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课件 10第十章 发热
急诊医学课件发热PPT课件

發熱 診斷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全血計數、分類計數 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與中毒性變化 核左移 ✓白細胞總數減少:骨髓功能受抑制,並有杆狀核中性粒細 胞增多的左移(變質性左移),見於流感、傷寒、副傷寒 、布魯菌病; ✓白細胞總數增多:並有各階段未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增多的 左移《(急诊再医生学性》左移),見於細菌感染、白喉、鉤端螺旋體 病、乙腦等。
發熱 臨床表現與分型 按體溫升降速度:
《急诊医学》
發熱 臨床表現與分型 按體溫升降速度:
驟升驟 退型
如瘧疾、 膿毒血症等
如傷寒、結 締組織病等
緩升漸 退型
《急诊医学》
發熱 臨床表現與分型
按發熱的熱型:
稽留熱
弛張熱
波狀熱
回歸熱
不規則熱
體溫持續於
體溫在24小
39~40℃, 時內波動達
達數日或數
2℃或更多,
發熱 診斷
伴隨症狀
寒戰
結膜充血Βιβλιοθήκη 伴隨症狀皮疹《急诊医学》
淋巴結腫大
發熱 診斷
伴隨症狀
肝脾腫大
出血
伴隨症狀
關節腫痛
《急诊医学》
神志改變
發熱 診斷
伴隨症狀
伴隨症狀
寒戰 ✓由於致熱源急劇作用於機體所引起的 ➢某些細菌感染: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丹毒 、急性腎盂腎炎、…… ➢瘧疾 ➢結核病、傷寒、病毒感染(罕見)
病因
急性非感染性發熱 原因
(6)
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調(中樞性發熱) 物理性,如中暑; 化學性,如重度安眠藥中毒; 機械性,如腦出血、顱骨骨折; ……
《急诊医学》
發熱
急性非感染性發熱 原因
病因
2024版急诊医学完整10第十章发热ppt课件

01发热概述与急诊意义Chapter发热定义及分类发热定义发热分类快速识别病因判断病情评估030201发热在急诊中重要性常见原因与鉴别诊断常见原因鉴别诊断02发热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Chapter体温调节中枢与外周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外周机制发热时机体代谢变化物质代谢蛋白质分解增加,脂肪和糖代谢加强,导致机体消耗增加。
水盐代谢发热时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增多,易导致脱水。
同时,钠、钾等电解质随汗液排出增多,应注意补充。
酸碱平衡高热时易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
01020304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常伴有寒战、出汗等外周症状。
感染性发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引起的发热,多无寒战等外周症状。
非感染性发热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可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出现。
药物性发热经过详细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发热,需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原因不明发热不同原因引起发热特点03急诊处理原则与方法Chapter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状况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针对病因治疗,如肿瘤、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等。
对症支持治疗合理使用药物降温和抗感染治疗药物降温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解热镇痛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抗感染治疗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疗程。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常见引起发热疾病及案例分析Chapter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案例分析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感染也可引起发热,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等。
治疗需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相应抗生素,同时辅以对症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案例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肿瘤案例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05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Chapter高热惊厥预防和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监测和干预措施监测措施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定期检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评估患者心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心功能不全的征兆。
急诊医学课件10第十章发热PPT课件03(2024)

2024/1/30
6
2024/1/30
02
常见原因及鉴别诊断
CHAPTER
7
感染性发热
01
02
03
细菌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脑膜 炎等,常伴随高热、寒战 、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
2024/1/30
病毒感染
如流感、感冒、病毒性肝 炎等,常表现为低热、乏 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其他微生物感染
如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发热特点因病原体不 同而异。
8
非感染性发热
自身免疫性疾病
03
临床表现与评估
CHAPTER
12
发热伴随症状分析
01
02
03
04
寒战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 血症、大叶性肺炎等。
结膜充血
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 寒等。
单纯疱疹
口唇及皮肤可见疱疹,常见于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等。
淋巴结肿大
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提 示相应部位感染或淋巴瘤等疾
病。
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率得到提高。
感染率降低
通过预防措施的执行,医院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
3
患者满意度提升
患者对医院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
2024/1/30
29
2024/1/30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CHAPTER
30
《急诊医学》课件-发热

