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临床护理_常规(修订)
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

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全新护理分级规范(2024年版)一、概述为了提高我国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外护理实践经验,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开展,旨在为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护理分级指导,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二、护理分级原则1. 患者为中心:护理分级应以患者病情、需求和舒适度为出发点,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2. 科学合理:护理分级应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客观评估患者病情,确保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动态调整:护理分级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参与协作:护理分级应在医疗团队协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分级标准1. 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需持续观察和干预;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2.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3. 一般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
4. 康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
四、护理分级流程1.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情、需求和舒适度。
2. 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护理分级标准,初步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3. 护理人员将初步确定的护理级别报护士长或护理部负责人。
4. 护士长或护理部负责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认护理级别。
5.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6. 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
五、护理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分级管理组织,负责护理分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护理分级管理组织应制定护理分级工作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
3. 护理人员应接受护理分级相关培训,提高护理分级能力和水平。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保护性约束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有兴奋躁动、幻觉、拔管倾向、小儿、意识不清等情况,评估是否有保护性约束的适应证。
2、评估患者是否使用药物镇静、抗焦虑等。
[护理措施]
1、在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约束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患者的对了情绪。
2、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约束带要有衬垫,约束功能位置(约束力量顺应肢体的长轴),打结不宜过松或过紧,以能伸进一手指为宜;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时松解1次,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
实施约束时,动作应轻巧,避免强拉硬拖,尤其不能强拉一侧肢体,应保护好关节部位。
3、约束过程中,密切(每小时)观察约束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约束带是否脱落或松动。
4、进行床旁交接班。
5、病情好转,没有约束指征时及时松解约束,约束带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约束的必要性和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患者的配合。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护理常规

胸痛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等交流,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
2.。
通过互利体检来评估疼痛部位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
3.。
了解胸片、CT、骨扫描等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1.舒适护理: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环境护理: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
3..止痛:如因胸部活动引起剧烈疼痛者,可在呼气末用15cm宽胶布固定患侧胸廓(胶布长度超过前后正中线),以降低呼吸幅度,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局部热湿敷、冷湿敷或肋间神经封闭疗法止痛。
5..用药护理: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剂,参照WHO三阶梯疗法(1)非麻醉止痛剂:使用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如去痛片、芬必得、西乐葆;(2)弱效麻醉止痛剂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如可待因、曲吗多;(3)强效麻醉止痛剂:使用于重度疼痛的患者,如杜冷丁、吗啡、海洛因。
并观察用药效果和副作用。
6..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包括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放松技巧。
参考文献:(1)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常规.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黄金,姜冬久.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王桂兰,刘义兰,赵光红. 专科病人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卫生部,2011咯血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评估患者咯血的量、颜色、性状,伴随症状,治疗情况,心理反应,既往史及个人史。
2..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等方面的变化。
3..了解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结核菌检查、胸片或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适合体位:小量咯血患者静卧床休息,大咯血患者绝对卧床,取患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护理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完善制度

护理制度操作常规修订与完善制度护理制度是指为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制度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下面将从护理制度修订的目的、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满意度。
通过制定和修订护理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规范意识、标准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保障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得到规范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护理操作规范。
护理操作规范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例如手卫生、穿戴衣帽、预防跌倒、安全用药等操作规范的修订和完善,将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是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规范。
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因此,护理记录的规范和完善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和医疗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护理信息的管理规范也是护理制度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加强护理信息的采集、整理和传输,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将涉及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的建立和规范。
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对于推动护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可以激励护理人员积极进取、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诊疗效果。
最后,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指南。
制定护理制度的过程需要广泛征求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护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对护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施能力。
