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护理中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病人96例,按照护理服务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护患沟通技巧运用在门诊护理中,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评分。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护理;护理质量;心理状态门诊为医院中接诊数较多的一个部门,其不但承担着关键的疗护职能,更为医患双方直接沟通交流最多的一个部门。
目前由于大多数门诊护士数量少、病人多、病种复杂等因素,使得以往常规护理服务不能满足病人需求。
造成临床医患纠纷出现概率较高,病人在等待就诊和诊疗过程中心理状态不佳[1-2]。
所以需积极转变传统护理方式,将医患沟通问题纠正和改善。
诸多学者证实,护患沟通技巧的引入,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本文将细致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病人96例,按照护理服务不同,分成实验组(护患沟通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
实验组48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48.16±4.28)岁;对照组48例,年龄2-79岁,平均年龄(48.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护理中,护士需为病人提供常规疾病护理、生理护理等,依照病人状态给予其基础护理。
1.2.2实验组护患沟通护理服务,具体为:(1)人员培训。
对护士实施系统化、多样化的护患沟通知识技能培训,使相关人员可熟练地掌握沟通技巧,增强其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在完成考核之后,上岗。
(2)增强服务意识。
护士服务态度与素质将影响到护理效果,需和病人主动交流、沟通,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耐心观察病人需求和是否出现不适,给予其个性化服务,确保病人可感知到医院的温馨,提升病人信赖感和舒适感。
门诊挂号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

门诊挂号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目的:探讨门诊挂号分诊护士的沟通技巧。
方法:通过挂号分诊服务,了解患者的需求,从态度、礼仪、称呼、倾听、专业能力、情绪稳定等方面实施门诊挂号分诊服务中的沟通。
结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减少。
结论:分诊护士做好沟通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态度是关键。
标签:门诊;挂号分诊;护士;沟通;患者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1]。
门诊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挂号分诊是医疗护理服务的前沿。
护士在挂号分诊工作中,所使用的语言、行为、所表现的态度、不仅体现了护士的职业道德、思想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水平,也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初始印象,甚至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及信任程度。
二级医院有的挂号分诊分开,有的由一名护士担任,如何做好门诊挂号分诊工作?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挂号分诊服务呢?如何与门诊患者做好沟通?现将笔者在门诊做挂号分诊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正确的态度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挂号分诊工作平凡、琐碎、辛苦,护士每天都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病情复杂、文化教养不同、性格迥异的患者。
他们有的初来门诊,面对陌生的环境,对将要做的检查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充满担心、忧虑、甚至恐惧。
有的病情危急需要及时处理,有的患病部位特殊难以启齿,有的经济困难,有的长期饱受疾病折磨,情绪不稳定、言语过激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护士给予关爱、热情、温暖、耐心和理解,这就需要护士首先把为患者服务放在第一位,时刻把患者的安危放在心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需,千方百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挂号分诊工作中更积极主动,更有创造性,与患者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2做好礼仪服务,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是顺畅沟通的前提沟通要取得最佳效果,就要首先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2],必须做好礼仪服务。
护士仪容、仪表要端庄,衣着要整洁,举止大方、态度和蔼,服务礼仪要规范合理。
室内空气要清新,桌面、地面要清洁,使患者对就医环境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对护士产生信任,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后来的沟通创造条件。
工作总结在内科门诊中的病患就诊与病情评估

工作总结在内科门诊中的病患就诊与病情评估工作总结:在内科门诊中的病患就诊与病情评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内科门诊负责接待病患、评估病情以及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这些工作经验,我积累了一些关于病患就诊与病情评估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
一、病患就诊的流程在内科门诊中,病患就诊的流程通常如下:1. 病患挂号:病患到达门诊后,首先进行挂号。
我们需要确认病患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性别、住址等。
2. 病情询问:在完成挂号后,我会询问病患主诉,详细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症状表现以及病史。
3. 身体检查:根据病患的主诉和病史,我会对病患进行一些常规的身体检查。
例如,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基本生命指标。
4. 病情评估:通过与病患的交流和身体检查,我可以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治疗建议:根据病情评估,我会向病患提供一些建议。
这可能包括个人保健、饮食指导、药物使用指导等。
二、病情评估的要点1. 主诉与病史的重要性:病患主诉和病史是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
在病患主诉时,我需耐心倾听,并准确记录病情发展的时间、频率、症状等信息。
同时,了解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疾病的可能原因和治疗方向。
2. 身体检查的准确性:身体检查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身体检查时,我要确保操作准确、细致,并及时记录和反馈结果给医生。
这对于医生决策和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3. 沟通与信息提供:作为病患与医生之间的桥梁,我需要与病患建立良好的沟通。
对于病情评估的结果,我要向病患和家属清晰地传达,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这样能够帮助病患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4. 临床知识的积累:在病情评估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临床知识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我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解读病情,提供更准确的病情评估和建议。
三、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反思在门诊工作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对此我进行了反思:1. 沟通技巧的提升:在与病患交流和解答疑问时,我发现自己有时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提升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挂号等候时间及纠纷事件的影响

