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掺杂LaMnO_3材料的电输运与介电性能研究
稀土应用于电化学储能的研究进展

稀土应用于电化学储能的研究进展刘肖燕;李欣茹;李和兴【摘要】储能是实现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关键,其核心是开发高效储能材料,其中稀土材料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在电化学储能各领域显示出了巨大应用的前景.主要综述了稀土在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期望发展系统功能材料合成和组装技术,拓展其在未来储能中的应用.%The exploration of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Rare earth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latest applications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in lead-acid batteries,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ies,solid oxide fuel cells,lithium-ion batteries,super capacitors,an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Also,the important role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is introducedhere.Hopefully,rare earth materials will have a wider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brighter future in energy storage.【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6)006【总页数】11页(P769-779)【关键词】稀土材料;新能源;电化学储能【作者】刘肖燕;李欣茹;李和兴【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洛杉矶90095;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21能源是社会的粮食,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大力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课题.而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都存在着地域限制、不连续、不稳定和不容易控制等问题.因此,实现能源的有效存储和利用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关键.电化学储能是目前进步最快的储能技术之一,从最初的铅酸蓄电池到绿色的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得到提高.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4f5d电子结构,其配位数的可变性(6~12)决定了它们具有某种“后备化学键”或“剩余原子价”的作用.因此,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掺杂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2].本文作者综述了稀土材料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稀土在铅蓄电池中主要应用于板柵材料.板柵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采用铅基合金,包括铅锑合金和铅钙合金来制备.但是传统的铅基合金板柵存在容易形成导电性差的钝化膜、析氢/氧过电位较低、抗蠕变性能和深放电循环性能较差等问题.在铅基合金中添加稀土元素可以起到减小钝化膜电阻、提高析氢/氧过电位、改善合金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的作用.Chen等[3]制备了La掺杂的Pb-Ca-Sn-Al合金,并对不同La的掺杂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La的添加量为0.01%、0.03% 和0.10%(质量分数)时,可以有效细化Pb-Ca-Sn-Al合金晶粒,抑制Pb(II)氧化物的生长,同时促进PbO2的生长,提高钝化膜的导电性,从而减少铅酸蓄电池早期的容量衰减,延长电池的寿命.仝明信等[4]研究表明,Ce的加入可使合金的抗拉伸强度增加10%,伸长率增加两倍,阳极腐蚀速率下降,析氢减少.由此可说明Ce的添加不但提高了合金的强度还能增加合金的塑性,同时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Liu等[5]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添加Ce的Pb-Ca-Sn合金进行研究,表明Ce的添加可以抑制阳极膜中高阻抗Pb(II)化合物的生长,降低腐蚀膜的阻抗,从而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另外,Sm[3]、Y[6]、Yb[7]、Nd[8]、Pr、Gd、Eu等[9]稀土金属元素添加的铅合金作为铅酸蓄电池的板栅材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板柵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蓄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寿命.稀土储氢合金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是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重要的应用之一.镍氢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电池,与传统的镍镉电池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更环保[10].稀土储氢合金主要有LaNi5型储氢合金(AB5型) 和 La-Mg-Ni系储氢合金(AB3型、A2B7型)两类.为了进一步提高镍氢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对负极稀土储氢合金的改进主要包括合金多元化、合金表面处理和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三种途径.合金多元化是提高储氢合金电极性能的基本途径,包括优化A侧稀土元素组成和调节B侧元素取代两种方法.单相LaNi5合金的结构是CaCu5六方型,氧化物的稳定性和晶胞体积大小与体内间隙尺寸大小有关,降低氢化物的稳定性会提高相转变的速度,合金多元化后仍保持CaCu5型单相结构,但晶胞参数和间隙大小会有变化.Adzic等[11]对不同La和Ce比例的La1-xCexB5合金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x>0.2时,随着C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单胞体积下降,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同时,Ce在合金表面可以形成氧化膜,减缓充放电过程中合金的腐蚀.Wang等[12]研究了(La1-xDyx)0.8Mg0.2Ni3.4Al0.1合金中加入Dy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Dy的加入可以提高(Lax,Mg1-x)2Ni7相的含量,从而提高电极的储氢容量.如图1所示,当x为0.05时,电极的最高放电比容量可达到390.2mA·h·g-1,在3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2.7%.Liao等[13]系统研究了AB3型合金La2Mg(Ni1-xCox)9 (x=0.1~0.5)中Co含量对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o含量的增加可以减小合金吸放氢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抑制合金的粉化,提高电化学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对稀土系储氢合金进行表面修饰可以改善合金表面的导电性、电催化活性及耐腐蚀性,目前常见的合金表面修饰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镀、电化学镀、真空蒸镀、机械化处理合金、酸碱处理、氟化处理、氢化处理等.在合金的表面包覆一层金属膜,可以起到增加导电性、增强合金抗粉化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南俊民等[14]在酸性条件下对AB5型储氢合金进行了表面化学镀铜,通过控制处理液中铜的含量和pH值可以调节铜的包覆量和包覆速度,从而提高电极的初期放电容量.同时,铜的包覆也提高了电极的放电电压.熊义辉等[15]设计了一种专用的电镀装置,电化学方法处理可以获得均匀的Cu镀层,对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容量有良好的作用.同时,电化学镀Cu的方法也比化学法更容易控制,废液排放少.吴锋等[16]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分别对储氢合金进行了镀铜和镀银的处理.研究表明,修饰后的电极内阻均可降低约30%,在5 C倍率下放电容量可提高约200 mA·h·g-1,放电平台电压提高了0.10 V.Ikeya等[17]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在MmNi3.5Al0.7Co0.8(Mm为混合稀土,如:La、Ce、Nd、Pr等)合金的表面包覆了一层金属(Co、Ni或Cu),包覆层金属与合金颗粒之间结合紧密.