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典型例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1.1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

1.1质量守恒定律(原卷版+解析)

一、质量守恒定律1、(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①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气体体积。

③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④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变化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如反应前后的体积不一定守恒。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理解成“反应物”,因为有些反应物不一定全部参与反应,有“过量”问题。

(4)对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可以先确定已知一方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再对应查找另一方,左右相减就可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点详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3)推断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及比值(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4)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5)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种物质的质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及推断反应类型等(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6)对微观反应示意图进行解读。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解析版)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解析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点燃一条质量为N的镁带,燃烧后将生成物和未燃烧的部分收集起来,其质量为M,则N与M的大小关系是()A.N=M B.N<M C.N>M D.无法判断【答案】B。

【解析】镁燃烧时,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生成物质量大于反应的镁的质量,因此N<M。

2.(2019•新乡一模)已知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跟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8gB.物质A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物质A的化学式可能是CH4【答案】B。

【解析】A、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22g+18g﹣32g=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22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00%=6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2g,生成物22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6g+2g=8g,8g=8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物质A的化学式可能是CH4,故选项说法正确。

3.(2019•柘城一模)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A.7:25 B.3:14 C.7:5 D.14:15【答案】A。

【解析】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3:12,故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因此碳酸钙的质量为:325,氧化钙的质量为:27,故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7:25;4.(2020•杭州模拟)实验中有些变化虽然是“<”或“>”的,但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符合的是()A.铜丝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的质量为n g,则m<nB.木炭的质量为m g,在火焰上灼烧后所有灰烬的质量为n g,则m>nC.浓盐酸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D.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 g,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为n g,则m<n【答案】C。

高一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2Y3B.XY3C.XY D.X3Y【答案】B【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设生成的气体为Z,可得:X2+3Y2=2Z,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可得生成物分子含1个X原子,3个Y原子,化学式为XY3,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推断。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②分子数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共价键数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①③⑥【答案】A【解析】化学反应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原子守恒,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原子数、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其余都是不一定的,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特征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验。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答案】C【解析】根据模型图中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判断出该反应是2CO+2NO=2CO2+N2,因此图中的单质为N2,该反应由CO和NO两种有毒气体生成了CO2和N2两种无毒气体,减少了环境污染,该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同时生成了1个N2分子,因此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该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因此错误的选项是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化合物的判断点评:要能顺利做出本题,就要充分理解图中所给信息,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4.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A.46∶9B.32∶9C.23∶9D.16∶9【答案】D【解析】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2︰1,解得m=3.6g。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附答案)1.某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剩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还轻,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原因可能有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

2.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9O 24CO+2x+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3.为研究化学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_,实验三______。

(2)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在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由此可得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______体系中进行。

4.2002年12月,广西某地一辆满载砒霜(剧毒物质)的卡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三十余桶砒霜散落在河床和河水中,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有效的措施,防止了大规模污染的发生。

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的化学式用X 表示):X+6NaOH=2Na 3AsO 3+3H 2O ,则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

5.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 3H 5N 3O 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 3H 5N 3O 912CO 2↑+10H 2O ↑+6X ↑+O 2↑ (1)X 的化学式是______。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461114反应后质量待测15084A.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可得:(4+6+111+4)g=(待测+15+0+84)g,故待测=26g。

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减,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A、B、D是生成物,C是反应物,故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4)g:(15-6)g:111g:(84-4)g=22:9:111:80,故选项错误;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26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A、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苯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00%7.7%<10%16+126⨯⨯≈⨯⨯,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由六氯苯的化学式C6Cl6。

可知,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12:35.5,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及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及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0 g 糖溶于200 g 水中,制得250 g 糖水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C.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D.100 mL 水与100 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煤燃烧后留下的灰烬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少了B.红磷在密闭的锥形瓶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D.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高锰酸钾质量少了3.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铜在氧气中加热后,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比原来铜的质量大。

4.在化学反应A+B→C+D 中,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总质量为14 g,生成D 的质量为6 g,则生成C 的质量是g。

5.在化学反应A→B+C 中,当一定量A 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56 g B 和44 g C,则发生反应的A 质量为()A.12 g B.44 g C.56 g D.100 g 6.在化学反应A+B C 中,若12 g A 参与反应,生成28 g C,其中D 的质量为3 g,则参加反应的 A 和B 的质量比为()A.1:1 B.2:3 C.3:4 D.3:77. a g 高锰酸钾加热全部分解后,生成b g 锰酸钾和c g 二氧化锰,则反应中得到氧气的质量为()A.(a+b-c)g B.(a-b)gC.(a-b-c)g D.(a-c)g8.在化学反应E+F→G 中,m 克E 和n 克F 反应生成G 的质量()A.等于(m+n)g B.小于(m+n)gC.大于(m+n)g D.不大于(m+n)g9.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②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不变③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不变④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硝酸银(AgNO3)固体见光或者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瓶保存,AgNO3固体受热分解时,放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能是()A.SO2B.O2C.N2D.NO21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程度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12.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物都是单质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D.3 份质量的铁与2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后生成1 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参考答案】1. B2. C3.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的质量大。

