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穴思路及方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针刺后不能立即洗澡,以免针孔 感染。
针灸前要排空小便,以减轻针刺 过程中的不适感。
针刺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刺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 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的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
孕妇、儿童、体质虚弱者、有严重心、肝 、肾疾病者以及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进行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中医针灸将与药物、推拿等其他中 医治疗手段结合,形成多元化治疗
方案。
数字化与智能化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中医针灸有望 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提高治疗效 果与效率。
科学研究深入
随着科学研究深入,中医针灸有望 揭示更多机理与疗效机制,为临床 提供更多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鱼际穴
属手太阴肺经,治疗咳嗽、咽干、哮喘等 。
曲池穴
属手阳明大肠经,治疗咳嗽、哮喘、咽喉 肿痛等。
尺泽穴
属手太阴肺经,治疗咳嗽、喉痹、咯血等 。
原穴、络穴及主治疾病
原穴
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主要治疗内脏疾病。
络穴
是络脉在本经别出的部位,主要治疗胸胁和腰背部疾病。
背俞穴及主治疾病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主要治疗与脏 腑相关的疾病。
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穴位
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称为腧穴。它们是气血汇聚和出入的部位。
针灸的取穴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穴方法:根据疾病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辨证分析 确定穴位,再根据穴位位置进行定位和进针。
确定穴位时要注意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进针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 管。
针灸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20
二 .治 疗
1.外感: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浅刺。 风热咳嗽--疾刺。 风寒咳嗽--留针或针后拔罐。 取穴---肺俞、中府、尺泽、合谷。
ppt课件
21
2.内伤:
(1)痰湿犯肺: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 刺,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肺俞、太渊、脾俞、太白、丰隆穴 (取肺之原穴太渊,与脾之原穴太白,配合 肺、脾俞,健运脾土而利肺气)。 (2)肝火犯肺: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 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 取穴---肺俞、尺泽、期门、太冲(调肺气、 清肺热、泻肝经之火)。
ppt课件
14
一.辨证
1.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重发 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四肢酸痛、苔薄白、 脉浮紧。 2. 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 汗出、恶风、咳嗽、痰粘、口干、鼻燥、咽 痛、苔薄黄、脉浮数。
ppt课件
15
二 .治 疗
取风池、大椎、合谷------祛邪解表 风寒型 + 风门、列缺------散风寒解表; 风热型 + 外关、曲池、少商------宣散风 热、清肃肺气。 一般用毫针浅刺,行泻法;风寒型可酌加 用灸法。
ppt课件
32
取穴
肩髃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谷 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解溪 昆仑 上肢
下肢
ppt课件
33
(2)口角歪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期单刺 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地仓 近取 颊车 合谷 近取、远取相结合,疏通经络。 内庭 远取 太冲 (3)语言不利:哑门、廉泉、通里穴。
ppt课件
34
ppt课件 9
三、配穴方法
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
针灸配穴PPT课件

天枢乃大肠募穴,有分利水谷、清导浊 滞之功。
两穴相配,能振下焦之阳,分利清浊和 调理肠胃。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 炎下痢等症有著效。
21
内关,三阴交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阴三焦 经,又是八脉交会穴,能清心胸之闷热, 使从水道下行。
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会穴,有滋阴养血之 功。
两穴上下相配,内关清上和阳,三阴交 清下固阴,是阴虚劳损证之主方。可以 治疗妇女脏躁和神经官能症之失眠、胸 闷等症。
如感冒无汗恶寒可补大椎以发汗解表,或 艾灸大椎20分钟亦可达到解表退热的作用。
如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曲池穴走而不守,合谷穴升而能散,是清
热散风、清理上焦之要穴,三穴相配亦是 治疗肩臂疼痛、中风上肢不利以及面瘫和 面肌痉挛的主要配方。
16
肩髃,曲池
大肠为肺之府,此两穴相配,有调理肺 气的特效。
1
常用针灸配穴、补泻 及其原理
康复科 李念文
2
讲座提纲
针灸配穴含义 常见配穴方法 常用针灸配穴处方
3
针灸配穴含义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 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 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 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4
常见配穴方法
行气血以通经化瘀。 配丰隆、阳陵泉以坠痰泻火而治癫狂。 配百会、神门以镇静安神而疗五痫。 配大椎清里达表治疗痹证、全身关节痛或游走性疼痛。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身尽痛,尤以手足小关节为甚者,
可泻大椎,用《内经》“合谷刺”法,使针感向两臂和 脊柱方向传导。 泻合谷、太冲,则能达到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 此两穴是经脉的“本”部(肘膝关节以下)所在,通过 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和“标”部(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 系。
