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

向逐步得到国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和把握。环境的开放也改变了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单一的状况,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社会思潮的涌动,为当代青少年创造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环境。"芙蓉姐姐"能够以反传统文化的形式出现,并且被部分青少年所接纳,本身就显示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超级女声"更是把开放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3.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环境越来越宽松,人不再束缚于条条框框。人与人之间日益趋向平等,青年获得了自主生活权利,个人主体性日益凸显。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人们享受的民主权利越来越真切。"芙蓉姐姐"展示自我的权利得到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尊重,"超女"们"想唱就唱"的权利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坚定维护,"超女"的粉丝(FANS)团通过商谈、讨论等形式自主地组建群体来支持各自的偶像,"超女迷"通过网络万人大签名以形成舆论的压力对评委的权力进行制约……这些都只有在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4.网络技术的发达性

短短的十年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使得网络对当下的青少年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现代工具,而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正如有人指出:"'芙蓉姐姐'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网络力量,也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正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而这样的变革和技术进步,以及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人际沟通模式的变化密不可分。"一个典型的"超女粉丝(FANS)"的生活场景是:耳朵里塞着带小话筒的耳机,眼睛盯着屏幕反复地看"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网络视频录像,在QQ聊天的窗口上和密密麻麻的"玉米"、"盒饭"、"凉粉"、"荔枝"、"佳迷"进行交流和争吵,在虚拟社区和各大门户网站的BBS上不停上演口水战和拉票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网络就没有"芙蓉姐姐",没有网络也不会有"超级女声"的如此火暴。

二、透过"芙蓉姐姐"、"超级女声"现象看青年文化的新特征

毋容置疑,无论是"芙蓉姐姐",还是"超级女声",都吸引了社会成员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但究其本质,它们仍然是以青年为主体创造的青年文化现象。青年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副文化"或曰"亚文化",它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但又有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潮流。青年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是时代、社会的变化和当代青年的发展造就了"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等文化热点现象,这些文化热点也折射着青年文化的时代特征。

1.个性化色彩浓厚

无论是"芙蓉姐姐"的经典"S"形造型还是"超女"们"想唱就唱"的风格,无不洋溢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芙蓉姐姐"一系列自谱人生传奇的网文可以看出,自中学时代起她就非常认同应试教育制定的人生目标,以分数和考大学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在高考几次失利后,她毅然选择了做"京漂",然而考研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当体制内的"崇高理想"破灭后,"芙蓉姐姐"转而换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即借女色消费之东风,以反叛的方式试图以茁壮的身曲线实现自身的价值。匪夷所思的超长赛程难敌"超级女声"观众们节节攀升的热情,其原因不外乎是参与者的自我价值从中得到彰显。

一方面,评委、大众评审团和民众短信投票相结合的赛制代表了广大观众的意愿,赢来了更多的参与与互动。"被唤醒了'自我'的电视观众不仅要通过投票'自由'表明心声,更要通过短信和网络发出独一无二的声音。另一方面,从最初的海选开始,'超女'就以自我展示作为最大卖点。从口不择言表现欲超强的个性评委到'红衣主教'黄薪的'惊天一跪'再到李宇春挑战正统主流审美观的'帅哥'形象,试问这个夏天还有谁比'超级女声'更疯魔更自我更有个性?""芙蓉姐姐"初现于网际时,应该说大部分人是带着审丑的目光和嘲讽的心态来点击她的网络文字和S型图片的。尽管是审丑,却也说明广大的青少年网民对她这种自我展示的方式的认同,随后出现在众多媒体上的专家、学者和一般大众的观点,大部分也对这种另类的行为方式表示肯定。在"超级女声"海选阶段以怪招和奇招出名的"超女"黄薪,其表演以网络视频的方式迅速传播,进而获得"红衣教主"称号。综观广大青少年对"芙蓉姐姐"和"超女"的态度,不难发现,现在的青年文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容纳得了青年对生活、对未来、对现实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立场和评价。很显然,没有青年文化的宽容,诡异的"芙蓉姐姐"难以长大,"想唱就唱"的"超女"们早该闭上她们的喉咙。宽容,是一种现代精神。青年文化的这种宽容精神,基于青年对青年文化流变的多元、开放趋势的认同,同时为青年个性在文化发展中得到尽情表达与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沃土与根基。

