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数学: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合集下载

高考理科数学不等式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最新版]

高考理科数学不等式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最新版]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教育资料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教育资料,可以关注笔者知识店铺。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专题三:高考数学不等式问题的题型与方法(理科)一、考点回顾1.高考中对不等式的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理解不等式│a│-│b│≤│a+b│≤│a│+│b│。

2.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通过两面考查,一是单方面考查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证明;二是将不等式知识与集合、逻辑、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向量、导数等知识交汇起来进行考查,深化数学知识间的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及创新意识.3.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值).5.在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中,不等式在各种题型中都有出现。

在解答题中,不等式与函数、数列与导数相结合,难度比较大,使用导数解决逐渐成为一般方法6.知识网络其中: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无理不等式只要求了解基本形式,不做过高要求.二、 经典例题剖析 1.有关不等式的性质此类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中,一般与函数的值域,最值与比较大小等常结合在一起例1.(2006年江西卷)若a >0,b >0,则不等式-b <1x<a 等价于( ) A .1b -<x <0或0<x <1a B.-1a <x <1b C.x <-1a 或x >1b D.x <1b -或x >1a解析:-b <1x <a 等价于-b <1x <0或0<1x <a 等价于x <1b -或x >1a答案:D点评:注意不等式ba b a 11>⇔<和适用条件是0>ab 例2.(2007年北京卷)如果正数a b c d ,,,满足4a b cd +==,那么( )A.ab c d +≤,且等号成立时a b c d ,,,的取值唯一 B.ab c d +≥,且等号成立时a b c d ,,,的取值唯一 C.ab c d +≤,且等号成立时a b c d ,,,的取值不唯一 D.ab c d +≥,且等号成立时a b c d ,,,的取值不唯一解析:正数a b c d ,,,满足4a b cd +==,∴ 4=a b +≥,即4ab ≤,当且仅当a =b =2时,“=”成立;又4=2()2c d cd +≤,∴ c+d ≥4,当且仅当c =d =2时,“=”成立;综上得ab c d +≤,且等号成立时a b c d ,,,的取值都为2 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命题人从定值这一信息给考生提供了思维,重要不等式可以完成和与积的转化,使得基本不等式运用成为现实。

