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同步练习 新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

第一框创新变更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到处有创新。
2.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亲密。
二.自主预习1.从个人生活层面相识创新。
【是什么】(1)生活到处有________。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变更着我们对生活的______________。
(2)创新是一种____________。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________。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溢活力。
创新变更我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让我们英勇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从社会层面相识创新(创新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是什么】________的创新供应新的思想和方法,________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宝,制度的创新促进________、推动________。
3.创新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中有何作用?【为什么】(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____________。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________力气。
(2)时代发展呼喊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____________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的国运所系。
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推动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________,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须要。
三.重难点探究(改革与创新的关系)2024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191万人,实际管理人口规模已达2000万。
深圳市政府发布《广东人口发展规划(2024-2030年)》,将深圳定位为“超大城市”。
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深圳这些年人口过速聚集,带来高速发展、财宝累积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高、学位少、看病难、易堵车、水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改革前后的深圳对比图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
从上述材料和图片中感悟深圳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18张PPT)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 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 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 新,也都可以创新。
原因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新的思路和和方法, 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爱因斯坦 广义相对论 时空观念 电梯 高楼大厦 社会保障制度 更加公平正义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工 业 革 命 来 袭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使制造业向 智能化转型。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宣布蚂蚁森林用户 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
课堂小结
创
新
感受创新
改
变生创新引擎活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且可以创新 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框《创新改变生活》,主要讲述了创新对于国家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认为创新遥不可及,与自己生活无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认识到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增强学生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就,创新改变生活的实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如高铁、5G、等,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创新实例,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创新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经历或身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件PPT(课)1[部编版]
![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富强与创新》复习课件PPT(课)1[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d954372cc58bd63086bda6.png)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3.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创新?(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1.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7.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中心工作。 ×
易混辨析
创新就是指科技创新。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一个别 出心裁的点子、一个突发奇想的灵感、一个独具匠心的构思等,这些 都是创新。 ②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例如有知识的创新,有技术的创 新,有文化创新,也有制度创新等。
2
第二框 创新永无止境
((我1)一们个应民该族如(创何1新保)能护是力知的识我提产高权国离?不) 开经创新济人才发的培养展。 进入新常态的需要,更好地转变发展方式,促进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高质量发展。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1)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创新?(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3)生活处处有创新。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易错辨别
1.创新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 2.创新是专家学者、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事情,与我们未成年学生无关。
7.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人物访谈:收集一些创新领域的人物访谈资料,了解他们是如何在各自领域进行创新的,以及他们的创新经历和心得。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课下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解决社会问题: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4.增强民族自豪感:创新成果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例题三:
题目:请简述我国创新发展的现状。
答案:我国创新发展的现状如下:
1.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众多领域,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格局。
答案:将创新与法治相结合,促进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法律法规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者持续创新。
2.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创新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强化法治意识: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让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创新发展。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的发展道路、科技进步等方面有了基础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如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案例中感受创新的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创新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法律法规对创新活动的保障作用,培养其遵守法律、尊重知识产权的法治意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课时练习(含解

创新改变生活一、单项选择题1.李然对如何处理厨余垃圾很感兴趣,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专心相关制作,并反复研究试验。
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利用生物技术、自动化控制理论,设计了一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装置,并获得学校“小小发明家”大赛一等奖。
获奖后,李然感到很有成就感。
关于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②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④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依据教材知识,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所以选择A 选项。
2.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
受访者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
以下可以作为这则材料的标题的是( )A. 网络的互联互通B. 消费方式的变革C.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D. 出行选择多样化【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新四大发明”属于创新成果。
“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说明了科技创新改变生活,所以选择C选项。
ABD选项与题干无关。
3.网约车技术引进我国之后,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统计,现在每天有1 400多万人通过手机约车,享受着出行的实惠与便捷。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②网约车既能让人们利用自己的资源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能给人们创造经济价值③更多地引进科技就能使我国成为科技强国④创新是时代的召唤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从题文中的数字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①②观点正确;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③观点错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时代发展呼唤创新,④观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感受创新)

