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合集下载

你知道《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吗?

你知道《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吗?

你知道《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吗?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易经》与《周易》究竟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人认为《易经》和《周易》没有区别是一个东西。

事实是,《易经》和《周易》是有区别的。

一言以蔽之,《易经》是用来占卜的,是原始年代的巫术和技艺。

《周易》是在《易经》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人文社会方面的解释性文章。

《易经》成书于殷周时期,相传由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推演出来的。

《周易》按照刘大钧先生的观点,则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

也许是孔子所撰,也可能不是。

醉酒踏歌在此以图式的形式向读者展现《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周易知识点摘抄

周易知识点摘抄

周易知识点摘抄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

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易:本义为日月为易,阴阳交替。

易在易经中有三种含义:一变易,变化;二简易,简单;三不易,不变。

但核心含义是变易。

(1)变易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易经的三大理论精华即阴阳对立统一规律、五行生克制化、天人合一。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爻:交错之义。

易经借助阴阳交错构成不同的卦象。

6、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最大阳数,所以用九表示阳爻。

11、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为成数。

成数六与八属阴,阴爻性质收缩,六比八小,八为少阴,六为老阴,所以以老阴六表示阴爻。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象:表示像的意思,用来模拟形态与事理。

卦象为大象,爻象为小象。

17、时: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二、三、四、五、上(末)。

郭彧:何谓“易”、“周易”、“易经”?

郭彧:何谓“易”、“周易”、“易经”?

郭彧:何谓“易”、“周易”、“易经”?郭彧著《易学百问》(之一)1.问:何谓“易”、“周易”、“易经”?答:“易”字,一说“日月为易”(上“日”下“月”),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

图1.宋代杨甲《六经图·日月为易》图一说“蜥蜴”(守宫,变色龙),善于变化的意思。

一说三“易”:“变易”、“简易”和“不易”。

“易”,有时也指伏羲创作八卦符号体系而言。

如《周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孔子告诉我们,伏羲圣人顶天立地,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观察阴阳变化而作“易”八卦,一则用于占筮shi“通神明之德”,二则用于模仿万物的形象“以类万物之情”。

所以,孔子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就是指伏羲圣人作出八卦符号系统而言,而且告诉我们八卦符号系统具有时空属性;具有变化的功能;具有“三才之道”;具有测算的功能;具有“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的功能。

通常说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比希腊的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

伏羲的易卦符号系统就是这种古老的文化,夏商周三代都在应用,她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原点。

突出宣传这一文化原点,应该是我们易学研究者的首要任务。

关于“易”字,有时也指《周易》这本书而言。

如《周易·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关于“周”字,一说是历史上“周代”之名;一说含有“周普”、“周遍”的意思。

关于“周易”:一说是三种卜筮方法之一,如《周礼》:“太卜”掌管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一说是三种书籍之一,如《周易郑康成注》郑玄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一说为“文王演易”,如《周易·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周易》称之为经,是汉代时候的事。

秦始皇焚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周易和易经的区别,我们很多人会认为这两个是有很大区别,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然,二者其实是一个意思。

因为易经是上古时期占卜的工具,而周易则是在研究宇宙间“自然之道”。

所以他们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是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要为了这点区别就将它们搞混了。

一、易经和周易的起源易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中国,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

它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概括成了一句话:“乾卦是天之道、地道、人道”。

然后根据宇宙间各种现象在易经里总结出了一套思想理论。

即《易经》。

二、关于占卜作用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但两者在研究方式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易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形式。

它就是通过卦表示信息,通过卦象来判断事物的吉凶祸福。

而易经就是通过爻辞来预测未来事情的发展走向。

比如在《易经》中,爻辞是两个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讨论了一个小时以上。

三、关于思想领域周易和易经,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理论体系。

所以也是相互交叉,影响深远。

两者所代表的思想领域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建立在宇宙间“自然之道”的基础之上。

四、周易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周易》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和思想的源头。

它通过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阐释人生意义。

《易经》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

从《易》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文化一直是从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解释并加以解决的。

《周易》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

这是因为易经的《系辞传》将我们熟悉的天人合一、归元表真的宇宙生命观念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与帮助。

这些道理都会融入我们现实生活中,为我们现实生活做一个指导。

周易、《易经》与易学

周易、《易经》与易学

第一讲周易、《易经》与易学看了题目,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了: 同样一个主题,怎么有的时候说是周 易,有的时候说是《易经》,有的时 候又说是易学,它们到底是怎么个关 系?先简要的回答你:它们之间,既 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究 竟是怎样联系?又是如何区别呢?通 过下面的学习,列位就会明白了。