2.民主化趋势明显

"芙蓉姐姐"的走红,当然起因于"芙蓉姐姐"那另类的闪亮登场,但也离不开广大青年网民一次又一次起决定性作用的点击。说到底,"芙蓉姐姐"现象的出现是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的结果。"超级女声"更是激活了青少年心中的参与意识。由于在"超级女声"的平台前,无门槛,无条件,无限制,不需报名费,只需一张身份证。身份证前人人平等,人人有参与的自由,也有不参与的自由,所以才有了15万人参与的"超级女声"比赛阵容。利用手机短信投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以较低成本参与其中的机会,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他们的参与确实左右了比赛的进程,他们的意见确实影响了最后的结局,确实能够监督乃至罢免作为权威的评委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态度受到了尊重、权利得到了保证,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意料之外的鼓舞

而空前高涨。他们走上街头为自己所喜爱的选手拉票,在网络论坛激扬文字,为自己的选手积聚人气,发动亲戚朋友为自己喜爱的选手投票……能想出的法子他们都用了,这是他们自内心的参与。参与的成就感使参与意识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即使为此要支付不菲的短信费,人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一体现平等、民主的稀有的参与权。

"芙蓉姐姐"初现网络时,有人对她嗤之以鼻,但更多的青少年用点击这种网络参与方式。捍卫她展现自我的权利,体现了青年文化发展的民主化趋势。"超级女声"不设限制的"海选"规则设计,为"超女"们打造了"想唱就唱"、自主参与的现代大众民主舞台。在全国总决赛阶段,每周百万乃至数百万条平等而自由的短信投票,既体现了民众参与的热情,也体现了平等投票的自由--他们的票决在各次晋级和PK中起主导作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那些站在舞台上参与角逐的"超女"们,民众投票的对象,都是经过"海选",一路过关斩将,凭实力和人气闯进全国总决赛的。"在一定意义上,'超女'诞生于投票的民众,和后者有着同样的'草根'出身,是一体的,血脉相连。广泛民众的投票、参与和观看,在造就'超女'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的'平等而且自由'"(《超女大事件庶民的胜利》,《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13日)。平等、自由、民主,曾经是几代中国青年心中的梦想,它们作为一种历史的遗传基因深深地扎根于青年文化之中,借助于"超级女声"的民主化赛制和简单方便的参与方式得以萌动和辉煌表达,这也许才是"芙蓉姐姐"成功、"超级女声"流行的真正原因。

3.网络化日渐彰显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低成本参与性都非常契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芙蓉姐姐"走红毫无疑问要归功于网络这个大功臣,她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通过文字和照片,构建网络自我,获得大众认同;"超女迷"们利用网络进行沟通,组建各自偶像的后援团,在此,网络的交互功能被他们发挥到极致。诚然,互联网是现代青年欢乐的平台。青年人张扬个性,他们的一些想法都能在这里得到交流。而网络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跟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不一样的。传统媒体中的读者、观众、听众都是作为受众一方出现的,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所有的人既是受众又是发布者--可以当家作主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布自己的思想。互联网络,是当代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空间,是青年文化发芽生长的肥田沃土。因此,任何有意义的青年文化的现代建构,都离不开互联网络这个载体。网络为媒,无疑是青年文化突出的现代特征。

三、热潮过后的冷静思考

随着2005年8月26日"超级女声"三甲座次排定,2005盛夏两大青年文化热潮开始慢慢降温。回想"芙蓉姐姐"、"超级女声"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掀起的阵阵文化热浪,面对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评说,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价值澄清,特别是要揭示与正视"芙蓉姐姐"和"超女"现象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少年发展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超级女声现象”吸引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有人认为“以轻松对抗沉重,以娱乐对抗说教,这无疑是平民主义的胜利”,有人觉得这“是一场美学民选的预演”,有人认为这反映了人们的“参与社会的表达欲望”,有人甚至把它升华为“民主的操练”,当然也有人惊呼“这是一种集体迷狂症在不同时期的间歇性发作”……“超级女声现象”所潜藏的社会政治文化内涵确实值得人们深挖力掘,但无论如何,“超级女声”的奇迹首先是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的奇迹:电视呈现现场声像,手机供给投票手段网络创造点击可能,报刊加入推波助澜……这也许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的真切含义。

