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
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博物馆。
本文将通过介绍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以及展览内容等方面,带您一起探寻青岛啤酒博物馆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青岛啤酒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第一座以啤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的创建旨在向公众展示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推广啤酒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
二、建筑特色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
博物馆外观设计端庄大气,以啤酒瓶为灵感,整体造型酷似一瓶巨大的啤酒。
馆内主要采用的是玻璃幕墙,使得整座建筑给人一种透明、开放的感觉。
这种设计理念与啤酒文化的核心价值相契合。
三、展览内容1.历史展厅:展示青岛啤酒的发展史,从最早的引进啤酒酿造工艺到如今的国际知名品牌,让参观者了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背后的故事。
2.生产展厅:展示啤酒的酿造工艺和设备,通过模型、实物、图片等展示手段,让参观者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啤酒的生产过程,亲身感受到啤酒酿造的精细工艺和现代化技术。
3.文化展厅:通过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展示方式,展示了啤酒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使参观者对啤酒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4.品鉴展厅:这是博物馆的亮点之一,参观者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独特的青岛啤酒,并由专业的导游讲解啤酒的品鉴技巧和啤酒与美食的搭配。
五、活动与体验青岛啤酒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系列与啤酒相关的活动,如啤酒文化讲座、酿酒工坊等,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啤酒文化的多元性和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自体验酿酒过程、制作个性化的啤酒标签,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六、结语青岛啤酒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和活动,将啤酒文化与游客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
它既是青岛市民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了解青岛啤酒文化的窗口。
如果您对啤酒文化感兴趣,那么青岛啤酒博物馆将是您不可错过的一处旅游胜地。
青岛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馆藏文物16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30余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多为历代名作和馆藏精品.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公共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它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走进青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七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阔的臂膀.听讲解员说,铜门,楼梯,仿佛敞开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青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最主要的,我们看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一件件细致的雕刻品,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文化遗产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样,有照片、有实物,还增加了电子文物介绍.改造后的博物馆从设计上更加大气庄重,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这次参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大开眼界,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充实.有人曾经问我为每去地方首先要去博物馆我想了很久这似乎已经是习惯当我到了陌生地方总是希望能读懂当地人眼睛于是我去博物馆看看他们祖先都经历了怎样岁月看看他们昨天是否也歌舞升平过去静静地躺在殿柜中无声地向我诉说他们一切让我读懂他们过去喜怒哀乐当我走出博物馆时候不再有孤单感觉我不再是一无所知我已经拥有他们一样眼睛向每新来者透露神秘信息我想这博物馆魅力所在它总是那么坦白给我温暖和坚实依靠然而,我在欣慰之余却又想到,流失于海外的文物千千万万,有幸能重回故里的文物何其之少,或许这是中国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尽管有无数的爱国人士倾力回购海外流失文物,那也仅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就以圆明园十二兽首为例,目前有丑牛,寅虎,午马,申猴,亥猪五首回归祖国,然而,子鼠,卯兔二首却仍流落海外.我由此而想到,如今流失的海外文物,我们是否都应用重金购回.我认为当然不是这样,这只会助长了那些文物贩子的气焰,以为其中有利可图.虽然文物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但是历史终究已是过去,虽然我们不应忘记过去.但是,我们更应着眼于现在和将来.只有自身强大了,才会有能力追讨回更多文物——而不仅仅是用无穷无尽的金钱去满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贩子.无论过去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但终究已是往事,仔细一想青铜器,无非是奴隶主贵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无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贵之物;雕刻,无非是统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书法和绘画,无非是那些读书人予以扬名天下的途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无非是文人们借以“含沙射影”、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作为以四大发明为自豪的我们来说,着实令人汗颜.尽管中国已不再是昔日的东亚病夫,然而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们中华文明仅存于世,现在却也是伤痕累累.在我们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最近几个世纪,没能出现一批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成果,是我们的遗憾,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两个世纪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局面.中国人不应该怕暂时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围、开放而富有开拓气息的社会、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国民素质是我们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一切束缚国人思想的力量都不应在当今时代产生和存在.我们已经失去了几千年的发展机会,此时不进,更待何时这次的青岛博物馆之行,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感谢学校给与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