第23讲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解析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23讲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解析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23讲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一、知识与方法1无理不等式根号内含有末知数的不等式叫作无理不等式,解无理不等式一般转化为同解的有理不等式(组)来求解,特别要注意偶数次开方的被开方式必须非负.2无理不等式的主要题型及其解法a >,当0a 时2()f x a ⇒>,当0a <时()0f x ⇒;a <,当0a >时20()f x a ⇒<,当0a时a <的解集为∅;2()0,()()[()]f x g x f x g x ⎧>⇔⎨⎩或()0()0g x f x <⎧⎨⎩2()0,()()0,()[()]g x g x f x f x g x ⎧⎪<⇔⎨⎪⎩>⇔()0,()0,()()g x f x f x g x ⎧⎪⎨⎪>⎩(其中(),()f x g x 均为整式);(6)())0(0g x g x ⇔>或(0g x =()0()0g x f x >⎧⇔⎨>⎩或()0f x =或()0()0g xf x =⎧⎨⎩二、典型例题【例1】(1)1x >+; (2)解不等式23xx -<. 【分析】 第(1()g x >”型不等式,可按型求解,也可化无理不等式为有理不等式求解,还可运用数形结合.F 面给出3种解法,各有特色,可在对比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获得解题途径.第(2)问,观察不等式的特点,換元法显然是最好的策略. 【解析】 (1) 【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 210,2521,x x x x +⎧⎨+>++⎩ (1)或 250,10.x x +⎧⎨+<⎩(2) 由(1)得21,124x x x -⎧⇒-<⎨<⎩;由(2)得5,5|1221,x x x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22x x ⎧⎫-<⎨⎬⎩⎭. 解法法设t =则252t x -=,原不等式化为2512t t ->+, 即2230t t --<,解得1 3.0253,0259t x x -<<∴+<+<.52,2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22x x⎧⎫-<⎨⎬⎩⎭.【解法二】设t =则252t x -=,原不等式化为2512t t ->+, 即2230t t --<,解得1 3.0253,0259t x x -<<∴+<+<.52,2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5|22x x ⎧⎫-<⎨⎬⎩⎭【解法三】 令1y y x ==+.在直角坐标平面上.y =1y x =+如图32-所示.抛物线弧与直线相交于点(2,3)P ,且在5,22⎡⎫-⎪⎢⎣⎭上,y =1y x =+的上方.因此,解集为5|22x x ⎧⎫-<⎨⎬⎩⎭.(2)t =,则221(0)x x t t -=+.于是原不等式可化为220t t +-<. 解得21t -<<.即201x x --<,变形为2211,10,x x x x ⎧--<⎨--⎩2x <或1512x--<. 由此解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1,21,22⎡⎫⎛+⋃-⎪ ⎢⎪ ⎣⎭⎝⎦. 【例2】解下列不等式: 2x 12x<+229x <+ 【分析】解无理不等式的核心是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运用乘方法去根号时应从两方面考虑:(1)要使根式有意义,即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能小于零;(2)两边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后不等式的方向不变.对于“形态”较为简单的无理不等式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第(1)问,令y y x ==.利用图像比较直观.第(2)问,令y =当11x -时,是半圆y =当1x -或1x 时,是双曲线y =,显然,原不等式的解集就是这两部分曲线在直线12xy =+下方部分的横坐标的苊法.第(3)问的形态较为复杂,化繁为简是解题不变的主攻方向,而換元法是化较为简一种重要的手段,另外本小题涉及分母,分母不为零是不能忽略的. .【解析】(1)【解法一】原不等式等价于222540,054x x x x x x ⎧--≥⎪≥⎨⎪--≥⎩,或2540,0,x x x ⎧--≥⎨<⎩解得51,0,141122x x x ⎧⎪-⎪⎪⎨⎪⎪---+⎪⎩, 或51,0.x x -⎧⎨<⎩ ∴14012x -+或 50x -<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4|512x x ⎧⎪--+⎨⎪⎪⎩⎭. 【解法二】令y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如图 33- 所示.y =变形得 22(2)9(0)x y y ++=.由方程x = 得 12x =-+. 由图像可知, 不等式的解集为 14|512x x ⎧⎪--+⎨⎪⎪⎩⎭.(2) 原不等式可变形为22222|1|(1),2|1|(1),210,210.|1|0,2x x x x x x x ⎧-<+⎪⎧⎪-<+⎪⎪⎪+>⇔⎨⎨⎪⎪+>⎪⎪-≥⎩⎪⎩①②由①式可知,若 11x -, 则 2225110044x x x x x x -<++⇒+>⇒> 或 45x <-. 又 411,15x x -∴-<- 或 01x <. 由②得 2x >-.若 1x > 或 1x <-, 则 22114x x x -<++, 得:23204221133x x x x x --<⇒<<-+∴<<-<<或综上,由(1)得:2435x -<<- 或 0x <<. 由(2)得: 2x>-. ∴ 不等式的解集为2420,353⎛⎫⎛⎫-+-⋃ ⎪ ⎪ ⎪ ⎪⎝⎭⎝⎭. (3) 若 0x =, 则原不等式左边无意义,∴原不等式无解.若0x ≠, 则原不等式可化为29x<+. 即 2(129,1+20,x x ⎧⎪⎨≥⎪⎩+<+①②令 t =则 ()2112x t =-. 从而①式化为 22(1)8t t +<+, 解得 745.28t x <∴<. 由②知 12x -. 又 0x ≠,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45,00,28⎡⎫⎛⎫-⋃⎪ ⎪⎢⎣⎭⎝⎭. 【例3】设 a ∈R , 解不等式 2a x >-.【分析】可以按照解无理不等式的常规解法,但由于含参数 a , 对 a 取值的分 类讨论是必要的. 若能把所给不等式与函数或几何图形沟通,通过数中思形、数形结合可 以快速地找到“巧思妙解”.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 20,()0,a x a a x -<⎧⎨-⎩ ①或 220,()(2).a x a a x a x -⎧⎨->-⎩② 当 0a > 时,解不等式组①, 得12a x a <, 解不等式组②, 得 102x a <. 当 0a = 时,解不等式组①, 得 0x >, 不等式组②的解集为 ∅. 当 0a < 时,解不等式组①,得 12x a >. 解不等式组②,得 3142a x a <. ∴ 当 0a >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0}x x a <; 当 0a = 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x x >; 当 0a <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3|4x x a ⎧⎫>⎨⎬⎩⎭.【解法二】设 122y y a x ==-.在同一坐标系分别画出函数 1y 和 2y 的图像,如图 34- 所示. 由图像可得, 当 0a > 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0}x x a <; 当 0a = 时,原不等 式的解集为 {|0}x x >; 当0a <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3|4x x a ⎧⎫>⎨⎬⎩⎭.三、易错警示【例】解不等式 (10x -. 【错解】已知不等式可转化为 30x - 且 10x +, 解得 3x .30x - 且 10x + 仅是原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 件, 因为当 10x +=时不等式依然成立. 正确的解法如下: 【正解】 【解法一】对 10x + 分类讨论, 分为 10x += 和 10x +> 两种情况. 即 10x += 或30,10.x x -⎧∴⎨+>⎩ 不等式的解为 1x =- 或 3x . 【解法二】原不等式等价于 (0x -> 或 (0x -=. (0x -> 的解为3,(0x x >-= 的解为 1x =- 或 3x =. ∴ 不等式的解为 1x =- 或 3x .四、难题攻略【例】(1) 解不等式:22101x x ->+; (2) 求证: 2332221x x x -+---.第(1)问,运用三角换元法可化无理为有理、分式为整式,从而得到个简单的三角不等式,解之不难. 当然,要注意三角换元法对角的限定茌围. 第(2)问,宋际 是求函数 y x =的值域. 看看是否为 [3,1]y ∈-, 在运用三角换元 法时由于形式上不是很明朗,故必须对被开方数进行适当变形,找到如何进行三角换元化 无理为有理的途径, 本题可以开岡解题者的视野. 【解析】(1) 令 tan22x ππαα⎛⎫=-<< ⎪⎝⎭, 则由已知得:221tan 01tan αα-+>+.即 22sinsin 10αα--<. 解得 : 1sin 1,262ππαα-<<∴-<<. ∴tan α>, 即x > (2) 【证明】:∵22324(1)0,|1|2x x x x --=-+∴+.设 12sin ,22x ππθθ⎛⎫⎡⎤+=∈-⎪⎢⎥⎣⎦⎝⎭, 则2sin 12cos 14x πθθθ⎛⎫+=-+=+- ⎪⎝⎭又由,22ππθ-得32,sin 144424ππππθθ⎛⎫-+∴-+ ⎪⎝⎭从而322sin 12214πθ⎛⎫-+-- ⎪⎝⎭故233222 1x x x -+---五、强化训练1. 已知一个矩形的对角线长为 8cm ,如果矩形的周长不大于 20cm ,求矩形较短的一条边 的边长的取值范围.【解析】设矩形的较短边长为x于是222048 <642620x x x x x <<⎧⎪⎪⎨⎪⎪+≤⎩--则22226464108<00 20x x x x x x ⎪--≤<-<⎧⎪⎨⎩+即042{5757<< x x x ≤-≥+或∴较短边长的取值范围是(0,57]-(单位:cm )2. 设 a 是实数,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22290x a x +->.【解析】原不等式可化为22, 92>a x x --设229,2.y a x y x =-=-.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不等式的解集是直线2y x =-在半圆229(0)y a x a =-≠(0a ≠)下方的部分所对应的x 的集合.❶当0a ≠时,解方程2213592||,5a x x x a -=-=-,得 ()235||.5x a =舍去 2290,|3||3|.a x a x a -∴-① 当a =0时,原不等式为220.x x +->由22200,0xx x -得恒成立0,x ∴=这时原不等式为“0〉0”,此为矛盾∴当a =0时,原不等式无解.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5|||3||)5x a x a ⎧⎪-<⎨⎪⎩。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高考数学【解析版】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高考数学【解析版】