4 其他原因
除了感染外,发热还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 如药物反应、过度劳累或炎症性疾病。
发热的分类
1 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通常是突然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发热,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
2 持续性发热
持续性发热是指体温持续升高并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能与慢性感染、肿瘤或非感染性疾 病有关。
3 周期性发热
周期性发热是指体温定期升高并降至正常值的情况,可能是由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引起的。
急性发热的处理和护理
1
迅速采取的措施
如果出现急性发热,应迅速进行以下措施:降低室内温度、补充足够液体、休息适当时间。
2
药物治疗与体温调控方法
根据发热的原因,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退热药物,并建议其他体温调控方法,如冷敷或温水 擦浴。
3
饮食与流质摄入
在发热期间,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和流质摄入,既可防止脱水,又有助于体温调节。
《急诊医学》PPT课件-发 热
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发热这一重要的急诊医学问题。发热是很常见的症状, 了解它的原因、分类以及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给予患者适当的处理和护 理至关重要。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正常体温范围视年龄和测 量方式而定,通常介于36.5°C至37.5°C之间。
结论和要点
发热是身体对疾病和感染的一种正常反应,正确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以及 测量方法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发热往往是身体对疾病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可能是某些其他原 因引起的。
发热的原因
1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引起发热的原因之一。 例如,感冒、流感和其他呼吸道感染通常会 导致发热。
2 细菌感染
2024年度-急诊医学课件第十章发热精品课件

1
目录
• 发热概述 • 常见发热性疾病及急诊处理 • 特殊类型发热的识别与处理 • 实验室检查在发热诊断中的应用 • 影像学检查在发热诊断中的应用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
01
发热概述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 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异常 可能提示肾脏疾病。
电解质检查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钾、钠、氯等电解质异常可能提示脱水、 酸碱平衡紊乱等疾病。
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可用于评估发热的 炎症程度。
21
影像学检查在发热诊断中的
05
应用
22
X线检查
01
胸部X线
对于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胸部X线是首选检 查,可发现肺部炎症、结核、肿瘤等病变。
关节MRI
对于发热伴关节肿痛的患者,关节 MRI有助于诊断关节炎、关节结核等 疾病。
25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
对于腹部感染或炎症的患者,腹 部超声可辅助诊断如胆囊炎、胰 腺炎等疾病。
心脏超声
对于疑似心内膜炎或心包炎的患 者,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 功能。
26
06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27
对因治疗原则
明确病因
19
便常规检查
粪便性状
稀便、水样便等异常性状可能提示肠 道感染、炎症等疾病。
粪便镜检
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炎症,红细 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出血等疾病。
粪便颜色
黑色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红色 便可能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20
急诊医学课件10第十章发热

急诊处理流程
1
局限性感染口服抗生素
2
慢性发热门诊治疗
3
全身感染急诊留观
4
严重感染住院治疗
发热急诊处理流程
谢谢
乙脑、菌痢 ❖慢性发热 >2周
常见于伤寒、败血症、深部脓肿、结核、风湿热、 肿瘤、红斑狼疮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日或数 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 波动不超过 l℃
体温在24小 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 且均在正常 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 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后 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 状态,不久 又再发,呈 波浪式起伏
❖持续期 亦称高峰期,皮肤血管由收缩状态转为 舒张状态,血流增多,散热增加,表现为皮肤潮 红、皮温增加、出汗、口干、全身燥热感等症状。
❖下降期 发热介质↓ 交感神经活动度↓ ,皮肤血管 进一步扩张,散热↑。临床表现为汗腺分泌增加, 出汗增多,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十章 发 热
发热对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影响
❖ 发热时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表现为表情淡 漠、嗜睡等。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完善,高 热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
❖ 对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高热刺激窦房结和交感神经肾上腺能系统,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一 般说来,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18次/min。
发热对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影响
急诊处理
❖ 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代谢,补足水分。高 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肠活动减弱,消化 吸收功能差,同时分解代谢增加,水分和营养物 质大量消耗,致使入量不足、营养缺乏,因此应 给与高热能、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 励患者多饮水,或经静脉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及 电解质。
急诊医学课件10第十章发烧精品2024新版

病毒感染
如流感、感冒、登革热等 ,常表现为高热、头痛、 肌肉酸痛等症状。
其他微生物感染
如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发烧程度和症状因病 原体不同而异。
非感染性发烧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 疮等,发烧与免疫反应有 关。
肿瘤性疾病
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发 烧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的 致热原有关。
药物性发烧
治效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习惯等 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
加强急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协 作,如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
等,共同应对复杂病例。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发烧的相关知识 ,包括病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发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急诊医学课件10第十章发烧精品
目录
• 发烧概述 • 常见发烧原因及鉴别 • 急诊处理原则与方法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选择 • 诊断思路与误诊防范 • 治疗策略及药物选择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发烧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发烧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是机体对各种内外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发烧的原因和类型。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体温测量、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于疑似感染性发烧的患者,还需进行病原体检测以确定 病原体种类。
急诊医学课件第十章发热演示文稿