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挂号等候时间及纠纷事件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技巧对门诊挂号等候时间及纠纷事件的影响情况。
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期间的患者62例作为参照组,2021年1-6月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期间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不同护患沟通方式门诊挂号、检查的等候时间、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经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患者门诊挂号等候时间相较于应用前显著缩短,且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相应提升,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之中,具备一定应用意义,患者门诊挂号等候时间缩短,就医效率提升,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升护患关系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门诊挂号;等候时间;纠纷事件;护患沟通技巧门诊是医院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医院部门,因而门诊服务水平的高低,可能导致院内整体医疗行为受到影响[1]。
如若服务水平不足,可能导致患者挂号时间过长,提升患者的投诉事件,对护患关系造成影响,因而临床之中应应用科学的门诊护理方式,本次研究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意义,现做如下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20年7-12月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期间的患者62例作为参照组,2021年1-6月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期间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
其中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3/29,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0.84±2.15)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0.52±2.30)岁。
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门诊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为患者进行导诊,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指导等。
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具体内容如下:(1)分诊护士应面带笑容为患者服务,并观察患者的状态,充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拉近护患关系等。
门诊挂号服务的沟通技巧

[ 文献标识码 ]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3 0 8 1
门诊 是医院的窗 口, 是医院 与社会 的联 络处 , 门诊 工作 质量反映 出一 个医院的水平 和面貌 。挂 号分诊是 医疗 服务 的前沿 , 挂号处是医院 面向社会 的窗 口单位 , 接触 病人 时间 最早 , 病 人相对集 中且流量 大 , 挂 号的准确 性及服 务质量 的 高低对 医院的社会 影响非 常重要。因此 , 挂 号员在工 作 中, 所使用的语言 、 行为、 所表现 的态度 、 不仅体现 了本人 的职业 道德 、 思想文化素质 、 挂 号专业 知识水平 。也 影响 着病人 对 医院 的初始 印象 , 甚 至影 响着患 者对 医院 的评 价及信 任 程
哈尔滨 医药 2 0 1 3年第 3 3卷第 6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6 7・
门诊 挂 号服务 的沟 通技 巧
杨 雯
( 江 苏省无 锡市 精神 卫生 中心 , 江苏 无锡 2 1 4 0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 3 2 3
文章 编 码 : 1 0 0 1— 8 1 3 1 ( 2 0 1 3 ) 0 6 —0 4 6 7— 0 2
扫除很多障碍 , 沟通 自 然也会更加顺畅 。 2 . 2 正确 的态度是 良好沟通 的基础 : 多数精 神病病 人不是 自己主动来就 医, 一般 是 由家人 在半强 求的状态 下来 的 , 病 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 , 病人 如果 能对新到 的环境在心里认 可 它, 那 么接下来 , 他们才会 接受这 里的 医生 , 才会 配合 检查 、 接受治疗 。挂号处 是病 人进 入 医院 的第 一道 服务 窗 口, 因 此, 在我 们精 神卫 生中心 医院 , 挂 号工作 显得尤其 重要 。挂 号员需做到微笑服务 , 正确 称呼 , 热情 问候 , 态度 和蔼 , 给予 他们关爱 、 热情 、 温暖 、 耐心 和理解 。微笑 使人觉 得亲 切 ; 恰 当的称呼往往是建立 良好关 系的起点 ; 主动 问候 , 消除 陌生 感; 态度 和蔼 , 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 为 以后 的沟通取得 良好效
沟通技巧运用于门诊分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107

沟通技巧运用于门诊分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技巧运用于门诊分诊护理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我院的病患进行统计,选出67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采用沟通技巧与病患进行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解答。
观察、对比护理质量、挂号和检查的等候时间、发生纠纷的次数和病患、家属对本次治护的满意程度,并对这些指标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质量的评分较高,挂号和检查的等候时间较短,研究组发生纠纷的次数较少,满意程度较高,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将沟通技巧运用于门诊分诊护理中可明显提高病患对本次就诊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沟通技巧;门诊分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185-01病患于医院就诊时,第一项服务即为门诊分诊导诊。
每个医院门诊的就医人数是最多的,且流动性较大,此处医护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在病患和家属心目中的印象[1-2]。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患矛盾较深。
因此,提升医院门诊分诊的护理质量,运用沟通技巧与病患或家属交流,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在病患中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分析沟通技巧运用于门诊分诊护理中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的病患进行筛查,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67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经病患和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大于18岁,门诊就诊。
排除标准:重要脏器损伤,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精神或认知障碍等不配合医生等。
研究组的335例研究对象中,男172例,女163例;平均年龄(28.6±14.7)岁;平均病程(4.6±1.9)天。
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分诊导诊的应用效果观察