总之,护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介绍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 患者档案: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前完善其医疗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2. 体格检查: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手术准备1. 无菌操作: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洁净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2. 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为手术患者配备合适的手术椅、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手术室条件符合手术要求。
三、术中护理1. 术中协助: 术中,护士应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包括协助提供所需的器械、药物等。
2. 监测与保障: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3. 疼痛管理: 护士应注意术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其它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四、术后护理1. 个体化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 护士应妥善处理术后伤口,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宣教: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准确的术后护理宣教,包括如何照顾伤口、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医嘱。
五、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 护士应通过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与相关治疗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2. 康复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方法、生活习惯调整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六、护理记录与评估1. 护理记录: 护士应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获取必要的病情信息。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修订)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给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位性神经损坏。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处理、各种内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及生活不能处理、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应给予十组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室内适当活动。
护理常规修订格式

护理常规修订格式一、护理常规初衷及意义护理常规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它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规范,具有指导护士工作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护理常规修订的目的1.增强标准化:通过修订护理常规,可以统一护理操作和标准,提高护士的一致性和整体效益。
2.适应科技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修订护理常规可以使其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3.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常规修订可以总结和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强化护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护理常规修订的注意事项1.参与多方:护理常规的修订应该由多方参与,包括医院管理层、护士长、护理教育科等。
通过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常规内容。
2.合理分类:护理常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科室、病种、护理操作等进行分类,便于护士查找和熟悉相关的操作要求。
3.明确流程: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避免操作中的混乱和误解。
4.培训普及: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进行全员培训,确保每位护士都能掌握和运用新的操作要求。
四、护理常规修订的具体内容1.操作规范: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包括各种护理操作的具体规范要求,如各类管道的插管操作、药物注射、伤口处理等。
2.风险评估:护理常规应该加强对患者风险因素的评估,针对具体病情和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沟通交流:修订后的护理常规应该重视护患沟通和交流的环节,明确护士在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的语言、态度和技巧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4.文档记录:护理常规应规范护士的文档记录要求,确保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护理过程得到准确、完整地记录,方便后续工作和评估。
护理常规修订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护理质量。
各级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理常规修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修订工作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临床护理常规分级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常规1、对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各种复杂及新大型手术、各种严重损伤和监护室的患者应给予特别护理。
2、设专人昼夜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救药品、器材准备齐全,随时准备抢救。
3、设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出入水量,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严格交接班。
4、制定护理计划,适时提出护理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5、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整洁,做好口腔、头发和皮肤护理;保持各导管通畅;按时翻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防止并发症。
6、向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
7、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或其他体位性神经损坏。
8、及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9、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感染。
第二节一级护理常规1、对危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生活不能处理、各种出血、外伤、高热、昏迷、肝肾衰竭、休克、瘫痪、惊厥、早产、晚期癌症等患者应给予一级护理。
2、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护士提供患者生活上的各种需要,应做到饭、水、便器、药物、治疗五到床头。
3、严密观察病情。
按要求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有效护理措施。
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按规定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5、落实各项生活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衣被及床单位整洁,保持各导管通畅。
6、协助或督促患者按时翻身,根据病情进行预防压疮护理。
7、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8、根据病情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设床栏以防止坠床。
9、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交叉感染。
第三节二级护理常规1、对患者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及生活不能处理、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子痫等患者应给予十组护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室适当活动。
3、协助并指导患者参与各项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症。
4、按要求及时巡视患者,注意病情变化,特殊治疗用药后的反应和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5、协助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6、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里德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四节三级护理常规1、轻症患者、一切慢性病、择期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妊娠、各种疾病及手术后恢复期或等待出院、可下床活动、生活能处理等患者应给予三级护理。
2、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生活护理,保持皮肤、口腔、衣、被等清洁,防止并发病。
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集体活动。
3、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用药反应,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所需。
4、指导患者按要求进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
