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电子版)
吉林教育出版社 七年信息技术 上第四章 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搜集加工与表达—制作节能小海报 第一课时

b、去掉表格。(全选表格文
字后,单击菜单栏“表格”
—选择“转换”—选择“表格
转换成文本”)
c、清除网页格式。(全选文
字后,单击菜单栏“格式”“样式或格式”—单击“清除格式”;或常用工具栏中)
(二)设计文本排版及格式
1、规划版面、页面设置
2、艺术字做标题
3、文本框排版
4、改变图片的文字环续方式
二、新课教学
(一)文本信息搜集整理
制作海报之前,我们需要搜集文
本资料。从网上搜集的资料需要
简单的整理后使用。
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自学:
阅读书69页到70页,找到处理
网页上下载文字资料的方法。
1、在word中去掉网页中的表格
2、去掉网页中的文字格式
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
a、从网页上下载一篇关于
家庭省电方法的文章,将文
海报的美观性。(“格式”菜
单—选择“边框和底纹”—
“页面边框”)
三、保存作品并展示
各组展示本组的作品,其他组对
作品进行评价。
四、总结
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并谈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
文本信息的收集加工与表达
——制作节能小海报
课后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集备学校:
主备教师
课时
2课时(1)
课型
新授
集备教师
课 题
第四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收集加工与表达
——制作节能小海报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清除格式命令
2、学会插入“艺木字”、“图片”
3、学会正确设置格式菜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排版及格式
吉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此为本人多年备课精心整理后的成果。
我还会上传其他年级的信息技术全册教学设计,敬请关注。
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备课年级:七年级姓名:XXX单位: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doc/1396e03b3c1ec5da51e2700f.html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教案总第 1 课时2012年9月3日城关中学备课用纸第1 页中学备课用纸第2页教案总第2 课时12 年9月10日1、知道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2、能够举例生活中的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3、能够熟练说出并区别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外观组成4、初步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5、能够熟练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桌面背景。
教学过程:一、问答导入教师提问:现在同学们上的是什么课学生回答(电脑课)(信息技术课)(信息课)教师提问:同样一节课为什么会有这么些答案呢?可见这些答案有其相通之处,那它们有没有区别呢?今天这节课将会给大家揭晓答案;二、新授:1、信息与信息技术那什么是信息呢请学生打开课文解释信息的概念并举一例解释身边的信息。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身边的信息。
教师分别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城关中学备课用纸第1 页关学课纸 2提问一你能从其中获取到哪些信息提问二身边的信息主要以哪些形式呈现给我们的 提问三分别列举以声音、视频为主要形式的信息表达。
我们通过电话将声音传达给对方这些是怎么实现的呢需要什么技术呢引出信息技术并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朗读书上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并列举身边的信息技术。
我们的课程主要是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物联网、下一代因特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3、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我想大家都对计算机比较熟悉了那么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图片呈现并简单介绍。
那么到现在计算机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图片呈现各种计算机并要求学生回答分别是什么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一体机等 在我们机房计算机主要以台式机为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台式机的一些设备。
呈现图片学生回答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从以前的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的这样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引出冯.诺依曼结构。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4)控制计算机工作的一系列命令称为()。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但比较直观、易懂,便于人们使用的语言是()。
3、课堂总结:
(1)计算机程序的概念:控制计算机工作的一系列命令。
(2)常见的编程语言有: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
(3)通过程序段截图,让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特点,并指出其转换方法。
教给谁——初一新生
怎样教——多媒体教学,学科教材,上机操作
课中三段:
导入新知(5min)
1、复习:提问一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是怎样体现的?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
2、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上网成为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理想方式。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你上过网吗?(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你上网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
1、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即由0和1组成的编码。
2、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容易表示;
通过课件分析实例:采用二进制代码控制“中”字在电子屏中显示的原理。
(2)运算法则简单。
对比十进制的“九九乘法表”进行分析。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对照书本作标记,加深理解。直观形象地讲解重难点。
(补充材料:程序与计算机)
老师: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怎么才能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呢?办法之一就是通过网址浏览网站。那么,什么是网址?
(3)在互联网上能干什么?:
老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上网试试呢?