我 们先从《易经》说起——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迄为止,在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历史之 悠久、发行量之大、版本之多、争议解释之繁杂者, 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了。

(据有关专家统计, 目前以《易经》为研究对象的书籍已经超过4000余 部。

)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最能代表人类智慧 的书籍有三本: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古印度 的《吠陀》,三是西方的《圣经》。

可见,《易经》 是一本极古老的书。

3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易经》就被列为“群经之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必修的经典。

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

”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凭借《易经》的启示,最终成就了对二进制算术、也就是现代计算机机器内码的发明,他甚至给康熙皇帝写信表达了对《易经》的崇敬,并要求加入中国国籍。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在自传中坦言他的辩证逻辑定律得自于《易经》的启发。

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学基础入门4当代美国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 拉说:“过去数十年间现代物理学引起的变 化,好像在走向类似东方的世界观:宇宙的 全部现象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和谐的整体。

” 可见,《易经》是古往今来对人类文明发展 影响深远而又应用广泛的书。

《易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历来对它的 定位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是一本中国古 代的占卜用书,有的说它是一本哲学著作, 有的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还有人 认为它是史前文明留给人类的无字天书…… 因此,《易经》又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百科全书。

周易与易经

周易与易经

周易与易经导言:周易(Yi Jing)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也被称为“易经”。

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部重要文化遗产,记录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种种观察和经验,并提供了人们研究宇宙之道的指导。

本文将从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探讨周易与易经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周易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周易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已经出现了关于“卜筮”的实践。

卜筮是一种通过卜卦和筮卦来预测未来的方法。

在商朝,最早的卜筮文献被称为《卜辞》,其中记录了大量涉及卜卦和筮卦的内容。

2.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卜筮逐渐演变成了更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周朝时,乾卦和坤卦被视为最基本的卦象,被称为“易经八卦”。

周易逐渐成为一部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哲学著作,以《易传》为核心内容,逐渐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知的易经。

二、易经的核心思想1. 八卦和六十四卦: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是指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基本卦象,每个卦象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六十四卦则是由八卦组合而成,每个卦由六个爻线组成,每个爻线表示不同的阴爻或阳爻。

2. 变卦和彖辞:易经中的变卦是指在占卜卦象过程中,把原来的卦象经过一系列演化转变成不同的卦象。

变卦的原则是“阴阳二气之争长”,即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

彖辞则是对每个卦象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字。

变卦和彖辞的理解对于准确理解占卜结果非常重要。

三、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1. 文化价值观的塑造: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塑造起到了巨大影响。

易经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的思想,提倡人们追求和谐、平衡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人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 经济管理与决策:易经的思想也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与决策中。

易经强调观测和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生现象的重要性。

这种观点在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与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

三易都是64卦体系。

而64卦体系是八卦重叠而成。

八卦之体,古人称先天八卦,《说卦》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方位是:南乾天,西南巽风,西坎水,西北艮山,北坤地,东北震雷,东离火,东南兑泽。

与先天八卦对应还有后天八卦,《易大传-说卦》中的一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说卦》中有一段说解:“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是:南方离火,西南坤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北方坎水,东北艮土,东方震木,东南巽木。

而先天八卦起源于河图,伏羲受河图,画先天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大禹受洛书。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

”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

呼禹曰:文命治水。

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卷一第一章第二节:《周易》和《易经》的关系

卷一第一章第二节:《周易》和《易经》的关系

卷一第一章第二节:《周易》和《易经》的关系第二节《周易》和《易经》的关系把《周易》称为《易经》,或者将两者视为是同一本书,这是极其错误的。

简单地说《周易》加上孔子所作(一说为大部分为孔子所作)的《易传》(亦称作《十翼》)才可被称为《易经》,即'易更三圣'之说,'更'乃更替、经历、经过之意,这就是指《易经》经历了伏羲、文王、孔子三圣人的努力才得以完备。

孔子晚年时光几乎都用来研究《周易》,且非常用功,以至于'韦绝三篇',并将自己研易的心得、想法等写成了《易传》共十篇,分别是:《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易传》内容的主要特色是含有较深的古朴哲学和辩证因素,当时先秦诸子百家之著作大多不能与之相比。

后来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弟子为推崇先师孔子,遂将《易传》的内容融入《周易》,而成《易经》,并将《易经》与其他五经《乐》、《诗》、《礼》、《书》、《春秋》并称为六经。

汉班固云:'《乐》以和神、《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

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

'所以《易经》又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后因《乐》有谱无经,所以被去掉了,成了五经,《乐》到后来就失传了。

