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病变X线表现

合集下载

X线胸片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X线胸片能检查出什么疾病?

X线胸片能检查出什么疾病?X线胸片是胸部检查的主要项目,具有快捷、方便等特点,可帮助临床医师掌握了解患者胸腔内病变。

X线胸片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主要分享一些关于X 线胸片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全面了解X线胸片。

X线胸片X线胸片检查时,受检者保持站立位状态,通常在平静吸气下摒气投照。

心血管常规胸片检查主要包括后前正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45°~55°)和左侧位照片,其中后前正位的焦-片距离200cm,左前斜位的倾斜度60°~65°,右前斜位的倾斜度45°~55°。

正位胸片可显示出心脏大血管的具体情况,如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轮廓,可观察到心脏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肺内血管变化,可测量心脏及其径线。

左前斜位片可显示出主动脉的全貌以及左右心室、右心房增大的具体情况。

右前斜位片可观察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以及右心室漏斗部增大等变化。

左侧位片主要观察心、胸的前后径以及胸廓畸形等变化,且可实现对主动脉瘤及纵隔肿物的鉴别与定位。

X线胸片可检查出哪些疾病?(1)X线胸片是肺部疾病以及纵隔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X线胸片判断患者有无伴有肺部炎症、结核、脓肿、肿瘤、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及粘连、胸腔积液或者气胸等病变,根据不同程度予以相应判断。

(2)X线胸片是利用X射线的荧光效应、穿透性、电离效应等特性对胸部进行外部照射和成像的检查方法。

X线胸片有着多种检查方式,如荧光透视、放射照相、钡餐透视、体层摄影术以及支气管造影术、血管造影等,不仅可观察肺部异常,检查胸膜形态、肋膈角、支气管纹路正常与否,而且可观察胸骨、心脏、纵隔疾病。

(3)X线胸片不仅可作为常规的体检方法,而且可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X线胸片可帮助临床诊断肺炎、肺结核以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若患者出现胸痛、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接受X线胸片检查诊断病情。

检查得出结果若是肺结核,则需尽快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若发现与肺炎有关,则需要接受抗炎药治疗。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胸部正常X线表现ppt课件
心前间隙 肺门 心前缘 心后缘
上部




中部

中纵隔 隔
下部
正常情况
下,心脏居中 线右侧占1/3 ,左侧占2/3 。心脏大血管 与肺的交界面 连续。
小 儿 胸 腺
小儿未退化之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 或两侧增宽形成三角形致密影或帆形影, 不要当成病变。
升主动脉及 上腔静脉复 合投影
右心缘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左心缘 心尖
气管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 占据的位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胸椎下缘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下纵隔。
上部


纵 隔

中 纵


下部
纵隔分区:(胸部侧位上分)九分区法
前纵隔 心脏大血管前方
中纵隔 气管心脏大血管占 据的位 置
后纵隔 食道后方
自第四及第八胸椎下缘分别 作一 水平线将纵隔分为上、 中、下纵隔。
上叶
下叶
中叶 斜裂
上叶
斜裂
下叶
水平裂(横裂):在正位和侧位胸片上均可显示, 正位片上表现为从右肺外缘至肺门角外侧略呈水平 走行的线状高密度影,侧位片上表现为自斜裂中部 略呈水平向前延伸。
水平裂
水 平 裂
斜裂:正常情况下只能在侧位胸片上可显示,斜 裂下端位于距前肋膈角2-3cm处,斜行向后上方 延伸止于第四胸椎上下。
左肺 上叶: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下叶:背段 内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右上叶:尖段 后段 前段 右中叶:外侧段 内侧段
右下叶:背段 内基底段 前基底段 外基底段 后基底段

