲:歌曲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也可以传播积极的思想。
15.婚礼上的音乐:婚礼上的音乐可以使气氛变得欢乐而愉悦。
16.园林开放的钟声:当一座园林开放时,都会向外发出一声钟声。
17.按铃声:按铃声既可以让人们迅速引起注意,也可以使他们表示思想或决定。
18.鸭子嘎嘎叫:鸭子有时会发出特殊的“嘎嘎”的叫声,用来报警或表达情绪。
19.汽笛声:汽笛声可以表达愤怒或乐趣,也可以警示其他司机在路上的行为。
20.辩论比赛的讨论:辩论比赛是一种说话技巧,它可以传达和清楚地表达一个人的想法和观点。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声现象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答案】A【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故选A.【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9.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枪,杀人于无形之中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答案】 C【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B、声波枪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 空气能够传声【答案】 C【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优质PPT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物理·八年级(上)·配人教
5
基础训练
1.【湖北中考】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B )
A.阳光从东方射过来了
B.雷声从东方传过来了
C.云朵从东方跑过来了
D.花香从东方飘过来了
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B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物理·八年级(上)·配人教
16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物理·八年级(上)·配人教
1.银 色 修 饰 了 同一 个对象 ,同时 五句话 也表达 了一个 共同的 主题,肯 定了生 命的价 值,春 天必然 会来临 ,谁也 无法阻 挡生命 的冲动 ,显示 了生命 本生的 一种张 力。在 西方社 会中, 银色有 其代表 的含义 ,即银 色是纯 洁、博 爱、美 德和富 裕的象 征。 2.生 命 和 死 亡 全不 相容, 我们是 为着生 的,或 者是为 着死的 ,非此 即彼, 在本质 上不可 兼得; 同时, 他也肯 定了生 命的价 值,春 天必然 会来临 ,谁也 无法阻 挡生命 的冲动 ,无法 阻挡我 们对于 新生命 、新世 界的渴 望与追 求 3.散 文 阅 读 中 ,重 点要注 意引导 学生树 立几种 意识: 首先是 整体意 识,要 尽可能 地细读 全文, 充分感 知全文 ,了解 文本的 内容和 情感基 调,把 握文章 主旨; 其次是 题干意 识,要 明确题 目问的 是什么 ,是怎 么问的 ,也即 命题指 向哪里 4.有 人 把 散 文 阅读 的基本 步骤归 纳为八 句话: 先读原 文晓大 意,再 审题目 作标记 ,文题 对照定 范围, 抓住关 键再提 取,提 取之后 需整合 ,经过 验证再 确立, 语言转 换不可 少,答 案简洁 又明晰 。 5.每 个 人 都 有 理想 和追求 ,不断 地追求 却始终 实现不 了,所 以只能 不断地 往前走 ,永远 在路上 流浪, 永远处 于一种 寻觅的 过程之 中。所 以,从 这个角 度来讲 人始终 都是在 路上 6.作 者 将 此 处 坐车 的困难 抽象为 人生旅 途的苦 难,但 从本质 上讲他 们同样 是想达 到目的 地而不 能达到 ,想实 现理想 而不能 实现自 己所有 的理想 ,实质 上还是 一场苦 旅。所 以“实 质上” 不能去 掉。 7.课 堂 活 动 是 为了 课堂教 学目标 而开展 的,如果 课堂活 动与学 生动脑 脱节,活 动与学 生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培 养脱节 ,没有学 生真实 的体验 与反思 ,那么 这种课 堂活动 只能说 是一种 教学资 源的浪 费. 8.边 塞 诗 是 以 边疆 地区汉 族军民 生活和 自然风 光为题 材的诗 ,是唐 代汉族 诗歌的 主要题 材之一 ,是唐 诗当中 思想性 最深刻 ,想象 力最丰 富,艺 术性最 强的一 部分。
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
2023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B【解析】A选项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琴声的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在空气中的传播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C选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解析】“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A选项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潜望镜观察外部环境,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选项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D【解析】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A选项冰棒粘舌头是唾液凝固,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霉,是微生物数量繁殖的足够多,使食物变质,不属于物态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是壶里高温的水蒸气跑出口后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解析】A选项岩棉保温板利用了岩棉隔热性好的特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B选项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是半导体,制作集成电路芯片所使用的晶圆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飞机采用的材料应该具有的性能是密度小、强度大,可以制成飞机蒙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选项用橡胶做汽车轮胎,主要是因为橡胶常温下有高的弹性,减小汽车的振动与颠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战演练 (导学号 S138494)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发现昆虫和确定方位,说明超声波可以 传递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 。 点拨:根据【记忆-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理解-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实战演练
(导学号:21470088)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ຫໍສະໝຸດ 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5/9
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 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
点拨:“用力往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空气减少,根据【理解-效果】分析音乐芯片 声音的变化情况;再根据【理解-介质】分析声音通过什么传入人耳。
3/9
【理解-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实战演练
(导学号:83850019)如图所示,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照样能够随着水面上 方的音乐声“翩翩起舞”,这说明()