包覆Co的MH-Co 电极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MH为储氢合金),5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仅下降10%,而未处理的MH合金则下降了50%.采用具有腐蚀性的酸或碱对合金进行处理,改变其表面的结构和组份,可以显著改善电极的活化性能及倍率放电性能.陈立新等[18]采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对Mm(NiCoMnAl)5合金进行表面改性,pH值为4.5的缓冲溶液浸渍处理2 h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活化性能、初始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但对高倍率下的放电性能改善不明显.苏小笛等[19]研究了有机酸处理的合金表面,处理后形成催化活性较高的富Ni、Co层,增加合金比表面积,这使合金在碱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和电化学反应速度得到提高.张玉洁等[20]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储氢合金MmNi3.8Co0.75Mn0.4Al0.2在6 mol KOH及6 mol KOH+KBH4混合液处理后的电化学性能.两种溶液的处理后合金颗粒分布均匀,表面变得粗糙,因此电催化活性增加.尤其加入还原剂KBH4的混合液处理后的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更优.陈卫祥等[21]分别对热碱液中加入次亚磷酸钠、硼氢化钾、次磷酸钠、氧化亚钴等还原剂对稀土储氢合金表面处理进行了研究,电极的放电比容量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另外,热碱处理储氢合金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此外,采用氟化或氢化的方法对储氢合金进行表面改性,也可以显著改善电极的吸放氢催化活性,提高镍氢电池的性能[22].在储氢合金粉末中加入功能性的添加剂也是提高电极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添加剂主要分为三类:金属单质、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碳基材料.Feng等[23]分别在AB5型储氢合金中加入了金属Ni粉.研究表明,Ni粉的加入可以减小合金颗粒尺寸,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因而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提高.此外,金属Ag、MoCo3、MoNi3和WCo3合金[24]也被用作添加剂提高储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RuO2、Co3O4、V2O5等过渡金属氧化物对界面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可以提高合金电极吸放氢的动力学性能.Zhang等[25]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添加剂对La1.3CaMg0.7Ni9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添加的TiO2、Cr2O3及ZnO与合金相互作用,不仅降低了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还促进了H2的吸放,因此电池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石墨、乙炔黑及碳纳米管碳基材料[26]等可以增加合金电极的导电性,提高储氢负极合金的比表面积,改善催化活性,从而提高镍氢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除了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储氢合金,稀土元素在制备高性能的镍氢电池正极材料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是一种P型半导体,电子和离子传导率都较低,导致充放电过程中部分活性物质无法参与反应,进而导致正极容量的损失.通过化学掺杂或者物理性的添加和包覆稀土材料可以明显改善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制备出Y元素掺杂或者Y与其他金属共掺杂的Ni(OH)2正极材料[27-28],实验证明,掺杂氢氧化镍表面电阻降低,晶体缺陷扩大,可以抑制析氧副反应,提高电极的电子离子导电率.类似的,La、Sr、Nd、Ce、Lu等其他稀土元素掺杂的氢氧化镍正极材料也表现出较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9].此外,稀土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直接添加或者包覆在Ni(OH)2中也可以改善电极的导电性,提高析氧过电位.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内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按照电解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稀土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在SOFC、MCFC、PEMFC等燃料电池中均有一定的应用,其中在SOFC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作者重点介绍稀土元素在SOFC中的应用. SOFC通过燃料与氧化剂气体通过离子导电氧化物形成的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其组成部分包括电解质、阴极、阳极和连接体.电解质是SOFC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传导离子.稀土元素可作为电解质的主体或者掺杂部分应用于SOFC,主要应用于 ZrO2基、CeO2基和LaGaO3钙钛矿基等几类电解质.在ZrO2系电解质中,稀土元素主要用于ZrO2的掺杂,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率和稳定性,已报道的掺杂稀土元素包括:Y、Dy、Sc、Yb、Gd、Sm等[30].其中Sc掺杂可以获得较高的离子电导率.Badwal等[31]制备了摩尔分数为17% Sc2O3掺杂的ZrO2电解质(ScSZ表示Sc2O3-ZrO2),其离子电导率可达0.12 S·cm-1.但是,ScSZ 长期在高温下工作时容易老化,且Sc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应用.Y掺杂的氧化锆(YSZ)离子电导率较高、电子电导率低、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电解质.Zhao等[32]制备了摩尔分数为8% Y2O3掺杂的ZrO2,在800 ℃下离子电导率可达到0.05 S·cm-1.Y的掺杂使材料在低温下形成稳定的萤石结构,提高了氧离子空位浓度和间隙阳离子浓度,提高氧离子的电导率.纯的CeO2基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较低,但是其相对于阴极材料的化学稳定性高于掺杂的氧化锆电解质.掺杂稀土元素(如:La、Gd、Sm、Y等)可以提高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其中,Y掺杂的CeO2表现出较高的电导率.Steele等[33]研究了不同稀土元素掺杂的CeO2电解质,其电导率如表1所示,可看出Y掺杂的电解质在不同温度下均表现出较高的电导率.Liu等[34]制备了YSZ/Gd掺杂CeO2(GDC)复合的电解质,Gd的掺杂可以提高GDC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同时,薄层YSZ的引入是为了保护GDC电解质不被还原,防止电子导电.另外一类与稀土元素密切相关的电解质是以掺杂LaGaO3为典型代表的钙钛矿系.Ishihara等[35]研究了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LaGaO3的离子导电率,研究表明(La0.9Nd0.1)0.8Sr0.2Ga0.8Mg0.2O3-δ的氧离子导电率可以达到0.5 S·cm-1.Majewski等[36]报道了 Mg、Sr双掺杂的LaGaO3,扩大了晶格,进一步增大氧离子电导率.Sr和Mg共掺杂LaGaO3(LSGM)的氧离子电导率高于典型的YSZ和掺杂氧化铈,是最有潜力的SOFC电解质材料之一[37].SOFC的阴极材料主要是钙钛矿型的ABO3材料,其中A=La、Sr,Gd等稀土元素,B=Mn、Fe、Co、Ni等过渡金属元素.稀土掺杂的LaMnO3是传统的阴极材料,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同时影响材料的膨胀系数等,改善其电化学性能[38].但是这类材料在高温下的离子导电性较差,且随电池操作温度的降低,阴极极化严重.Inagaki等[39]高温热解制备了La0.6Sr0.4CoO3-δ阴极材料,与传统LaMnO3材料相比,离子导电率和催化活性均得到提高,在3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阴极极化仅为25 mV.Lee等[40]对不同掺杂量的Nd1-xSrxCoO3-d(0<x<0.5)进行了研究,材料的电导率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x=0.4时达到最大值.此外,La1-xSrxCo0.2Fe0.8O3-δ(x=0.2~0.4)、La1-ySryNi1-xFexO3-δ、Nd0.7Sr0.3Fe1-xCoxO3-δ(0≤x≤0.8)等[41-42]双掺杂的阴极材料也得到较广泛的研究,电导率和催化活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SOFC中阳极是燃料气和从电解质中迁移过来的氧离子的反应场所,因而需要满足对燃料气具有良好的氧化催化活性、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及多孔、耐高温等要求.