用25%-35%的酒精溶液擦拭患者皮肤,通过酒 精的挥发带走热量。
3
冷盐水灌肠
将温度适宜的冷盐水灌入患者直肠,通过肠黏 膜吸收水分和盐分,达到降温效果。
发热的化学降温
口服解热镇痛药
01
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而降低体
温。
静脉注射解热镇痛药
02
如赖氨匹林、氨基比林等,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临床案例二:非感染性发热的诊治
总结词
非感染性发热的诊治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 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针对甲亢、中耳 炎等引起的发热,需采用病因治疗。
VS
详细描述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亢、中耳炎、肿瘤等 多种疾病引起的发热。诊治时需要对患者 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找到引起发热的 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同时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合理使用 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3
社交距离措施
采取减少人员聚集、停工停课等社交距离措施 ,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06
临床案例分析
临床案例一:感染性发热的诊治
总结词
感染性发热的诊治是急诊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针对不同的感染类型和症 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感染性发热是急诊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 染等多种类型。诊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 ,迅速准确地判断感染类型和原因,采取有效的降温和抗感染治疗。
急诊医学课件第十章发热 演示文稿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发热概述 • 发热的病因及常见疾病 • 发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 发热的治疗及护理 • 发热的预防及控制 • 临床案例分析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其他反映患者感染和炎症程度的指标, 其他反映患者感染和炎症程度的指标, 临床应用中应该联合其他项目综合考虑
3
发热患者腹部X线平片不做常规检查 发热患者腹部 线平片不做常规检查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鉴别诊断
发热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发热的感染性病因
受累系统 呼吸系统 急危重症诊断 细菌性肺炎伴呼吸衰 竭 急症诊断 细菌性肺炎,扁桃体 周围脓肿,咽后 脓肿,会厌炎 心内膜炎,心包炎 腹膜炎 阑尾炎,胆囊炎,憩 室炎,腹腔内脓 肿,胰腺炎 肾盂肾炎,输卵管卵 巢脓肿,盆腔炎 脑膜炎,海绵窦血栓 形成 脑炎,脑脓肿 蜂窝组织炎,褥疮感 染,软组织脓肿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脑膜炎球菌血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十章
发 热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定 义 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三,病理生理机制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定 义
发热
是机体在内,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 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 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般认为,口腔温度>37.3℃, 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 温度> 温度>37.6℃
体温在24小 体温在 小 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 ℃或更多, 且均在正常 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 内逐渐上升 至高峰, 至高峰,后 逐渐下降至 常温或微热 状态, 状态,不久 又再发, 又再发,呈 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 数日, 数日,周期 性互相交替
发热持续时 间不定, 间不定,变 动无规律, 动无规律, 视为不规则 热
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波动范围<1℃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病理生理机制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
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
机体 产热>散热
发
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热 度 二,热 程 三,热 型 四,发热时相及特点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病史
时间快慢 病 程
热 型
病 史
伴随症状
用药史
其他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体格检查
1
2
3
4
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
头颈部
胸部 肺部及心 脏听诊
皮疹, 皮疹,关 节红肿热 痛及软组 织感染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辅助检查
1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发热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最重 要的检查是血, 要的检查是血,尿常规和胸片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热度
低 热 37.3~ 37.3~38℃ 中等度热 38.1~ 38.1~39℃ 高 热 39.1~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41℃以上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热程
急性 发热
病程在2周以内. 病程在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 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 发热, 的急性发热等. 的急性发热等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非急症诊断 中耳炎,鼻窦炎,咽 炎,支气管炎, 流感,结核 结肠炎/小肠炎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 皮肤,软组织 全身性疾病
膀胱炎,附睾炎,前 列腺炎
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
急危重症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肺栓塞/梗死 颅内出血 脑卒中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甲亢危象 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输血反应 肺水肿 脱水 近期发作的抽搐 镰状细胞病 移植后排斥反应 胰腺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症诊断 充血性心衰 非急症诊断 药物热 恶性肿瘤 痛风 结节病 Crohn病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度 略低0.2 0.2~ 略低0.2~ 0.4℃
36.3 ~37.2℃
比口腔温度 稍高0.3 0.3~ 稍高0.3~ 0.5℃
直肠体温最准确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
24小时内下午体温 24小时内下午体温
略高于正常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稽留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弛张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波状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回归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不规则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发热时相
体温 上升期
高温 持续期
体温 下降期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
史
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第四节
急诊处理
第十章
发 热
急诊处理流程
1 2 3 4 局限性感染口服抗生素 慢性发热门诊治疗 全身感染急诊留观 严重感染住院治疗
发热急诊处理流程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
长期 发热
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 指体温升高持续2 周以上, 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 因发热( 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FUO) )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体温持续于 39~40℃, ~ ℃ 达数日或数 周之久, 周之久,24 小时内体温 波动不超过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