青岛海洋博物馆介绍

青岛海洋博物馆介绍
青岛海洋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座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文化展览、科研交流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海洋科普场馆。
青岛海洋博物馆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宛如一只巨大的海豚,给人一种现代、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冲击。
博物馆内部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海洋环境展示、海洋生物展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展示等内容。
馆内收藏有海洋动植物标本、化石、海洋矿物、海洋环境仿真场景等展品,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环境,感受海洋文化。
青岛海洋博物馆注重科普教育,定期举办各类海洋科普讲座、展览、实验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学校、科研机构和海洋爱好者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增长海洋知识,还可以参与海洋环保、海洋科研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促进海洋科学发展。
除了展览和科普教育,青岛海洋博物馆还设有海洋主题礼品店、海洋主题餐厅等配套设施,供游客购物、用餐,使整个参观体验更加完善。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海洋文化节、海洋科技展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为青岛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青岛海洋博物馆是一座集海洋科普、海洋文化、海洋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海洋博物馆,是了解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的好去处。
青岛海洋博物馆的建立不仅丰富了青岛的文化生活,也推动了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为青岛的海洋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青岛海洋博物馆,感受海洋的神奇魅力,共同呵护海洋的未来。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观后感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观后感引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是一座重要的历史建筑,它见证了青岛的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的历史。
在参观这座博物馆后,我深深被其丰富的展品、精美的建筑和详尽的解说所吸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我的观后感。
建筑与环境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地理位置优越,周围环境幽美。
博物馆所在建筑为欧式风格,建于1903年至1905年之间,是当时德国总督在青岛的官邸。
建筑外立面采用红砖砌筑,结构稳固,保存完好。
内部装饰充满了欧洲风情,大厅、走廊以及房间中的家具、挂画等都展示了当时德国人生活的状况。
周边花草树木蓬勃生长,在阳光下呈现出宜人的景色。
博物馆外有一个小花园,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拍照。
整个环境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使参观者更好地融入历史氛围。
展品与陈列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与德国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相关的展品。
其中包括照片、文件、器物以及多媒体展示等。
照片和文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德国总督在青岛时期的照片和文件,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直观地展示了当时青岛的面貌和生活场景。
照片中可以看到德国总督在官邸前接待来访者的场景,也可以看到青岛市区的建筑风貌。
而文件则记录了当时政府行政事务和相关政策。
器物博物馆还收藏了当时使用过的器物,如餐具、茶具、钟表等。
这些器物不仅展示了德国总督府生活的奢华与精致,也反映了当时欧洲文化对青岛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博物馆内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通过投影、视频等方式,将青岛德国总督楼的历史和相关事件呈现给观众。
这种形式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德国总督在青岛的统治时期,有助于提高参观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解说与教育意义参观博物馆时,导游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解说。
导游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些解说不仅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青岛殖民时期和中德交流的历史,还激发了我们对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兴趣。
青岛博物馆介绍

青岛博物馆介绍青岛博物馆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座博物馆,建立于1902年,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
它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岛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要任务,成为了青岛市民了解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青岛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欧洲古典风情。
博物馆的外观为红砖建筑,与周围的花园和湖泊相融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