两穴相配,能振下焦之阳,分利清浊和 调理肠胃。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肠 炎下痢等症有著效。
21
内关,三阴交
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手少阴三焦 经,又是八脉交会穴,能清心胸之闷热, 使从水道下行。
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会穴,有滋阴养血之 功。
两穴上下相配,内关清上和阳,三阴交 清下固阴,是阴虚劳损证之主方。可以 治疗妇女脏躁和神经官能症之失眠、胸 闷等症。
如感冒无汗恶寒可补大椎以发汗解表,或 艾灸大椎20分钟亦可达到解表退热的作用。
如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曲池穴走而不守,合谷穴升而能散,是清
热散风、清理上焦之要穴,三穴相配亦是 治疗肩臂疼痛、中风上肢不利以及面瘫和 面肌痉挛的主要配方。
16
肩髃,曲池
大肠为肺之府,此两穴相配,有调理肺 气的特效。
1
常用针灸配穴、补泻 及其原理
康复科 李念文
2
讲座提纲
针灸配穴含义 常见配穴方法 常用针灸配穴处方
3
针灸配穴含义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 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 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 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4
常见配穴方法
行气血以通经化瘀。 配丰隆、阳陵泉以坠痰泻火而治癫狂。 配百会、神门以镇静安神而疗五痫。 配大椎清里达表治疗痹证、全身关节痛或游走性疼痛。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身尽痛,尤以手足小关节为甚者,
可泻大椎,用《内经》“合谷刺”法,使针感向两臂和 脊柱方向传导。 泻合谷、太冲,则能达到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 此两穴是经脉的“本”部(肘膝关节以下)所在,通过 经气的运行与脏腑和“标”部(头面躯干)发生密切联 系。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穴位》ppt

对病例的治疗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注意事项
强调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针刺的深度、刺激强度等,确保听众能够正确理解针灸治疗。
病友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
病友经验分享
邀请经历过针灸治疗的病友分享他们的经 验和感受,让听众从不同角度了解针灸治 疗。
VS
互动交流
鼓励听众提问和发表意见,让与会者能够 充分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针灸治疗的相 关问题。
针灸穴位在当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趋势
临床应用
针灸穴位在当代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神经 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研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穴位的研究趋势逐渐向精细化、 标准化、客观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和实证研究。 同时,结合其他医学技术和方法,针灸穴位的治疗效果和应 用范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刮痧法
用刮痧板或匙状物刺激特定部位,以排出 体内湿气、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
内科疾病
如哮喘、支气管炎、胃肠功能 紊乱等。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等。
神经系统疾病
如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 神经痛、失眠等。
外科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 周炎等。
儿科疾病
如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治疗过程与效果展示
病例选择
分享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能体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效果。
治疗过程描述
详细介绍针灸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针灸穴位的选择、刺激方 法、治疗时间等。
效果展示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针灸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让听众 更直观地了解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强调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针刺的深度、刺激强度等,确保听众能够正确理解针灸治疗。
病友经验分享与互动交流
病友经验分享
邀请经历过针灸治疗的病友分享他们的经 验和感受,让听众从不同角度了解针灸治 疗。
VS
互动交流
鼓励听众提问和发表意见,让与会者能够 充分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针灸治疗的相 关问题。
针灸穴位在当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趋势
临床应用
针灸穴位在当代医学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神经 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研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穴位的研究趋势逐渐向精细化、 标准化、客观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科学依据和实证研究。 同时,结合其他医学技术和方法,针灸穴位的治疗效果和应 用范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刮痧法
用刮痧板或匙状物刺激特定部位,以排出 体内湿气、促进气血流通。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
内科疾病
如哮喘、支气管炎、胃肠功能 紊乱等。
妇科疾病
如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等。
神经系统疾病
如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 神经痛、失眠等。
外科疾病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 周炎等。
儿科疾病
如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治疗过程与效果展示
病例选择
分享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能体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效果。
治疗过程描述
详细介绍针灸治疗的整个过程,包括针灸穴位的选择、刺激方 法、治疗时间等。
效果展示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针灸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让听众 更直观地了解治疗效果。
