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

20个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5.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9.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10.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1.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 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2.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3.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4.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5.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6.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17.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精选.)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一、之:(一)助词(1)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二)代词(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2)代物。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3)代事。
闻之,欣然规往(4)代我。
君将哀尔生之乎?(5)指示代词,这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三)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四)相当于“以”局促一室之内二、于(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2)给勿施于人(3)比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4)被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到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舜发于畎亩之中(7)向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8)和,跟,同曹操比于袁绍(9)对于不戚戚于贫贱三、以(1)用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2)把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3)凭,凭借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4)来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5)用来盖以诱敌(6)认为不以疾也(7)按照策之不以其道(8)因为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10)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11)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四、而(1)连词,表并列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3)连词,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五、为(1)因为项为之强(2)当作,作为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4)成为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做为宫室、器皿、人物(6)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7)为此愿为市鞍马(8)向为天下唱(9)对不足为外人道也(9)为了不必为己(10)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11)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2)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六、其(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这(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3)其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4)自己的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5)难道其真无马邪(6)其实其真不知马也(7)大概其恕乎(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七、则(1)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常见文言现象之一词多义

言
现
一 词
象
多
义
目
叁贰壹
录
词
现
含
义
推
断
法
象
义
壹含 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
贰现
象
本义
本义是指最 初造字时表 示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 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解析:B项 拔:超出、超越、超过 。 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推断法五 通假字法
文言文中有不少同音假借现象,如“蚤”通“早”等,因此,我们有时可以尝试着找一找通假关系,用本字推断含义。
例:甲兵顿 弊而人民 日以安于 佚乐。
“顿”的同音字近 音字中有一个“钝”, 后者是指不锋利。由此 可推断出“甲兵顿弊” 就是“甲弊兵钝”,因 为长期放弃战备而“盔 甲破弊,兵器不锋利” 了。你还会发现,“佚 乐”者,“逸乐”也。
偏旁部首法课堂练: 一、析字形,释词义 ①日籴(dí)太仓五升米
买进(粮食)
②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卖出(粮食)
二、联语境、析字形,释词义
1.有牧人御众之才
统治,治理
2.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烤肉
3.抚军亦厚赉(lài)成名。 赏赐、奖赏
劓:会意。从刀,从鼻。刀割鼻子。本义: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五刑:劓yì(割鼻)斩趾(斩左右脚趾)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枭xiāo首(将人
推断法三 对称结构法
古人常在并列结构﹑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上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因此处在相邻 或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其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如“布德施惠”中“施”与 “布”、 “德”与“惠”同义或近义,“彼竭我盈”中“彼”与“我” 、“竭”与“盈”含 义相对或相反。
高考复习:一词多义汇总

古文积累:一词多义1.从①跟随,跟从。
[例]张良是时从沛公。
(司马迁《鸿门宴》)②靠近,挨着。
[例]樊哙从良坐。
(司马迁《鸿门宴》)③听从,顺从。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参与,从事。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⑤沿袭,重蹈。
[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⑥从,由。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2.殆①大概,恐怕,可能。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接近,几乎。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苏洵《六国论》)3.当①阻挡,抵挡。
[例]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②应当,应该。
[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③在,在……时候。
[例]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王羲之《兰亭集序》)④担任,充当。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李密《陈情表》)⑤把守。
[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⑥主持,掌握。
[例]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⑦会,将会。
[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并序)》)4.道①从,经过,取道。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司马迁《鸿门宴》)②道路。
[例]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司马迁《鸿门宴》)③说。
[例]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风尚。
[例]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⑤学问,主张。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⑥方法,手段。
[例]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贾谊《过秦论》)⑦道理,原因。
[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5.独①岂,难道。
[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司马迁《项羽之死》)②单独,独自。
[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司马迁《鸿门宴》)③唯独,只有,仅仅。
文言文一词多义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例:指出下列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等。
(2)接近联想。兵(本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3)对比联想。去(本义“藏”—离开—废除—舍弃)
4.要集中记忆。
?