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分为多个展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青岛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青岛的历史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青岛的古代文化遗址、青岛的历史建筑、青岛的传统工艺品等。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青岛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发展。
青岛博物馆还有一个重要的展览是关于青岛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
这个展览向游客展示了青岛的自然风光和自然资源的珍贵性。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了解到青岛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
青岛博物馆还有一些专题展览,例如关于青岛的艺术和文化的展览,关于青岛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展览等。
这些展览向游客展示了青岛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在青岛博物馆,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丰富的展品,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
这些活动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青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的博物馆工作者,他们对展览和文物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保护工作。
博物馆还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确保展览的质量和安全。
青岛博物馆作为青岛市的重要文化设施,承载着传承和弘扬青岛历史文化的使命。
它通过展览和活动,向游客展示了青岛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座城市。
无论是青岛市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青岛的独特魅力。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感悟

参观青岛博物馆的感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青岛市中心的青岛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是集青岛历史文化、艺术品和自然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陈设。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钟,钟声悠扬,仿佛带我穿越时空,回到了青岛的历史长河中。
我先参观了青岛历史文化展区。
这里展示了青岛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和发展。
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我了解到青岛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从鸦片战争后的租借地,到解放战争时的重要战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青岛见证了中国的辉煌与变革。
展览还详细介绍了青岛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品展区,我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
绘画、雕塑、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幅油画《红楼梦图》。
这幅画描绘了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场景和人物,色彩鲜艳、细节精致,让人仿佛能够走进画中的世界。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山水画和徐悲鸿的人物画,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博物馆还设有自然科学展区,展示了青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
这里有丰富的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让我更加了解了青岛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意识。
此外,还有关于地质、气象等方面的展品,让我对自然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参观完青岛博物馆,我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博物馆是一座智慧的宝库,通过展品和展览,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科学。
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人们思考和探索的起点。
参观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识到历史文化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它是城市的灵魂和根基。
同时,我也意识到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性,它们是人类精神世界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艺术和科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青岛博物馆的参观让我更加热爱这座城市,也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青岛八大关西方建筑的风情

青岛八大关西方建筑的风情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有一片独特的区域,那就是八大关。
这里聚集了许多西方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风情。
在八大关的西头,矗立着一座庄严而华丽的建筑,它便是青岛市博物馆。
这座建筑继承了欧式建筑的典雅风格,它的外立面用浅黄色的石材装饰,整体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走进博物馆,你会被中西合璧的陈列展览所震撼。
这里不仅有中国古代文物的珍贵收藏,还有许多国外艺术品的展览,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而在博物馆的旁边,有一座建筑犹如一座雄伟的宫殿,那便是法国文化大厦。
这座建筑以法式建筑风格为主,呈现出了欧洲古典美学的魅力。
大厦的外立面运用了许多古典的雕塑和装饰,使整座建筑显得格外精致。
大厦的内部则是一个法国文化的展示中心,不仅有法国艺术品的陈列,还有许多艺术交流和学术讲座等活动,给人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享受。
八大关的东头,有一座建筑犹如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殿堂,那就是德国总督府。
这座建筑气势恢弘,它的外立面装饰着许多欧洲古典元素,如雕塑、壁画等,给人一种庄重而又奢华的感觉。
