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脑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治疗及护理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的作息、
健康的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保 证充足的休息和睡
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相
关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社交活 动,与家人、朋友 保持联系,获得情
感支持
学习相关疾病知识,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
05
护理质量:护 理质量越高,
预后越好
06
患者心态:患 者心态越积极,
预后越好
康复期望
01 早期诊断和治 疗是关键
02 康复治疗可以 提高生活质量
03 康复治疗可以 降低复发风险
04 康复治疗可以 改善认知功能
预防复发
01
定期随访: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了解病情变化
02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控 制病情发展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 病的治疗
2
药物治疗
01
04
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 胞磷胆碱等,用于保护神经 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3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等,用于治疗病毒 感染
02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等,用于抑制免疫 反应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用于减轻炎症反 应
康复治疗
障碍等
疾病可逆,及时 治疗和护理可恢
复健康
发病原因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 毒、水痘病毒等
A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可逆 性后部白质脑病
C
B
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 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D
其他原因:如药物中毒、 代谢紊乱等
临床表现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03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
护理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01
提高患者生存率
02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03
促进患者康复
04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05
谢谢
02
运动障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
03
感觉障碍:肢体麻木、疼痛
04
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05
精神症状:情绪波动、焦虑、抑郁
06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0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晰,有无意识障碍
02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03
肢体活动: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肢体无力、瘫痪等
社会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如工作、学习、家庭等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护理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
发病原因:如感染、药物、中毒等
症状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等
护理效果:如症状缓解、功能恢复等
护理建议:如预防措施、定期复查等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概述
疾病定义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01
02
03
0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PPT课件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脑部白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等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通常为 剧烈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和呕
吐。
视力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 缺损、视物变形等视力障碍症 状。
意识障碍
复发风险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导致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影 响预后。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密切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加强护理和观察。
定期复查
避免诱发因素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身体健康。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海拔、低氧环境,以及 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日常护理建议
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 运动。
观察病情变化
留意自己或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模糊、 意识障碍等症状,及时就医。
遵医嘱治疗
鉴别诊断
脑血管疾病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需要与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基础疾病,影像学检查可见脑梗死或脑出血病灶。
颅内感染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还需与颅内感染相鉴别。颅内感染患者通常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等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可见炎性细胞和蛋白升高。
03
治疗方案与预后
治疗方案
急性期治疗
0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学、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脑电图、治疗措施及要点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学、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脑电图、治疗措施及要点流行病学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可出现多种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其特征是脑影像学检查异常。