针灸配穴处方针灸专业ppt课件

2、远部取穴
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
远道刺
适用于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选穴,用于治疗 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残缺,面口合谷收。
“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
头 面
部位
前额
头部
侧头 后头
选穴 三间、合谷、内庭、解溪 中渚、外关、侠溪、足临泣 后溪、养老、昆仑、申脉
中极
胃俞Acupunctu利re湿t、he化ra湿py
功能 祛湿 化湿燥湿 行湿 燥湿 行湿、利湿 利湿、化湿 化湿、渗湿 利风湿 利风湿 化湿、利湿 燥湿 行湿 化湿、利湿 利湿、燥湿
经验选穴
• 纠偏方:治疗偏瘫患侧的配方 • 百会、风府、风池(上部);肩髃、曲池、合谷(中部);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 冲等(下部)。 • 病在上部选用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经穴。 • 病在中部选用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穴。 • 病在下部选用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穴。
头痛选百会或太阳 鼻塞选素髎或迎香 面瘫选颊车或地仓 脱肛选会阴或长强
胃痛可取三脘 咳喘可取天突、膻中 心痛可取巨阙、膻中
对于针感不明显的患者,从加强局部的刺激作用 来看,更加适宜。
各种关节
疼痛、痿 证以及扭
局部选穴
围
伤、皮肤
刺
病、腱鞘 囊肿、甲
法
状腺肿大
配穴时重视局部同时要着眼于整体,局部与整体 相结合。
分门 穴名
功能
穴名
功能
合谷 清气分热及头面诸窍热 阳陵泉
清肝胆热
支沟
清三焦热
足三里
清六腑热
悬钟
清三阳及脑髓热
三阴交
清血热,平肝热
大椎
清表热,清骨蒸痨热
针灸穴位图解ppt(共107张PPT)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Piānlì
【穴名解释】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 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 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穴位图解
LOGO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
足三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主治疾病
【穴名解释】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 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 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 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 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Piānlì
【穴名解释】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 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 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取穴方法】 仰掌,在腕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针灸穴位图解
LOGO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
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手三阴经从 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 手走头
足三 手太阴肺经 2. 手阳明大肠经 3. 足阳明胃经 4.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主治疾病
【穴名解释】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 也。温溜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本穴物质由偏历 穴传来,为吸热后上升于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气血行至本穴后,因其所处 为天之天部,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 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50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毒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一)、五输穴
• 井穴常用于开窍醒神,泻本经本脏腑之实 • 荥穴常用于清本经之热 • 输穴常用于治疗本经湿证 • 经穴常用于运动类病证 • 合穴常用于调理本脏腑的病证
9
阴经的五输穴
经脉 肺
心包 心 脾 肝 肾
Hale Waihona Puke 井 少商 中冲 少冲 隐白 大敦 涌泉
荥 鱼际 劳宫 少府 大都 行间 然谷
输 太渊 大棱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经 经渠 间使 灵道 商丘 中封 复溜
合 尺泽 曲泽 少海 阴陵泉 曲泉 阴谷
10
阳经的五输穴
经脉 大肠 三焦 小肠
胃 胆 膀胱
井
荥输
商阳 二间 三间
关冲 液门 中渚
少泽 前谷 后溪
厉兑 内庭 陷谷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经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合 曲池 天井 小海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 之一:三部配穴法 • 之二:按经配穴
表里经配穴法
6
四、特定穴的应用
•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 被给以特定名称的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 共同主治特性外,还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和功 用,在针灸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7
(一)、五输穴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为“五输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 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将“井、荥、 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末端 向肘膝方向排列。
• 原穴常用于本经本脏腑之虚证。 • 络穴:“络”,联络。联络表里两经的腧穴,
常用于表里经同病,与原穴相配,称为原络 配穴法。
13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3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
①局部近取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例如:鼻疾――迎香
巅顶痛――百会
②邻近选穴