总督府的内部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此外,总督府周边还有一条美丽的草坪和花园,游人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继续往东走,你会来到一座建筑与总督府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建筑,那便是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的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它的外立面用深色的砖块装饰,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领事馆内部则是一座充满英国文化氛围的场所,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着英国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在八大关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其他西方建筑,如意大利领事馆、美国总领事馆等。
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各自展示了不同国家的建筑艺术和文化。
八大关的西方建筑风情给青岛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参观青岛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青岛博物馆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青岛博物馆,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青岛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大型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收藏和展品。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了解了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还对博物馆的布局和陈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观后感。
博物馆布局青岛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入口处的花坛布置精美,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引人进入博物馆的神秘世界。
博物馆内的走廊宽敞明亮,墙上挂着各种介绍展览的海报。
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特定的主题和文物展示。
文物展示青岛博物馆以展示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为主题。
我参观了许多不同的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特定时期的文物。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古代陶器陈列展厅。
在中国古代陶器陈列展厅中,展示了各种精美的陶器。
从原始的手工制陶到后来的青铜器,再到瓷器的发展,我通过观察这些文物,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手工艺和工艺技术。
陈列展厅内还有详细的解说板和介绍文字,帮助我理解每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除了陶器陈列展厅,青岛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其他文物,如古代书画、传统服饰、家具等。
这些文物无一不代表了青岛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教育意义参观青岛博物馆给我带来了很多教育意义。
通过观察文物和阅读解说,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青岛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我了解到,在青岛这片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交融。
博物馆的展览和解说帮助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兴趣。
参观博物馆还增强了我对艺术和手工艺的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文物和学习制作工艺,我看到了人类创造力的卓越之处。
这让我更加珍惜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也激发了我对艺术创作的向往。
总结参观青岛博物馆是一次充满收获的经历。
通过欣赏文物和了解历史,我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增加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
博物馆的布局和文物展示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博物馆建筑分析博物馆的基本使命是维护它的藏品,同时博物馆经常被视为重要的城市建筑和文化地标。
因此,博物馆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
一、青岛博物馆概况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位于崂山区梅岭路,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共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
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
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开放时间:5月至10月:9:00—17:00(16:00停止入场)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15: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乘车路线:104、301、304、313、362路至松岭路站下230、321路至博物馆站下110、311、375、380、382、606路至会展中心站下博物馆公共服务区域配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在这里,观众可了解博物馆的概况和展览介绍,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对重点文物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导览系统。
此外,还设有学术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书店、茶吧、及卖品部,并为观众提供简餐。
如今,青岛博物馆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青岛地区历史文明的窗口和联结中外文化、文物交流的桥梁。
二、青岛博物馆历史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地址位于青岛市大学路7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卍字会旧址。
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大学路7号现为青岛美术馆所在地。
)1996年,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青岛市政府做出投资,在欣欣向荣的东部新市区——崂山区梅岭路27号建造新的青岛市博物馆馆舍。
2000年9月30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试开放,基本陈列“青岛历史文明之光”开展。
2001年6月24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开放。
《馆藏明清书画陈列》《馆藏古代碑刻拓片陈列》《馆藏近现代书画陈列》《馆藏历代货币陈列》《馆藏古代瓷器艺术陈列》《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国际交往礼品陈列》7个文物专题陈列同时展出。
2007年,为迎办29届奥帆赛,市委市政府确定投资,对青岛市博物馆内部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完善。