胸部病变基本X线表现及气管支气管疾病

胸部病变基本X线表现及气管支气管疾病

(3)膈胸膜粘连:膈面呈幕状突起
(4)胸膜顶的胸膜增厚:位于肺尖、呈帽状
(5)叶间胸膜增厚:呈线状致密影,宽度大1mm
(6) 纵隔胸膜增厚粘连:可见纵隔边缘呈尖刺状阴影向肺野内突出
(7)胸膜钙化:表现为片状、条状和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影,大都位于肺的外周,有时包绕在
肺表面呈壳状,与骨性胸壁之间有透亮的间隔相隔
百日咳、麻疹肺炎、慢支等引起肺门血管及支气管周围间质病理改变时,也可只表现密度增高。 3.肺门位置的改变 正常肺门位于中肺野内带,左侧略高1-2cm,心肺疾病均可使肺门移位。上叶不张常使肺门升
高,下叶不张可使肺门下移。
胸膜腔积液 气胸与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胸膜肿瘤
胸膜改变
游离性胸腔积液 局限性胸腔积液
胸膜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
(1)少量:最先积聚于位置最低的后肋膈角,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立后前位检查也仅 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透视下见液体随呼吸及体位变化而移动,以此与轻微胸膜粘连鉴别。
(2)中量:
A、下胸均匀致密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线——液曲线,为游离胸腔积液特征性X线表现, 是由于胸腔内负压状态、液体表面张力、肺组织张力、液体重力、液体在胸腔内的虹吸作用等因 素所致,其上缘超过第四前肋端水平。
X线示:局部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或消失,支气管异物引起者可伴纵隔摆动
2、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两肺末梢细支气管由于 炎症和(或)痉挛发生活瓣性狭窄,产生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肺泡过度充气。
X线示:
(1)两肺透亮度增高,呼气相与吸气相改变不明显
(2)两肺纹理稀疏、纤细,中外带可消失,而近肺门处增粗。伴有肺间质纤维化时,纹

常见胸部疾病X线诊断

常见胸部疾病X线诊断

中央型肺癌: 直接征象,间 接征象;反S征
右侧肺癌化疗后: 右下肺肿块影,右中叶见片状肺不张
肺癌
肺癌
多发肿块 绒癌肺转移
肺泡细胞癌,大小不一, 中下肺为主
肺转移
矽肺
✓ 职业史; ✓ 肺纹增多、纤维化、肺气肿、肺门增大 ✓ 矽结节(散在分布、密度较高) ✓ 八字型纤维块 ✓ 矽肺合并结核 ✓ 其它间质性疾病:SLE
右膈顶
左膈顶
右肋膈角
左肋膈角
胸腔积液
➢游离性胸腔积液:少量、中量、大量 ➢局限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积液 叶间积液 肺底积液
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左侧胸膜增厚、钙化
胸腔中量积液,第4前肋以下, 上缘弧形,密度均匀增高
胸腔大量积液,与肺不张鉴别
胸腔积液立卧位表现
包裹性积液:D形,宽 基底与胸壁相贴
23
✓ 肺实变:病灶呈均匀的云絮状或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 病变可呈小片和/或大片状或累及整个肺段、肺叶 ✓ 当大片实变时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 ✓ 常见病: 肺炎、肺结核、肺水肿、出血等
右中叶大叶性肺炎(肝样变期)
Case5
右中叶肺炎:心缘旁,边界模糊
左下叶肺炎
病灶在哪?
鉴别:干酪性肺炎,密度不均匀,小空洞
叶间积液:叶间裂 走形,梭性
Hale Waihona Puke 鉴别-球形肺炎右膈局限性膨隆:膈肌最高点靠内,肋膈角清晰
肺底积液
右肺底积液,“膈肌” 上抬,右侧肋膈角变顿
气 胸:肺组织压缩带
中量气胸
大量气胸
液气胸
左侧胸膜肥厚、粘连与钙化, 局部肋间隙变窄
左侧胸膜结节状增厚,宽 基底与胸膜相贴
胸膜间皮瘤
什么基本病变?