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症状护理常规第一节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改善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与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时采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更换因呕吐污染的衣、被,整理周围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4、频繁呕吐者,防止呕吐物污染衣、被。
5、针对呕吐的不同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
妊娠呕吐者,鼓励孕妇少食多餐。
呕吐较轻者,可进食清淡食物,鼓励口服补液;呕吐剧烈者,宜禁食,并卧床休息。
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浓茶、过冷、过热、油炸、辛辣等食物。
第二节腹泻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对于急性腹泻者,注意流行病学调查评估,鉴别是否为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伤寒或副伤寒、霍乱或副霍乱等。
对于慢性腹泻者,询问既往史、诊断及治疗经过。
2、询问腹泻是否与摄入可能致敏食物、长期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大手术后及其他疾病有关。
3、评估每天排便次数、量及性状。
4、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有无发热、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皮疹、黄疸、关节肿胀、手足搐搦等。
【护理措施】1、确诊为传染病者,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办法进行报告及隔离。
2、鼓励口服补充营养和水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
严重腹泻者应暂时禁食。
3、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或毛巾擦净肛门周围。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涂蓖麻油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及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
第三节咳嗽、咳痰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改善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1、咳嗽剧烈且频繁者,宜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无心、肝及肾功能障碍患者,鼓励其每日饮水量>1500ml,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3、对于咳嗽、咳痰无力者,遵医嘱采用胸部物理治疗。
4、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第四节呼吸困难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仔细观察呼吸困难发作的情况,有无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胸痛、心悸、发热、喘鸣、下肢水肿等。
2、评估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观察面色、等变化。
3、对重度呼吸困难者,评估有无焦虑和恐惧。
【护理措施】1、患者宜解松衣、被,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坐卧位休息。
2、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清淡、不易发酵(不产气)、易消化的饮食。
4、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去除过敏原如花粉、植物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伴痰多者,应给予吸痰。
必要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急救准备。
第五节水肿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水肿发生的时间、最初出现的部位,发展速度及性质。
2、评估有无伴随症状和体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大等。
3、评估水肿与药物、饮食、月经、活动、体位等的关系。
4、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腹围等。
5、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
【护理措施】1、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同时避免摄入产气食物。
营养不良性水肿患者,鼓励摄入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2、限制钠盐及水分的摄入。
轻度水肿者,钠盐摄入量一般限制为<5g/d;重度水肿者,限制为<1g/d。
水肿消失后,宜维持低盐饮食,即<2g/d。
心源性水肿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一般患者摄入量为1.5~2.0L/d,夏季可增加至2~3L/d。
3、轻度水肿患者应适当限制活动,重度水肿者应卧床休息。
4、注意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必要时用气垫床,并给经适当按摩,避免皮肤破溃。
5、保持患者应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松软,宜穿质地软、吸汗性强的衣服。
6、保持皮肤、粘膜的清洁,特别是口腔、眼俭、会阴等部位的清洁。
7、水肿与药物有关者,遵医嘱停用药物;水肿并有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第六节压疮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长期卧床、肥胖、营养不良、水肿、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2、观察患者局部有无红、肿、热、解痛,特别是压疮易发部位,如骶尾部、股骨大转子、髋部、肩胛部、肘部、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部,或是否已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
3、评估患者压疮预防措施的应用情况,如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等。
4、根据压疮的分期,科学评估压疮的病变程度。
【护理措施】1、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抗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对进食困难者,采取胃肠外营养、沉静脉营养措施。
2、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1)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后、年老等不便翻身的患者应睡气垫床,以缓解局部压力。
(2)定时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翻身,避免骨隆突处长时间受压。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
3、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等不良刺激(1)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屑。
(2)翻身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推、拉、拖等动作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
(3)及时擦干汗液、尿液,更换潮湿衣服。
4、根据压疮分期给予护理(1)Ⅰ期,以缓解局部压力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主,切勿按摩。
(2)Ⅱ期,用生理盐水清创后,保持创面无菌、湿润,避免受压。
(3)Ⅲ期,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生长为主。
(4)Ⅳ期,护理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保持瘘管渗出物引流通畅。
第七节疼痛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疼痛的部位,发作的特点、性质与强度,有无牵涉痛等。
2、了解诱发疼痛或加重疼痛的因素。
3、观察疼痛时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寒战、呕吐、吞咽困难、、咳嗽、皮疹、血尿、视力障碍、呼吸困难等。
4、监测生命体征。
5、询问疼痛史或疾病史,如脑部疾病、腹部化脓性感染、手术、心脏病史等。
6、检查疼痛部位有无红、肿、热,有无外伤,有无颈、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肿大。
评估腹痛者腹部有无包场、压痛、反跳痛;有无机体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等。
7、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无紧、焦虑、睡眠障碍等。
【护理措施】1、保护病室安静,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2、积极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分期注意力、自我放松,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疼痛。
3、给予任何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之前,应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向患者说明检查或治疗目的、损伤过程及配合要求等,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4、遵医嘱给予缓解疼痛药物,并及时评估疼痛缓解的程度。
第八节颅高压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神志及尿量。
2、仔细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注意呕吐物的性状。
3、观察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出现两侧瞳孔不等大、脉搏缓慢、意识模糊、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等。
【护理措施】1、绝对卧床休息,宜抬高头15°~30°。
头偏向一侧。
2、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拍背、避免头部屈曲。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4、遵医嘱应用脱水、利尿剂,控制液体总摄入量。
应用脱水剂时,静脉输注速度应按要求执行,并防止液体外渗或外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