那么应该怎么样上网呢?请同学们先自学上网步骤。
根据这个步骤,自已试一试能不能登录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吉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电子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走入信息技术课堂。
你知道吗?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获取和筛选信息、有效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信息世界,来了解一下有关信息的知识吧!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叮铃铃……闹钟响了,时针正指向六点,闹钟的铃声向我们传达了起床的信息。
天气转凉了,满山遍野呈现一片金黄色景象,农民们挥舞着镰刀,带着丰收喜悦的笑脸,正在地里忙于收割庄稼,我们知道,秋天来了。
气象台发出蓝色预警预报:受5号台风的影响,我省明天中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其它地区有中到大雨,提醒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信号灯向我们传示走路行车时应遵守的最基本的交通规则。
口渴了,要喝水,是身体传递给我们大脑的信息…………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信息,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信息人类是通过信息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得到进化的。
那么,信息本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广义的说,信息就是消息。
一切存在都有信息。
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不过,人们一般说到的信息多指信息的交流。
信息本来就是可以交流的,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没有用处了。
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
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1.信息具有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也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这就说明了信息具有普遍性。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操作系统的功能
解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任务管理、存 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演示如何进行文件管理、任务切换等基本操 作,并让学生实践操作。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总结词
办公软件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 具,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 效率。
文字处理软件
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如创建文档、编辑文本、插入图片等 。
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
总结词
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 防护措施。
VS
详细描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保护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的安全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设置 强密码、使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钓鱼网站、恶意软件 等网络威胁。
04
CATALOGUE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其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手工处理和机械 计算,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再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移 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
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电子表格软件
介绍Excel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如创建工作表、输入数据、进行计算 等。
演示文稿软件
介绍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使用 方法,如创建演示文稿、添加幻灯片 、设置动画效果等。
03
CATALOGUE
网络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介绍互联网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影响。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长春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基本能力
③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信息行为习惯的培养
⑤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
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2.词、句
①信息:数据的符号表示,用于传递知识和意义
2.重点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如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
解决方法:设计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同时,教师现场演示,学生跟学,以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解决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长春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能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二课第二课-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Memory)
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控制计算 机的运算和数据处理。
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
主板和总线
用于输入数据、命令和输出结果,包括键 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主板是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的连接桥梁,总 线则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是实现计算机功能的 基础,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无
法运行。
计算机硬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计 算机的运行速度、稳定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 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推动
着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
02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的定义
总结词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 指令。
详细描述
中央处理器,也称为CPU,是计算机硬件中的核心部分,它负 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处理数据和执行计算任务。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协调和指挥其他硬件设备的工作。
中央处理器的功能
总结词
中央处理器具有运算、控制和协调等基本功能。
详细描述
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包括运算、控制和协调。运算功能是指CPU能够执行各种算术和 逻辑运算,包括加、减、乘、除、逻辑与、逻辑或等操作。控制功能是指CPU能够按照 程序中的指令序列,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协同工作。协调功能是指CPU能够协调
键盘
键盘是最常见的输入设备之一,通过按键 输入字符、数字、符号等,实现文字输入
和命令输入。
扫描仪
扫描仪可以将纸质文档转化为数字文档, 通过扫描将图像或文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走入信息技术课堂。
你知道吗?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获取和筛选信息、有效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信息世界,来了解一下有关信息的知识吧!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叮铃铃……闹钟响了,时针正指向六点,闹钟的铃声向我们传达了起床的信息。
天气转凉了,满山遍野呈现一片金黄色景象,农民们挥舞着镰刀,带着丰收喜悦的笑脸,正在地里忙于收割庄稼,我们知道,秋天来了。
气象台发出蓝色预警预报:受5号台风的影响,我省明天中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其它地区有中到大雨,提醒我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信号灯向我们传示走路行车时应遵守的最基本的交通规则。
口渴了,要喝水,是身体传递给我们大脑的信息…………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信息,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
一、什么是信息人类是通过信息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得到进化的。
那么,信息本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广义的说,信息就是消息。
一切存在都有信息。
对人类而言,人的五官生来就是为了感受信息的,它们是信息的接收器,它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
然而,大量的信息是我们的五官不能直接感受的,人类正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仪器来感知它们,发现它们。
不过,人们一般说到的信息多指信息的交流。
信息本来就是可以交流的,如果不能交流,信息就没有用处了。