肺部基本病变

肺部基本病变
病因
自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气胸 人工性气胸
气胸X线表现 气胸区无肺纹理分布 可见线状或带状胸膜 压缩的肺呈软组织影 同侧肋间隙可见増宽 纵隔通常向健侧移位
液气胸X线表现 横贯胸腔的气液面
气胸
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 石棉肺 出血后机化 脓胸
病理
炎性纤维素渗出 肉芽组织的增生 外伤出血后机化
结核球
肺癌
部 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φ<3cm
φ>3cm
形状
园形
椭圆分叶状
边 缘 清晰、锐利、无切迹 部分切迹、毛剌
密 度 中等、均或不均
密度较高、均匀
钙化
进展 胸水 周围灶 空洞 淋巴结
40% 慢 无
有子灶 半月形 无改变
1%-2% 较快 有
无或少 不规则、厚壁 转移肿大>1cm
外围型肺癌
支扩密度不均 5、肺不张的邻近改变:代偿性肺气肿、叶间裂多移位、纵
隔向患侧移、同侧肺门改变、同侧横膈升高
支气管的狭窄 上叶肺不张
中叶肺不张 下叶肺不张
软组织块影
支气管的狭窄
横“S”征
5、肺实变的CT表现 1) 片状边缘模糊影 2)段性或叶性分布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3)蝴蝶翼状分布的大片状阴影 4)磨玻璃样阴影 5)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6)腺泡结节影
空气支气管征
腺泡结节影
腺泡结节影
支气管播散
腺泡结节影
肿块影像学特征
1、肿块的部位 2、肿块大小 3、肿块的结构:空洞、空泡征、钙化、脂肪 4、肿块的形态:分叶征、随呼吸形态改变 5、肿块的邻近:卫星病灶、胸膜凹陷征 6、肿块的边缘:毛剌状 7、肿块的强化

胸片

胸片

厚壁变的基本X线征象 胸部病变的基本 线征象
(六)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纤维化)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阴影(纤维化)
病理基础: 病理基础:肺间质病变 X线表现:条索状、网状、蜂窝状、点状阴影; 线表现:条索状、网状、蜂窝状、点状阴影 线表现 肺纹增粗,边缘模糊, 肺纹增粗,边缘模糊,支气管管壁 增厚。 增厚。 可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老慢支、 可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老慢支、癌性淋 巴管炎、结缔组织病、尘肺、间质性肺水肿等。 巴管炎、结缔组织病、尘肺、间质性肺水肿等。
右中叶肺炎实变期
图片
大叶性肺炎
CT:支气管气像 :
CT:支气管气像 :
常见疾病
正位胸片
Frontal view
暗 盒
CASSETTE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 有永久记录, 有永久记录,便 于复查。 于复查。
侧位胸片
Lateral view
暗 盒
X-ray CASSETTE
缺点: 缺点: 不能动态观察
肺门体层摄影
高千伏摄影
≥120kv、5-7mAs 、 减少胸壁、 减少胸壁、软组织 及肋骨对肺部病变 的干扰。 的干扰。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obstructive emphysema): ):
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 系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 由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即空 由支气管的部分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 即空 气能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 气能吸入而不能完全呼出。 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 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 线表现 肺纹理变细、稀疏; 肺纹理变细、稀疏;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气胸

胸部X线表现

胸部X线表现

胸部-----正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示诸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两侧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规则,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纵隔未见增宽,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两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肺癌: 右肺上叶前段见一圆形肿块影,大小* ,表面凹凸不平,有分叶及细长毛刺,外缘呈毛刷状与前胸膜相连,内缘与肺门血管相续。

右侧肺门结构不清;左肺门正常。

心形大小、形态正常,两膈未见异常。

支气管炎: 双侧胸廓对称,所示诸骨未见明显骨质异常。

两肺纹理增多、增浓,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两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气管及纵隔居中,心影未见增大;两侧膈肌高度相称,表面光整,两侧肋膈角锐利。

右下肺炎: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质异常;右下肺野见小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右心缘面毛糙;余肺纹理增多;纵隔无增宽,心影及两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双侧肋膈角锐利。

支肺炎: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及纵隔居中。

双肺门未见异常,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双下肺野见斑点状实变影,边界模糊,以右下肺为著。

心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

双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肺结核: 胸廓左右对称,所示骨骼未见骨质异常;右(左)上肺野见斑片状、纤维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欠清,内见斑点状钙化和薄壁空洞,洞壁光整,未见液气平。

余肺纹理增多,双侧叶段支气管通畅;双侧肺门未见增大;心影、纵隔大血管未见异常。

双侧膈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Ⅲ型肺结核上(o)/(-)老年性肺气肿: 胸廓呈桶状,左右对称,肋间隙增宽,所示骨骼未见骨质异常;两肺清晰,透亮度增高,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肺纹理稀疏,走向分布规则;双侧肺门大小、形态、位置未见异常;纵隔影狭长,心影未见增大;两侧膈肌低平,表面光整,双侧肋膈角锐利。