专题04 常见不等式的解法所谓常见不等式是指,一元二次不等式、含绝对值不等式、指数对数不等式、函数不等式等,高考中独立考查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对其他知识的考查中,作为工具进行考查.正是解不等式的这一基础地位,要求务必做到求解快捷、准确.【重点知识回眸】(一)常见不等式的代数解法1、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a ++>≠可考虑将左边视为一个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作出图象,再找出x 轴上方的部分即可——关键点:图象与x 轴的交点2、高次不等式(1)可考虑采用“数轴穿根法”,分为以下步骤:(令关于x 的表达式为()f x ,不等式为()0f x >)①求出()0f x =的根12,,x x ② 在数轴上依次标出根③ 从数轴的右上方开始,从右向左画.如同穿针引线穿过每一个根④ 观察图象,()0f x >⇒ 寻找x 轴上方的部分()0f x <⇒ 寻找x 轴下方的部分(2)高次不等式中的偶次项,由于其非负性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可以忽略,但是要验证偶次项为零时是否符合不等式3、分式不等式(1)将分母含有x 的表达式称为分式,即为()()f xg x 的形式 (2)分式若成立,则必须满足分母不为零,即()0g x ≠(3)对形如()()0f x g x >的不等式,可根据符号特征得到只需()(),f x g x 同号即可,所以将分式不等式转化为()()()00f xg x g x ⋅>⎧⎪⎨≠⎪⎩ (化商为积),进而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绝对值的属性:非负性(2)式子中含有绝对值,通常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对绝对值内部符号进行分类讨论(常用);二是通过平方(3)若不等式满足以下特点,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变形求解:① ()()f x g x >的解集与()()f x g x >或()()f x g x <-的解集相同② ()()f x g x <的解集与()()()g x f x g x -<<的解集相同(4)对于其它含绝对值的问题,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可用的手段就是先利用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再做处理5、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1a >时,x y > log log (,0)x ya a a a x y x y ⇔>⇔>>01a <<时,x y > log log (,0)x y a a a a x y x y ⇔<⇔<>(2)对于对数的两点补充:① 对数能够成立,要求真数大于0,所以在解对数不等式时首先要考虑真数大于0这个条件,如当1a >时,()()()()()()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② 如何将常数转化为某个底的对数.可活用“1”:因为1log a a =,可作为转换的桥梁6、利用换元法解不等式利用换元法解不等式的步骤通常为:①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换元:观察不等式中是否有相同的结构,则可将相同的结构视为一个整体 ②求出新元的初始范围,并将原不等式转化为新变量的不等式③解出新元的范围④在根据新元的范围解x 的范围(二)构造函数解不等式1、函数单调性的作用:()f x 在[],a b 单调递增,则[]()()121212,,,x x a b x x f x f x ∀∈<⇔<(在单调区间内,单调性是自变量大小关系与函数值大小关系的桥梁)2、假设()f x 在[],a b 上连续且单调递增,()()00,,0x a b f x ∃∈=,则()0,x a x ∈时,()0f x <;()0,x x b ∈时,()0f x > (单调性与零点配合可确定零点左右点的函数值的符号)3、导数运算法则:(1)()()()()()()()'''f x g x fx g x f x g x =+ (2)()()()()()()()'''2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4、构造函数解不等式的技巧:(1)此类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零散,不易寻找入手点.所以处理这类问题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着分析.在草稿纸上列出条件能够提供什么,也列出要得出结论需要什么.两者对接通常可以确定入手点(2)在构造函数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进行猜想,例如出现轮流求导便猜有可能是具备乘除关系的函数.在构造时多进行试验与项的调整(3)此类问题处理的核心要素是单调性与零点,对称性与图象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构造函数的单调性,猜出函数的零点.那么问题便易于解决了.(三)利用函数性质与图象解不等式:1、轴对称与单调性: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自变量与轴距离大小与其函数值大小的等价关系.通常可作草图帮助观察.例如:()f x 的对称轴为1x =,且在()1,+∞但增.则可以作出草图(不比关心单调增的情况是否符合()f x ,不会影响结论),得到:距离1x =越近,点的函数值越小.从而得到函数值与自变量的等价关系2、图象与不等式:如果所解不等式不便于用传统方法解决,通常的处理手段有两种,一类是如前文所说可构造一个函数,利用单调性与零点解不等式;另一类就是将不等式变形为两个函数的大小关系如()()f x g x <,其中()(),f x g x 的图象均可作出.再由()()f x g x <可知()f x 的图象在()g x 图象的下方.按图象找到符合条件的范围即可.【典型考题解析】热点一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典例1】(2022·全国·高考真题)已知集合{}{}1,1,2,4,11A B x x =-=-≤,则A B =( )A .{1,2}-B .{1,2}C .{1,4}D .{1,4}-【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集合B 后可求A B .【详解】{}|02B x x =≤≤,故{}1,2A B =,故选:B.【典例2】(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2{|340},{4,1,3,5}A x x x B =--<=-,则A B =( )A .{4,1}-B .{1,5}C .{3,5}D .{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 ,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 B ,得到结果.【详解】由2340x x --<解得14x -<<,所以{}|14A x x =-<<,又因为{}4,1,3,5B =-,所以{}1,3A B =,故选:D.【典例3】(2017·上海·高考真题)不等式11x x ->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0)-∞【解析】【详解】由题意,不等式11x x ->,得111100x x x->⇒<⇒<,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0)-∞. 【典例4】(2020·江苏·高考真题)设x ∈R ,解不等式2|1|||4x x ++<. 【答案】2(2,)3- 【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定义化为三个方程组,解得结果【详解】1224x x x <-⎧⎨---<⎩或10224x x x -≤≤⎧⎨+-<⎩或0224x x x >⎧⎨++<⎩21x ∴-<<-或10x -≤≤或203x << 所以解集为:2(2,)3- 【典例5】解下列高次不等式:(1)()()()1230x x x --->(2)()()()21230x x x +--< 【答案】(1)()()1,23,+∞;(2)()()1,22,3-. 【解析】(1)解:()()()()123f x x x x =---则()0f x =的根1231,2,3x x x ===作图可得:12x << 或3x >∴不等式的解集为()()1,23,+∞(2)思路:可知()220x -≥,所以只要2x ≠,则()22x -恒正,所以考虑先将恒正恒负的因式去掉,只需解()()13020x x x +-<⎧⎨-≠⎩ ,可得13x -<<且2x ≠∴不等式的解集为()()1,22,3-【名师点睛】在解高次不等式时,穿根前可考虑先将恒正恒负的项去掉,在进行穿根即可.穿根法的原理:它的实质是利用图象帮助判断每个因式符号,进而决定整个式子的符号,图象中的数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面为()0f x > 的部分,下方为()0f x <的部分.以例2(1)为例,当3x >时,每一个因式均大于0,从而整个()f x 的符号为正,即在数轴的上方(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不等号方向如何,穿根时一定要从数轴右上方开始的原因,因为此时()f x 的符号一定为正),当经过3x = 时,()3x -由正变负,而其余的式子符号未变,所以()f x 的符号发生一次改变,在图象上的体现就是穿根下来,而后经过下一个根时,()f x 的符号再次发生改变,曲线也就跑到x 轴上方来了.所以图象的“穿根引线”的实质是()f x 在经历每一个根时,式子符号的交替变化.【规律方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要注意观察式子特点,选择更简便的方法2.零点分段法的好处在于,一段范围可将所有的绝对值一次性去掉,缺点在于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对学生书写的规范和分类讨论习惯提出了要求,以及如何整理结果,这些细节部分均要做好,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3.引入函数,通过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观察可得不等式的解.热点二 含参数不等式问题【典例6】(2022·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b ∈R ,若对任意,|||4||25|0x a x b x x ∈-+---≥R ,则( )A .1,3a b ≤≥B .1,3a b ≤≤C .1,3a b ≥≥D .1,3a b ≥≤ 【答案】D【解析】【分析】将问题转换为|||25||4|a x b x x -≥---,再结合画图求解.