稀土掺杂氧化物作为支撑与Ni复合的金属陶瓷是一种常用的阳极材料,比如Ni-YSZ、Ni-Cu-YSZ、Ni-Y2O3-ZrO2-TiO2等[43-44].其中,稀土的添加可以限制Ni金属的增长和团聚,保持阳极的多孔性,同时提高阳极材料的氧离子导电性.掺杂CeO2(DCO)做支撑的Ni-DCO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低温SOFC中[45].此外,钙钛矿型的导电陶瓷,如La0.75Sr0.25Cr0.5Mn0.5O3等,也表现出较稳定的电化学性能[46].SOFC的连接体主要起到导电、导热、隔开阴极的氧化气和阳极的燃料气的作用,因此需要较高电子电导率、低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和热导率.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掺杂的LaCrO3、掺杂YCrO3陶瓷和金属合金.掺杂LaCrO3和掺杂YCrO3的SOFC耐高温,在强氧化和强还原气氛中均稳定,电子电导率较高,与电池其他组元相容性好.但不易烧结,造成加工困难,还会发生镉蒸气挥发毒化,导电性下降等问题[47-48].金属合金连接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导热性等优点,但是也更容易被腐蚀和氧化.因此,稀土离子及稀土氧化物也常用于金属合金的掺杂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其抗氧化性、抗腐蚀性[49].随着能源存储和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可循环利用、无记忆效应、适用温度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车、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部分组成,其中稀土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中.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以及层状三元材料(LiNixCoyMnzO2)等.这些正极材料均存在制备时易团聚、充放过程中锂离子脱嵌受阻、结构易变形等问题.采用微量La3+、Ce4+、Y3+、Sc3+、Gd3+、Tm3+、Ho3+、Lu3+等稀土离子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掺杂可以增加材料的晶胞体积、使材料形成均一的颗粒、改善锂离子的扩散条件,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50-51].Ghosh等[52]制备了不同La3+掺杂量的LiCo1-xLaxO2,研究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体积不断增大,正极材料的结构得到稳定.摩尔分数为5.0%掺杂的材料容量保持率比未掺杂材料提高了10倍.Zhao等[53]通过固态法制备了LiFe1-xNdxPO4/C (x=0~0.08)正极材料,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图2a),包覆碳后的LiFe0.4Nd0.6PO4/C在0.2 C时放电比容量为165 mA·h·g-1,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 92.8%,稳定性良好(图2b).稀土离子掺杂的层状三元材料LiNixCoyMnzO2也可以有效降低阳离子的混排程度,增加晶体结构稳定性、降低电荷转移阻抗.Zhong等[54-55]分别制备了Ce、Y掺杂的LiNi1/3Mn1/3Co1/3O2,该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得到稳定,电化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除了采用掺杂技术以外,采用稀土元素氧化物、氟化物等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包覆可以有效限制活性物质直接与电解液接触,进而防止活性物质流失,提高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Sivakumar等[56]制备了2%(质量分数) CeO2包覆的LiFePO4材料,增强了材料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提高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类似的,La2O3、SrO/Li2O/La2O3/Ta2O5/TiO2等稀土氧化物应用于LiCoO2正极材料,电极电化学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研究证明YF3、LaF3等[57-58]包覆的LiNixCoyMnzO2材料离子电子导电性得到提高,促进了电荷转移,因此电极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均得到提高.同时,稀土化合物YPO4的包覆还有利于电极形成稳定的SEI膜,以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59].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化学储能体系,具有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适用温度宽等优点.稀土元素作为掺杂离子及作为赝电容的活性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Xu等[60]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Yb掺杂的α-Ni(OH)2,在0.2 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295.1 mA·h·g-1,比未掺杂材料高出60 mA·h·g-1.Lv等[61]设计制备了一种Er掺杂的新型电容器材料Er@TiO2,明显提高了TiO2的放电容量.CeO2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来进行储能[62],通常研究者将其与石墨烯复合来提高其导电性[63].Ji等[64]用水热法制备CeO2/RGO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放电比容量为265 F·g-1且循环稳定性良好.此外,研究者还将CeO2与其他赝电容电极材料复合制备成具有一定纳米结构的复合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协同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容量和稳定性[65-66].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高达1 672 mA·h·g-1,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10倍,因此,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将稀土材料应用于硫电极,利用稀土金属离子与硫阴离子之间的作用来抑制多硫化锂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提高电池的性能.Sun等[67]将La2O3修饰的碳材料作为硫电极的基体,既增加了电极导电性,又可有效控制硫阴离子.如图3所示,该电极在不同倍率下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有提高,其中1 C下比容量为1 043 mA·h·g-1,循环100次后仍能保持在799 mA·h·g-1.Li等[68]也将Ce掺杂的碳材料作为基体进行了锂硫电池的组装,同样起到提高比容量和稳定性的效果.CeO2、Y2O3等[69-70]稀土金属氧化物修饰的碳材料被直接用作硫电极的基体或者修饰锂硫电池的隔膜,都对电池性能有显著的提高.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电化学储能系统也不断更新和进步,新型的储能系统和储能材料也层出不穷.稀土材料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始终伴随着储能的发展,在铅酸蓄电池的板柵材料、镍氢电池的负极储氢合金、正极添加剂,燃料电池的电解质、阴极、阳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稀土合金、稀土离子或者稀土化合物的引入,对储能材料的结构、性质及电化学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稀土材料本身价格较高,在未来研究中如何降低材料的成本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通过精确掌握稀土离子或者化合物的作用机理,通过微量的掺杂或者添加,对储能材料进行显著改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最大化利用稀土材料的优势,降低成本,使其在未来储能领域及产业化方面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相关文献】[1] 陈昆峰,李宫,梁晰童,等.稀土改性电化学储能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J].硅酸盐学报,2016,44(8):1241-1247.Chen K F,Li G,Liang X T,et al.Rare earth element ion modified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electrode materials-a short review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2016,44(8):1241-1247.[2] 闫慧忠.稀土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 [C].