在偶像的变迁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科技的身影。在远古时代,人们靠肉眼认识宇宙和自然,使得宇宙与自然充满了高深莫测的神秘,于是人们只能在神话偶像的阴影之下匍匐。

在科技发展但并不发达时,神话偶像让位于权力偶像———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上层人物除了本身就是偶像之外,还为人们制造各种偶像以体现他们的思想、价值和观念。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阿波罗登上了月球,吴刚、玉兔和桂花酒的神话被吓跑了;人类的航天器在宇宙穿行,玉帝的神话被戳穿了;潜艇潜入海洋的心脏,海龙王的“龙宫”渗水了……科技把神话搅得破绽百出的同时,又给平民百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表现平台:真人秀让平头百姓上电视,网络和手机的点击“点”掉并“击”跨了等级和权威,平民偶像据此产生了。平民偶像既然是“民选”的,它就不再拥有过去神话偶像和权力偶像那种神秘和崇高,它成了一种消费性偶像。消费性偶像的特征是供人消费而非崇拜的。它是透明而又易碎的“玻璃偶像”———人们可以喜欢它也可以把玩它;人们能塑造它也能踩扁它;人们既可享受扶起偶像的乐趣,也可“消费”弃旧立新的快感。在消费性偶像崇拜的时代,人们围观“超级女声”就像到现场观看明星演出,大家边观看边呼喊边挥舞荧光棒,一起享受着集体的狂欢。演出结束了,一切也就结束了,至于现场留下的纸巾、哨子和瓶瓶罐罐等杂物,别担心,会有人来清理……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4

案例: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 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 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考研资料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西蒙菲莎大学 在西蒙菲沙大学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创建于1802年,是加拿大享有盛名的大学之一,在教学质量、未来领导者、综合实力以及最具创新方面,被加拿大权威时事杂志《Maclean's Magazine》评为全加综合类大学第二。曾有“加拿大最有价值之综合性大学”的美誉。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湖首大学 加拿大湖首大学位于桑德贝市,该市临Lake Superior 湖。学校成立的37年中,努力服务于所在的社区,大力创新,在北部地区知名度很高。学校许多课程使湖畔大学非常出名,如林业,户外娱乐,生物,地理及地质专业。同时,学校凭借其对土着人研究课程赢得了名声。另外,其工程,商业等专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学生。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 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 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 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 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 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 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 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 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 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 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 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 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 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 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 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 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2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

微观经济学案例1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 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 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 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 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 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 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 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 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

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 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 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 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 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 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 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 “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 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 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 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 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 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 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 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 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 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 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 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 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 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 “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 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 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 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 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 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 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 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 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 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 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 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 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 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 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 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 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 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 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 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经济系编 2010年4月

目录 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1) 案例2: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1) 案例3: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 案例4:雪天的杂货店 (1) 案例5: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1) 案例6: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1) 案例7:“旧帽换新帽律八折” (1) 案例8: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 案例9: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1) 案例10: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1) 案例11:你所购买的东西值不值 (1) 案例12:把每1 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1) 案例13: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1) 案例14:理性与风险难题 (1) 案例15:上大学值吗? (1) 案例16: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1) 案例17: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1) 案例18: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1) 案例19: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 案例20: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 (1) 案例21:企业生产中的学习效应 (1) 案例22:有效金融市场的难题 (1) 案例23:加入WTO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1) 案例24:新经济时代的微软反垄断案 (1) 案例25:价格歧视及其难题 (1) 案例26:垄断竞争下的差异化战略 (1) 案例27:广告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 案例2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 (1) 案例29: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1) 案例30:满意即最优 (1) 案例31:发生在空中的帕累托改良 (1) 案例3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 (1) 案例33:“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1) 案例34: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1) 案例35:委托人给代理人带的“金手铐” (1) 参考文献 (1)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弹性及其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3.思考题: (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 (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 (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