气胸: 两侧胸廓不对称,左侧肋间隙增宽;左肺野高度透亮,未见肺纹理,内缘可见萎陷肺组织边缘,呈团块状;肺压缩约%,纵隔、气管向右侧移位,左膈面变低,左侧肋膈角变钝;右肺纹理增多,右膈面光整,右侧肋膈角锐利。

正常X线胸片表现

正常X线胸片表现
正常X线胸片表现
目录 CONTENT
• 胸部的解剖结构 • 正常X线胸片表现 • X线胸片检查技术 • X线胸片在临床中的应用 • X线胸片与CT的对比
01
胸部的解剖结构
胸壁
胸壁由皮肤、肌肉、肋骨和胸 膜等组成,为胸部提供支持和 保护。
胸壁的肌肉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肋间肌主要负责呼吸运动,膈 肌则参与呼吸和呕吐等动作。
CT
由于其高分辨率的特点,CT在需要精 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场合应用较多, 如肺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肺门与纵隔区域无钙化或骨化现象,无淋巴结肿大或 异常密度影。
心脏和大血管
心脏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呈左心型或右心型,无明显异常形态或大小。 大血管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相对较深的密度影,无明显异常扩张、狭窄或弯曲。
心脏和大血管区域无钙化或骨化现象,无异常密度影或肿块。
03
X线胸片检查技术
诊断准确性
X线胸片
对于较大的病变或明显的病变,X线胸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但对于较小的病变或早期病变,X线胸片可能难以发现。
CT
由于其高分辨率的特点,CT对肺部小结节、肺间质病变等细 微结构的显示更清晰,诊断准确性更高。
应用范围
X线胸片
由于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辐射剂 量较小等优点,X线胸片在基层医疗 单位和大规模筛查中应用较广。
正位是指患者面对X线球管,胸部与地面平行; 侧位是指患者侧身面对X线球管,胸部与地面垂 直;斜位多用于观察心脏和膈肌位置。
选择合适的投照体位有助于更好地显示病变部 位和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
影像质量评价
1
影像质量评价是评估X线胸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包括对比度、清晰度、失真度和伪影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
胸膜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 膜增厚pleural thickening与粘连adhesion常同时存在。轻度局限性胸膜肥厚、粘连多发生 在肋膈角区。胸膜钙化cealcification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出血机化和尘肺。
X线检查:局限胸膜肥厚、粘连常表现为肋膈角变浅、变平、膈运动轻度受限。广泛胸膜 肥厚粘连时,可见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野密度增高,肋膈角近似直角或闭锁, 横膈升高且顶变平,横膈运动微弱或不动,纵隔可向患侧移位。胸膜钙化时在肺野边缘呈 片状、不规则点状或条状高密度影。包裹性胸膜炎时,胸膜钙化可呈弧线形或不规则环形。
胸膜钙化影 像学特征
·肋软骨边缘钙化
①胸膜钙化可为点状、线状、条状、片状或多数钙化斑聚集成的斑块状,密度甚高。CT片中其 CT值通常为100HU以上。在大片增厚的胸膜影中的钙盐沉着多在近脏层胸膜处,且成条状分布。 如在侧胸壁处的胸膜增厚并有钙化,则在正位胸片中可见钙化阴影与胸壁之间有一层软组织影 即增厚的胸膜影。 ②有的胸膜钙化呈套壳样包在脏层胸膜外面,与骨性胸廓间有一定的距离。 ③在胸壁包裹积液中的钙化多为斑点状且聚集成圆形或卵圆形,不同的斜位检查可显示钙化在 胸膜面而不在肺野内。 ④尘肺中的胸膜钙化常呈条状或斑片状,双侧性分布的多见。横隔胸膜钙化为其特征。
斜裂积液
肺底 积液
肺底积液:液体聚积在肺底与膈之间,右侧多见。