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中国包头:中国稀土学会,2011. Yan H Z.The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materials in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 [C].Rare Earth Industry BBS Report,Baotou:Chinese Society of Rare Earth,2011.[3] Chen H Y,Li S,Li A J,et al.Lead-samarium alloys for positive grids of valve-regulated lead-acid batteries [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7,168(1):79-89.[4] 仝明信,林冠发.稀土铅基板栅材料的性能研究 [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42(02):60-62,71. Tong M X,Lin G F.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lead-based grid materials with rare earth additive [J].Ptca (part:A phys test),2006,42(02):60-62,71.[5] Liu H T,Yang J,Liang H H,et al.Effect of cerium on the anodic corrosion of Pb-Ca-Sn alloy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1,93(1):230-233.[6] 魏杰,王东田,栾中华,等.Addition of Ce as additive to Pb-Ca-Sn-Al grid alloy for lead acid battery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10(1):28-30.Wei J,Wang D T,Luan Z H,et al.Addition of Ce as additive to Pb-Ca-Sn-Al grid alloy for lead acid battery [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3,10(1):28-30.[7] Li D G,Wang J D,Chen D R.Influence of ytterbium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PbCaSn alloy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2,210:163-171. [8] 杨春晓,王会锋,马敏,等.铅-镱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行为 [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1023-1027,1032.Yang Ch X,Wang H F,Ma M.Anodic behavior of Lead-Ytterbium alloy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J].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5,44(6):1023-1027,1032.[9] Liu H T,Zhang X H,Zhou Y B,et al.The anodic films on lead alloys containing rare-earth elements as positive grids in lead acid battery [J].Materials Letters,2003,57(29):4597-4600.[10] 张怀伟,郑鑫遥,刘洋,等.稀土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J].中国稀土学报,2016,34(1):1-10. Zhang H W,Zheng X Y,Liu Y,et al.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based hydrogen sstorage materials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rty of Rare Earths,2016,34(1):1-10.[11] Adzic G D,Johnson J R,Reilly J J,et al.Cerium Content and Cycle Life of Multicomponent AB5 Hydride Electrodes [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Society,1995,142(10):3429-3433.[12] Wang B,Chen Y,Liu Y.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a1-xDyx)0.8Mg0.2Ni3.4Al0.1 (x=0.0~0.20)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2,37(11):9082-9087.[13] Liao B,Lei Y Q,Chen L X,et al.Effect of Co substitution for Ni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a2Mg(Ni1-xCox)9 (x=0.1~0.5) hydrogen storage electrode alloys [J].Electrochimica Acta,2004,50(4):1057-1063.[14] 南俊民,杨勇,林祖赓.铜包覆AB5型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J].电源技术,1998,22(5):6-9.Nan J M,Yang Y,Lin Z G.Investigations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opper-coated AB5 type metal hydride electrodes [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8,22(5):6-9. [15] 熊义辉,沈建荣,林根文,等.用电镀方法在贮氢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铜的探索 [J].电源技术,1997,21(3):8-1,48.Xiong Y H,Shen J Y,Lin G W,et al.Method of plating Cu on surface of hydrogen-storage alloy powder [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7,21(3):8-10,48.[16] 吴锋,李汉军,杨凯.银对贮氢合金电极表面修饰的研究 [J].电池,2005,35(1):14-16.Wu F,Li H J,Yang K.Research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he MH electrode with silver [J].Battery bimothly,2005,35(1):14-16.[17] Ikeya T,Kumai K,Iwahori T.Mechanical process for enhancing metal hydride for the anode of a Ni-MH secondary battery [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Society,1993,140(11):3082-3086.[18] 陈立新,徐建红,雷永泉.缓冲溶液浸渍处理对贮氢合金Mm(NiCoMnAl)5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30(1):58-60.Chen L X,Xu J H,Lei Y Q.Effect of buffer solution surface treatment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Mm(NiCoMnAl)5 hydrogen storage alloy [J].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ng,2001,30(1):58-60.[19] 苏小笛,刘昭林,徐印,等.贮氢合金电极有机酸处理研究 [J].电池,1997,27(6):263-265,271.Su X D,Lin Z L,Xu Y,et al.Surfaee Treatment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 electrodeby organic Acids [J].Battery Bimothly,1997,27(6):263-26,271.[20] 张玉洁,杨猛,丁毅,等.表面处理对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J].表面技术,2008,37(4):9-11,17.Zhang Y J,Yang M,Ding Yi,et al.The effect of surface treatment 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 [J].Surface Technology,2008,37(4):9-11,17. [21] 陈卫祥.MH 电极表面化学还原处理正交实验 [J].电源技术,1998,22(5):16-18,39.Chen W X.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chemical reducing treatment of MH electrode surface [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8,22(5):16-18,39.[22] 邓超,史鹏飞,张森,等.LaNi5型储氢合金表面修饰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J].无机化学学报,2005,21(3):446-450.Deng C,Shi P F,Zhang S,et al.