【详解】由题意有:对任意的x ∈R ,有|||25||4|a x b x x -≥---恒成立.设()||f x a x b =-,()51,2525439,421,4x x g x x x x x x x ⎧-≤⎪⎪⎪=---=-<<⎨⎪-≥⎪⎪⎩,即()f x 的图像恒在()g x 的上方(可重合),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3a ≥,13b ≤≤,或13a ≤<,3143b a ≤≤-≤,故选:D .【典例7】(2020·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b ∈R 且ab ≠0,对于任意x ≥0 均有(x –a )(x–b )(x–2a–b )≥0,则( )A .a <0B .a >0C .b <0D .b >0【答案】C【解析】【分析】对a 分0a >与0a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三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0ab ≠,所以0a ≠且0b ≠,设()()()(2)f x x a x b x a b =----,则()f x 的零点为123,,2x a x b x a b ===+当0a >时,则23x x <,1>0x ,要使()0f x ≥,必有2a b a +=,且0b <,即=-b a ,且0b <,所以0b <;当0a <时,则23x x >,10x <,要使()0f x ≥,必有0b <.综上一定有0b <.故选:C【典例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解关于x 的不等式()222R ax x ax a ≥-∈-.【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分类讨论a ,求不等式的解集即可.【详解】原不等式变形为()2220ax a x +--≥.①当0a =时,1x ≤-;②当0a ≠时,不等式即为()()210ax x -+≥,当0a >时,x 2a≥或1x ≤-; 由于()221a a a+--=,于是 当20a -<<时,21x a≤≤-; 当2a =-时,1x =-;当2a <-时,21x a-≤≤. 综上,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当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当20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当2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当2a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21,a ⎡⎤-⎢⎥⎣⎦. 【总结提升】关于含参数不等式,其基本处理方法就是“分类讨论”,讨论过程中应注意“不重不漏”.关于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1)当判别式Δ能写成一个式子的平方的形式时,可先求方程的两根,再讨论两根的大小,从而写出解集.(2)三个方面讨论:二次项系数的讨论,根有无的讨论,根大小的讨论.(3)含参数分类讨论问题最后要写综述.热点三 函数不等式问题【典例9】(2018·全国·高考真题(文))设函数()2010x x f x x -⎧≤=⎨>⎩,,,则满足()()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0+∞,C .()10-,D .()0-∞,【答案】D【解析】【分析】 分析: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函数解析式,将函数图像画出来,从图中可以发现若有()()12f x f x +<成立,一定会有2021x x x <⎧⎨<+⎩,从而求得结果. 详解:将函数()f x 的图像画出来,观察图像可知会有2021x x x <⎧⎨<+⎩,解得0x <,所以满足()()12f 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D .【典例10】(2020·北京·高考真题)已知函数()21x f x x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 ). A .(1,1)-B .(,1)(1,)-∞-+∞C .(0,1)D .(,0)(1,)-∞⋃+∞ 【答案】D【解析】【分析】作出函数2x y =和1y x =+的图象,观察图象可得结果.【详解】因为()21x f x x =--,所以()0f x >等价于21x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2x y =和1y x =+的图象如图: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为(0,1),(1,2),不等式21x x >+的解为0x <或1x >.所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01,-∞⋃+∞. 故选:D.【典例11】(天津·高考真题(理))设函数f (x )=()212log ,0log ,0x xx x >⎧⎪⎨-<⎪⎩若()()f a f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0,1-B .()(),11,-∞-+∞C .()()1,01,-⋃+∞D .()(),10,1-∞-⋃【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a 的范围不确定,故应分0a >和0a <两种情况求解.【详解】当0a >时,0a -<,由()()f a f a >-得212log log a a>,所以22log 0a >,可得:1a >,当0a <时,0a ->,由()()f a f a >-得()()122log log a a ->-,所以()22log 0a -<,即01a <-<,即10a -<<,综上可知:10a -<<或1a >.故选:C【典例12】(2020·海南·高考真题)若定义在R 的奇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且f (2)=0,则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3,1][,[01]--C .[1,0][1,)-⋃+∞D .[1,0][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得到函数()f x 在相应区间上的符号,再根据两个数的乘积大于等于零,分类转化为对应自变量不等式,最后求并集得结果.【详解】因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2)0f =,所以()f x 在(0,)+∞上也是单调递减,且(2)0f -=,(0)0f =,所以当(,2)(0,2)x ∈-∞-⋃时,()0f x >,当(2,0)(2,)x ∈-+∞时,()0f x <,所以由(10)xf x -≥可得: 0210x x <⎧⎨-≤-≤⎩或0012x x >⎧⎨≤-≤⎩或0x = 解得10x -≤≤或13x ≤≤,所以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3]-⋃,故选:D.【典例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x ∈R )的导函数,f (﹣1)=0,当x >0时,()()0xf x f x '->,则使得f (x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0)B .(0,1)∪(1,+∞)C .(﹣∞,﹣1)∪(0,1)D .(﹣1,0)∪(1,+∞)【答案】D【解析】【分析】构造函数()()f x g x x =,求导结合题意可得()()f x g x x =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结合()10g -=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设()()f x g x x=,则()()()2xf x f x g x x '-'= ∵当x >0时,有()()0xf x f x '->,∴当x >0时,()0g x '>,∴函数()()f x g x x=在(0,+∞)上为增函数, ∵函数f (x )是奇函数,∴g (﹣x )=g (x ),∴函数g (x )为定义域上的偶函数,g (x )在(﹣∞,0)上递减,由f (﹣1)=0得,g (﹣1)=0,∵不等式f (x )>0⇔x •g (x )>0,∴()()01x g x g >⎧⎨>⎩或()()01x g x g <⎧⎨<-⎩, 即有x >1或﹣1<x <0,∴使得f (x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故选:D .【总结提升】关于函数不等式问题,处理方法往往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2)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法).(3)涉及抽象函数、导数问题,利用构造辅助函数法,构造函数时往往从两方面着手:①根据导函数的“形状”变换不等式“形状”;②若是选择题,可根据选项的共性归纳构造恰当的函数.【精选精练】一、单选题1.(2020·全国·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2{|340},{4,1,3,5}A x x x B =--<=-,则A B =( )A .{4,1}-B .{1,5}C .{3,5}D .{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 ,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 B ,得到结果.【详解】由2340x x --<解得14x -<<,所以{}|14A x x =-<<,又因为{}4,1,3,5B =-,所以{}1,3A B =,故选:D.2.(2021·湖南·高考真题)不等式|21|3x -<的解集是( )A .{}2x x <B .{}1x x >-C .{}12x x -<<D .{1x x <-或}2x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即可求解.【详解】由|21|3x -<可得:3213x -<-<,解得:12x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x x -<<,故选:C.3.(2021·广东·潮阳一中明光学校高三阶段练习)设集合{}11A x x =-≤≤,{}2log 1B x x =<,则A B =( )A .{}11x x -<≤B .{}11x x -<<C .{}01x x <≤D .