就放射学诊断的本质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并不是孤立于临床实体或诊断的独立诊断,它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
最常见于高血压性脑病的病例报道。
肾衰竭患者和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患者尤其易感。
代谢失衡或液体超负荷的情况可能通过血压的不稳定和升高导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主要有两种学说:1)突发高血压导致自身调节失败,继而出现血管扩张和水肿;2)血管收缩导致缺血,最终水肿。
1、自动调节失败正常情况下,脑自动调节使血压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恒定的脑循环。
严重高血压的情况下,自身调节失败,小动脉扩张,导致液体外渗,毛细血管损伤,高灌注,最终导致血管源性水肿。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典型影像学病变所见的水扩散增加支持该理论。
动物模型、临床病例的数据对此也支持。
2、血管收缩在子痫前期中,内皮激活和损伤,内皮的弥漫性激活导致全身血管收缩。
环孢素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影响血脑屏障,促使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
值血压仅轻度升高的患者或血压正常的患者也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增加对高血压不是诱因的可能性。
在绝大多数发展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患者中,无论全身过程如何,其基础生物学都是相似的——内皮功能障碍伴全身血管收缩、低灌注。
持续低灌注通过血管通透性影响因子上调的复杂机制导致血管源性水肿。
影像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脑部CT 或MRI 显示脑白质的局灶性水肿,尤其是顶枕区。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并不完全是一种后部现象,其它区域包括额叶、颞枕交界区、小脑等也可受累。
累及脑干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少见。
枕叶,旁正中区和距状裂区不被累及,有助于与双侧大脑后动脉梗死相鉴别。
病变通常为双侧,相当对称,多累及白质,但也有不典型的单侧病变、出血或灰质受累的病例,较罕见。
可逆性后脑部综合征

可逆性后脑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特征包括头痛、不同程度交替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脑白质受累,多位于顶枕部区域,特征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部分学者又称之为可逆性后脑综合征、顶枕部脑病、可逆性脑白质综合征、可逆性后脑水肿综合征等.该病的临床和放射学改变可为完全可逆,故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病因:1996年报道的一种临床-放射综合征。
之后报道陆续增多,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先兆子痫或子痫、各种严重肾脏疾病,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抗HIV药物引起也有报道,其他也见于胶原血管性疾病等;但更多见于高血压病。
发病机制:目前本病发病机制存在许多争论,一般认为:(1)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崩溃学说:患者大多伴有血压骤然升高,此时血管自动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源性调节,而在后循环系统供血区域,如枕叶和顶叶白质,由于相对缺乏丰富的交感神经支配而容易受损。
血压上升超过正常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即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血管内血浆和红细胞外漏,从而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
(2)血管内皮损伤:这种学说可能解释无高血压病或轻度高血压的子癫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结缔组病引起的原因,抗HIV药物治疗也与此有关;肾功能不全的PRES患者,体液潴留和体内毒物排泄障碍,造成高血压和内皮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者表现头痛、视觉异常、癫痫样发作等,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表现较影像学损害轻。
在重症、就诊不及时或处理不恰当的患者,也可遗留持续性损害。
但多以头痛表现多见,且经2~3周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未遗留后遗症。
头痛或伴恶性、呕吐为脑水肿致颅高压的表现,以皮质盲等症状为主的视觉异常是本病的重要特点,表明枕叶视觉中枢受累,而精神或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等症状则表明皮层受累,说明了本病并非仅仅累及白质。
影像学检查:本病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对称性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白质弥漫性水肿,也可累及额叶、颞叶和基底节,少数累及脑干、小脑,但距状沟和后纵裂之间的枕叶通常不受累。
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重症患者ICU治疗分析

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重症患者ICU治疗分析前言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脑白质水肿和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的PRES病例需要进行ICU治疗。
本文将分析重症PRES患者在ICU中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患者情况我们收治了一名22岁的年轻女性,怀孕36周。
她因高血压、蛋白尿和头痛入住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PRES病例。
此时,患者已经出现了抽搐和昏迷,需要进行重症治疗。
治疗过程神经系统支持患者入住ICU后,我们立即开始神经系统的支持性治疗。
我们给予了她适量的镇静药和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
同时,我们利用脑磁共振成像和脑脊液检查来确定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血压管理作为高危患者,患者的高血压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们开始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钙通道阻滞剂(CCB)来调节血压。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密切监测了患者的血压和体液平衡,以确保不发生危险的生命体征变化。
危险因素控制除了血压管理以外,我们还注意到了患者体内的危险因素。
因为患者有孕妇身份,我们采取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减少凝血因子的措施,以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为了防止感染和发热等并发症,我们还给予抗生素等药物。
神经系统修复通过上述治疗手段,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神经系统也得到了良好的支持。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神经系统的修复工作。
