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十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的能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一、典例引领1.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生产总量B.能源消费总量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核能开发缓慢,太阳能资源分布较少。

]二、考点透析我国的能源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1)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的特点煤炭比重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上升。

(2)煤炭资源的优点开采成本低、运输方便、价格便宜。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及其建设原因①主要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等。

②建设原因:缺少常规能源;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2.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②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不稳定(波动较大);⑥石油储备体系尚不健全。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推荐下载】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推荐下载】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高考地理考点归纳: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第五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Ø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典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Ø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8分)1)能将资源优势转花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2分)2)对输出地(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2分)3)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2分)4)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相关产业发展,环保);(2分)典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对西部的意义:4)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5)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6)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7)增加就业机会;8)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东部的意义: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保护环境(减轻燃煤造成的污染);²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1)黄河以南逐级提水;2)水源地工业发达,排放污水多,水质差;3)沿途有渗漏,可能引起盐碱化等。

²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地理)专项练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二)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2021·四川4月诊断性考试)一直以来,我国紧跟世界前沿,研发多用途先进核能系统,成果颇丰。

2020年10月12日在北京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场上,我国成功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正式亮相。

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核电站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规模更小的“玲龙一号”的特点是()A.产能较强B.灵活性差C.用途广泛D.安全性差2.大力研发多用途先进核能系统的最主要目的是()A.提供大量廉价能源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解决环境污染问题D.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读图,完成3~4题。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3.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相比,2019年()①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下降②煤炭不占重要地位③石油消费比重上升④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比重没有变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③结合国情,增加煤炭消费比重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021·安徽马鞍山一模)《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强调,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下图为“新三农”耕地相互联系关系链。

据此完成5~7题。

5.生产活动集约经营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资源B.互通信息C.技术合作D.适应市场6.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生态层面存在价值响应,主要表现在()①生态宜居②农业高产③绿色发展④农民增收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背景下,“新三农”需要()A.优化农业种植结构B.扩大农业土地供给C.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D.拓宽粮食进口渠道(2021·山西3月高考适应性考试)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设置的人工渔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

2020届高考地理选考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20届高考地理选考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解析 外电入鲁,优化了山东省的能源结构,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
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读图回答7~8题。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7.新疆发展“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A.能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质性的重大突破,到2017年三条输电通道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省外来电1 800 万千瓦左右。读“外电入鲁通道规划示意图”,回答5~6题。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5.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省
①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距离输电地近,送电方便
④酸雨危害日益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促进经济发展
②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减轻环境污染
③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
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③ 缩小东西部差距,对 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命题探究
调水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中线
东线
调水量 ★☆☆
★★☆
★★★
水质 工程难度
★★★ ★★★
★★☆ ★★☆
★☆☆ ★☆☆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南水北调的意义
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不足,促进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美化受水区环境,控制受水区地面沉降趋势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分析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分析

高中地理复习:能源专题【热点分析】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也先后出现“电荒”“油荒”和发电用煤告急现象。

目前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

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能源领域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交往和合作的重要领域。

能源问题对已高速行进多年的中国经济列车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

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应将建立节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

能源问题是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的高考持续性热点。

【知识链接与问题分析】一.各种能源的优缺点。

水电开发的优缺点: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发电成本低,综合效益大。

缺点: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发电少,电量不稳定,枯水期需火电调节;对位置的要求高。

煤:优点——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技术难度不大。

缺点——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如石油方便;易造成环境污染。

石油和天然气:优点——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发热量高;天然气的燃烧会造成的污染较小。

缺点——石油的燃烧会造成较大污染。

太阳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不稳定,受地域和季节影响较大。

水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比较廉价,水利枢纽可以综合利用。

缺点:能量不稳定(如我国四川水电时有短缺),水利枢纽淹没耕地,需要移民。

核能:优点: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缺点:需要较高的科技和充足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风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内地地区(如达坂城)缺点:利用难度大,受地区和季节影响大.沼气:优点:热带、亚热带利用时间长缺点:温带利用时间短地热能:优点:成本低廉,用之不竭,没有污染缺点:开发难度大,受地域限制(2).通过数据、图表说明煤炭、石油、水能、生物能、核能和沼气的特点,世界和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前景。