分析题集锦 1、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讨论题:1.从这个案例当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要提高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要点: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说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明显的低于美国。(2分) 我认为存在以下的原因: 首先来看收入。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也经常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但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经济的稳定决定了收入的稳定性。当收入稳定时,人们就敢于消费,甚至敢于借贷消费了。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快,但就每个人而言有下岗的危险,收入并不稳定。这样,人们就不得不节制消费,以预防可能出现的下岗及其他风险。(3分) 其次来看制度。人们敢不敢花钱,还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失业有失业津贴,老年人有养老金,低于贫困线有帮助,上大学又可以得到贷款。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美国人无后顾之忧,敢于消费。(3分) 但中国过去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被打破了,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且受财政实力的限制也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要为未来生病、养老、孩子上学等必需的支出进行储蓄,消费自然少了。 (3分) 最后边际消费倾向还与收入分配状况相关。在总收入为既定时,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这是因为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中国目前的收入不平等比美国严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3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1分) 2、19世纪80年代着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其于1888年出版的《资本实证论》中以一个十分通俗的例子做了论证:一个农民在原始森林中建了一座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用到来年秋天,但不必留有剩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衣食无忧,却牢骚满腹,他们总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这使很多学者和官员十分困惑:难道是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不断地下降吗请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解释以上现象。 据报道,英国科学家说他们破解了人类最大的一个谜团,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幸福(F)=P+5E+3H。P代表个性,包括世界观、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E代表生存状况,包括健康状况、财政状况和交友的情况;H代表更高一级的需要,包括自尊心、期望、雄心和幽默感等。有的学者把这一公式进一步简化为:幸福(F)=E/D。E代表效用,D代表欲望。也就是说,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但问题是效用特别是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正是这种递减使人们感觉到“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该物品在具体合理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最小效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正是按照这一规律活动的。对于这一点,他是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人,因而安排了一个在一年内使用这些谷物的计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奢侈品消费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奢侈品消费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

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 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群消费欲望的集中爆发来解释。3个月前,当德国人斯蒂芬把90副LOTOS眼镜在坐落于北京王府井的雅视一仟眼镜店摆开时,有中国媒体惊呼“中国奢侈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斯蒂芬表示,在LOTOS最大的市场日本,几乎政府所有官员都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顾客。因此在中国,他也坚持认为,“这(政府官员)将是一大块潜在市场”。斯蒂芬的想法得到了香港雅视集团的认可,2003年9月,雅视一仟曾经试着引进了日本的一个眼镜品牌,售价在人民币1至3 万元之间,原来担心卖不掉,结果5个月就卖掉了10副。公司总经理陈京宪说,这些产品终端消费者基本上均是政府官员。言下之意,眼镜的购买者如果不是官员,也会把眼镜作为送为官员的礼物。因此,雅视集团对LOTOS的下一步销售措施是:在今年斯蒂芬再次来华后,将专门组织一次针对政府官员的市场推广。奢侈品背后的富豪动力相对别的奢侈品来说,眼镜比较低调,这也许是它得到政府官员追捧的一个原因。同样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一位宾利公司的员工对那些可以花888万买一辆宾利728加长版的“神秘买家”的解读是“肯定不是政府官员,政府官员就算他买的起他也不敢买。”能买而且敢买宾利的中国人是“在30~50岁之间,成功人士、社会名流,特别是一些演艺圈的名流”。另一豪华车品牌劳斯莱斯上海公司总经理凤时宏为自己的顾客勾勒出另一副有趣的肖像:来自上海或者邻近的浙江某地,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老板,都不是中国各种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这些神秘富豪们虽然财产来源、规模、去向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1]。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聆听者。比如在案例讨论中,老师要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笔者自身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一种是现实性教学案例,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以及有关经济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经济事件掌握经济学知识。另一种是历史性案例,即通过对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经济学领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理解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讲完赋税的归宿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2]。这两种教学案例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经典燃油案例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燃油案例 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一升油价时代 1. 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 2. 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供求的因素;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 价格机制及其制度; 价格杠杆与能源环保的关系问题 3. 思考题: (1)目前决定我国油价的供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因素? (2)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分析今后几年内我国燃油油价的价格走势。能够近10元1升油价吗?要有理有据地回答。 (3)油价的变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什么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有哪些? (4)我国政府今后如何对油价进行管理? 一、油荒袭来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留给国人一个心慌的集体记忆。这不,电荒、水荒刚刚有所缓解,油荒就来了。 王女士是北京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8月12日下班前,她接到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丈夫打来的电话,让她马上把车加满油,因为他听说第二天汽油又要涨价了,而且那消息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93号无铅汽油每升涨4毛钱。 王女士开始还有点将信将疑,因为距上一次汽油涨价才过了仅仅半个多月,心想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一次涨价吧。不过,她随即想起了各地正在闹油荒的新闻和所谓国内外汽油价