质量守恒定律大题专练(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大题专练(含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大题专练(含答案)
本文档包含一系列质量守恒定律的大题练,并提供答案。

以下是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1. 问题: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A和物质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质C。

如果物质A的质量为10克,物质B的质量为15克,最终生成的物质C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因此,物质A和物质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质C的质量。

在这个例子中,物质C的质量为10克 + 15克 = 25克。

2. 问题:一个木头燃烧产生了灰烬和烟气。

在这个过程中,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封闭系统,而燃烧过程发生在开放系统中。

当木头燃烧时,一部分木材质量转化为了灰烬,一部分转化为了烟气。

然而,一些部分的质量也以灰烬和烟气的形式逸出系统,因此质量没有完全守恒。

3. 问题: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一个氧气分子和两个氢气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

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克,氢气分子的质量为2克。

生成的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因此,生成的水分子的质量应等于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质量之和,即32克 + 2克 + 2克 = 36克。

4. 问题:为什么铁锈生成后,金属铁的总质量会增加?
答案:铁锈是由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当铁与氧气反应时,氧气分子与铁离子结合形成铁锈。

铁离子和氧气的结合增加了铁物质的质量,因此金属铁的总质量会增加。

以上是《质量守恒定律大题专练(含答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科学家探索用CO除去SO2,该研究涉及的一个反应SO2+2CO=2X+S,则X为()A. CO2B. CC. CS2D. COS2.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③3.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有效减少尾气污染。

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B. 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发生改变C. 该反应可以减少NO2的排放D. 该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关于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有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因为“质量守恒”,所以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后质量保持不变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化学式为CO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6.下图中的四位同学对H2+Cl22HCl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7.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 +O 2点燃̲̲̲̲̲̲CO 2的读法,错误的是( )A.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 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C.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 碳加上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8.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5 0 84 A.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丙一定属于化合物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 g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1119. 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C. ④⑤D. ①②③⑤10.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 化学反应的快慢C. 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D.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11.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 该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无法确定1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守恒”。

首先我们要清楚有哪些守恒:
宏观上:1、物质的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意:是“质量总和”,不是单个的某些物质的质量
2、元素的守恒——元素的种类和元素的质量
微观上:原子的守恒——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另外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定律除了这些守恒之外,还表现为,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比。

例如:
4 P + 5O
2点燃 2P
2
O
5
化学计量数(也就是配平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31 5*32 2*142
124 160 284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磷与氧气的反应中,磷与氧气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都是124:160:284。

比如用31克的磷燃烧,需要消耗多少氧气呢?我们可以利用“比恒定”列出数学式子:124:160=31g:x 求出氧气质量
所以,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为:“和相等,比恒定”
[例1]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A、B不正确。

C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故不正确。

答案:D。

[例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答案:C。

【例3】已知蜡烛的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分析:可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为水(H2O)、二氧化碳(CO2)的实验事实,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石蜡中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

反应物是石蜡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可能含有氧元素。

(如果条件充足,根据元素的质量守恒还可以计算出石蜡中是否含有氧元素)[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

(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轻。

分析与解答:(1)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是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氧化镁。

2Mg + O2 2MgO
显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等于反应物镁条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所以,氧化镁的质量要比镁条的质量大。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之和,即氧化铜与水与二氧化碳质量之和。

由于在加热的条件下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可以自由逃逸到空气中去,剩下的固体物质只有氧化铜,其质量肯定要小于碱式碳酸铜的质量。

[例5] 在化学反应2XY2+Y2=2C中,C的化学式应为()
A.X2Y B.XY2C.XY3D.X3Y
分析:设C的化学式为XmYn,则2XY2+Y2=2XmYn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相等,
解得:m=1 n=3
所以化学式为XY3
答案:C
[例6] 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A.CH4B.C2H5OH C.CH3OH D.CH3COOH
分析:从微观上看,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都成立是因为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来解此题。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分子与O2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与CO2和H2O中的相同。

在生成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2个氧分子有4个氧原子,所以推断出:在1个X 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而没有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H4。

答案:A
[例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注意题中给出的“反应前质量”和“反应后质量”是不能直接做为“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质量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反应前和反应后的质量大小及差值确定哪些是反应物和生成物。

例如:依据N 反应前质量是1g而反应后质量是26g可知N是生产物,因为它的质量在增加,并且增加的量就应该是反应生成的质量26g-1g=25g;同理P就是反应物,参加反应质量是32g-12g=20g 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和相等”可以列出下列式子:
P + M → N
20g 5g 25g
根据反应分析,M需要参加反应质量是5g所以反应后质量应为13g(18g-5g)
需要注意的是Q 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但是Q不一定就是催化剂,因为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改变了这个反应的速率。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