包裹性积液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气管 居中,左侧肺野区域可见大片 致密影,肋膈角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顶影消失, 肋间隙变宽,纵隔向左侧偏移, 两侧肺门不大,心影不大,两 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右侧肋 膈角尚锐利。诊断:右侧胸腔 积液。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气管 居中,左侧肺野区域可见大片 致密影,肋膈角及膈顶影消失 代之为内高外低弧形致密影, 肋间隙变宽,纵隔向左侧偏移, 两侧肺门不大,心影不大,两 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右侧肋 膈角尚锐利。诊断:左侧胸腔 积液。
X线检查: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少量气胸时,气胸区呈线状或带状,可见被压缩肺的边缘, 呼气时显示较清楚。大量气胸时,气胸区可占据肺野的中外带,内带为压缩的肺,呈密度均匀的软组 织影。同侧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对侧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如脏、壁层胸膜粘连, 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局限性气胸。
游离胸腔积液 少量,少于300ml
肺中下野大片致 密影(大量)位 于2肋以上
游离性胸腔积液
中等量胸腔积液
游离胸腔积液(中等量)位于2~4前肋之间。积液上缘外高内低的弧形 曲线:胸腔内负压、液体的重力、肺组织的弹性、液体的表面张力。
水平裂积液
叶间积液
叶间积液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可 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积液并存。
局限性胸腔积液 localized pleural effusion ①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为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 的某一部位, 多见于胸下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上,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 圆形或扁丘状阴影,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 ②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为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的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游离性 积液并存。发生于斜裂者,正位X线检查多难以诊断,侧位则易于发现,典型表现是叶间裂部位 的梭形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游离性积液进入叶间裂时多局限于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 上的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叶间积液可由心衰或结核引起,少数肿瘤转移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 ③肺底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为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腔积液。被肺底积液向上推挤的 肺下缘呈圆顶形,易误诊为横膈升高。肺底积液所致的“横膈升高”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 且肋膈角深而锐利,可资鉴别。
气 胸
空气进人胸膜腔内为气胸pneumothorax。空气进人胸腔是因脏层或壁层胸膜破 裂。前者多在胸膜下肺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称自发性气胸,如严重肺气肿、 胸膜下肺大泡、肺结核及肺脓肿等,当胸膜裂口具活瓣作用时,气体只进不出 或进多出少,可形成张力性气胸。后者为壁层胸膜直接损伤破裂,体外空气进 人胸腔,如胸壁穿通伤、胸部手术及胸腔穿刺。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 为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 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均可产生液气胸。
液气胸
气胸的同时并有同一侧的胸腔内积液,称为液气胸。液 气胸时立位片可见气液面,严重时,气液面横贯胸腔。 如脏、壁层胸膜粘连,也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液气胸。
右侧液气胸
左侧液气胸
压缩带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气 管居中,右侧肺组织可见压 缩,可见压缩带,其外无肺 纹理区,纵隔无偏移,两侧 肺门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 常,两侧胸膜未见增厚,左 侧肋膈角尚锐利,右侧肋膈 角消失,可见液平面。诊断: 右侧液气胸。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
胸膜病变X线表现
一、胸腔积液
游离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底积液
二、气胸及液气胸 三、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四、胸膜肿块
胸腔 积液
游离性胸腔积液free pleural effusion:积液最初仅积聚于位置最低 的后肋膈角时,站立后前位检查多难以发现。液量达250ml左右时,于站 立后前位检查也仅见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随液量增加可依次闭塞 外侧肋膈角,掩盖膈顶,进而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当其上缘在第4肋 前端以下时,为少量积液。中量积液的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 肋前端平面以下,中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大量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 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仅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 宽,横膈下降,纵隔向健侧移位。
少量气胸
中等量气胸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 气管居中,左侧肺组织可 见压缩,可见压缩带,其 外无肺纹理区,纵隔无偏 移,两侧肺门不大,心影 形态大小正常,两侧胸膜 未见增厚,两膈面光整, 两侧肋膈角尚锐利。诊断: 左侧气胸。
影像学表现:胸廓对称,气 管居中,左侧肺组织压缩, 可见压缩带,其外无肺纹理 区,纵隔无偏移,两侧肺门 不大,心影形态大小正常, 两侧胸膜未见增厚,两膈面 光整,两侧肋膈角尚锐利。 诊断:左侧气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