专题19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专题19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专题19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一般为新高考地理卷第18题或19题,主要涉及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的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

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

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

(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

【答案】(1)夏季水温高,冬季海冰破坏;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

(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安全。

1.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1)资源问题影响国家安全①人口爆炸性增长,过度利用资源和环境,人均收入下降,社会负担过重,发展缓慢。

①国内资源对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制约。

①资源的短缺,破坏国家正常活动的物质生存环境,动摇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一、课标呈现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2.分类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3.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2: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知识点3: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①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①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①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①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攀高。

①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石油供需关系变化①20世纪60年代之前,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①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成为自给有余的进口国。

①1993年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①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俄罗斯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石油安全问题原因①出口国社会动荡。

①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

①石油长距离运输。

3.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①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

凡是既符合①,又能满足①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易错点2:资源供给和消费方面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1)资源供给方面,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2)资源消费方面,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易错点3:金属资源开采一般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中国稀土为例)1.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考点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考点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考点分析一、考点分析1.常见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的类型能源统计图可分为静态统计图和动态统计图,静态统计图主要用于呈现某时期能源构成或对比,如对比某时期不同能源类型或不同区域的差异。

动态统计图主要呈现不同时期能源构成情况,一定有时间变化要素。

如:2.“三步”读图能源消费结构图的判读关键是“三找三析”和“三步”三找:一找坐标,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找范围,分析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三找变化,分析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

读图一般步骤如下:预备:粗看图形和组成要素。

图1为扇形图,只呈现了百分比关系;图2为柱状图,可呈现不同主体(国家)不同能源类型的比重;图3为多要素组合图,既呈现了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柱状图),也呈现了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曲线图)。

第一步:找图例、坐标和点线柱。

①坐标统计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如图3中纵坐标分别为能源消费量和单位GDP 能耗,横坐标为时间。

②看图3图例,明确图中主要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柱状图示意能源消费总量变化,曲线示意单位GDP能耗的变化。

③观察图3柱状图和曲线的变化特征以及柱状图的构成,主要从柱状图和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上去观察,柱状图的构成要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大小。

第二步:析构成和变化,借原理析前因后果。

图1没有过多构成要素,较简单,重点抓住几种能源消费比重的大小差异;图2纵轴为百分比,要抓住各国间不同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异;图3纵轴有两个,代表不同的构成要素,横轴为时间,可表示变化,因此要抓住两个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结合不同能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对题干进行分析。

第三步:比较选项确定答案,或按解题思路用术语规范答题。

二、例题分析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A.减少灰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化石能源比重最小,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重小,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丙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
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
能、海洋能等。

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②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⑤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典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8分)
1)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 2)对输出地(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
3)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相关产业发展,环保);.
典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的意义: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
还林和水土保持;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4)增加就业机会;
5)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东部的意义: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保护环境(减轻燃煤造成的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黄河以南逐级提水;2)水源地工业发达,排放污水多,水质差;
3)沿途有渗漏,可能引起盐碱化等。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势在必行的原因?
1)有利于稳定国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2)有利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3)保障国民经济安全运行。

➢要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些措施?(10分)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大力发展替代技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
3)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4)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石油消耗水平;
5)坚持开发节约并举,确立节能首要位置;
6)开设石油期货市场,进行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规避国际价格风险;
7)采取多元化战略,增加进口能源的渠道;
8)加快西气东送、西电东输等工程的建设。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对哈沙克斯坦而言:
1)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3)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国而言:
1)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2)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
3)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
4)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而且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今后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人口数量控制(继续贯彻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2)切实保护耕地(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生产力,或提高单产);
4)加强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或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5)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
6)积极稳妥的推进粮食深加工项目(注意新增工业需求如燃料乙醇、生物柴
油等项目发展对粮食需求的压力);
7)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适当增加农产品进口,以减轻国内市场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