{}01x x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域以及对数函数不等式求解集合B ,再进行交集运算即可.【详解】 由题意得,{}{}2log 102B x x x x =<=<<,所以{}|01A B x x ⋂=<≤,故选:C.4.(2022·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集合{}230A x x x =-<,{}|33x B x =≥,则A B =( ) A .10,2⎛⎫⎪⎝⎭ B .1,32⎡⎫⎪⎢⎣⎭ C .(2 D .()1,3【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集合A 、B ,再由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 集合{}{}23003A x x x x x =-<=<<,{}1332x B x x x ⎧⎫==≥⎨⎬⎩⎭, 则132A B x x ⎧⎫⋂=≤<⎨⎬⎩⎭.故选:B.5.(天津·高考真题(理))设x ∈R ,则“21x -<”是“220x x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求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根据解集的包含关系即可判断充分、必要关系.【详解】 由21x -<,可得13x <<,即x ∈(1,3);由22(1)(2)0x x x x +-=-+>,可得2x <-或1x >,即x ∈(,2)(1,)-∞-+∞;∴(1,3)是(,2)(1,)-∞-+∞的真子集,故“21x -<”是“220x x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f (x )=x 2+ax +b (a ,b ∈R )的值域为[0,+∞),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m ,m +6),则实数c 的值为( )A .4B .3C .9D .9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值域求出a 与b 的关系,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可得()f x c =的两个根为,6m m +,最后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等式,解之即可.【详解】∵函数f (x )=x 2+ax +b (a ,b ∈R )的值域为[0,+∞),∴f (x )=x 2+ax +b =0只有一个根,即Δ=a 2﹣4b =0则b 24a =, 不等式f (x )<c 的解集为(m ,m +6),即为x 2+ax 24a +<c 解集为(m ,m +6), 则x 2+ax 24a +-c =0的两个根为m ,m +6 ∴|m +6﹣m |22444a a c c ⎛⎫=-- ⎪⎝⎭6 解得c =9故选:C .7.(2022·吉林·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已知函数()y f x =是奇函数,当0x >时,()22x f x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 )A .()()1,00,1-B .()()1,01,-⋃+∞C .()(),10,1-∞-⋃D .()(),1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为奇函数求出当0x <时,函数()f x 的函数解析式,再分0x <和0x >两种情况讨论,结合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因为函数()y f x =是奇函数,所以()()f x f x -=-,且()00f =当0x <时,则0x ->,则()()22x f x f x --=-=-,所以当0x <时,()22x f x -=-+,则()0220x x f x >⎧⎨=->⎩,解得1x >,()0220x x f x -<⎧⎨=-+>⎩,解得10x -<<,所以不等式()0f x >的解集是()()1,01,-⋃+∞.故选:B.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33,0()e 1,0x x x f x x --+<⎧=⎨+≥⎩,则不等式()(31)<-f a f a 的解集为()A .10,2⎛⎫⎪⎝⎭ B .1,02⎛⎫- ⎪⎝⎭C .1,2⎛⎫-∞ ⎪⎝⎭ D .1,2⎛⎫-∞- ⎪⎝⎭【答案】C【解析】【分析】由函数解析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根据单调性将函数不等式转化为自变量的不等式,解得即可;【详解】解:因为33,0()e 1,0x x x f x x --+<⎧=⎨+≥⎩,当0x <时()33f x x =-+函数单调递减,且()3033f x >-⨯+=,当0x ≥时()e 1x f x -=+函数单调递减,且()00e 123f =+=<,所以函数()f x 在(,)-∞+∞上是单调递减,所以不等式()(31)<-f a f a 等价于31a a >-,解得12a <.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1,2⎛⎫-∞ ⎪⎝⎭; 故选:C9.(2020·海南·高考真题)若定义在R 的奇函数f (x )在(,0)-∞单调递减,且f (2)=0,则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B .3,1][,[01]--C .[1,0][1,)-⋃+∞D .[1,0][1,3]-⋃【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得到函数()f x 在相应区间上的符号,再根据两个数的乘积大于等于零,分类转化为对应自变量不等式,最后求并集得结果.【详解】因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且(2)0f =,所以()f x 在(0,)+∞上也是单调递减,且(2)0f -=,(0)0f =,所以当(,2)(0,2)x ∈-∞-⋃时,()0f x >,当(2,0)(2,)x ∈-+∞时,()0f x <,所以由(10)xf x -≥可得: 0210x x <⎧⎨-≤-≤⎩或0012x x >⎧⎨≤-≤⎩或0x = 解得10x -≤≤或13x ≤≤,所以满足(10)x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1,0][1,3]-⋃,故选:D.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定义在(0)+∞,上的函数()f x 满足()()110,2ln 2xf x f '+=>,则不等式)(e 0x f x +> 的解集为( ) A .(02ln2),B .(0,ln2)C .(ln21),D .(ln2)+∞, 【答案】D【解析】【分析】构造新函数()()ln ,(0)g x f x x x =+>,利用导数说明其单调性,将)(e 0x f x +>变形为)>(e (2)x g g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解.【详解】令()()ln ,(0)g x f x x x =+> , 则()11()()xf x g x f x x x'+''=+=,由于()10xf x '+>, 故()0g x '>,故()g x 在(0)+∞,单调递增, 而1(2)(2)ln2ln ln 202g f =+=+= , 由)(e 0x f x +>,得)>(e (2)x g g ,∴e 2x > ,即ln2x > ,∴不等式)(e 0x f x +>的解集为(ln2)+∞,, 故选:D .二、填空题1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不等式组230,340.x 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 【答案】()4,+∞【解析】【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取交集即可.【详解】原不等式组化简为3034(4)(1)041x x x x x x x ->>⎧⎧⇒⇒>⎨⎨-+>><-⎩⎩或 故答案为:()4,+∞.12.(2019·浙江·高考真题)已知a R ∈,函数3()f x ax x =-,若存在t R ∈,使得2|(2)()|3f t f t +-≤,则实数a 的最大值是____. 【答案】max 43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含参绝对值不等式、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属于能力型考题.从研究()2(2)()23642f t f t a t t +-=++-入手,令2364[1,)m t t =++∈+∞,从而使问题加以转化,通过绘制函数图象,观察得解.【详解】使得()222(2)()2(2)(2)2234{}2]6f t f t a t t t t a t t +-=•[++++-=++-,使得令2364[1,)m t t =++∈+∞,则原不等式转化为存在11,|1|3m am ≥-≤, 由折线函数,如图只需11133a -≤-≤,即2433a ≤≤,即a 的最大值是43【点睛】对于函数不等式问题,需充分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若函数f (x )=ln x +e x -sin x ,则不等式f (x -1)≤f (1)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先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再利用其单调性解不等式.【详解】解:f (x )的定义域为(0,+∞),∴()1f x x'=+e x -cos x . ∵x >0,∴e x >1,∴()f x '>0,∴f (x )在(0,+∞)上单调递增,又f (x -1)≤f (1),∴0<x -1≤1,即1<x ≤2,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2].故答案为:(1,2]三、双空题14.(2019·北京·高考真题(理))李明自主创业,在网上经营一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中有草莓、京白梨、西瓜、桃,价格依次为60元/盒、65元/盒、80元/盒、90元/盒.为增加销量,李明对这四种水果进行促销:一次购买水果的总价达到120元,顾客就少付x 元.每笔订单顾客网上支付成功后,李明会得到支付款的80%.①当x =10时,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1盒,需要支付__________元;②在促销活动中,为保证李明每笔订单得到的金额均不低于促销前总价的七折,则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答案】 130. 15.