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 内选相关穴。
例如:目疾――风池
面疾――翳风
③远部取穴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面瘫―合谷、内庭 偏头痛―外关、足临泣 4
④辨症选穴
(1)辨证归经选穴
如:失眠(不寐)
11
(二)、原络穴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多分布于踝、 腕关节附近。阴经输原为同一穴,即输原合 一
络穴:“络”,联络。联络表里两经的腧穴
12
肺 太渊 大肠 合谷
心 神门 小肠 腕骨
心包 大陵 三焦 阳池
脾 太白
胃 冲阳
肝 太冲
胆 丘墟
肾 太溪 膀胱 京骨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心肾不交――心经穴:神门
肾经穴:太溪
心胆气虚――心经穴:神门 泣
胆经穴:足临
(2)对症选穴(经验选穴)
如:发热――大椎
痰多――丰隆
便秘――天枢
泄泻――天枢
(3)以穴对症
如:气会膻中――治气病气促胸闷
血会膈俞――治血虚,慢性出血
5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方法
• 配穴,就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两个或两 个以上作用类似的腧穴配伍应用。其目的 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 提高疗效。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从大的方 面,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针灸处方的配穴 思路及方法
1
一、针灸治疗疾病的思路
• 之一:中医理论 ①辨病论治 ②辨证论治
• 之二:经络学说 ①经络的循行关系 ②经络的络属关系
2
二、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
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 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 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 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 行严密组合。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练,酌 情加减,灵活多变。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 择优选用一种或多种配穴方法组成处方。
(一)、五输穴
• 井穴常用于开窍醒神,泻本经本脏腑之实 • 荥穴常用于清本经之热 • 输穴常用于治疗本经湿证 • 经穴常用于运动类病证 • 合穴常用于调理本脏腑的病证
9
阴经的五输穴
经脉 肺
心包 心 脾 肝 肾
Hale Waihona Puke 井 少商 中冲 少冲 隐白 大敦 涌泉
荥 鱼际 劳宫 少府 大都 行间 然谷
输 太渊 大棱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经 经渠 间使 灵道 商丘 中封 复溜
合 尺泽 曲泽 少海 阴陵泉 曲泉 阴谷
10
阳经的五输穴
经脉 大肠 三焦 小肠
胃 胆 膀胱
井
荥输
商阳 二间 三间
关冲 液门 中渚
少泽 前谷 后溪
厉兑 内庭 陷谷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经 阳溪 支沟 阳谷 解溪 阳辅 昆仑
合 曲池 天井 小海 足三里 阳陵泉 委中
• 之一:三部配穴法 • 之二:按经配穴
表里经配穴法
6
四、特定穴的应用
•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 被给以特定名称的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 共同主治特性外,还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和功 用,在针灸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7
(一)、五输穴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为“五输穴”。 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 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将“井、荥、 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末端 向肘膝方向排列。
• 原穴常用于本经本脏腑之虚证。 • 络穴:“络”,联络。联络表里两经的腧穴,
常用于表里经同病,与原穴相配,称为原络 配穴法。
13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3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
①局部近取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例如:鼻疾――迎香
巅顶痛――百会
②邻近选穴
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 内选相关穴。
例如:目疾――风池
面疾――翳风
③远部取穴
“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面瘫―合谷、内庭 偏头痛―外关、足临泣 4
④辨症选穴
(1)辨证归经选穴
如:失眠(不寐)
11
(二)、原络穴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多分布于踝、 腕关节附近。阴经输原为同一穴,即输原合 一
络穴:“络”,联络。联络表里两经的腧穴
12
肺 太渊 大肠 合谷
心 神门 小肠 腕骨
心包 大陵 三焦 阳池
脾 太白
胃 冲阳
肝 太冲
胆 丘墟
肾 太溪 膀胱 京骨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心肾不交――心经穴:神门
肾经穴:太溪
心胆气虚――心经穴:神门 泣
胆经穴:足临
(2)对症选穴(经验选穴)
如:发热――大椎
痰多――丰隆
便秘――天枢
泄泻――天枢
(3)以穴对症
如:气会膻中――治气病气促胸闷
血会膈俞――治血虚,慢性出血
5
三、针灸处方的配穴方法
• 配穴,就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两个或两 个以上作用类似的腧穴配伍应用。其目的 在于加强腧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 提高疗效。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从大的方 面,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针灸处方的配穴 思路及方法
1
一、针灸治疗疾病的思路
• 之一:中医理论 ①辨病论治 ②辨证论治
• 之二:经络学说 ①经络的循行关系 ②经络的络属关系
2
二、针灸处方的配穴原则
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 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 交叉、交会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 结合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 行严密组合。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练,酌 情加减,灵活多变。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 择优选用一种或多种配穴方法组成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