改造后的青岛市博物馆陈列展览将充分体现其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并成为传承青岛地区人类文明,展现青岛城市文化底蕴,提供高雅文化服务的重要公共场所。
三、青岛博物馆分析青岛博物馆位于崂山区梅岭路27号,它与石老人海水浴场,青岛大剧院和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坐落于同一中轴线上。
从远处望去,这几栋青岛的地标性建筑展示了崂山区欣欣向荣的风貌。
在刚刚建成时,这座建筑被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青岛博物馆,右侧为青岛美术馆,中间一部分为海尔科技馆。
博物馆和美术馆各设对内对外两个入口。
而海尔科技馆的入口面向北侧。
作为曾经的青岛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基地,如今海尔科技馆早已不再纳客,破旧的大门和和残损的外立面,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建筑的短命。
2007年,青岛市政对博物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装修,将美术馆移至位于大学路7号的青岛博物馆旧址,并将美术馆展厅重新装修改造。
现在青岛博物馆坐北朝南,呈弧形分布,圆弧的中心为观众入口,两侧分布了博物馆大小共计13个展馆。
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
其它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各种博物馆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同时,将博物馆西侧入口封闭,东侧美术馆入口则改为员工通道。
位于中部的海尔科技馆被隔墙所分隔,构成了博物馆的现代艺术长廊。
通过锁上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海尔科技馆已经荒废,漂亮的中庭也一片狼藉。
想起小时候来参观的情形,不仅感叹世事变迁。
由于博物馆为改建项目,一些原来的功能不能很好的满足,西侧入口不能满足其使用功能,而且三楼的观众通道过于狭长和拥挤,这些都可以被归结为博物馆改建的败笔。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停车场位于基地东侧,可以很好的将车流引导至停车场内,停车场西侧设有天泰公园,内有廊道,座椅,假山,水池,可供百姓游览、休憩。
停车场和公园中间是一系列宽大的台阶,引导人流进入博物馆内部。
这样做不仅因为该基地存在一定坡度,而且很好的突出了博物馆庄严、稳重的气质。
在改造以前,台阶上还设有两组喷泉,沿台阶缓缓留下,我认为维护成本高且利用率低是导致喷泉被撤去的主要原因。
不过,去掉喷泉后主入口更加开阔明朗,很好的提升了博物馆的环境。
博物馆入口处设有残疾人坡道,残疾人可以通过车行道进入坡道,进而进入馆内。
进入博物馆主入口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并设有一系列柱廊,柱廊能很好的给拥有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博物馆遮阳降温,减少了能耗。
同时圆形广场也为举办各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博物馆的入口和出口均面向圆形小广场,入口处设有检验设备,进入入口,就能看到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偿提供语音导览器,可以让游客设计自己的参观线路,引导讲解陈列展厅内的文物藏品精华,介绍珍贵文物的艺术价值、作者生平、创作特色等内容。
同时设有电子触摸屏,可以简要、立体地浏览到博物馆的总体概况、展厅布局、陈列内容、服务设施等方面。
入口向左前行,就能看到博物馆附设的书店,以及两个临时展厅,向右侧为博物馆商店和供游客休息的沙发和桌子,通道两侧正在展览当代画家笔下描绘的崂山风貌以及奇石根艺等艺术品。
再向前走就是可提供咖啡、简餐和小吃的茶座以及另外两个临时展厅,供临时展览使用。
当代艺术空间主要展示当代艺术作品,实现现代艺术与馆藏资源的互补,用当代艺术的冲击力折射出博物馆历史文物的厚重光彩。
当代艺术空间巧借博物馆充满现代感的楼层布局,拓展馆舍空间功能,扩大展览面积1200多平米。
这一空间既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满足了社会投资艺术品收藏的需要,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博物馆的交通空间位于东西两侧,分别设一组楼梯以及两台电梯,再向内侧就是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不对游客开放。
进入二层,西侧为青岛史话两个展厅,东侧为青岛民俗展以及互动空间。
我认为互动空间是博物馆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区域,它面向青少年观众推出的实践体验活动,各个活动都围绕馆藏品陈列展开,这些制作不仅让观众体会了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同时,这些作品也还将随着观众的行囊走向世界各地。
博物馆三层展示了部分较为珍贵的瓷器,古钱币以及古今绘画作品,但是由于改建的不够合理,三楼的观众通道异常狭长和低矮。
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博物馆在东西两区各设一个三层高的大厅,两侧的大厅不仅很好的划分了空间,改善通风和采光条件,还为大型展品的摆放提供了空间。
陈列于西区大厅中的两尊北魏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各高6米,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为青岛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馆内还设有精品鉴赏空间,主要用于满足高端客户和高层次文化人士对文物更深层次的研究需求。
博物馆将文物库房边上一间旧仓库进行改造,变身为向小群体观众展示订单式藏品的神秘展室。
每次接待,皆由我馆文物专家亲自向贵宾讲解介绍文物知识。
精品鉴赏空间建立以来,接待了众多国内外有影响的收藏家和鉴定专家,世界著名漆器藏家李经泽和我国著名青铜器鉴定家贾文忠都先后来到这里亲自鉴赏我馆的珍贵藏品。
结束博物馆的参观旅程,走出大门,就能看到刚刚兴建的青岛大剧院,现代、张扬的大剧院同庄重、严肃的大剧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张一弛、一扬一抑中,展示的正是青岛包罗万象的独特风貌。
四、博物馆的发展尽管近几年我市的博物馆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就到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来说,总体情况并不是太好。
据了解,近几年,除了海产博物馆、海军博物馆的情况相对较好以外,其它博物馆经常是门庭冷落,很多专业博物馆甚至一年到头无人光顾,只有在特定的宣传日里,相关部门才有组织地拉来几支队伍充充门面。
很多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与接待能力相比更是有很大的差距。
如:往年青岛市博物馆全年的参观人数不过在一万人次左右,而该馆的最佳日接待能力在2000—3000人次;民俗博物馆的日接待参观者在100人左右,该馆最佳日接待能力在300—500人次;康有为故居往年的日接待参观者在50人次,周末能达到100人次左右,而该馆最佳日接待能力在200—300人次。
博物馆的发展也应如此,传统意义上对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和展示功能为一体,对藏品要有收藏、研究作用,同时还应陈列、展览,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人知道博物馆里都有哪些东西,怎么会吸引参观者呢?所以博物馆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尤其重要,比如播放宣传片、重要景点展牌宣传以及在主要景点设立旅游标志等等。
班级:2010级建筑学6班姓名:雷震学号:20100602087201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