【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顾客需要支付的费用,然后分类讨论,将原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可得x 的最大值.【详解】(1)10x =,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一盒,需要支付()608010130+-=元.(2)设顾客一次购买水果的促销前总价为y 元,120y <元时,李明得到的金额为80%y ⨯,符合要求.120y ≥元时,有()80%70%y x y -⨯≥⨯恒成立,即()87,8y y x y x -≥≤,即min158y x ⎛⎫≤= ⎪⎝⎭元. 所以x 的最大值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式子变形与运算求解能力,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身边的数学,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1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f (x )111()12x x x x -≤⎧⎪=⎨⎪⎩,,>,则()()2f f =__,不等式()()32f x f -<的解集为__.【答案】12## 0.5 {x |x 72<或x >5} 【解析】【分析】第一空先求出()2f 的值,再求()()2f f 的值;第二空将3x -分为大于1或小于等于1两种情况讨论,分别解出不等式,写出解集即可.【详解】解:f (2)211122-⎛⎫== ⎪⎝⎭,1122f ⎛⎫= ⎪⎝⎭, ∴()()122f f =, 当x ﹣3>1时,即x >4时,311122x --⎛⎫ ⎪⎝⎭<,解得x >5, 当x ﹣3≤1时,即x ≤4时,x ﹣312<,解得x 72<, 综上所述不等式f (x ﹣3)<f (2)的解集为752x x x ⎧⎫⎨⎬⎩⎭或 故答案为:12,752x x x ⎧⎫⎨⎬⎩⎭或. 四、解答题16.(2020·山东·高考真题)已知函数()225,02,0x x f x x x x -≥⎧=⎨+<⎩. (1)求()1f f ⎡⎤⎣⎦的值;(2)求()13f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3;(2)35a -<<.【解析】【分析】(1)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代入计算即可;(2)先判断1a -的取值范围,再代入分段函数解析式,得到()13f a -<的具体不等式写法,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1)因为10>,所以()12153f =⨯-=-,因为30-<,所以()()()()2133233f f f =-=-+⨯⎤⎦-⎣=⎡.(2)因为10a -≥, 则()1215f a a -=--, 因为()13f a -<,所以2153a --<, 即14a -<,解得35a -<<.17.(2021·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函数()3f x x a x =-++.(1)当1a =时,求不等式()6f x ≥的解集;(2)若()f x a >-,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1)(][),42,-∞-+∞.(2)3,2⎛⎫-+∞ ⎪⎝⎭. 【解析】【分析】(1)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得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绝对值不等式化简()f x a >-,由此求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1)[方法一]: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法当1a =时,()13f x x x =-++,13x x -++表示数轴上的点到1和3-的距离之和,则()6f x ≥表示数轴上的点到1和3-的距离之和不小于6, 当4x =-或2x =时所对应的数轴上的点到13-,所对应的点距离之和等于6, ∴数轴上到13-,所对应的点距离之和等于大于等于6得到所对应的坐标的范围是4x ≤-或2x ≥, 所以()6f x ≥的解集为(][),42,-∞-+∞.[方法二]【最优解】:零点分段求解法当1a =时,()|1||3|f x x x =-++.当3x ≤-时,(1)(3)6-+--≥x x ,解得4x ≤-;当31x -<<时,(1)(3)6-++≥x x ,无解;当1≥x 时,(1)(3)6-++≥x x ,解得2x ≥.综上,|1||3|6-++≥x x 的解集为(,4][2,)-∞-+∞.(2)[方法一]: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法求最小值依题意()f x a >-,即3a x a x -+>-+恒成立,333x a x x a a x -++-+=≥++,当且仅当()()30a x x -+≥时取等号,()3min f x a ∴=+, 故3a a +>-,所以3a a +>-或3a a +<, 解得32a >-.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3,2⎛⎫-+∞ ⎪⎝⎭. [方法二]【最优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法求最小值由||x a -是数轴上数x 表示的点到数a 表示的点的距离,得()|||3||3|f x x a x a =-++≥+,故|3|a a +>-,下同解法一.[方法三]:分类讨论+分段函数法当3a ≤-时,23,,()3,3,23,3,x a x a f x a a x x a x -+-<⎧⎪=--≤≤-⎨⎪-+>-⎩则min [()]3=--f x a ,此时3-->-a a ,无解.当3a >-时,23,3,()3,3,23,,x a x f x a x a x a x a -+-<-⎧⎪=+-≤≤⎨⎪-+>⎩则min [()]3=+f x a ,此时,由3a a +>-得,32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32a >-. [方法四]:函数图象法解不等式由方法一求得()min 3f x a =+后,构造两个函数|3|=+y a 和y a =-,即3,3,3,3a a y a a --<-⎧=⎨+≥-⎩和y a =-, 如图,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且仅有一个交点33,22⎛⎫- ⎪⎝⎭M , 由图易知|3|a a +>-,则32a >-.【整体点评】(1)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有几何意义法,零点分段法.方法一采用几何意义方法,适用于绝对值部分的系数为1的情况,方法二使用零点分段求解法,适用于更广泛的情况,为最优解;(2)方法一,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求得()3min f x a =+,利用不等式恒成立的意义得到关于a 的不等式,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意义转化求解;方法二与方法一不同的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得()f x 的最小值,最有简洁快速,为最优解法方法三利用零点分区间转化为分段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f x 最小值,要注意函数()f x 中的各绝对值的零点的大小关系,采用分类讨论方法,使用与更广泛的情况;方法四与方法一的不同在于得到函数()f x 的最小值后,构造关于a 的函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关于a 的不等式.1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函数2()2f x x ax =++,R a ∈.(1)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2],求不等式2()1f x x -的解集;(2)若对于任意的[1x ∈-,1],不等式()2(1)4f x a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3)已知2()(2)1g x ax a x =+++,若方程()()f x g x =在1(,3]2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12,)∞+ (2)13a ≤ (3)[0,1).【解析】【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解集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求出a ,然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即可;(2)问题转化为222x a x --在[1x ∈-,1]恒成立,令22()2x h x x -=-,[1x ∈-,1],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a 的范围即可;(3)利用参数分离法进行转化求解即可.(1)解: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2],即1,2是方程220x ax ++=的两个根,则123a +=-=,即3a =-,则2()32f x x x =-+,由2()1f x x -得,22321x x x -+-即22310x x -+得(21)(1)0x x --,得1x 或12x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1][12,)∞+. (2)解:不等式()2(1)4f x a x -+恒成立,即222x a x --在[1x ∈-,1]恒成立,令22()2x h x x -=-,[1x ∈-,1],则2242()(2)x x h x x -+'=-,令()0h x '=,解得:22x =,故()h x 在[1-,22)递增,在(221]递减,故()min h x h =(1)或1()h -,而h (1)1=,1(1)3h -=,故13a . (3)解:由()()f x g x =得22(2)12ax a x x ax +++=++,2(1)210a x x ∴-+-=,即2(1)12a x x -=-,若方程()()f x g x =在1(2,3]有解,等价为2212121x a x x x --==-有解,设22121()(1)1h x x x x =-=--,1(2x ∈,3],∴11[3x ∈,2),即1()0h x -<,即110a --<,则01a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1).。