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prpperty sduty of LaNi5 Hydrogen storage alloy [J].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2005,21(3):46-450.[23] Feng H,Liu X,Tian X,et al.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Mm0.3Ml0.7Ni3.55Co0.75Mn0.4Al0.3 alloy mixed with Ni powde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34(4):1886-1889.[24] Liu J,Wang W H,Ye S H,et al.The chemical preparation of Mo(W)Co(Ni)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ydrogen storage electrode [J].Journal of Alloys andCompounds,1999,285(1):263-266.[25] Zhang P,Wei X,Liu Y,et al.Effects of metal oxides addi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La1.3CaMg0.7Ni9 hydrogen storage allo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8,33(4):1304-1309.[26] Fernández P S,Filippín A N,Real S G,et al.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supports for metal hydride electrod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Energy,2010,35(11):5864-5868.[27] Ren J,Zhou Z,Gao X P,et al.Preparation of porous spherical α-Ni(OH)2 and enhancement of high-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through yttrium addition [J].Electrochimica Acta,2006,52(3):1120-1126.[28] Zheng H Z,Zhu Y J,Lin X R,et al.The influence of Na2CO3 content and Ni2+ concentr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meter Y-substituted nickel hydroxide [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2013,178(20):1365-1370.[29] 邢春晓,刘长久,吴华斌,等.复合掺杂Nd(Ⅲ)和Zn(Ⅱ)非晶态Ni(OH)2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4):502-506.Xing C X,Liu C J,Wu H B.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lectrode activity material Nd(III) and Zn(II) multiplex doped amorphous Ni(OH)2 [J].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29(4):502-506.[30] Shao Z,Tadé M O.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IT-SOFCs,intermediate-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M].Berlin:Springer,2016:15-57.[31] Badwal S P S,Ciacchi F T.Oxygen-ion conducting electrolyte materials for solid oxide。
一价Na元素对LaMnO_3母体A位掺杂的磁电性质研究(英文)

一价Na元素对LaMnO_3母体A位掺杂的磁电性质研究(英文)刘宁;唐永刚;严国清;毛强;郭焕银;彭振生【期刊名称】《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年(卷),期】2008(37)11【摘要】通过测量La1-xNaxMnO3(x=0.05,0.10,0.15,0.20,0.25,0.33)体系的M-T曲线和R-T曲线,研究了La位Na掺杂对体系磁电性质的影响。
结果发现:随着Na掺杂浓度的增加,体系居里温度TC升高,顺磁-铁磁相变逐渐变陡;伴随着顺磁-铁磁相变,体系发生金属-绝缘体相变,电阻随掺杂浓度增加而下降。
体系磁电性质的变化来源于掺杂引起的Mn3+-O-Mn4+间的双交换作用、静态Jahn-Teller畸变和公差因子的变化。
【总页数】6页(P1887-1892)【关键词】磁电性质;双交换作用;静态Jahn-Teller畸变;公差因子【作者】刘宁;唐永刚;严国清;毛强;郭焕银;彭振生【作者单位】宿州学院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安徽宿州234000;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71【相关文献】1.B位掺杂对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磁电性质影响的研究 [J], 王桂英;刘宁2.A位的Sm掺杂对La0.67Sr0.33MnO3体系磁电性质的影响 [J], 严国清;刘宁;徐素军;郭焕银;童伟3.一价Na元素对LaMnO3母体A位掺杂的磁电性质的影响 [J], 唐永刚;严国清;毛强;郭焕银;彭振生;刘宁4.未掺杂与Sr掺杂的LaMnO_3钙钛矿氧化物热力学计算(英文) [J], 马文会;谢刚;陈书荣;张雄飞5.元素掺杂WS_(2)与SnO磁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J], 韩医临;李慧;任杰;王敏;周铁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a掺杂BiFeO_3薄膜的铁电性能分析

b y s o l — g e l me t h o d a n d h i g h t h r o u g h p u t c o mb i n a t o i r a l t e c h n i q u e . T h e c r y s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s a mp l e s w a s a n a l y z e d b y X
B i F e O 3 f e r r o e l e c t r i c t h i n i f l m s w i t h d i i f e r e n t L a d o p e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 0 , 5 %, 1 0 %, 1 5 %, 2 0 % a n d 2 5 %) w e r e p r e p a r e d
电泳沉积制备LaMnO_3_石墨烯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_胡婕

关 键 词 :钙 钛 矿 ;石 墨 烯 ;电 泳 沉 积 ;薄 膜 ;光 催 化 中 图 分 类 号 :TG146.4;O64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454-5648(2014)03-0390-07 网络出版时间:2014-3-4 9:51: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310.TQ.20140304.0951.021.html
1 实 验
1.1 样 品 制 备 所 用 原 料 为 天 然 鳞 片 石 墨 粉 (纯 度 为 99.8%,
粒径为 50μm,青 岛 奥 科 石 墨 制 品 厂 产 )、浓 硫 酸 (98%)、水合肼、高 锰 酸 钾、双 氧 水 (30%)、硝 酸 镧、 硝酸锰、氨 水、柠 檬 酸 和 烷 基 酚 聚 氧 乙 烯 醚 (OP- 10)。
表面以增强导电玻 璃 和 沉 积 层 之 间 的 附 着 力,以 防
止粉体在光催化 实 验 中 脱 落。 然 后 将 其 在 60 ℃ 下
真空干 燥,得 到 以 ITO 玻 璃 为 基 底 的 LaMnO3/G 薄膜 材 料。 根 据 电 泳 沉 积 前 后ITO 玻 璃 的 质 量 变
化计算粉体的电泳沉积量。
校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QN20131026);河 北 省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13214411)。 第 一 作 者 :胡 婕 (1976- ),女 ,博 士 ,副 教 授 。 通 信 作 者 :黄 浩 (1977— ),男 ,博 士 ,副 教 授 。
Received date:2013--07--30. Revised date:2013--10--29. First author:HU Jie(1976-),female,Ph.D.,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hujie@ysu.edu.cn Correspondent author:HUANG Hao(1977-),male,Ph.D.,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huanghao@ysu.edu.cn
La 3+、Li 1+对CaTiO3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黄 国华 等 :L 、 i对 C TO3 波 介 电性 能 的影 响 a Lh ai 微
L 3、L 对 C TO 微 波介 电性 能的影 响 a+ i + a i3
黄 国华 ,唐艳云 1 ,徐建梅 2 ,黄 津梨 ,周 东祥 3
( . 师范学 院 物理 与 电子信 息科学 系 ,广西 南 宁 5 0 2 ;2中国地质 大学 材料科 学与化 学工程学 院,湖 北 1 广西 303 .