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析: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指人的死亡)。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国家的灭亡)。④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丧失)。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案 1.无案 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陋室铭》 . 2.则梦见夫人据案 其身(通“按”,按着)《订鬼》 . 3.乃于案 上取壶酒(几案)《劳山道士》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暗 1.柳暗 花明又一村(浓密)《游山西村》 . 2.移时,月渐暗 ,门人然烛来(昏暗)《劳山道士》 . 哀 1.哀 转久绝(悲痛)《三峡》 . 2.君将哀 而生之乎(怜悯)《捕蛇者说》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把 1.把 酒话桑麻(拿,抓住)《过故人庄》 . 2.把 酒临风(拿,抓住)《岳阳楼记》 . 3.把 酒问青天(拿,抓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若见鬼把 椎、锁、绳 (拿着)《订鬼》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薄 1.薄 暮冥冥(迫近,接近)《岳阳楼记》 . 2.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出师表》 . 3.薄 暮毕集(迫近,接近)《劳山道士》 . 4.狐裘不暖锦衾薄 (厚度小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1.白 马从骊驹(白色的)《陌上桑》 . 12.为人洁白 晰(白净)《陌上桑》 . 13.天子不与白 衣同(白色)《强项令》 . 14.白 头搔更短(白色)《春望》 . 15. 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6.北风卷地白 草折(白色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17.浩荡离愁白 日斜(白天)《己亥杂诗》 .
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B 壁、拜、白、比、毕、卑、北、备、辨、辩、边、遍、 步、被、百、鄙、把、薄、蔽、病、便、报、兵、并
壁 1.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营垒)《细柳营》 . 2.师乃剪纸如镜粘壁 间(墙壁)《劳山道士》 . 3.壁 上月,纸圆如镜而已(墙壁)《劳山道士》 . 4.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直立的山崖)《答谢中书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汇总一、之:(一)助词1 )结构助词,的故时有物外之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丝竹之乱耳;臣以王吏之攻宋(3)助词,补充音节,无实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4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意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莲之爱(二)代词(1)代人,他(她)(的),他(她)们(的)借旁近与之;问所从来,具答之(2)代物。
或以钱币乞之(仲永的诗);昂首观之(蚊子)(3)代事。
闻之,欣然规往(4)代我。
君将哀尔生之乎?5)指示代词,这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三)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多助之至(四)相当于“以”局促一室之内二、于(1)在又留蚊于素帐中;战于长勺;相与步于中庭(2)给勿施于人(3)比贤于材人远矣;所欲有甚于生者;皆以美于徐公(4)被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5)到饮于河、渭;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从舜发于畎亩之中(7)向胡不见我于王;告之于帝(8)和,跟,同曹操比于袁绍(9)对于不戚戚于贫贱三、以(1)用徐喷以烟;以衾拥覆;祭以尉首(2 )把以丛草为林;必以分人(3)凭,凭借可以为师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4)来无从致书以观;嘱予作文以记之(5)用来盖以诱敌(6)认为不以疾也(7)按照策之不以其道8)因为扶苏以数谏故;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10 )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11)以致于以塞忠谏之路也四、而(1 )连词,表并列蔚然而深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2)连词,表承接,有时可翻译为“并且”、“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3)连词,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蹴尔而与之;可计日而待也(4)连词,表转折,但(是),却人不知而不愠;宋无罪而攻之五、为(1)因为项为之强(2)当作,作为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3)是知之为知之;项燕为楚将(4)成为卒之为众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做为宫室、器皿、人物6)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7)为此愿为市鞍马(8)向为天下唱(9)对不足为外人道也(9)为了不必为己(10)被山峦为晴雪所洗;士卒多为用者(11)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人为具言所闻12 )心理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六、其(1)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苦其心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指示代词,这(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其境过清3)其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既克,公问其故4 )自己的蹲其身;并自为其名;以乐其志(5)难道其真无马邪(6)其实其真不知马也(7)大概其恕乎8)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如土石何七、贝U(1 )就山不在咼,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着,国恒亡。
(4)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八、也(1)表判断环滁皆山也。
(2)表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苛政猛于虎也。