格“倒挂”的报道,也就确信无疑了,并随即将这一消息转发给几个要好的朋友。 第二天并没有等来汽油涨价的消息,不过王女士并不认为这是一则谣言,因为她确信目前的油价还远远没涨到头,再一次的涨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身在首都北京的王女士对油价的忧心忡忡,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从7月底以来席卷南中国的大面积油荒,使很多加油站前挤满了怒气冲天的人们,他们惟一的渴望就是:甭管花多少钱、排多长时间的队,能加上油就成。 在广州,为了加油,一些司机半夜不睡觉排队到天亮,各加油站前都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车辆队伍,被治安搞得筋疲力尽的警察们被紧急派往加油站维持秩序。而深圳的一位副市长在当地电视台发表直播讲话,宣布采取紧急措施保证油品供应。上海市政府也紧急从外地调油,以缓解排队现象。与此同时,浙江、江苏、福建和江西等省也都发生了供应短缺现象。甚至在大庆油田所在的黑龙江省,也破天荒地发生了油品短缺的情况。 油荒就是这样在中国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切都源于前不久的成品油调价,而火上浇油的则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当天起,调整汽油、柴油的出厂价。这是在一个月内,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油价,也是今年油价的第五次调整。 与此同时,世界石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每天的油价都创新高。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继 微观经济学案例: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8月29日创下每桶70。80美元纪录之后,第二天又提高至每桶70。85美元。于是,眼看着“年底可能达到70美元”的预测已经提前“达标”,人们越来越相信油价“突破100美元”的说法不再是天方夜谭了。原来那些并不关心什么纽约石油期货价格、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人们,也开始关心起每天的国际油价了。 频繁的油价调整,使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心理预期:油价还会上涨。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孟女士是一年多前买的车,当时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3。2元,目前价格已升至4。26元,整整涨了1元多,这样她每月的用油支出就多出来近200元。“照这样的幅度涨下去,真是有点吃不消了。”孟女士对本刊记者说,“有专家说价格还要与国际接轨,还说香港的油价是12港元。你说这心里能不慌吗?” 而就在国内油荒蔓延的同时,一则石油出口大幅增加的消息则让人们更加群情激愤,舆论的焦点直指国内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甚至有评论称两个石油寡头人为制造或者放纵油荒,以此要挟国家发改委大幅提高成品油价格,甚至争夺“定价权”。 “很显然,这是一场博弈。”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安全专家富桂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焦点已集中在油品价格形成机制上。” 据富桂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是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改革方案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经典教学案例集讲课教案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 西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年3月

案例一 睡帽和汽车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1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仅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日夜加班也不够,何况还要做衣服呢!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与他们的梦想相反,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或土布,洋布根本卖不出去。 1999年6月的上海车展是在上海少有的漫长雨季中进行的,参观者人头攒动,但看的多,买的少。在私有汽车最大的市场北京,作为晴雨表的北方汽车交易市场,该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只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1/3。尽管当年全国轿车产量可达75万辆,但一季度销售量不过11.7万辆。面对这种局面,汽车厂商一片哀鸣。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理论提示:需求的定义

案例二 石油与天然气 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很多美国东海岸的学校都采购了昂贵的设备,准备用来使学校能迅速地从以油为热源转而使用天然气,以避免遭受油价突然上升的打击,就像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曾遭受过的那样。 在1990年秋天,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油价飞涨,而那些学校已由烧油改为烧天然气。估计能源费将有很大节省的学校主管们却受到了一个打击:他们根本没有节省多少。当他们收到来自当地公共事业公司的账单时,他们发现天然气的价格就像油价一样也显著上涨。许多主管在公共事业公司愤怒地抱怨和谴责公司的价格欺诈。他们的理由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根本没有影响到天然气的供应,所以天然气的价格没有理由也上升。这些学校的主管们正确吗?这是公共事业公司乘国际危机之机,为增加自己的利润而搞价格欺诈的一个例子吗? 试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回答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伊拉 克侵占科威特造成了油价的上升?(2)为什么天然气的价格也上升? ★理论提示:均衡价格模型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