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分诊导诊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分诊导诊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门诊分诊导诊2020年3月-10月期间接待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7)和参照组(n=67),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强化沟通技巧,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的导诊指标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沟通技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就诊等候时间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0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09%,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分诊导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化沟通技巧;门诊分诊导诊;应用效果门诊导诊作为医院最为重要且关键的部门之一,门诊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各大医院也开始重视门诊分诊导诊工作的重要性,一旦门诊分诊导诊问题频发,必然降低患者对护理和治疗工作的满意度,致使护患纠纷常有发生,降低医院社会地位[1],为此,本文着重针对强化沟通技巧应用于门诊分诊导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门诊分诊导诊2020年3月-10月期间接待患者中随机抽取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7)和参照组(n=67),全部患者均签收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21-63岁范围内、中位数(45.82±6.67)岁,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3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37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0-65岁范围内、中位数(44.89±6.58)岁,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9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可行下文比对分析。
观察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讨论观察护患沟通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0例在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在门诊治疗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
结果: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门诊环境布置评分,就诊等候时间,导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以及沟通技巧评分,护理满意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门诊导诊治疗患者中使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导诊护理服务态度评分以及沟通技巧评分,门诊环境布置评分,降低就诊等候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护患沟通;门诊导诊护理;应用效果门诊在医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
门诊治疗的患者人流量较大,疾病种类较多[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需要逐渐提高,使用传统的门诊导诊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导致门诊患者等候时间较长,出现焦虑情绪,对护理服务不满,出现投诉事件[2]。
使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可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优势特色门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满意率[3]。
本文中选择80例在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在门诊治疗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80例在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在门诊治疗患者,其中实验组:男,女分别20例,20例,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71岁、年龄均值(36.72±1.69)岁。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72岁、年龄均值(37.55±1.76)岁。
1.2方法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回答患者的疑问,根据医院规定进行护理。
在实验组中使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
(1)在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进行热情地接待,并尊重患者,使用良好的护理态度,保持良好的行为,语言,面带微笑,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导诊以及分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11-29T15:20:59.49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作者:胡玉兰王丽丽李芳
[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指标改善状况。
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门诊部山东潍坊 26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指标改善状况。
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将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于门诊挂号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改善患者的护理感受,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化沟通技巧;门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91-01
门诊科室是现代临床上进行常规诊疗的主要科室[1]。
由于每日门诊内收入的患者数量较多,所接触的患者病情也较为复杂。
门诊科室而在这种状况下,需要针对患者的门诊进行相
应的护理操作,这样才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的改善和诊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评分指标,进而使患者的康复感受得到改善[2]。
本次实验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接受
治疗的门诊挂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化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主要实验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至本院录入的门诊挂号患者,共200例,将其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前100例患者为实验组,后100例患者为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53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3-73岁,平均年龄(48.4±3.6)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51例;女:49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70岁,平均年龄(47.6±4.2)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关器质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以及后续随访,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基本资料后,确认患者可配合本次实验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包含病房护理、遵医嘱用药、环境护理等。
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实验组):
1、首先在门诊内建立完善流程沟通表,在科室内部将科主任作为优化沟通技巧小组长,护士长则设置为副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以及主管护师等人员被设置为优化沟通小组组员。
小组成员需根据门诊的沟通流程表以及相关指南,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通过多轮沟通的方式确定符合患者的交接报告流程,形成以打勾为主要记录的病情沟通表格。
2、而在开展实际沟通时,首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特殊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并在手术后恢复较差的患者,必要时需将患者转移至其他科室内,灵活采用门诊内汇报模式和交接模式,这样能够有助于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可采用面对面直接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表格记录,避免延误患者的病情治疗。
3、在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时,应当了解优化沟通技巧模式的落实状况,而主管护士需要对护理人员工作中未落实或未执行到位的项目进行及时调查,通过对客观存在的原因进行讨论并优化其中存在的问题。
对护理人员的主体意识,对护理方案进行不断改进,通过优化沟通技巧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护理改进措施。
1.3 评价标准按护理完成后,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员对应指标的护理能力越强,其中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
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
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以P <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评分状况对比
组别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
对照组(n=100)63.94±5.9972.45±4.5276.3±5.2
实验组(n=100)92.87±6.0390.08±4.1294.5±3.8
3讨论
现在临床研究证实,在与门诊患者进行沟通时,做好医务人员的管理,能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这对于医疗形象的建设来说有积极意义[3]。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使得更多群体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病症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
而长时间治疗可能会患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治疗的同时实施优化沟通技巧干预,通过疾病健康知识的讲解,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给予指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规律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
综上所述,将优化沟通技巧干预应用于门诊挂号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改善患者的护理感受,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菲菲,张志纯,周玫玫.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151-152.
[2]王盼.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8):91.
[3]杨德松.浅谈医院门诊挂号与收费窗口的沟通技巧[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5):3529-3530.
[4]戴继芳,孙艳婷.沟通技巧在门诊挂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8):78-80.
[5]杨红,孙瑞婷.门诊挂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