高一 数学 必修 不等式 第三讲 简单的高次、分式和无理不等式

高一 数学  必修 不等式 第三讲 简单的高次、分式和无理不等式
例 1. 不等式2x-+x4 > 0 的解集是________.
易错提醒:把未知数前面 的系数变为正值的时候不 等号方向要改变 .
例 2.已知 a,b,m 都是正数,并且 a < b,求证: a m a bm b
【解析】
证明: a m a b(a m) a(b m) m(b a)
特殊的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穿针引线法)步骤: ① 不等式化为 ( x x1 )( x x2 )...(x xn ) 0( 0) 形式,并将各因式 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
典题剖析
题型一: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A.x|
34≤x≤2
B.x|
34≤x<2

C.x|
x≤34或x>2
D.{x|x<2}
例 4. 3 7
题型三:简单的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2 5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思路点拨:简单的无 理不等式的解题关键 是有理化.
技巧传播
陷阱规避
【易错典例】不等式32x--x1≥1 的解集是(
A.x|
34≤x≤2
Bx≤34或x>2
D.{x|x<2}
【易错典例】不等式32x--x1≥1 的解集是(
简单的高次、分式和无理不等式
知识要点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解分式不等式,切忌去分母,一律移项通分化为 f ( x) 0 (或 f ( x) 0 )的形式,
g( x)
g( x)
转化为:
f (x)g(x) g(x) 0
0
(或
f (x)g(x) g(x) 0
0
),即转化为一次、二次或特殊高次不等式形式

高中不等式题的几个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不等式题的几个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不等式题的几个解题技巧分析摘要:关于不等式,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掌握学习技巧与思路,以便不等式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就高中学习中常见的几类不等式进行了说明,并对不等式解题所常用的方式及方法进行了说明与分享,以便后期学生参考并提高不等式学习效率。

关键字:高中不等式;解题技巧;数形结合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属于难点,也是重点。

基于实际情况,大多学生在不等式学习中存在较多困惑,对不等式的求解不知从何下手及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其结果必然导致解题失误或浪费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且可能在高考考试中浪费时间过长而造成时间不足。

因此,学生学会不等式解题技巧尤为关键,也是学好不等式的主要方法。

1高中不等式分类及说明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等量关系与非等量关系,不等式则属于非等量关系的一种,学好不等式对解决数学及实际生活中所存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就高中不等式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一元二次不等式,该类不等式与一元二次函数具有极大关联性;对于该类不等式解题,其最直接的思路在于将不等式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并利用函数图线找到不等式所对应的节点,以实现求解的目的。

但对于该类不等式,大多学生在求解中主要会由于学生分解因式能力不足及不能合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导致解题错误及效率低下。

其二,参数不等式是近些年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常见题型。

对于该类不等式的求解,学生应具备较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不等式知识及求解[1]。

其三,绝对值不等式也是一种常见的不等式,其主要解题方式是通过分类及分项的方式去除绝对值符号,之后转化为常规不等式求解;即将不等式定义域进行划分,转化为多阶函数,达到求解的目的。

其四,其他类型的不等式,其求解应采取适当的转化思想,即转化为熟悉的不等式进行求解,以起到加深理解及简化步骤的目的。

2常见不等式求解思路及技巧说明综合来讲,不等式属于函数的一种,即任何一个函数均可以转变为一个或多个不等式进行命题与考察。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不等式 7.1 不等式及其解法课件 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不等式 7.1 不等式及其解法课件 理

D.a2>ab>b2
答案 D 选项A,∵c为实数,∴取c=0,得ac2=0,bc2=0,此时ac2=bc2,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B, 1 - 1 =
ab
b ,a∵a<b<0,∴b-a>0,ab>0,∴ b>0a,即 >1 ,1故选项B不正确;选项C,∵a<b<0,∴取a=-2,b=-1,
ab
ab
ab
12/11/2021
2.(2014江苏,10,5分)已知函数f(x)=x2+mx-1,若对于任意x∈[m,m+1],都有f(x)<0成立,则实数m的
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 2
,0
解析 要满足f(x)=x2+mx-1<0对于任意x∈[m,m+1]恒成立,
只需
f f
(即m ) 0,解得-
(m 1) 0,
∵0<log0.20.3<log0.20.2=1,log20.3<log20.5=-1,即0<a<1,b<-1,∴a+b<0,排除D.
∵ b =l o g 2=0 . 3 =llgo0g.220.2,∴b- =logb 20.3-log20.2=log2
a lo g 0.2 0 .3 l g 2
a
解法二:易知0<a<1,b<-1,∴ab<0,a+b<0,
<1,∴3 b<1+
2
⇒ab b<a+b,排除A.故选B.
a
∵ 1 +1 =log0.30.2+log0.32=log0.30.4<1,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不等式解题技巧

不等式解题漫谈一、活用倒数法则 巧作不等变换——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有许多,如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等.但灵活运用倒数法则对解题,尤其是不等变换有很大的优越性.倒数法则:若ab>0,则a>b 与1a <1b等价。

此法则在证明或解不等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1998年高考题改编)解不等式log a (1-1x)>1.分析:当a>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1-1x >a,即 1x <1-a ,∵a>1,∴1-a<0, 1x <0,从而1-a,1x 同号,由倒数法则,得x>11-a ; 当0<a<1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0<1- 1x <a,∴1-a<1x <1, ∵0<a<1,∴ 1-a>0, 1x >0, 从而1-a, 1x 同号,由倒数法则,得1<x<11-a;综上所述,当a>1时,x ∈(11-a ,+∞);当0<a<1时,x ∈(1,11-a).注:有关不等式性质的试题,常以选择题居多,通常采用特例法,排除法比较有效。

二、小小等号也有大作为——绝对值不等式的应用绝对值不等式:||a|-|b||≤|a ±b|≤|a|+|b|。

这里a,b 既可以表示向量,也可以表示实数。

当a,b 表示向量时,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向量a 与b 共线;当a,b 表示实数时,有两种情形:(1)当ab ≥0时,|a+b|=|a|+|b|, |a-b|=||a|-|b||;(2)当ab ≤0时,|a+b|=||a|-|b||, |a-b|=|a|+|b|.简单地说就是当a,b 同号或异号时,不等式就可转化为等式(部分地转化),这为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解题工具。

如:若1<1a <1b,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log a b>log b aB 、| log a b+log b a|>2C 、(log b a)2<1D 、|log a b|+|log b a|>|log a b+log b a|分析:由已知,得0<b<a<1,∴a,b 同号,故|log a b|+|log b a|=|log a b+log b a|,∴D 错。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不等式的解法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2---不等式的解法