A.空气能够传声 B.水也能传声 C.人在水中的听力特别强 D.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 点拨:根据【理解-介质】知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水。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物理观念
物理学有无数概念,定律,公式等。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4类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俗称4观,“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它们就是物理学的本质。
情境
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可以感觉到喉头振动;用力拨动弹簧,弹簧发出 声音;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
讨论 (1)喉头振动,发出声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物理观念
物理学有无数概念,定律,公式等。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4类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俗称4观,“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它们就是物理学的本质。
情境
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
讨论 (1)同学们听到铃声,从铃声中获得“考试开始”的信息,然后开始答卷,这个实 例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 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 是模型建构。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 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情境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激起水花;轻质小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小球会 被弹开。
8/9
讨论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理解-放大振动】当振动难以观察时,可以采用放大法将振动放大。 例:振动的音叉放进水中会激起水花、用小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小球会被弹开 等。
实战演练 (导学号 S1433634)如图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 同时,会观察到小纸屑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 ,将敲响的鼓面 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 。
科学思维
我们可以用4个步骤来解释和验证物理学问题。这4个步骤是“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质 疑创新”,“科学论证”。 例如用手在树上摘下一个苹果,是否会落到地下呢?这个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分析,这就 是模型建构。然而如果离开了地球,没有了万有引力,那就要切换到用相互作用力模型来分 析,这个就是科学思维。最好的科学论证方法就是用实验探究,简单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情境
“会变声”的闹钟
4/9
讨论 (1)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怎样变化?
【理解-效果】传声介质的多少会影响传声的效果;传声介质越多,传声效果越 好。 (2)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还能否听到声音? 【理解-特例】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情境
“神奇的铁管”
讨论 在铁管中装满水再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呢?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物理观念
物理学有无数概念,定律,公式等。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4类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 俗称4观,“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它们就是物理学的本质。
情境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而需要借助电子设备。
2/9
讨论 “太空”是真空,没有介质,声音在没有介质的真空中不能传播。
6/9
【理解-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很多,比如:鸟类发声是由于鸣膜的振动;笛子发声是 由于空气柱振动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
【理解-声源】发声过程中,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例:人发声时的声带、鸟类发声时的鸣膜等。
实战演练 (导学号 S1895672)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吗? (1)优美的小提琴声: 。 (2)悠扬的短笛声: 。 (3)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 (4)“哔哔”的流水声: 。 点拨:根据【理解-声源】可知,在发声过程中,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理解-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理解-特例】真空中不能传声。
实战演练 (导学号:83829846)如图所示,你觉得其中的说法符合科学道理吗?请说明 原因。
点拨:“月球周围”是真空,根据【理解-特例】分析说法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情境
感受传播声音的介质。
讨论 鼓声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墙壁传到我们耳 中;“拍手声使鱼惊慌”说明鱼可以在水中听到声音。
点拨:根据【理解-放大振动】可知,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 大为纸屑的跳动,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9
【记忆-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①人类的交谈声;②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③中医诊病的“望、闻、问、 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④蝙蝠的回声定位;⑤利用声呐
1/9
探测海深;⑥B超等。 (2)声音既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实例中应用的是声音 具有能量还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呢?
情境
用手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发出声音;但如果用力按住吉他,阻止琴弦的振动,声 音就消失了。
7/9
讨论 用力按住吉他,阻止琴弦的振动,声音就消失了,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理解-共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的时候,发声也会停止。 实战演练
(导学号 18492076)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 待新年的第一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 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点拨:根据【理解-共生】可知,当发声没有停止的时候,振动一定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