各种支付工具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局限,搭建了一个信 息快速交流沟通的平台, 可以实现更有效地沟通, 资源最优组合,为我们的 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议一议 P16
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幸福生活 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创新既满足了个人兴趣,也让大众 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 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导入新课
如果完全失去了现 代科技,我们的生活 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日常生活将不再便利。 晚上要用蜡烛照明,出门要步行 或骑马,穿的是麻布制成的衣 服……当然,我们更没有电视、 电影可看,生活将失去很多乐趣, 将不是现在的我们所能够承受的。 一句话,那实在是难以想象。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的含义,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读 图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 观念,培养创新精神,立志做创新型人才。
环节一:创新的含义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15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创新的含义?
国工鲁业班界就第从一代这亿两万件富事豪上,得石油到大了王启洛发克。菲经勒。过多次试验,
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用废旧的花生壳,瓜子壳做成装饰画, 用塑料瓶做成花瓶养花养草, 用废旧光盘做成墙上的装饰品, 可提可用用供自废作可 事一动旧集看 物切换到 的机书线逃车器穿 神生和 器轮人衣奇工报 等“的人透具乐纸.自身视的队做行后衣”办车成公笔椅筒,卫生纸筒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框 创新改变生活习题(含知识点

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点一、感受创新教科书第 14 页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答:用卷纸芯做笔筒、用饮料瓶制作壁挂花篮、易拉罐做灯笼、果皮制作工艺画等1. 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①表现:别出心裁的点子,突发奇想的灵感,独具匠心的构思②影响: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①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②不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面面③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④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特别提醒:创新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是科学家的创新,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得。
(3)创新无处不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4)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5)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①知识创新;②技术创新;③制度创新(6)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 创新对个人、生活各领域的作用(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3)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3. 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的原因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二、创新引擎※4.社会需要创新的原因(创新对社会的作用)(1)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5.为什要进行创新(我国需要创新的原因)(1)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2)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5)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6)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7)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6. 怎样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7. 列举“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网络购物、网上订餐、滴滴出行、网络阅读、网络问医、在线课堂等8. 国家推进“互联网+”有何意义?(1)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利于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利于增加就业,创造社会财富(4)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休闲娱乐等积极作用,造福于民(5)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9. 出一期“互联网+”为主题的黑板报,可以设计那几个版块?“互联网+”时代特点、“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我们在行动10.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学生该怎么做(1)树立远某某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文明科学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及时举报网络某某行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改变生活
1.有人说:“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这话没有大错,但很不全面、很不准确。
这是因为( )
①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②创新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不需要特意培养③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点,但不是创新的全部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门类都需要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7年12月5日,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西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创新引领未来,以下关于创新的观点正确的有( )
①创新就是指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②创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创新已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古往今来,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改变生活。
感受创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B.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C.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它与任何团队、集体的力量无关
D.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对此,下列评论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B.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C.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唯一力量
D.创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近年来,“创客”“互联网+”“创新2.0”等新概念,在国内各种媒体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成了高频词汇。
这表明( )
①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唯创新者进②生活的每一领域,生命的每一步都呼唤着创新③传统行业已经不需要存在了④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创新要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推动着我们进步,推动着社会发展。
这启发我们( )
①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②伟大的事业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③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④我国已成为世界创新强国,成为世界创新高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材料一“近日前来服务台问路的人减少了,旅客的满意度却变高了。
”高铁郑州东站服务台值班站长有些“失落”,因为服务台人气不旺了。
原来,自该车站投入1700块智能导向标识后,许多老年旅客、赶车旅客不再“迷路”了,而服务台也能腾出更多人力,投向更高质量的服务。
“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是xx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特别倡导的理念。
加
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就能更好回应旅客新期待,让xx年的春运更加平安、有序、温馨。
(1)材料一中“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力量主要源自哪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二2018年1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指出,创新是引领云南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云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将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
(2)你认为创新型云南建设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
8.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
而在其中,“创新”一词排在第一位。
我国为什么要明确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1.C 2.D 3.C 4.C 5.C 6.A
7.(1)力量源自创新。
创新改变生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包括: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
原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8.①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③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⑤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