Ca 山a ̄6 i -L l d TO 为 代 表 ,对 (-) a. 郴 o 0 7 0 y i N m i3 6 T3  ̄ 1yC 1 上a
.
1 引 言
近年来, 应用于微波频段 电路 中作为介质材料并完成 种 或多种功 能的微 波介质陶 瓷 已成 为 国际上对 电介质 材料研 究的一个 新热点[ 】 一研 究的推 动力主要来 自 1 。这 . 2
对 C TO 微波介 电性能的影响 。由于在 LlL l i (n ai3 i n 2 O3 , , 2 T L =S N , r中的 LlN lnO 同时具有较高的 和 Q m, d P) i d, 3 a 2 r
系列材料 的微 波介 电性 能进行 了探 讨。 随着 烧结温度 的
提 高,C L T x . 的 岛略有 下降 ,而 Q L N (=04 ) 值略 有上 升 。随 着 Y值 的增加 ,C L Tx .) L N (=04 的 Q- f ,露都 下降 。与 C T ( - . 相 比 ,虽然 C L T x . 的 L X - 4)  ̄0 L N (=04 ) Q 值 下 降 了,但 r得到 较 大的改善 ,同时 岛仍很 高, f
一
T0 LlN l 0 ( i 3 i2 d 3 简称 C L T , L N )系列材料的微波介 电
b掺杂o3钠电正极材料

b掺杂o3钠电正极材料
B掺杂O3钠电正极材料是指将氧化钠(Na2O3)作为正极材料,并通过B(硼)元素的掺杂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掺杂是指将少量
其他元素引入晶格结构中,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首先,让我们从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角度来看。
O3钠电正极
材料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其晶体结构为层状结构,具
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高的工作电压。
B元素的掺杂可以改善材
料的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
其次,从电化学性能角度来看,B掺杂可以优化材料的离子扩
散动力学特性,提高材料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
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此外,B掺杂还可以减轻材料在充放电过
程中的体积膨胀,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另外,从制备工艺和工程应用角度来看,B掺杂O3钠电正极材
料的制备工艺相对成熟,可以通过固态反应、溶胶-凝胶法等多种方
法进行制备。
在实际应用中,掺杂材料的合成成本和工艺条件需要
考虑,同时也需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B掺杂O3钠电正极材料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材料,可以通过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La_Nb掺杂对Bi_4Ti_3O_12_薄膜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的影响

La_Nb掺杂对Bi_4Ti_3O_12_薄膜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的影响硅酸盐学报· 1026 ·2010年La/Nb掺杂对Bi4Ti3O12薄膜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的影响冯湘1,王华2(1.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郑州 450052;2. 桂林电⼦科技⼤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西桂林 541004)摘要:采⽤溶胶–凝胶⼯艺(sol–gel)在Pt/Ti/SiO2/p-Si衬底上分别制备Bi4–x La x Ti3O12和Bi4Ti3–y Nb y O12铁电薄膜,研究La/Nb掺杂对Bi4Ti3O12薄膜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La/Nb掺杂均能有效改善Bi4Ti3O12薄膜的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
当La摩尔(下同)掺量在0.5~0.75时,La掺杂对Bi4Ti3O12薄膜的性能改善作⽤最好,⽽且在明显提⾼薄膜铁电性能的同时,对薄膜疲劳特性的改善更加显著,薄膜经1010极化反转后,其剩余极化强度(P r)仅下降5.1%。
Nb掺杂对提⾼薄膜铁电性能的作⽤更加明显,Nb掺量为0.06时,Bi4Ti3–y Nb y O12薄膜的P r⾼达18.7µC/cm2,但Nb掺量不宜过多,当Nb掺量超过0.06以后,薄膜的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均反⽽有所下降。
关键词:铁电薄膜;钛酸铋;镧掺杂;铌掺杂;铁电性能;疲劳特性中图分类号:TM22 ⽂献标志码:A ⽂章编号:0454–5648(2010)06–1026–05EFFECTS OF La/Nb DOPING ON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FATIGUE CHARACTERS OF Bi4Ti3O12 THIN FILMSFENG Xiang1,WANG Hua2(1. Department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Railway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Zhengzhou 450052;2.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Abstract: The Bi4–x La x Ti3O12 and Bi4Ti3–y Nb y O12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Pt/Ti/SiO2/p-Si substrates by the sol–gel technique. Effects of La/Nb doping on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Bi4Ti3O12 th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Improvements of the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fatigue characters of Bi4Ti3O12 thin films by La/Nb doping were obtained. When the doping mole (the same below) contents of La vary from 0.5 to 0.75, Bi4–x La x Ti3O12 thin films exhibit goo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fatigue characters with a decrease of 5.1% in remanent polarization after 1010 switching. TheBi4Ti3–y Nb y O12 thin films had better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with a remanent polarization of 18.7µC/cm2 when Nb doping content is 0.06, while an excessive Nb doping lead to ba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fatigue characters.Key words: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bismuth titanate; lanthanum doping; niobium doping;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fatigue characters铁电薄膜材料具有压电、铁电及热释电等⼀系列重要性能,可⼴泛应⽤于微电⼦学、光电⼦学、集成光学和微机械学等领域。