针对脑白质病变,我们采取了保护性减压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来促进脑液的排出。
同时我们还给予了抗炎和维生素治疗。
治疗效果经过数日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抽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昏迷状况消失,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也稳定了。
此时,我们将她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结论PRE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ICU治疗。
ICU治疗的关键在于全面、针对性地综合各种治疗手段,包括神经系统支持、血压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和神经系统修复等。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o 又称之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 征、顶枕部脑病、可逆性脑白质综 合征、可逆性后部脑水肿综合征等。
o 主要累及后循环,主要表现为头痛、 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多 有视野异常以及癫痫发作。
病因
高血压 交感神经系统在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中 发挥重要的控制保护作用。
o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少丰富交感神经支配, 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差易受高灌注压的影 响。
o 突然血压升高导致了血管反射性舒张, 使血浆和血细胞漏入脑皮层和白质组织 间隙,引起血管源性水肿。
影像表现
o 大脑后循环供血区(如顶枕颞叶)广泛性 白质异常,最常见部位为双枕叶但可累及 脑干、小脑、丘脑及其他部位。
o 主要表现血管源性水肿(FLAIR/DWI/ADC) o 病变具有可逆性,如未及时干预可进一步
发展为细胞毒性水肿及脑梗死。
鉴别诊断
o 静脉窦血栓 o 线粒体脑肌病 o 脑梗死 o 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男,62岁,突 发左侧肢体无 力1天,四肢 抽搐1次。
静脉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男性,50岁, 头痛2周,发作 性四肢抽搐5天。
谢谢
静脉性出血 性脑梗死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炎
男性、46岁,发 热、头痛6天, 精神异常2天 。
小结
o 诱发因素(多以高血压为基础) o 大脑后循环区域多见,对称性分布,以血
管源性水肿为主。 o 及时降压治疗可迅速逆转。 o 早期为可逆性血管源性脑水肿,但延误治
疗可造成神经细胞进一步损害而不可逆死 亡。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解放军第105医院神经内科(合肥 230031)何龙泉近10年来,临床上人们越来越熟知一类与常见的白质脑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完全不尽相同的脑病,其病因多样、病情不呈进展性恶化、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双侧大脑后部,若能正确识别、迅速诊断、合理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完全逆转。
故称之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或RPLES)。
”一、 RPLS的概念RPLS最早由Hinchey等于1996年描述并命名的。
作者报道15例(1988-1994年间)因各种病因所致的具有临床相似特征、影像学相似改变的患者,其中12例发生突然血压升高,11例发生惊厥。
CT和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区域广泛的白质异常信号,常常累及脑干或小脑,经降低血压,脱水降颅压、止痉、免疫抑制剂减量或撤除等对症处理,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两周内消失(N Engl J Med,1996,334:494-500),故提出RPLS概念。
但此后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和更为新近的神经影像学检测手段应用,人们对RPLS概念产生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病人的病情转归是否完全复原、病理变化是否均在皮质下白质内、病变部位是否都属大脑后循环区域。
Schwartz(1996)认为Hinchey报道中病例选择上有偏倚,研究方法学尚有缺陷,许多RPLS病人主要因突然的血压升高引起一系列脑部病理反应,且临床症状也不一定都逆转,提出以“高灌注性脑病(hyperperfusion encephalopathy)”取而代之。
Dillon(1998)和Digre(1999)认为该综合征病变不仅仅局限于皮质下脑白质,病变并没有伴随脑白质破坏性过程,灰质也常累及,且白质脑病提法易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混淆,建议命名“可逆性后部大脑水肿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cerebral edema syndrome,RPC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湿疾 病也 是重 要 的原 因 : 由于疾 病本 身 因 ①
素 , 少患 者存 在血 压 升高 、 不 肾炎 、 肾功 能不 全及 由
此 产生 的水 负荷 过 量 ; 糖 皮质 激素 应 用增 加水 钠 ② 潴 留 ; 免 疫抑 制 剂 的应 用 可直 接或 间接损 伤 内皮 ③
细 胞功 能 , 诱发 R L 。随着 治疗 进 展 , PS 风湿病 患者 的寿命 延 长 ,长期应 用 糖皮 质 激素 和免 疫抑 制剂 ,
阿糖 胞 苷 、 甲蝶 呤 l】左 旋 天 冬 酰胺 、 一 氨 l、 ’ 2 o 干扰 素 、 【 促 红 细 胞生 长 素 等 。其 中最 关 键 的 因 素是 血 压 升
1 0mmH 1 g或更 高 , 可 无 脑 水肿 。血压 急 性 升高 也
可 能是 R I 发病 的重要 启 动 环节 。 当血 压升 高 , P5 内皮 细胞 可通 过分泌 血 管舒 张物质 来代 偿 。内皮 细 胞在 血压 调节 中起 重要 作用 . 通过 分泌 N 前列 可 O、
分重 要 , 改变 与 临 床表 现 变 化 相 符 , 其 随临 床 症状
得到控 制 , 影像 学受 损范 围也 逐渐 缩小 。C T可见脑 白质低 密 度灶 。MR 检 查对 R L I P S的诊 断和病 情 变
化评估 有 重要 意 义 。 其 是弥 散 张量 成像 技术 的应 尤 用, 在显 示脑 白质 纤 维病 变 方面 具更 大优 越性 和 潜 力 。R L P S的特 征性 MR 表 现 为 白质 水 肿 , 常 为 I 通
究表 明 , 脑部 病变 主要 为 血 管源性 水 肿而 非细 胞毒 性水 肿 。
RL P S的诊 断依 赖 于临 床和 影像 学 ,在 成人 和
儿 童 中均有报 道 。 P S发病 与高 血压 关系 密切 , R L 临 床 表现 与高血 压脑 病相 似 。高血 压脑 病 与 R L P S的 概 念虽 有一 定程 度 的交 叉 , 不 应混 淆 。高 血压 脑 但 R L P S的影像 学 检查 十分 重要 .但其 改 变并 不 绝对 特异 。 鉴别 的疾 病包括 脑梗 死 、 应 脱髓鞘 病 变 、
能不 全会诱 发 R L , P S 可能与水 过 量有关 。 长期 肾脏
损害 、 肾功 能 不全 引起 的水 钠储 留可在 无急 性血 压
升 高 的情 况下 诱 发 R L 。免 疫 抑 制 剂 引起 R I PS P5
维普资讯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 0 6年第 5卷 第 4期
基金 项 目 : 海 市 重 点 学 科 建设 项 目(0 0 1 上 T 23 通 讯 作 者 : 春 德 . m i boh n e ejt m 鲍 E a : ac u d@rnio l .