高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不等式的解法【考纲要求】1.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2.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掌握一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指对不等式等的解法,4.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网络】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解法一次、分式、高次、指对等不等式函数不等式解法【考点梳理】要点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 (或<0)的解可以联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a≠0),图象在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x值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图象在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x值为不等式ax2+bx+c<0的解.而方程ax2+bx+c=0的根表示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再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最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结合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0)a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0>∆0=∆ 0<∆二次函数cbx ax y ++=2(0>a )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x x 221-==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x <<∅ ∅要点诠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1)先看二次项系数是否为正,若为负,则将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2A ax bx c =++(0)a >(2)计算判别式∆,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①0∆>时,求根12x x <(注意灵活运用因式分解和配方法); ②0∆=时,求根abx x 221-==; ③0∆<时,方程无解 (3)写出解集.要点二、高次不等式的解法高次不等式:形如不等式(x-x1)(x-x2)……(x-xn)>0(其中x1, x2, ……,xn 是互不相等的实常数)叫做一元n 次不等式(n ∈N).要点诠释:作出相应函数的图象草图.具体步骤如下:(a)明确标出曲线与x 轴的交点,(b)分析在每一个开区间上函数的那段曲线是在x 轴的上方还是下方(除此之外,对草图不必做更细致的要求).然后根据图象草图,写出满足不等式的解集.要点三、无理不等式的解法无理不等式:如果函数f(x)是关于x 的无理式,那么f(x)>0或f(x)<0,叫做无理不等式.要点诠释:(1))(x f >)(x g ⇔⎪⎩⎪⎨⎧>≥≥)()(0)(0)(x g x f x g x f ⇔⎩⎨⎧>≥)()(0)(x g x f x g(2))(x f >g(x) ⇔ ⎪⎩⎪⎨⎧>≥≥)()(0)(0)(2x g x f x g x f 或 ⎩⎨⎧<≥0)(0)(x g x f ⇔⎩⎨⎧>≥)()(0)(2x g x f x g 或⎩⎨⎧<≥0)(0)(x g x f (3))(x f <g(x) ⇔⎪⎩⎪⎨⎧<≥≥)()(0)(0)(2x g x f x g x f 要点四、指对不等式的解法解法指导:化超越不等式为代数不等式,依据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要点诠释:(1))()(x g x f a a >(a>0,a ≠1).当0<a<1时,f(x)<g(x); 当a>1时,f(x)>g(x). (2)m ·(a x )2+n ·(a x )+k>0.令a x =t(t>0),转化为mt 2+nt+k>0,先求t 的取值范围,再确定x 的集合.(3)log a f(x)>log a g(x) (a>0, a ≠1).当0<a<1时,⎩⎨⎧<>⇔⎪⎩⎪⎨⎧<>>)()(0)()()(0)(0)(x g x f x f x g x f x g x f当a>1时,⎩⎨⎧>>⇔⎪⎩⎪⎨⎧>>>)()(0)()()(0)(0)(x g x f x g x g x f x g x f(4) 0)(log ))((log 2>+⋅+⋅k x f n x f m a a .令log a f(x)=t(t ∈R),转化为mt 2+nt+k>0,先求t 的取值范围,再确定x 的集合.【典型例题】类型一:一元二次不等式例1. 不等式20x mx n +-<的解集为(4,5)x ∈,求关于x 的不等式210nx mx +->的解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x 2 − 6 x + 4 ≥ 0 x ≥ 2或x ≤ 1 ⇒ x > −2 ⇒ {x | 2 ≤ x < 10或0 < x ≤ 1} x + 2 > 0 2 x 2 − 6 x + 4 < ( x + 2) 2 0 < x < 10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特别提醒注意:取等号的情况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无理不等式 —— 关键是把它同解变形为有理不等式组
1.
f ( x ) ≥ 0 ⇒ 定义域 f ( x) > g ( x)型 ⇔ g ( x) ≥ 0 f ( x ) > g ( x)

f ( x ) ≥ g ( x) ⇔

例 1 : 解不等式
3x − 4 − x − 3 > 0
---1---
4.
其他型: 例 4:解不等式
2x + 1 > x + 1 − 1
1 2 x + 1 ≥ 0 1 x ≥ − ⇒ 2⇒x≥− 2 x +1 ≥ 0 x ≥ −1
解 :要使不等式有意义必须:
原不等式可变形为: 2 x + 1 + 1 > x + 1 因为两边均为非负 ∴ ( 2 x + 1 + 1) > ( x + 1) ,即 2 2 x + 1 > −( x + 1) ∵x+1≥0 ∴不等式的解为 2x+1≥0 即 x ≥ − 1 2
4 − 3 x ≥ 0 2 − x + 3 x − 2 ≥ 0 − x 2 + 3 x − 2 > ( 4 − 3 x ) 2
4 x ≤ 3 6 4 1 ≤ x < 2 ⇒ < x ≤ 5 3 6 < x < 3 5 2
− x − 3x − 2 ≥ 0 Ⅱ: 4 − 3x < 0
3x − 4 ≥ 0 解:∵根式有意义 ∴必须有: ⇒ x≥3 x−3≥ 0
又有 ∵ 原不等式可化为 3x − 4 > x − 3 ,两边平方得: 3x − 4 > x − 3 ,解之: x > 1 2 ∴ {x | x ≥ 3} ∩ {x | x > 1 } = {x | x ≥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解之并联系定义域得原不等式的解为{x | 1 < x < 2或x > 10} 最后:小结 练习:解下列不等式 1. 2 x − 3 + 3 x − 5 > 5 x − 6 ( x > 2) 2. 3 x − 3 + x + 3 < 3 x + x + 3 ( x ≥ −3)
2 2
例 5:解不等式
9 − x 2 + 6x − x 2 > 3
2
9− x ≥0 − 3 ≤ x ≤ 3 解:要使不等式有意义必须: ⇒ ⇒0≤ x≤3 0≤ x≤6 6x − x ≥ 0
2

在 0≤x≤3 内 0≤ 9 − x ≤3 , 0≤ 6 x − x ≤3 ∴ 9 − x >3− 6 x − x ,因为不等式两边均为非负 两边平方得: 9 − x > 9 + 6 x − x − 6 6 x − x , 即 6 x − x >x 因为两边非负,再次平方: 6 x − x > x ,解之 0<x<3 ; 综合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0<x<3 例 6: 解不等式 2 − x + x − 1 > 1 解:定义域 x-1≥0 x≥1,原不等式可化为: x − 1 − 1 > x − 2 两边立方并整理得: ( x + 2) x − 1 > 4( x − 1) 在此条件下两边再平方, 整理得: ( x − 1)( x − 2)( x − 10) > 0
3
. .
4 − 1− x > 2 − x
(
− 5 + 13 < x ≤ 1 )s 2
4
. ( x − 1)
x2 − x − 2 ≥ 0
( x ≥ 2或x = −1)
( −1 ≤ x ≤
---2---
5
2 − x − x +1 > 1
1− 5 ) 2
2.
f ( x) ≥ 0 f ( x) ≥ 0 f ( x) > g ( x)型 ⇔ g ( x) ≥ 0 或 f ( x) > [ g ( x)] 2 g ( x) <( x ) ⇔

例 2:解不等式 − x + 3x − 2 > 4 − 3x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下列两个不等式组得解集的并集: Ⅰ:
2

解Ⅰ:
6 解Ⅱ: 4 < x ≤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 x ≤ 2} 3 5
3.
f ( x) ≥ 0 f ( x) < g ( x)型 ⇔ g ( x) > 0 f ( x) < [ g ( x)] 2

f ( x) ≤ g ( x ) ⇔
例 3:解不等式
2x 2 − 6x + 4 < x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