不同Te掺杂量对InSb晶体性能的影响

摘 要: InSb 原料因含受主杂质, 制备出的 InSb 晶体通常呈 P 型特性, 其迁移率低无法满足低温( 77 K) 时红外探
测器需求。 为了获得高迁移率特性, 通过直拉法( Cz) 生长了不同 Te 掺杂量的 InSb ∶ Te 晶体。 利用霍尔测试仪测量 晶体电学特性, 结果表明, InSb ∶ Te 晶体在 77 K 下的导电类型为 N 型。 随着 Te 掺杂浓度从 1016 cm-3 增加到 1018 cm-3 , 电阻率从 10-1 Ω·cm 减小到 10-4 Ω·cm, 迁移率从 103 cm2 ·V-1 ·s-1 增加到 104 cm2 ·V-1 ·s-1 。 利用拉曼光
电子元件与材料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第 40 卷 第 6 期 6 月 2021 年
Vol. 40 No. 6 Jun
2021
不同 Te 掺杂量对 InSb 晶体性能的影响
马 林1,2, 杨瑞霞1, 于 凯2,3, 王 健2,3, 刘莎莎2,3
(1. 河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 300401; 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天津 300220; 3. 新型半导体晶体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220)
宽为 0. 51°, 吸收截止波长为 7. 5 μm。
关键词: InSb; 直拉( Cz) 法; Te 掺杂; 迁移率; 带隙
中图分类号: TN21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4106 / j. cnki. 1001-2028. 2021. 0037
引用格式: 马林, 杨瑞霞, 于凯, 等. 不同 Te 掺杂 量对 InSb 晶体 性能 的影 响 [ J] . 电子 元件 与材 料, 2021, 40 (6) : 547-552. Reference format: MA Lin, YANG Ruixia, YU Kai, et al. Influence of Te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InSb crystal [ J] .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2021, 40(6) : 547-5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b掺杂LaMnO3材料的电输运与介电性能研究*张开拓1,郑 舒1,张营堂2(1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新乡453000;2 陕西理工学院材料学院功能材料研究所,汉中723003)摘要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A位掺杂的La0.95Tb0.05MnO3(LTMO)钙钛矿材料。
研究了LTMO的电输运性能、磁性能以及介电性能。
结果表明,LTMO表现出半导体电输运特性,其磁序结构表现出类自旋玻璃行为,而其介电性能在100K附近表现出弛豫特性,当温度高于100K时LTMO介电常数ε′随温度的升高几乎不变化,表现出介电常数的高温稳定性。
关键词 La0.95Tb0.05MnO3 电输运特性 类自旋玻璃 介电弛豫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Electrical Transport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Perovskite Tb Doped LaMnO3ZHANG Kaituo1,ZHENG Shu1,ZHANG Yingtang2(1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Xinxiang 453000;2 Institute ofFunctional Material,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3)Abstract Polycrystalline bulk perovskite La0.95Tb0.05MnO3(LTMO)were synthesized by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eaction.Electric transport property,magnet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y were examined.LTMO exhibits semicon-ductor,and its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spin-glass like behavior.It possesses the dielectric relaxation at lower 100K.Furthermore,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remain almost unchanged at higher 100K.Key words La0.95Tb0.05MnO3,electric transport,spin-glass like behavior,dielectric relaxation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学研究项目(12JK0953);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EIPE11207) 张开拓:1978年生,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缆材料及其测试 E-mail:zkt8009@163.com 近年来,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及其薄膜因其表现出的奇特电输运性能、磁性能、介电性能和光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1-4]。
当Sr2+和Ca2+部分取代LaMnO3(LMO)的A位离子时,出现了金属-绝缘体转变,同时在转变点附近也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5-7]。
另外,TbMnO3表现出的磁电耦合特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8,9]。
但由于TbMnO3的磁电耦合温度很低,制约了TbMnO3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人们一直试图提高TbMnO3的磁电耦合温度[10]。