(3)表陈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5)表停顿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言:(1)一言:一句话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说此人为具言所闻;欲辩已忘言方:(1)正方出神(2)当,,时方其远出海门3)方圆荆之地方千里身:(1)身子,身体蹲其身(2)亲自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自: (1)从有朋自远方来(2)如果自非亭午夜分日:(1)太阳能张目对日(2)每天吾日三省吾身;主人日再食(3)天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信:(1)真诚,诚实与朋友父而不信乎(2)确实,的确谓为信然(3)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也(4)信用信义著于四海;小信未弗(5)实情必以信(6)相信忌不自信时:(1)时常地学而时习之(2)当时元方时年七岁故: (1)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而知新(2)旧、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所以故人不独亲其亲;故虽有名马;故不错意也(4)因为是故谋闭而不兴5)缘故,原因扶苏以数谏故(6)故意广故数言欲亡是:(1)代词,这是知也(2)这样是进亦忧,退亦忧焉:(1)语气助词见贤思齐焉;因以为号焉(2)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二人行,必有我师焉(3)代词,相当于“之”复到舅家问焉(4)怎么,哪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5)“焉”“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夫子何命焉为(6)在哪里且焉置十石已:(1)止,停止死而后已;然志犹未已(2)已经待君久不至,已去;今南方已定2)通“以”自董卓已来然: (1)这样,那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公欣然曰(3)是的,对的吴广以为然4)但是然操遂能克绍;然胡不已乎次: (1)停泊次北固山下(2)编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足:(1)够,足够最爱湖东行不足;以中有足乐者(2)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始: (1)才始悟为山市(2)刚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开始余之游将自此始市: (1)集市见山上人烟市肆(2)买愿为市鞍马若: (1)如,像未若柳絮因风起;烨然若神人(2)不若:不如,比不上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你若为佣耕(4)假如,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因:(1)凭借,依靠未若柳絮因风起;高祖因之以成帝业(2)于是,就因以为号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顺着、就着罔不因势象形可:(1)可以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可知其源(2)大约咼可一粟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过:(1)过了过中不至(2)到及鲁肃过寻阳(3)经过属国过居延(4)过分,太甚以其境过清(5)错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名词作动词,犯错误人恒过舍: (1)(sh e )舍弃,放弃便舍船;太丘舍去(2)(sha)房舍屋舍俨然去: (1)离开委而去之;乃记之而去(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引: (1)拉下车引之;丁壮者引弦而战(2)称引引喻失义顾:(1)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2)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 亡: (1)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2)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3)灭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国恒亡(4)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居: (1)经过居数月(2)处在某个地方,停留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1)给借旁近与之(2)(y U)参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里指欣员)(3)和似与游者相乐;吾谁与归(4)(y 0)疑问语气助词轻寡人与书:(1)写即书诗四句;乃丹书帛曰(2)信一男附书至(3)文书上书谏寡人者就:(1)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接近、趋向蒙乃始就学;此人可就见或:(1)有人或以钱币乞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有时或王命急宣3)或许,也许或异一者之为余: (1)我余闻之也久(2)多余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今或闻无罪(2)听见怀旧空吟闻笛赋;闻水声(3)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1)(chan)相称不能称前时之闻(2)(ch m g)著称,号称不以千里称也卒: (1)最终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1) 士兵卒买鱼烹食且:(1)尚且且为众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而且,并且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况且且壮士不夕匕即已;且焉置土石(4)将近年且九十固:(1)本来固众人;固以怪之矣(2)坚持吾义固不杀人(3)固然我非子,固不知子矣(4)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至: (1)到暮至黑山头(2)极点寡助之至耳: (1)语气词,罢了见往事耳(2)耳朵闻寡人之耳者孰:(1)谁孰若孤(2)哪一个(孰与:与,,比,哪一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仔细孰视之及:(1)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2)如,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会: (1)适逢,正赶上会宾客大宴;会天大雨(2)体会、领会每有会意(3)聚会多会于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4)必然,一定,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会挽雕弓如满月绝:(1)极以为妙绝(2)断,消失群响毕绝;往来而不绝者意:(1)心情宾客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意图,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旨意每有会意(5)意思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略无慕艳意6)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少: (1)稍微宾客意少舒(2)(sh do)年轻陈涉少时间:(1)(ji d 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ji d n)间隔遂与外人间隔(3)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 (ji d n)私自,偷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 (ji d n)参与又何间焉(6) (ji d n)间或、偶然时时而间进虽:(1)即使虽人有百手;虽千里不敢易也;虽不能察(2)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游人虽未盛名: (1)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2)著名,有名有仙则名(3)名字则题名其上(4)命名名之者谁止: (1)通“只”止有剩骨(2)停止一狼得骨止;羽、飞乃止、八前:(1)上前狼不敢前(2)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穷:(1)穷尽欲穷其林(2)贫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属: (1)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2)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3)(zh U)连接属引凄异(4)通“嘱”,嘱托嘱予作文以记之乃: (1)竟然乃不知有汉(2)于是陈涉乃立为王(3)才凡三往,乃见具: /、・(1)详细具答之(2)通“俱”,全,皆百废具兴语:(1)告诉此中人语云(2)谈论卒中往往语道: (1)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政治理想大道之行也(3)学说益慕圣贤之道(3)路伐竹取道;道不通果: (1)实现未果,寻病终2)果然,果真尉果笞广寻:(1)不久寻病终(2)寻找寻向所志益: (1)更加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2)益处有所广益(3)增加至于斟酌损益;曾益其所不能兴: (1)起水波不兴(2)兴起,建立白废具兴(3)兴旺,兴盛汉室可兴矣比:(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2)等到比至陈(3)比拟,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4)比较曹操比于袁绍类:(1)像佛印绝类弥勒(2)事理不可谓知类3)种类为与此同类寂: (1)平静其人视端容寂(2)没有声首寂寥无人盈:(1)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充满彼竭我盈修:(1)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治理,培养讲信修睦3)身高邹忌修八尺有余行: (1)施行大道之行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2)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品行性行淑均归:(1)女子出嫁男有分,女有归(2)归依吾谁与归(3)聚拢,归到一处云归而岩穴暝(4)返回暮而归;燕然未勒归无计恶:(1)(w u )憎恶货恶其弃于地也(2)(w u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恶能无纪作: (1)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2)写嘱予作文以记之(3)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振作一鼓作气晓:(1)早晨晓雾将歇(2)知道,明白晓畅军事乱:(1 )扰乱无案牍之劳形(2)无秩序猿鸟乱鸣一:(1)全上下一白;在洞庭一湖;而或长烟一空(2) —片一碧万顷许:(1)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上下咼可一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2)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3)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4)承认,同意时人莫之许也;杂然相许食: (1)吃,吃饭便欣然忘食;食不饱(2)(s i )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期: (1)期望期在必醉(2)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3)—定的时间期限度已失期既: (1)已经既醉而退;既加冠(2)不久(常“既而”连用)既而儿醒能: (1)能力,才能虽有千里之能(2)能够恶能无纪;然操遂能克绍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尽: (1)竭尽食之不能尽其材(2)完,没有林尽水源;风住尘香花已尽(3)全部取得利尽南海临:(1)面对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到临溪而渔加:(1)加上,放上既加冠(戴)(2)给予大王加惠(3)益处万钟于我何加焉(4)虚报弗敢加也患:(1)担心,担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祸患,灾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故患有所不辟也游:(1)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3)游玩,游览似与游者相乐理:(1)道理援疑质理(2)治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再: (1)二,两次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2)第二次再而衰中: (1)内,里,心中以中有足乐者(2)中间中轩敞者为舱长:(1)增长,振作暂凭杯酒长精神(2)高大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3)(zh a ng)多余的木无长木伐: (1)砍伐伐竹取道(2)讨伐,进攻伐无道;齐师伐我清: (1)清澈水尤清冽(2)凄清以其境过清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由此观之(2)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开:(1)放晴连月不开(2)消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国: (1)国都去国怀乡(2)国事死国可乎(3)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景:(1)日光至若春和景明(2)景致,景色四时之景不同金:(1)金色浮光跃金(2)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请献十金谓:(1)为,是太守谓谁(2)对,,说,告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3)说谓为信然(4)认为,以为君谓计将安出(5)叫做,称为不可谓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将: (1)(ji ng)将要余之游将自此始(2)(ji dng)带兵上使外将兵(3) (ji ng)扶,持出郭相扶将向: (1)渐进秋天漠漠向昏黑(2)旧的,原来的寻向所志令: (1)使,派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即使,假若藉第令毋斩(3)命令乃下令;令初下欲: (1)想要我欲乘风归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愿望从民欲也下: (1)向下下见小潭(2)攻下,攻克蕲下(3)从高处到低处下视其辙(4)颁布,下达乃下令;令初下(5)次序在后的,下等的受下赏应:(1)响应杀之以应陈涉(2)回答河曲智叟亡以应使: (1)让,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善: (1)善于,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2)好,好的以大易小,甚善发:(1)化开野芳发而幽香(2)发作怀怒未发己:(1)难道岂直五百里哉(2)是否将军岂愿见之乎直: (1)通“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2)只,仅仅岂直五百里哉诚:(1)如果,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2)确实,的确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真心,诚心帝感其诚愿:(1)愿意,乐意愿为市鞍马(2)意愿但使愿无违(3)希望愿诸君勿复言秋:(1)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秋天塞下秋来风景异塞:(1) (s ci )边塞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下秋来风景异(2) (sa)阻塞,堵塞以塞忠谏之路也;惩山北之塞遗:(1)遗留以光先帝遗德(1) (wai )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举:(1)发动举大计亦死(2)推荐,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所以:(1),,的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吾知所以距子矣子:(1)夫子,即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愿借子杀之(3)子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轩:(1)高中轩敞者为舱;互相轩邈(2)有篷的车舍其文轩文:(1)文早醒能述以文者(2)彩饰舍其文轩刺:(1)用尖利的东西刺专诸之刺王僚也(2)指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朝: (1)(zho)早晨朝服衣冠(2)(ch d o)朝见皆朝于齐私:(1)偏爱私我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私情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