信息还可以被储存和使用。
你所读过的书,你所听到的音乐,你所看到的事物,你所想到或者做过的事情,这些都是信息。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翻开我们的课本,里面记录了各种信息;打开电视,电视台向我们发送了各种信息;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快马传书,现在的电话、传真、网络,这些全都为我们传送了信息。
1.信息具有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感知,也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这就说明了信息具有普遍性。
2.信息具有价值性案例1:在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初期,阿拉伯国家进展十分顺利,埃及军队迅速渡过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向以色列推进。
叙利亚部队也占领了戈兰高地,对以色列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突然袭击、两面夹攻的形势下,以色列军队陷入了极度困境。
就在这时,美国“大鸟号”卫星为以色列政府提供了一则非常重要的信息:它侦察到在埃及第二和第三军团的接合部有一条没有设防的通道。
以色列军方利用这个信息,迅速地组织起一支突击队,通过这条没有设防的通道,快速突入埃及军队的后方,摧毁了埃及的大量军事设施和战斗力量,并切断了埃及军队的退路,一举使埃军陷入被动。
战场的局势立时逆转,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所取得的优势立即丧失。
案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美太平洋海战的情况也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日军偷袭珍珠港,得益于信息保密的成功;但在进攻中途岛的时候,却由于日军信息被对方截获,致使全盘皆输,连最高指挥官山本五十六也因此而丧命。
以上的两则案例足以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信息的重要作用。
3.信息具有时效性我们说,信息是具有价值的,但是信息的价值又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甚至消失。
案例3:8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起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某某电器商场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
”于是,李先生便前往某某电器商场,却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找出报纸一看,发现报纸是8月1日的,此信息已是过时的信息。
由此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信息具有时效性。
4.信息依附于载体案例4:通知我校初一年级将举行一场作文比赛,请准备参加的同学将自己写好的文章用A4纸打印出来,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
校团委2012年6月“用A4纸打印出来”,这是因为信息具有依附性,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进行传播和使用。
我们所讲的古时候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书都是利用载体进行信息的传输,狼烟和书信是信息的载体,狼烟传输了敌军入侵的信息,书信传递的是写信人想要传递的信息;上课的铃声也是信息的载体,它传递了一个上课时间到的信息。
5.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共同享受,而物质则不能共享。
例如,某个人拥有某种信息,当他把这种信息传授或告诉别人时,他自己原先所拥有的信息并不会丧失,他就可以和别人共同享受这个信息。
而且,这个过程还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使信息可以为大家所共享。
比如,老师教会了学生,老师自己的知识并不会丧失,师生可以共享这些知识(信息),而学生又可以去教学生的学生。
因此,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就能使同一信息为更多的使用者服务。
然而,物质却没有这种共享性,任何一件实物,如果一个人占有了它,别人就没有了;如果这个占有者把它转交给了另外一个人,他自己也就失去了它。
6.信息的真伪性案例5:《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在失街亭以后,诸葛亮接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城中只剩二千五百军。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信息具有真伪性。
地质工作者说,“信息就是资源”,因为有了相应的信息,就意味着有了资源。
企业家说,“信息就是资本”,因为掌握了信息,就可以赢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可以积累更多的资本。
行政领导者、科学工作者说,“信息就是速度”,因为有了准确的信息就可以提高工作和研究的效率。
管理工作者说,“信息就是办法”,有了信息就可以心中有数,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军事指挥家说,“信息就是胜利”,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1.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2.信息有哪些基本特征?案例分析:从前有两家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报纸。
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勺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
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份报子,可到年底却没换到钱。
为什么?主题:《搜集身边的信息》1.把你一天得到的信息归纳、分析、整理,将最重要的信息介绍给同学。
2.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我们都可以通过自然现象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来判定当前是什么季节,如:一片片雪花落下来,是传递给我们冬天到来的信息。
你能在每个季节中写出3个能传递该季节信息的自然现象吗?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搜集民间谚语。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要来到”,这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动物在雨前的异常变化信息总结出来民间的谚语,你还知道哪些信息一旦出现,就预示着什么要发生吗?请写出一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搜集能反映信息特征的成语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第二节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环顾当代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把信息技术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
看下面几幅图片,体会一下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的便利。
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信息技术?2.什么是信息技术?3.信息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一、什么是信息技术关于信息技术的定义,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都给出过一些描述性的定义,这里,我们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角度对信息技术定义描述如下:信息技术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管理等方面的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是自古就有的。
人类从产生那天起,就在信息的海洋中生活。
人类社会中信息存在形式和信息传递方式以及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形式所产生的革命性变化。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创造,大约在10万年前,发生在猿向人转变的时期。
人类创造了语言,获得了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质手段和加工信息的特有工具——概念。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大约在5000年前,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
这一次革命使人类信息突破了口语的直接传递方式,可以将信息储存在文字中加以传播。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发生于封建社会时期,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这两项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交流、传递的容量和范围,使人类文明得以迅速传播。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运用。
广播电视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人类的传播摆脱了印刷传播的物流束缚,彻底突出了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新通道。
特别是卫星通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跨国界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飞跃。
现代通讯技术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大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信息的时空跨度。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发生于20世纪中叶。
第一台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制成的,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电脑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次用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光导纤维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将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时代。
三、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每次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