本实验利用等价Tb3+取代LaMnO3中的La3+,研究体系的电输运性能、磁性能以及介电性能。
1 实验采用传统固体反应法(陶瓷烧结法)制备LTMO陶瓷材料,成功制备出单相的LTMO材料样品,LTMO样品的制备过程的具体工艺流程为:(1)原料选择与处理。
实验所用原料La2O3、MnO2和Tb2O7均为分析纯(纯度99.99%)。
为保障化学计量比准确,称量前将易吸潮的La2O3放于烘箱中烘干(900℃、2h)。
(2)配料。
根据计算好的化学配比,用电子天平称取化学粉末并置于预先准备好的球磨罐中。
(3)混合。
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研磨皿,进行混合研磨,每个样品每次研磨6h以上,为了使其混合均匀,另外在研磨过程中一定小心,不让原料损失,防止成分偏差。
(4)预烧。
将磨好的样品用模具压制成块,放入低温炉中预烧,温度在900~1000℃,恒温12h,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
(5)粉碎。
将预烧合成后的样品放入研磨皿研磨6h以上,反复3次预烧、研磨过程。
(6)成型。
把第4次研磨好的原料用千斤顶压成直径3cm的圆片。
(7)烧结。
烧结是通过一定的高温处理过程,使成型的坯体发生预期的物理化学反应和充分致密化,形成所需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得到具有所要求的物理化学性能陶瓷的全过程。
在1300℃左右烧结24h,即可获得单相多晶陶瓷。
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样品的XRD谱图,采用Cu靶,管压30kV,管流20mA,扫速8(°)/min,扫描范围10~80°,步长0.08°。
采用四点法测量样品的电输运性能。
首先对样品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并用酒精进行清洗,使表面保持清洁平整;用铟在样品表面制作4个电极;在液氮的条件下,冷却样品到液氮温区;而后在慢慢升温过程中测量电阻-温度(R-T)曲线。
通过带场冷(FC)和零场冷(ZFC)两种测量模式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系统中测量样品的直流磁化率曲线。
·511·Tb掺杂LaMnO3材料的电输运与介电性能研究/张开拓等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工艺在样品的上下两个表面均匀镀上一层有规则的金电极,而后利用Angilent4294A介电谱仪测量样品的介电温度频率谱(测量温度从80K到室温,测量频率分别为2kHz、5kHz、10kHz、50kHz和100kHz)。
2 结果与讨论2.1 晶体结构图1为LTMO样品的XRD图。
从图1可知,LTMO样品是纯相,其晶体结构属于典型的立方晶系。
比较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未掺杂LMO的XRD谱发现,两者对应的XRD谱衍射峰,LTMO比LMO偏右[11]。
由此说明,LTMO的晶格常数比LMO的要小,这主要由于Tb3+的离子半径小于La3+的离子半径所致,进一步说明Tb3+确实取代了部分La3+。
图1 LMO与LTMO样品的XRD图Fig.1 The XRD patterns of LTMO and LMO sample2.2 电输运性Emin首先考虑了磁性半导体中的晶格极化子———一种同时具有晶格畸变的磁极化子[12]。
当与极化相关的晶格畸变的大小与晶格参数及晶胞参数可比时,称为小极化子或Holstein极化子。
因为晶格中存在大量的能量相同的位置,所以可以形成局域态能带。
该能带的宽度极窄,只有很低的温度下其迁移才起主导作用。
锰氧化物系统的极化子输运通常被认为是绝热的,此时系统的电导率为: σ=σ0T0Texp(-EσkBT)(1)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绝热小极化子跳跃行为[13]。
后来,Jakob等报道LCMO薄膜样品的电阻率显示出非绝热下的小极化子跳跃导电[14],其电导率为: σ()T=σ0Tαexp(EakBT)(2)考虑到无序导致的局域化作用,Coey等[15,16]将CMR锰氧化物的高温电阻行为归结为Mott的变程跃迁机制,此时样品的电阻率可以表示为: σ()T=σ∞expT0()T1/[]4(3)对于多晶钙钛矿锰氧化物,人们发现它的电阻行为主要由小极化子跳跃引起,另外无序引发的局域化也始终对该体系的电阻行为有作用,因此,仅从理想无序理论和小极化子理论很难解释它们的奇特的电输运特性。
图2是LTMO样品在零场和0.3T条件下的电阻温度曲线(lnρ-T-1/4,其中实线为利用Mott变程理论拟合结果)。
LTMO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半导体行为,而且在高温区的电输运行为利用Mott变程理论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由图2可见,外加磁场对电输运性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转变温度以下,LTMO具有磁电阻效应。
图2 LTMO样品零场和0.3T磁场下的lnρ-T-1/4曲线Fig.2 lnρ-T-1/4 curves of LTMO sample underzero and 0.3Tfield在LTMO样品中,用较小离子半径的Tb3+取代La3+,能引起Mn-O-Mn键的大扭曲,从而弱化了交换作用,减少了eg电子的交换积分,使载流子跃迁几率变低。
在转变温度以下,外加磁场使得磁性的自旋玻璃态的有序度提高,导致磁空间无序的程度减弱,从而有利于电子的退局域化,引起电阻的明显降低。
2.3 磁特性图3是LTMO样品在50Oe的磁场下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包含ZFC和FC两个过程。
随着温度的降低,样品表现出顺磁到类自旋玻璃的转变,居里温度为140K。
ZFC和FC曲线在20K时发生突变。
在A位掺杂Tb离子,样品的晶体结构发生畸变,使体系产生Mn4+,Mn4+和Mn3+之间产生了双交换作用,从而产生了铁磁有序;另外,体系还存在Mn3+和Mn3+以及Tb3+和Tb3+之间的超交换作用的反铁磁有序;同时,由于晶格畸变产生的JT离子和Tb离子本身的磁序,使体系存在复杂的铁磁与反铁磁的竞争,从而导致体系表现出特殊的类自旋玻璃磁序结构。
而在低温区主要是Tb3+之间的超交换反铁磁作用[12],因此导致了低温磁化曲线突变。
2.4 介电性能图4是LTMO样品的介电温度曲线,从曲线上可以看出,样品的介电谱在100K附近,无论介电常数的实部ε′还是虚部ε″都有很大变化。
虚部ε″在100K附近有明显的弛豫峰出现,而实部ε′在大于转变温度后,其值几乎没有变化。
另外,介电弛豫发生在磁转变温度附近。
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转变温度随着频率的升高逐渐向高温偏移,这与典型的介电弛豫很相似,与交流磁化率的特点也很相似[12]。
以上结果表明,LTMO样品的介电弛豫与磁弛豫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另外LTMO样品还具有高温介电弛豫特性;弛豫峰的温度与磁转变温度相一致,在转变温度附近LTMO的介电性·611·材料导报B:研究篇 2012年11月(下)第26卷第11期可能与其磁序存在一定关联。
在这方面,本课题组正在构建测量平台,将对其体系是否存在磁电耦合进行深入研究。
3 结论样品的晶体结构是畸变的立方晶系;其电输运性能表现出了半导体特性;磁序结构呈现出了类自旋玻璃行为;另外LTMO样品还具有高温介电弛豫特性;弛豫峰的温度与磁转变温度相一致,在转变温度附近LTMO的介电性可能与其磁序存在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