集 、 颗 粒可 促 进炎症 、 脱 血栓 和血 管 收缩 , 最终 引起
血脑 屏 障破 坏 。 RL P S的发病 可 能是 多病 因 的联 合作 用 。 肾功
病 因
目前 R L P S的发 病机 制 尚不 明确 , 与多 种 因素 有 关 , 常认 为 , 通 高血 压 是 其 最 主要 的病 因 。人脑
的 正常血 流存 在 自身调 节机 制 。 种调 节有 一定 限 这 度, 当平 均动 脉 压> 8 10mmH g时 , 过 了 自身 调节 超
鉴 别 诊 断
病 是 指 由各 种 因 素诱 发 的血 压 急性 升 高 引起 的神
经 系统 症 状 . 于 临 床概 念 : R L 属 而 P S属 于 临 床 影 像 学概 念 , 特指 神经 影像 学表 现 为后 脑 白质 优势 受
脑炎 、 脑血 管炎 等 。 脑梗 死通 常 为单 侧性 , 经影像 神 学改 变 一般 显示 脑萎 缩 、 动脉 变 窄和 闭塞 以及 相 关 脑血 管 区域 的局 部栓 塞 , 而非 脑 后部 白质 受 累。脑
脑 、 干 、 底节 , 时甚 至在 脑前 部 、 叶等I 脑 基 有 颞 9 1 。病 变也 并 非严格 局 限 于皮层 下 白质 , 层灰 质也 会 受 皮 累 。病 变在 大多 患者 中表 现 为双 侧 , 极少 数患 者 可
为单侧 , 般无 明显 梗塞 病灶 。对 MR 的进 一步研 一 I
毒 性仅在 血 脑屏 障 已受 损 的患者 发生l 1其 他免 疫 5。 ' 6
抑 制剂诱 发 R L P S的报道 也逐 渐增 多 。
此外 , 有 扩 张 血 管 作用 , 镁血 症 可诱 发 血 镁 低
管 痉挛 。环 孢霉 素 是脂 溶性 药 物 , 脂血 症 可 引起 低
血 中游离 环 孢 霉 素浓 度 升 高 而 发生 作 用 。纠 正 低
的机制 仍不 清楚 , 归 于脑 血流 自身 调节 机 制紊 乱 可
或 药物 直接 对血 管 内皮 细胞 的毒性 作 用 。 免疫抑 制 剂 的细胞毒 作 用 ,可 引起血 管 内皮 细胞 功 能紊乱 , 并 通 过 对 内皮 细 胞 直接 毒 性 作 用 和 内皮 素 升 高 引
起 血 管 收 缩 以及 微 血 栓 等 途 径 , 一 步 损 害 血 脑 屏 进
高 的情 况下发 病 。 研究 认 为 , 负荷 过量 ( 于基 有 水 大 础 体重 l %) 0 、血 压升 高 ( 均 血压 大 于基础 血 压 平 2 % )肌 酐 升 高 是 R I 的危 险 因素 , 5 、 P5 当此 类 患 者
出现不 能解 释 的神 经精 神 系统改 变 时 , 早期 接 受 应 MR 检 查 , I 以便 评估t 。
机 制 尚不 清楚 , 般认 为 其包 括 机械 拉伸 引起 炎性 一 反应 如细胞 因子释放 , 核 细胞 趋化 蛋 白释 放 , a 单 C2 + 浓度 上 升 , 管 紧 张 内皮 素 I释 放 . 血 内皮 黏 附 分子 表 达上 调 等 。 内皮 细 胞 释 放 这些 因子 引 起 局 部炎 症 . 致 内皮 细 胞 功 能进 一 步 丧 失 . 终 引 起 内皮 导 最 细 胞渗 透 性增 加 。受 损 内皮 细 胞周 围 的血 小 板 聚
发 病 机 制
lu 0n e h l a ysn rm , r S ̄床 特 征包 括 e k e cp a0 t y do e R ' ) ph L
头 痛 、 同程度 交替 出现意 识 障碍 、 不 癫痫 发作 等 ; 神 经 影 像 学表 现 为后 脑 白质 受 累 .多位 于顶 枕 部 区