我们常听到的是四书五经,其实原来是四书六经。

所以《周易》和《易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应该说两者是前后的关系、母子的关系。

《周易》和《易经》被部分所谓的学者定性为卜筮之书是非常偏颇的,这是严重缺乏深入研究和严重缺乏历史知识所致,可能是因为先秦时代不少书籍中都记载有以《周易》来卜筮的缘故吧。

比如《左传》中就记载有以《周易》卜筮的内容近30条,内容涉及君位继承、战争结果、婚姻利害、国家前途、个人命运、病灾乱事等等。

其实仅从《周易》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天地、君臣、父子、夫妻'的尊卑有序,感受到'商道亲亲'到'周道尊尊'的变化,以及在书中可以看到诸多涉及上古时代及商、周时期的中央制度、继承制度、宗法制度、土地制度、征战制度、分封制度、法律制度、礼仪制度、社会变革、民风民俗等等内容,这无疑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上古时代及商、周时期思想、历史、文化、经济、科学、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大门!而孔子《易传》的完成和融入,使得《周易》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其将《周易》里所蕴藏的哲学思想、辨证思想挖掘无遗,并作了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详尽说明,可以说是佳篇络绎、精义不绝,所以说《周易》和《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卜筮学之书,更是一本历史学之书、社会学之书、哲学之书、科学之书后世围绕着《周易》和《易经》的学习研究形成了一门学问即'易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
易经与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

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

三易都是64卦体系。

而64卦体系是八卦重叠而成。

八卦之体,古人称先天八卦,《说卦》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方位是:南乾天,西南巽风,西坎水,西北艮山,北坤地,东北震雷,东离火,东南兑泽。

与先天八卦对应还有后天八卦,《易大传-说卦》中的一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说卦》中有一段说解:‚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是:南方离火,西南坤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北方坎水,东北艮土,东方震木,东南巽木。

而先天八卦起源于河图,伏羲受河图,画先天八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大禹受洛书。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

‛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

呼禹曰:文命治水。

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河图和洛书演化为先天和后天八卦以后,易经象数学说于是开始了。

洛书在夏代最兴盛,洛书产生了九畴。

《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洪范‛即大法,‚九畴‛是九种治国大法。

《汉书〃五行志》说:‚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班固《五行志赞》也说:‚《洛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

‛根据传承的关系来看,禹得《洛书》是可信的。

紫白术起源于洛书九数,堪舆学玄空理气起源于洛书,夏易是《连山》易,所以堪舆学基本属于《连山》体系。

河图产生了十天干,星象学产生了十二地支,后天八卦产生了奇门、太乙,用干支学60甲子阐述宇宙规律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我认为《黄帝内经》与《归藏》易有理论渊源,所以四柱八字命理学属《归藏》体系,但不能说四柱学起源于商代。

就象《易传》虽属《周易》体系,但《易传》是孔子写的,出书在《周易》之后一样。

中国古代太乙九宫占盘。

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

至迟为西汉时期文物。

其正面按八卦位臵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

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起源于天文星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翁文波教授在遗作《洛书推理》(见《羑里易学》第一卷第三集)一文中说:
《易经》的起源有可能和《洛书》有点关系。

《易经》的‚易‛字可能由‚日‛和‚月‛二字组成。

故推理:《洛书》是一种天体图案,或星图。

从‘月’字出发,可推理:这片星图可能在月球轨道,暂称之为白道附近。

他绘制了《洛书和一段白道附近的星图》,见下图:
翁文波教授认为,《洛书》起源于黄河流域,这几颗很亮的星,可能在夏天的上半夜在中天容易看到。

在我国的文献中提到的恒星约有二十余个,包括这些星《洛书》的左上、左下、右下各有封闭的斜方形图案。

它们是双子星座、大犬星座、天兔星座。

图中两幅图案的封闭联线,都是《洛书》和星图中原来就有的,当然不实际存在,而是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想象出来的。

他推理说:‚古之《洛书》,可能和预测黄河洪水有关。


邹学熹先生也是用天文来解释《洛书》的,他在《中国医易学》中也绘制了一个《洛书九星图》(见下图)
此图是据北斗星所指,从天体上找出九个最明亮的星为标记,配合斗柄以辨方位,发现九星的方位与《洛书》的方位和数量相同。

中宫是帝星(北极星)五星,正下方是北极
一星居北,正南是天纪九星,正东是河北三星,正西是七公七星,东南是四辅四星,西南是虎贲二星,东北是华盖八星,西北是天厨六星。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

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

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
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

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

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

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上便是整个易经体系的脉络,所以易经是个广义概念,易经包含周易,易经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起源,易经包括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占卜等诸多法门,所以易经阐述的是宇宙人生的起源、生长、发展、变化、消亡的所有规律,并用数学方式做出准确的推算,此即佛陀十号之一‚世间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