障, 最终 导致 自身 调节 机制紊 乱 , 引起 脑病 。 经 典 的 免 疫 抑制 剂 环 孢 霉 素 的神 经 毒 性 已被
许 多研 究证 实 。 毒性 可发 生在 正常或 过 高 的药 物 其 浓 度 下 , 引发 R L 其 P S的机 制 不 明 。有 认 为其 神 经
RL P S是 临床 影像 学诊 断 ,因此影 像学 检 查 十
累的一类 疾 病 . 其病 因 和临 床特 征 与高血 压 脑病 不 尽 相 同。部 分 R L P S患 者 由于药 物 以及 本 身疾病 的
镁、 低脂 血症 可 能对 治疗有 效同 。综 上所 述 , 血管 源 性 水肿 是 R L P S发病 机制 中 的主要 环节 。脑后部 白 质 优 势受 累的 原 因 可能 是 这 些 区域 的交 感 神 经 活 性 较低 。
临 床 表 现
T 低 密度 灶 , 2高 密度灶 ,脑后 部 白质 易受 累 , l T 典 型 的异 常 发生 在 顶 枕 部 , 他 部 位 也 可受 累 , 小 其 如
高 。 由于 R I 的特殊 性 , 受 免疫 抑 制 剂治 疗 的 P5 接
患者 如 肿瘤 、 血液 疾 病 、 湿 疾 病 等 , 应 注 意 , 风 尤 由 于药物 以及 疾病 本 身 的关 系 , 可在没 有 明显 血压 升
环素 等血 管舒 张物质 来 调节血 流量 。 当高血 压持续 存 在或 更 高 , 种 代偿 反 应 超 负 荷 , 致 内皮 细 胞 这 导 代偿 失 调 ,进一 步促 进 血压 升高 和 内皮 细胞 损伤 , 从 而形 成恶 性循 环 。 导致 内皮 细胞 功能丧 失 的具体
能 力 , 血 管 舒 张 , 血 流 量 增 加 , 而 产 生 脑 水 脑 脑 从
R I 是一 种 临床影 像 学综 合征 .与突发 严 重 P5
肿 。同时这种 调节 存在 个体 差异 。正常个 体 在血压
升 至 10mmH 6 g即可 出现脑 水肿 迹 象 , 对于 慢性 而 高 血压 患 者 ,由 于 长期 耐 受 ,即使 血 压 升 至 2 0 2/
的急性 血压 升高 有 密切 关 系 , 发病 机 制 尚未完 全 其
明确 。 目前研 究 表 明 . 多种 因素 参 与 了 R I 的发 P5
病, 如高 血 压 、 肾功 能 不全 、 痫 、 子 免疫 抑 制 剂 和 细 胞毒药物 , 如环 孢 霉 素 、 c l u ( K 5 6 、 铂 、 t r i s F 一0 ) 顺 ao m
关 键 词 : P S 可 逆 性 后 脑 白质 脑病 综 合 征 ; 高 血 压 脑 病 R L; 中图 分 类 号 : 7 2 R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2 7 (0 6 0 —2 6 0 1 7 -8 0 2 0 )4 0 8 —3
20 0 ) 0 0 1
言语 减少 、 应迟 钝 、 反 记忆 力 减退 、 意力 下 降。体 注 格 检查 可 发现腱 反射 亢进 、 肢体 软 、 动作不 协 调 。 神 经体 征可 有病理 征 阳性 , 当治疗 后可转 阴。R L 适 Ps
可伴 或不 伴蛋 白尿 和视 网膜 眼底改 变 。 经过 积极 治 疗 , P S的大 多数症状 通常在 一到两 周 内可 以得 到 RL 控制 , 但治疗 不 及时 , 也可 并发 脑 出血 , 至 死亡l 甚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